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视线追踪的军校心理测量应答倾向性识别与验证 被引量:5
1
作者 吴靖 李翊君 +4 位作者 毋琳 林鑫鑫 黄荷 方鹏 苗丹民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66-169,176,共5页
目的采用眼动与机器学习技术预测被试回答量表项目的真实倾向性,从而规避量表答题中的掩饰性问题。方法采用眼动技术同步采集被试量表答题过程中的眼动数据,通过支持向量机(SVM)与主成分分析(PCA)相结合的机器学习算法对被试答题过程中... 目的采用眼动与机器学习技术预测被试回答量表项目的真实倾向性,从而规避量表答题中的掩饰性问题。方法采用眼动技术同步采集被试量表答题过程中的眼动数据,通过支持向量机(SVM)与主成分分析(PCA)相结合的机器学习算法对被试答题过程中眼动指标进行分类,预测被试回答量表项目的真实倾向性。结果采用结合PCA与径向基核函数的SVM算法对180个眼动指标特征进行分类,预测被试回答量表项目的真实倾向性平均准确率达到91.8%,可有效实现被试真实倾向性的客观预测。结论眼动和机器学习技术可有效实现被试答题真实倾向性的客观预测,能显著提高心理检测的准确性,验证了多质融合心理选拔技术的有效性。本研究为后续多种认知神经技术融合对量表项目应答倾向性预测提供了思路和参考,为规避心理测量中掩饰性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测量 眼动 机器学习 掩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电刺激对人体24 h头低位卧床脑电功率谱密度的影响
2
作者 刘智 黎舒涵 +7 位作者 李程飞 潘益凯 孙科伟 张云飞 李晓英 王永春 崔光彬 孙喜庆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观察24 h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期间脑电图(EEG)变化特点及穴位电刺激干预效果。方法将22名志愿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11人。对照组头低位卧床24 h,电针组头低位卧床24 h后刺激双侧内关穴30 min。分析比较卧床前后两组受试者... 目的观察24 h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期间脑电图(EEG)变化特点及穴位电刺激干预效果。方法将22名志愿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11人。对照组头低位卧床24 h,电针组头低位卧床24 h后刺激双侧内关穴30 min。分析比较卧床前后两组受试者静息态EEG信号功率谱密度(PSD)变化及心境状态变化。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头低位卧床24 h后各脑区θ、α频带PSD普遍降低,右颞叶θ频带PSD及右中央区、右顶叶和左枕叶α频带PSD显著降低(P<0.05),卧床后心境状态量表(POMS)的疲劳、抑郁和愤怒评分及消极情绪纷乱总分显著升高(P<0.05),精力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电针组右额叶θ频带PSD显著降低(P<0.05),卧床后POMS抑郁评分有降低趋势。结论24 h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效应改变了静息时部分脑区的θ和α频带活动,同时更容易引起负面情绪的产生。电针刺激调节了右额叶θ频带的活动,对各脑区α频带活动可能存在正性调节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头低位卧床引起的不良情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刺激 内关穴 头低位卧床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测验加工过程的自我偏向效应及视线追踪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辛伟 张瑶 +1 位作者 余苒 苗丹民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采用眼动技术考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人格测验项目反应加工过程的自我偏向效应及视线追踪特征。方法通过融合自我报告法与视线追踪技术,以“士兵职业基本适应性检测量表”为实验材料,同步采集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组在人格测验答题过程... 目的采用眼动技术考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人格测验项目反应加工过程的自我偏向效应及视线追踪特征。方法通过融合自我报告法与视线追踪技术,以“士兵职业基本适应性检测量表”为实验材料,同步采集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组在人格测验答题过程的行为学及眼动指标。运用SPSS软件分析两组被试的自我加工差异与眼动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组比健康组有着更多的眼动行为,主要表现为题干及选项兴趣区内更密集的注视点数量(P<0.01),以及更频繁的有意义眼跳(P<0.01)。然而在指导语阅读过程中,精神分裂症组与健康组并没有出现上述眼动差异(P>0.05),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存在眼动基线差异。此外,健康组对题干及选项兴趣区的自我相关信息均投入较少的眼动行为,出现自我偏向效应;而精神分裂症组只在题干兴趣区出现自我偏向效应,说明精神分裂症组的自我偏向只存在于早期的条目编码理解阶段,在晚期的反应决策阶段自我偏向消失。结论通过自评式人格测验,提取精神分裂症患者项目反应加工过程的自我偏向效应与视线追踪特征,为实现人格特质及精神障碍的多模态鉴别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测验 精神分裂症 视线追踪 自我偏向效应 多模态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特质多客观技术测量的融合与模型构建 被引量:8
4
作者 苗丹民 张昀 +4 位作者 刘旭峰 武圣君 方鹏 曹爽 隋佳汝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31-135,140,共6页
