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2年度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招飞医学选拔定选不合格情况分析
1
作者 汪晓华 王雪峰 +4 位作者 齐林嵩 于东睿 张建玲 厉晓杰 邹志康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度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以下简称“青航校”)毕业学员医学选拔定选不合格情况、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完善青航校选苗、保苗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法,建立数据库并对2018—2022年青航校医学选拔定选年...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度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以下简称“青航校”)毕业学员医学选拔定选不合格情况、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完善青航校选苗、保苗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法,建立数据库并对2018—2022年青航校医学选拔定选年度不合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科室不合格率、各科室主要不合格原因和各选拔中心不合格情况。结果 青航校学员定选年度不合格率围绕5年总体不合格率34.52%上下波动,2022年不合格率为29.97%,达历史最低。眼科、放射科、外科不合格率位列前3,前10位不合格原因中,8类为眼科原因,内科、放射科、耳鼻喉科防治重点突出,各选拔中心科室不合格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570,P=0.047)。结论 青航校学员入校选拔质量和在校期间的维护水平是影响青航校定选不合格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 医学选拔 飞行学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扫描技术在飞行学员医学选拔人体尺寸测量中的应用思考
2
作者 厉晓杰 王雪峰 +4 位作者 汪晓华 晋亮 陈宇飞 张振宇 于东睿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人体尺寸测量是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的必查项目,当前的检测工作投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较多,需要一种准确、客观、高效的检测设备和方法辅助开展该项工作。三维扫描技术已成熟应用于常规人体尺寸测量领域,将该项技术应用于飞行学员医学... 人体尺寸测量是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的必查项目,当前的检测工作投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较多,需要一种准确、客观、高效的检测设备和方法辅助开展该项工作。三维扫描技术已成熟应用于常规人体尺寸测量领域,将该项技术应用于飞行学员医学选拔领域,有助于提高招飞所需人体尺寸测量的客观性和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选拔 三维扫描技术 人体尺寸测量 飞行学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扫描技术在空军招飞医学选拔人体尺寸测量中的应用实证分析
3
作者 厉晓杰 汪晓华 +4 位作者 王雪峰 晋亮 陈宇飞 张振宇 于东睿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空军招飞医学选拔人体尺寸测量新方法的准确性,为其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取整群抽样,选取参加2022年度空军招飞医学选拔定选体检的受检者987人,分别采取人工测量法和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3D CaMega系统的... 目的研究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空军招飞医学选拔人体尺寸测量新方法的准确性,为其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取整群抽样,选取参加2022年度空军招飞医学选拔定选体检的受检者987人,分别采取人工测量法和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3D CaMega系统的机器自动检测法对招飞医学选拔所需人体尺寸指标(身高、坐高、平静胸围、上肢长和下肢长)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对各人体尺寸指标的测量结果。机器自动检测各指标的准确率以人工测量法为准计算。根据招飞体检标准,对2种方法检测的身高、坐高、上肢长与下肢长数值分别进行鉴定,计算各指标鉴定结论一致率。选取第1天参加测试的107人,分别比较2种检测方法每人的耗时。结果与人工测量法相比,机器自动检测法测得的身高、坐高和平静胸围更高(t=13.07、14.45、42.49,P均<0.001),上肢和下肢长更短(t=39.66、5.23,P均<0.001);在差异程度方面,2种检测方法所测得平静胸围的差异最大,其次是坐高、下肢长、上肢长,身高差异最小;与人工测量法相比,机器自动检测的身高、坐高、平静胸围、上肢长和下肢长准确率均在97%以上;2种方法检测的身高、坐高、上肢长与下肢长鉴定结论一致率均在98%以上;机器自动检测法较人工测量法耗时更长(t=29.39,P<0.001)。结论三维扫描技术可以满足招飞医学选拔人体尺寸测量需求,在空军招飞医学选拔人体尺寸测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选拔 人体测量术 三维扫描技术 招飞学生
原文传递
军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泊文 厉晓杰 +4 位作者 杨丰源 张红星 陈志强 李天琪 杜俊杰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军事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不断提高,及体育活动的规范性不足等因素,导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在军人群体中变得更加常见。这种损伤不仅会限制膝关节的功能,甚至可能提前终止患者的军事生涯,给军队的战备力量造成... 军事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不断提高,及体育活动的规范性不足等因素,导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在军人群体中变得更加常见。这种损伤不仅会限制膝关节的功能,甚至可能提前终止患者的军事生涯,给军队的战备力量造成损失。