意识探索是心理科学最前沿、最复杂的科学问题,人格测验是预测、揭示人类意识活动规律的重要手段。一个多世纪以来,语言类人格测验以相对准确、通俗易懂、异质性低、标准化操作、环境要求较低、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大规模推广应用。但由于... 意识探索是心理科学最前沿、最复杂的科学问题,人格测验是预测、揭示人类意识活动规律的重要手段。一个多世纪以来,语言类人格测验以相对准确、通俗易懂、异质性低、标准化操作、环境要求较低、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大规模推广应用。但由于动机性虚假作答、社会赞许性影响、主观性强等问题,人格测验遇到了瓶颈。2014年,本课题组提出心理测量的多质融合理论,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课题组通过自然语言激活特定意识活动,分析了眼动、面部运动单元等认知神经特征,并利用大数据、深度学习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方法构建的情感、认知和态度预测模型,实现了对意识活动的客观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活动 人格测量 多质融合 人工智能 眼动追踪 面部运动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校人格测验中语义复杂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邢辰 彭波 +2 位作者 辛伟 朱霞 苗丹民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41-145,150,共6页
目的采用眼动技术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人格测验过程中的认知加工特点。方法以人格测验量表经设计形成眼动实验平台材料,并根据测验题目的长短、复杂度进行分类。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异常组,某校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 目的采用眼动技术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人格测验过程中的认知加工特点。方法以人格测验量表经设计形成眼动实验平台材料,并根据测验题目的长短、复杂度进行分类。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异常组,某校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被试人格测验中行为学表现与眼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异常组在整体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以题目长短为区分,异常组与对照组分别在单位注视点时间和单位眼跳幅度上产生交互作用。以题目复杂度为区分,异常组与对照组分别在单位注视点时间和回溯率上产生交互作用。同时,随着题目复杂度提升,两组均显示出更高的题干回溯率和更长的选项区驻留时间,但异常组相较对照组变化趋势更弱。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相较正常群体,在进行人格测验过程中,表现出了对材料长短与复杂度相对较弱的认知调控敏感性,这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核心症状相吻合。眼动技术可以提供经典测量方法无法提供的检测过程指标,为人格测验提供了认知神经的客观评估手段,也为多质融合理论提供了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测验 眼动技术 精神分裂症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杀倾向者在不同语言表述下的阅读眼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逯笛言 杨惠淋 +5 位作者 梁淑怡 李宇龙 王昕璐 张亚娟 黄玲巧 苗丹民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961-967,共7页
目的改进现有自杀倾向筛查不足,探究自杀倾向者与无自杀倾向者在隐喻语言和高表面效度语言的阅读眼动模式,提高自杀倾向者的检出率与有效性。方法通过《自杀意念量表》及访谈法对被试进行分组,最终自杀倾向组和对照组均纳入100例被试的... 目的改进现有自杀倾向筛查不足,探究自杀倾向者与无自杀倾向者在隐喻语言和高表面效度语言的阅读眼动模式,提高自杀倾向者的检出率与有效性。方法通过《自杀意念量表》及访谈法对被试进行分组,最终自杀倾向组和对照组均纳入100例被试的眼动数据,以隐喻材料和高表面效度材料两种不同性质自杀倾向语料作为认知加工材料,采集自杀倾向组与对照组阅读认知加工材料的眼动数据,使用SPSS 20.0对眼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自杀倾向组与对照组在注视时间持续之和、总注视次数、回视时间以及平均瞳孔大小均存在显著差异[F_((1,198))=13.364,P<0.01,η_(p)^(2)=0.063;F_((1,198))=13.633,P<0.001,η_(p)^(2)=0.064;F(1,98)=16.986,P<0.001,η_(p)^(2)=0.079;F(1,98)=7.879,P<0.01,η_(p)^(2)=0.038],自杀倾向组拥有更长注视时间持续之和及回视时间、更多总注视次数和更大平均瞳孔大小。结论与高表面效度材料相比,有自杀倾向的被试在隐喻性语料阅读过程中在眼动模式上产生了更复杂的认知加工,若将隐喻语言纳入自杀筛查工具及量表可能具有更高生态效度和更好筛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倾向 隐喻语料 眼动技术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支持在武警官兵自卑感和人际需求中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增福 张亚娟 +4 位作者 刘焕军 隋佳汝 李宇龙 王秀超 苗丹民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879-883,共5页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武警官兵自卑感与人际需求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830名武警某部官兵。采用缺憾感量表(FIS)、社会支持量表(PSSS)、人际需求量表(INQ)对武警官兵的自卑感、社会支持和人际需求进行测量研究。结...