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查阅77篇相关文献,对ACL损伤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诊疗工作和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方式 流行病学 综述 军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罕见颈椎Kümmell′s病报道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陈渲宇 郑超 +8 位作者 陈述 刘俊朋 甘璐 吴迪 马炜 张黎明 耿源坤 杜俊杰 伍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Kümmell′s病是低能量脊柱损伤后的椎体缺血性坏死[1],主要临床表现为轻微脊柱损伤患者经一段时间无症状期后,在相同部位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活动受限或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较少发生于无外伤患者。该病由德国医生Kümmell于1... Kümmell′s病是低能量脊柱损伤后的椎体缺血性坏死[1],主要临床表现为轻微脊柱损伤患者经一段时间无症状期后,在相同部位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活动受限或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较少发生于无外伤患者。该病由德国医生Kümmell于1891年首次提出,主要见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当患者出现顽固性疼痛、神经损伤或进行性后凸畸形时多采用手术治疗,通过对神经的减压、椎体高度的恢复,从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顽固性疼痛 神经功能障碍 椎体高度 神经损伤 外伤患者 活动受限 德国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融合术的现状与思考
6
作者 伍骥 郑超 杜俊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43-745,共3页
脊柱融合的理念源始于关节融合技术,即用不动的关节来替代随活动而疼痛的关节。脊柱融合与骨折愈合不同,前者是通过特定的外科技术和材料来实现骨组织终身生物性连接,让“链条式脊柱“变成“柱式脊柱”(并非理想的生理模式脊柱),达到治... 脊柱融合的理念源始于关节融合技术,即用不动的关节来替代随活动而疼痛的关节。脊柱融合与骨折愈合不同,前者是通过特定的外科技术和材料来实现骨组织终身生物性连接,让“链条式脊柱“变成“柱式脊柱”(并非理想的生理模式脊柱),达到治疗部分脊柱疾病的目的。1脊柱融合手术的发展简史脊柱融合技术从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13年了,算得上骨科领域中的“百年外科技术”。ALBEE[1]和HIBBS[2]率先使用脊柱融合技术于脊柱结核等感染性脊柱疾病的治疗。在取得初期临床效果后,发现术后脊柱的融合率不高、假关节形成、疾病难以控制、需要长时间卧床或石膏固定、患者依从性差、并发症高、翻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血流成像技术检测小关节亚临床滑膜炎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宋钰婷 马斌 +5 位作者 刘一康 冯秀先 韩晓宇 姚克纯 刘禧 孙嗣国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 探讨微血管血流(microvascular flow,MV-Flow)成像技术评估小关节亚临床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小关节痛患者的79个关节行超声检查,应用MV-Flow成像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u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技术检测增... 目的 探讨微血管血流(microvascular flow,MV-Flow)成像技术评估小关节亚临床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小关节痛患者的79个关节行超声检查,应用MV-Flow成像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u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技术检测增厚滑膜血流状况,并分别对血流信号行半定量评分。比较增厚滑膜MV-Flow及CDFI血流显示差异以及微小血管分级的差异。结果 MV-Flow及CDFI对79个关节的血流信号检出率分别为88.6%、53.2%,MV-Flow成像技术检测关节滑膜血流显示率高于CD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30,P<0.001)。MV-Flow与CDFI对滑膜血流分级的结果未见一致性(Kappa=0.052,P>0.05)。结论 MV-Flow成像技术能更敏感地反映小关节滑膜的微血管分布及血流分级情况,可成为评价小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关节 滑膜炎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报道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李宝龙 李松林 +3 位作者 杜俊杰 王瀚 乔慧莲 张金康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 探讨钙化性腱膜纤维瘤的生物学行为、病理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报道1例钙化性腱膜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影像资料,分析该例患儿诊疗经过,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患儿为7岁女童,因“发... 目的 探讨钙化性腱膜纤维瘤的生物学行为、病理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报道1例钙化性腱膜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影像资料,分析该例患儿诊疗经过,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患儿为7岁女童,因“发现左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4年余,手术后二次复发”就诊。入院后完善检查,在全麻下行“左踝关节肿物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左踝关节肿物)多灶性钙化及多结节性生长,局部侵袭性生物行为,形态考虑钙化性腱膜纤维瘤。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手足的良性肿瘤,具有侵袭性,临床上少见,容易漏诊、误诊。影像学检查有参考意义,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 病理 手术切除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军飞行人员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V600E突变及临床病理分析
9
作者 周广鑫 肖黎 +8 位作者 朱慧娟 杜俊杰 崔丽 顾国利 管浩军 陶玉坤 朱慧静 侯金正 张妲 《军事医学》 CSCD 2024年第11期838-842,共5页
目的 探讨空军飞行人员甲状腺乳头状癌(PTC)BRAF V600E突变特点及临床病理分析。方法 收集病理诊断为PTC的空军飞行人员的病历资料及BRAF V600E突变检测结果,对BRAF V600E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55例PTC飞行人员BRAF V... 目的 探讨空军飞行人员甲状腺乳头状癌(PTC)BRAF V600E突变特点及临床病理分析。方法 收集病理诊断为PTC的空军飞行人员的病历资料及BRAF V600E突变检测结果,对BRAF V600E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55例PTC飞行人员BRAF V600E总体突变率为70.91%。分析结果显示,BRAF V600E突变组淋巴结转移数多于BRAF V600E未突变组,复发中风险的飞行人员BRAF V600E突变比例高于复发低风险者(P<0.05)。BRAF V600E突变与否不影响PTC飞行人员医学鉴定结果。结论 空军飞行人员PTC BRAF V600E突变率与中国人群相似,BRAF V600E突变与淋巴结转移数目及复发风险增加有关,应加强对PTC飞行人员尤其是BRAF V600E突变者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 V600E 基因突变 甲状腺乳头状癌 空军飞行人员
原文传递
战斗机飞行员双侧膝关节等速肌力相关特征研究
10
作者 崔晓崧 殷毅 +7 位作者 初冬 厉晓杰 郑超 陈宇飞 杜俊杰 王雪建 薛静 齐辉明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分析战斗机飞行员在不同角速度下双侧膝关节屈伸肌力变化特点,为预防战斗机飞行员膝关节损伤、减少非战斗性减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339名战斗机飞行员分别在60、180°/s和300°/s 3个不同角速度条件下进行相应等速肌力测... 目的分析战斗机飞行员在不同角速度下双侧膝关节屈伸肌力变化特点,为预防战斗机飞行员膝关节损伤、减少非战斗性减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339名战斗机飞行员分别在60、180°/s和300°/s 3个不同角速度条件下进行相应等速肌力测试,并分析双侧膝关节屈曲和伸展的峰值力矩、峰值力矩与体质量的比值、做功疲劳、屈肌与伸肌峰力矩标准化值的比值(hamstring/quadriceps,H/Q)等指标。结果双侧膝关节屈伸最大肌力在不同角速度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角速度)=6568.537、1048.388,P均<0.001);双膝关节屈肌做功疲劳在不同角速度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角速度)=0.456、0.285,P<0.001、=0.593),且双侧膝关节屈肌、伸肌的做功疲劳在优势侧和非优势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双侧)=399.862、415.773,P均<0.001);双膝关节屈伸H/Q值在各角速度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角速度)=6216.789,P<0.001),且在优势侧和非优势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双侧)=13813.530,P<0.001)。结论战斗机飞行员双侧膝关节伸肌肌力高于运动人群平均水平,而屈肌肌力普遍低于运动人群平均水平。应着重加强战斗机飞行员腘绳肌肌力和股四头肌耐力的训练,提升膝关节屈伸肌力平衡,从而提升膝关节稳定性,降低膝关节训练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肌力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飞行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度认识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9
11
作者 伍骥 陈渲宇 郑超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7期587-590,共4页
从临床角度看,狭义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特指的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而广义的是指伴有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各种类型的脊柱骨折(osteoporotic sp... 从临床角度看,狭义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特指的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而广义的是指伴有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各种类型的脊柱骨折(osteoporotic spine fractures,OSFs)。本刊于2016年曾刊登过孙常太教授的述评[1],重点就OVCFs现代治疗,即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发生、发展、临床特点及适应证进行了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抑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和促进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付生龙 张军 +1 位作者 刘俊朋 曹吉烈 《空军航空医学》 2023年第4期316-321,共6页