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武警官兵自卑感与人际需求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830名武警某部官兵。采用缺憾感量表(FIS)、社会支持量表(PSSS)、人际需求量表(INQ)对武警官兵的自卑感、社会支持和人际需求进行测量研究。结果FIS、PSSS与INQ得分两两之间存在相关(P<0.01);社会支持在自卑感与人际需求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47(95%CI:0.034~0.063)。结论社会支持在自卑感和人际需求中起部分中介效应,武警官兵可以通过提升社会支持、降低自卑感实现提升人际需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警官兵 自卑感 社会支持 人际需求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兵童年虐待经历者在自传体记忆测量中的眼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隋佳汝 李永明 +5 位作者 李璟 杨超 刘焕军 成思哲 黄荷 苗丹民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究童年虐待与非童年虐待经历者在特异性自传体记忆线索(量表)提取下的眼动模式。方法结合量表及访谈法,确定虐待组34人,对照组32人,以《儿童期创伤量表》为自传体记忆提取线索,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两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眼动数... 目的探究童年虐待与非童年虐待经历者在特异性自传体记忆线索(量表)提取下的眼动模式。方法结合量表及访谈法,确定虐待组34人,对照组32人,以《儿童期创伤量表》为自传体记忆提取线索,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两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眼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虐待组和对照组在量表总分(t=13.81,P<0.01)及五个分量表(t_(EA)=5.56,P_(EA)<0.01;t_(EN)=10.64,P_(EN)<0.01;t_(PA)=8.25,P_(PA)<0.01;t_(PN)=11.36,P_(PN)<0.01;t_(SA)=6.03,P_(SA)<0.01)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眼动指标上,总注视时长(F=16.07,P<0.01)、注视点个数(F=12.41,P<0.01)、眼跳个数(F=10.66,P<0.01)以及回视个数(F=6.59,P<0.05),两组被试在三个兴趣区的交互作用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瞳孔直径变化值上,两组被试无显著统计学差异(t=0.81,P=0.42)。结论相比于对照组,虐待组在特异性自传体记忆线索(量表)提取下产生了更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其眼动模式也表现出了沉浸式的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虐待 眼动 自陈式量表 自传体记忆 记忆提取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训练对飞行情境意识提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悦 王超贤 +7 位作者 吴迪 孙科伟 刘士敏 白雪 苑会羚 朱妍 陈祥龙 肖玮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工作记忆训练用于改善情境意识(SA)水平的可行性。方法招募38名空军军医大学大学生,随机分为训练组(n=20)和对照组(n=18),训练组采用双维N-back任务训练2周,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训练前后,选取视觉工作记忆检测任务评估记忆容... 目的探讨工作记忆训练用于改善情境意识(SA)水平的可行性。方法招募38名空军军医大学大学生,随机分为训练组(n=20)和对照组(n=18),训练组采用双维N-back任务训练2周,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训练前后,选取视觉工作记忆检测任务评估记忆容量变化,情境意识整体评价技术(SAGAT)得分和飞行绩效评估SA水平变化。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训练组训练后的记忆容量显著提高[负荷2:F(1,36)=11.33,P=0.002,η^(2)=0.24;负荷4:F(1,36)=12.51,P=0.001,η^(2)=0.26],SAGAT得分显著提高[F(1,36)=60.04,P<0.01,η^(2)=0.63],飞行绩效显著提高[F(1,36)=47.75,P<0.01,η^(2)=0.57]。结论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模拟飞行任务中的SA水平,对未来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意识 工作记忆训练 情境意识整体评价技术 飞行绩效 双维N-back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军校男性学员爱荷华赌博任务的神经活动过程:一项ERP研究
10
作者 朱妍 吴迪 +3 位作者 孙科伟 陈祥龙 王祎凡 肖玮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434-2440,共7页
目的探索不同风险决策能力个体的任务态脑电特征,了解风险决策的神经活动过程,并为决策能力训练的指导提供神经生理学的评估指标。方法招募某军校男性学员20名,采用爱荷华赌博任务(Iowa gambling task,IGT)对其风险决策能力进行评估并... 目的探索不同风险决策能力个体的任务态脑电特征,了解风险决策的神经活动过程,并为决策能力训练的指导提供神经生理学的评估指标。方法招募某军校男性学员20名,采用爱荷华赌博任务(Iowa gambling task,IGT)对其风险决策能力进行评估并测量其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作为神经生理学指标。以行为学指标(净分数)将被试分为高决策能力组和低决策能力组,并分析两组被试在ERP成分上的不同。结果随着选择次数的增加,IGT任务行为学绩效不断提升;Oz通道上,高决策能力组的被试在“输”“赢”两种情况下产生的ENW、P200和FRN振幅均高于低决策能力组(P<0.05)。结论大脑对于结果反馈的早期处理是区分高、低决策能力的重要因素,可以用于评估决策能力训练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决策 事件相关电位 爱荷华赌博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T框架下强迫症高危人群“症状-特质-眼动”融合筛查模式探析
11
作者 保宏翔 黄荷 +1 位作者 隋佳汝 苗丹民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955-960,967,共7页
目的探析强迫症高危人群“症状-特质-眼动”融合筛查策略。方法采用眼动追踪实验探析了强迫症高危人群作答症状特质测验时眼动特征及眼动反应规律;初步提出了强迫症高危人群“症状-特质-眼动”融合筛查模式。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 目的探析强迫症高危人群“症状-特质-眼动”融合筛查策略。方法采用眼动追踪实验探析了强迫症高危人群作答症状特质测验时眼动特征及眼动反应规律;初步提出了强迫症高危人群“症状-特质-眼动”融合筛查模式。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热图及领域模型构建。结果眼动实验发现:①强迫症高危人群(高危组)与对照人群(对照组)在首次整体注视时间(P<0.05)、眼跳幅度(P<0.05)及题干区总访问时长(P<0.01)等诸方面均存在差异:高危组在选项区整体注视时间更长(P<0.05),对照组则在题干区首次注视时长更长(P<0.05);高危组眼跳幅度整体上大于对照组(P<0.05);②测题方面,状态测题比特质题更易诱发被试眼动反应;特质题内部,理想点过程题又比优势过程题更易诱发被试眼动反应;此外,长题似乎比短题更易引发被试眼跳差异。模型验证结果则显示,融合症状-特质-眼动的多维识别模型识别率高,总有效性达到92.5%。结论融合症状-特质-眼动的多维筛查范式有效可行,能切实辅助心理工作者对强迫症高危人群做出更精准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障碍 特质 高危 筛查 眼动追踪 强迫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应用程序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
12
作者 陈祥龙 朱妍 +2 位作者 吴迪 孙科伟 肖玮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设计一款基于手机应用程序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任务,并评估其训练效果。方法开发以经典Go/No-go任务为核心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任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3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实验组采用游戏化任务训练3周,对... 目的设计一款基于手机应用程序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任务,并评估其训练效果。方法开发以经典Go/No-go任务为核心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任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3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实验组采用游戏化任务训练3周,对照组完成相同时间的阅读训练。评估实验组在游戏化Go/No-go任务上的训练效应,以及两组被试在经典Go/No-go任务中的表现和Stroop任务上的迁移效应。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实验组在游戏化Go/No-go任务中产生显著的训练效应[No-go正确率:F(1,17)=14.949,P=0.001,η^(2)=0.468]。混合设计方差分析表明实验组在经典Go/No-go任务上的成绩得到提升[No-go正确率:F(1,34)=6.843,P=0.013,η^(2)=0.168],在Stroop任务中产生迁移效应[实验组冲突效应:F(1,34)=9.146,P=0.005,η^(2)=0.212和冲突得分:F(1,34)=5.315,P=0.027,η^(2)=0.135后测较前测显著降低]。结论基于手机应用程序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任务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控制训练 手机应用程序 游戏化 Go/No-go任务 STROOP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性语言对冲动性人格倾向者的情绪诱发作用研究
13
作者 杨惠淋 逯笛言 +5 位作者 梁淑怡 李宇龙 张亚娟 何洋 黄玲巧 苗丹民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968-972,共5页
目的探索情景性语言材料对冲动性人格倾向者的情绪诱发效果,实现对冲动性人格倾向者的客观识别,提高心理测量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使用眼动追踪技术,客观采集冲动组(n=170)与非冲动组(n=171)在阅读情景性语言材料时的眼动指标,使用独立... 目的探索情景性语言材料对冲动性人格倾向者的情绪诱发效果,实现对冲动性人格倾向者的客观识别,提高心理测量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使用眼动追踪技术,客观采集冲动组(n=170)与非冲动组(n=171)在阅读情景性语言材料时的眼动指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机器学习建立对冲动性人格倾向者的识别模型。结果冲动组与非冲动组在情景语言下的作答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t=20.95,P<0.001);在眼动指标中,平均注视时长[F_((1,339))=7.522,P=0.006,η_(p)^(2)=0.022]、凝视时间[F_((1,339))=38.758,P<0.001,η_(p)^(2)=0.103]与瞳孔变化值[F_((1,339))=15.416,P<0.001,η_(p)^(2)=0.043]上,两组被试在两个兴趣区内交互作用均显著。情景性语言材料在决策树、随机森林、K近邻算法、支持向量机四个模型上的最高识别准确率为0.912。结论情景性语言材料在眼动与作答指标上,均表现出对冲动性人格倾向者更强的情绪诱发作用,对冲动者与非冲动者有明显的区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动性人格倾向者 情景性语言材料 眼动追踪技术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质正念对语段阅读注意特征的影响:来自动态眼动的证据