目的 探讨骨抑素(osteostatin,OST)对缺氧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成骨分化和促进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BMSCs经OST处理... 目的 探讨骨抑素(osteostatin,OST)对缺氧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成骨分化和促进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BMSCs经OST处理后,在常氧(21%氧气)或缺氧(1%氧气)条件下培养。采用cellcounting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率。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茜素红S(alizarin red S,ARS)染色评价成骨分化。western blot检测ALP、成骨转录因子(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蛋白水平。ELISA检测培养基中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小管形成试验评估促进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OST剂量依赖性增强大鼠BMSCs的增殖(F=4.89,P=0.006)。缺氧诱导下,BMSCs的增殖、小管形成量增加(F=28.98、76.68,P均<0.001),Ang-1和VEGF的浓度提高(F=183.7、585.6,P均<0.001);ALP、RUNX2和OCN的蛋白水平降低(F=646.8、432.7、257.5,P均<0.001)。OST处理后,BMSCs增殖(常氧+OSTvs常氧,P均<0.001;缺氧+OSTvs缺氧,P=0.005)、小管形成量(常氧+OSTvs常氧,P=0.002;缺氧+OSTvs缺氧,P=0.005)进一步增加,Ang-1浓度(常氧+OST vs常氧,P<0.001;缺氧+OST vs缺氧,P<0.001)和VEGF的浓度(常氧+OST vs常氧,P<0.001;缺氧+OSTvs缺氧,P<0.001)进一步提高;ALP、RUNX2和OCN的蛋白水平升高(常氧+OSTvs常氧,P均<0.001;缺氧+OST vs缺氧,P均<0.001)。结论 OST可增强缺氧环境中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促进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抑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血管生成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珊 王春香 +5 位作者 孙荣丽 王君 孟兆宁 王建梅 甘璐 韩立存 《骨科》 CAS 2022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手法复位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骨科门诊接受冯天有教授的"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手法复位后进一步入院治...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手法复位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骨科门诊接受冯天有教授的"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手法复位后进一步入院治疗的腰椎小关节紊乱病人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使用ERAS理念护理模块施加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手法治疗前后、入院7 d、出院1个月的腰椎疼痛改善情况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法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ODI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改善和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和ODI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手法复位的腰椎小关节紊乱病人,可强化和巩固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较优的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 手法复位 腰椎小关节紊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髂骨钻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后入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髂嵴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甘璐 李沫 +3 位作者 杜俊杰 段伟 张世磊 叶正旭 《微创医学》 2020年第2期134-137,170,共5页
目的对比经髂骨钻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后入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髂嵴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由X线测量符合高髂嵴特征并经手术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 目的对比经髂骨钻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后入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髂嵴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由X线测量符合高髂嵴特征并经手术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髂骨钻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参数,包括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并发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髂骨钻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可以较好地实现椎间盘减压及神经根松解,短期内的临床疗效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当,其术中出血量更少,是一种理想的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 骶骨 腰椎间孔镜 手术入路 高髂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运动学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江鹏 王飞 +1 位作者 冯伟 杜俊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颈椎运动学用来描述颈椎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利用运动学原理研究人体颈椎在正常的生理载荷和病理状态下运动的形态和大小。随着人们对颈椎运动学的研究加深,发现运动指标在颈椎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颈椎运... 颈椎运动学用来描述颈椎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利用运动学原理研究人体颈椎在正常的生理载荷和病理状态下运动的形态和大小。随着人们对颈椎运动学的研究加深,发现运动指标在颈椎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颈椎运动范围、椎间运动质量参数、运动曲线、运动平滑度和速度的测量方法、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发现颈椎运动范围、运动曲线、速度和平滑度适用于各类颈椎疾患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颈椎椎间运动质量参数对于提示颈椎退变、辅助设计椎间盘假体等具有很好的作用。各运动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椎间运动质量参数的变化影响运动范围,运动范围变化影响运动曲线整体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运动学 运动范围 瞬时旋转轴 平滑度 运动速度 运动曲线