14
作者 邢辰 朱霞 +2 位作者 何玮 叶盛东 苗丹民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948-954,共7页
目的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分析特质正念在语段阅读过程中的注意特征。方法以标准化语段为阅读素材,以内导向认知范式为框架设计基于眼动追踪的语段阅读及自我参照任务。招募大学本科生124人,以正念觉知量表得分划分为高正念组与低正念组后... 目的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分析特质正念在语段阅读过程中的注意特征。方法以标准化语段为阅读素材,以内导向认知范式为框架设计基于眼动追踪的语段阅读及自我参照任务。招募大学本科生124人,以正念觉知量表得分划分为高正念组与低正念组后纳入实验。采用动态数据处理方法对相应眼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0~10 s阅读期间的数据显示,特质正念和认知导向显著影响了对不同区域注视比例的变化趋势。具体而言,低正念组表现出0~5 s期间显著的对于语段区域和非语段区域注视比例的波动,而高正念组则在0~10 s期间内保持稳定;在内外不同认知导向条件下,正念水平显著影响了注视特征的差异。结论本研究揭示在阅读早期由特质正念引起的显著的眼动特征,提示正念可能与注意分心的关系。研究同时发现正念与内导向认知的关系,提示正念与内省思维的密切联系。这些结果均说明正念中注意监控成分可以通过眼动特征进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正念 语段阅读 眼动技术 注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词与疾病身份词Stroop范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筛查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婷 张冰 +3 位作者 张俊鹏 冯博 武圣君 刘旭峰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症状词与疾病身份词的情绪Stroop范式作为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障碍筛查工具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65例,正常对照组62例。采用经典Stroop范式和症状词与疾病身份词的情绪Stroop范式,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症状词与疾病身份词的情绪Stroop范式作为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障碍筛查工具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65例,正常对照组62例。采用经典Stroop范式和症状词与疾病身份词的情绪Stroop范式,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在症状与疾病身份词Stroop范式上的反应时差异,并分析其对两组被试的区分程度。结果患者组在症状与疾病身份词Stroop范式上的反应时均长于对照组[症状词Stroop范式:(1206.65±476.39)ms和(916.01±395.85)ms;疾病身份词Stroop范式:(1256.22±630.18)ms和(927.85±419.98)ms,t=6.46,6.01,均P<0.01]。ROC曲线显示,在最佳阈值处,负性症状词的灵敏度89%,特异度57%;精神分裂症身份词的灵敏度81%,特异度66%。结论症状词与疾病身份词的情绪Stroop范式可作为筛查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客观、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Stroop范式 执行功能 筛查实验
原文传递
军校学员应对方式对其学业倦怠与坚毅品质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亚娟 成思哲 +1 位作者 张琰 朱霞 《职业与健康》 CAS 2019年第6期825-829,共5页
目的探讨学业倦怠与坚毅品质的关系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坚毅量表(Grit-12)、学业倦怠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调查空军军医大学在校学员共796名,通过建立中介作用方程模型,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军医大学学员... 目的探讨学业倦怠与坚毅品质的关系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坚毅量表(Grit-12)、学业倦怠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调查空军军医大学在校学员共796名,通过建立中介作用方程模型,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军医大学学员坚毅品质均分为3.58±0.60,学业倦怠均分为2.45±0.68,积极应对方式均分为2.06±0.48,消极应对方式均分为1.02±0.56;坚毅品质、学业倦怠与应对方式在不同年级上效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一年级学员的坚毅品质、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大学三年级学员,大学一年级学员的学业倦怠、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大学三年级学员;坚毅品质与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r=-0.627,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307,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396,P<0.01);学业倦怠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348,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1);应对方式在坚毅品质与学业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的8.4%,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的10.0%。结论坚毅品质可以预测军校学员的学业倦怠情况,同时应注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通过提高坚毅品质、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来减少学业倦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校学员 坚毅 学业倦怠 应对方式