原文传递
急性正加速度暴露后飞行员脑血流动态调节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游衍春 杨明浩 +4 位作者 张效 刘津津 范校周 孙嗣国 刘禧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逐波血压监测探讨飞行员急性正加速度(+Gz)暴露后脑血流动态调节能力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6-10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接受离心机+8Gz高载荷耐力测试的男性飞行员26例。于试验前静息状态...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逐波血压监测探讨飞行员急性正加速度(+Gz)暴露后脑血流动态调节能力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6-10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接受离心机+8Gz高载荷耐力测试的男性飞行员26例。于试验前静息状态和离心后5 min内分别监测血压、心率,并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仪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无创逐波血压,应用传递函数分析计算得出双侧0.02~0.50 Hz各频段内的脑血流动态调节参数,并计算相位差、增益和一致性。比较静息状态与离心后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与静息状态相比,26例飞行员在+8Gz急性高载荷暴露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显著升高(均P<0.001);在超低频段(0.02~0.07 Hz)相位差显著升高,增益显著降低(均P<0.05);而在低频段(0.07~0.20 Hz)和高频段(0.20~0.50 Hz)静息状态与离心后相位差和增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逐波血压监测可用于检测高载荷急性+Gz暴露后脑血流动态调节变化。传递函数分析超低频段参数适用于此类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脑血流动态调节 传递函数分析 载人离心机 正加速度
原文传递
基于等速肌力测试的飞行学员腿部力量特征与抗荷耐力关系研究
17
作者 于婕 薛静 +7 位作者 王雪建 金朝 李宝辉 徐艳 蒋科 卫晓阳 朱倩昀 杨明浩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55-261,共7页
目的了解不同抗荷耐力飞行学员的腿部力量特征,探讨等速肌力测试方法在飞行学员抗荷耐力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抗荷耐力测试:采用AMSTHC-4E型载人离心机闭环模式对89名男性战斗机飞行学员进行+8 G_(z)耐力测试。根据飞行学员生理信号监测... 目的了解不同抗荷耐力飞行学员的腿部力量特征,探讨等速肌力测试方法在飞行学员抗荷耐力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抗荷耐力测试:采用AMSTHC-4E型载人离心机闭环模式对89名男性战斗机飞行学员进行+8 G_(z)耐力测试。根据飞行学员生理信号监测、面部表情特征及主诉等方面对其抗荷耐力终点进行评定,并按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和不良3组。分组标准为:优秀组:能1次完成+8 G_(z)10 s测试,主诉灯光无变化且意识良好;良好组:能1次完成+8 G_(z)10 s测试,主诉周边灯变暗或消失,中央灯无变化;不良组:不能1次完成+8 G_(z)10 s测试,出现加速度引起的意识丧失或近意识丧失。等速肌力测试:采用Biodex System 4 Pro等速测试系统评估飞行学员腿部最大力量、力量耐力、肌力平衡情况,测试指标包括: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及峰力矩屈伸比。测试部位为双腿膝关节,测试角速度为60°/s和180°/s,每个角速度测试1次。要求飞行学员尽全力完成60°/s下连续屈伸5次,180°/s下连续屈伸20次。不同速度测试之间休息1 min,左右腿测试之间休息3 min。比较3组间腿部力量特征。结果优秀组飞行学员52例、良好组29例和不良组8例。腿部力量方面:①最大力量:角速度60°/s测试下,3组飞行学员腿部屈伸肌群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优秀组飞行学员左腿屈肌群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均低于右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2.20,P=0.037、0.032)。②力量耐力:角速度180°/s测试下,3组飞行学员右腿伸肌群平均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9,P=0.038),其中,优秀组右腿伸肌群平均功率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优秀组飞行学员左腿屈肌群平均功率低于右腿(t=2.78,P=0.008)。③肌力平衡:60°/s、180°/s角速度下飞行学员腿部峰力矩屈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个角速度下优秀组飞行学员左腿峰力矩屈伸比均低于右腿(t=3.96、3.30,P<0.001、=0.002)。结论抗荷耐力优秀的飞行学员右腿伸肌群力量耐力更优。提示180°/s角速度下腿部伸肌平均功率指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飞行学员抗荷耐力水平。腿部最大力量和肌力平衡与飞行学员抗荷耐力水平关联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等速肌力测试 抗荷耐力 飞行学员
原文传递