原文传递
父亲积极教养方式对军人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17
作者 刘焕军 隋佳汝 +6 位作者 张亚娟 李翊君 李璟 宋增福 李宇龙 曹爽 苗丹民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889-893,共5页
目的探讨入伍新兵父亲教养方式、生命意义感、生活满意度与自杀态度间的关系,分析生活满意度在父亲积极教养方式与生命意义感中的中介效应,并探究自杀态度在父亲积极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间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部... 目的探讨入伍新兵父亲教养方式、生命意义感、生活满意度与自杀态度间的关系,分析生活满意度在父亲积极教养方式与生命意义感中的中介效应,并探究自杀态度在父亲积极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间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部队入伍新兵1246人,结合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EMBU)、生活目的测验(purpose in life test,PIL)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LSIA)量表以及自杀态度问卷(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QSA)进行调查。结果(1)入伍新兵的父亲积极教养方式、生命意义感、生活满意度和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339,0.504,0.324,0.401,0.277,0.308,P均<0.001);(2)Bootstrap检验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在父亲积极教养方式与生命意义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95%CI:3.3992~7.0298),中介效应值为1.8508,中介效应大小为46.97%;(3)自杀态度在父亲积极教养方式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起调节作用(P<0.001)。结论入伍新兵对父亲的教养方式总体评价比较正向,其生命意义感处于中高等水平,可以通过增加军人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来提升生活满意度,进而提高个体的生命意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中介作用 调节作用 问卷 新兵 父亲积极教养方式 生命意义 自杀态度
原文传递
模拟飞行情境下执行功能对情境意识的影响
18
作者 周悦 吴迪 +5 位作者 徐鹏博 孙科伟 白雪 刘士敏 胡文东 肖玮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执行功能子成分与情境意识的关系。方法选取73名我校学员完成一项模拟飞行任务。以情境意识评价技术(situation awareness rating technique,SART)得分、情境意识整体评价技术(situation awareness global assessment technique... 目的探讨执行功能子成分与情境意识的关系。方法选取73名我校学员完成一项模拟飞行任务。以情境意识评价技术(situation awareness rating technique,SART)得分、情境意识整体评价技术(situation awareness global assessment technique,SAGAT)得分和飞行绩效为因变量指标,采用空间n-back任务,Go/Nogo任务、Stroop任务和数字转换任务对执行功能子成分进行测量,并作为预测变量,进行独立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刷新功能得分与反应抑制、SART、SAGAT和飞行绩效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235、0.285、0.298、0.264,P=0.049、0.016、0.012、0.025),反应抑制得分与SAGAT和飞行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r=0.349、0.243,P=0.003、0.041),干扰抑制仅与认知转换、飞行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r=-0.350、-0.235,P=0.003、0.045),认知转换得分与SART、SAGAT和飞行绩效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249、0.275、0.364,P=0.039、0.019、0.002)。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刷新功能得分对SART存在显著预测性(t=2.201,P=0.031),刷新功能和反应抑制得分对SAGAT存在显著预测性(t=2.270、2.546,P=0.026、0.013),刷新功能和认知转换对飞行绩效存在显著预测性(t=2.508、2.553,P=0.015、0.013)。结论执行功能子成分与情境意识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并对其具有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试验 执行功能 情境意识 飞行绩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