Dynesys动态固定结合显微内镜技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超 刘俊朋 +3 位作者 杜俊杰 马炜 陈宇飞 伍骥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247-1256,共10页
目的比较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显微内镜技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以现代外科快速康复理念(enhanced recove... 目的比较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显微内镜技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以现代外科快速康复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评价Dynesys结合MED的优势。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9例,男31例,女48例;年龄(67.32±5.88)岁(范围60~81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融合组40例,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动态固定组39例,采用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动态固定联合MED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临床评价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评价指标为腰椎活动度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结果融合组手术时间为(271.00±57.19)min、术中出血量为(458.25±136.85)ml、术后引流量为(143.12±47.46)ml及住院时间为(15.70±3.01)d,均大于动态固定组的(193.85±32.17)min、(316.41±87.64)ml、(101.67±31.23)ml及(13.38±2.7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动态固定组腰痛VAS评分为(1.51±1.21),低于融合组的(2.40±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0,P=0.005);动态固定组ODI为11.90%±6.15%,恢复程度优于融合组的17.73%±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4,P<0.001)。动态固定组腰椎活动度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分别为19.21°±6.08°和20.56°±6.37°,大于融合组的14.08°±5.80°和16.33°±6.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425,P<0.001;t=2.828,P=0.006)。末次随访时融合组头端邻椎活动度为7.45°±2.45°较术前4.68°±1.98°和术后1年4.83°±1.43°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437,P<0.001)。融合组硬膜破裂、切口延迟愈合、切口表浅感染、内固定物松动、血栓、肺部炎症、褥疮、再手术率均高于动态固定组。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联合MED减压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和放射学结果优于PLIF,更加符合ERAS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腰椎 椎管狭窄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一种基于椎间孔区三维解剖结构的通道设计和手术技术
19
作者 郑超 刘俊朋 +4 位作者 杜俊杰 马炜 陈宇飞 张金康 伍骥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679-686,共8页
目的:通过脊柱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治疗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ILDH)的临床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椎间孔区三维解剖结构的超远外侧入路(FFLB)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例ILDH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通过脊柱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治疗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ILDH)的临床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椎间孔区三维解剖结构的超远外侧入路(FFLB)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例ILDH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8例;年龄26~68岁,平均(46.5±11.8)岁;体重指数21.1~27.8 kg/m^(2),平均(25.04±1.94)kg/m2;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分析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直腿抬高角度、MRI矢状位和轴位椎间孔距离。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67±15)min。术后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7.5±2.2)个月。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腿抬高角度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轴位椎间孔内孔、正中央、外孔前后距离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矢状位椎间孔上区和下区的椎间孔内孔、正中央、外孔前后距离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LB增加了操作器械的外展角,方便椎间孔内外操作。准确的初始定位和清晰的三维解剖结构为治疗ILDH提供了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 内镜 双通道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egan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
20
作者 郑超 刘俊朋 +3 位作者 杜俊杰 马炜 陈渲宇 伍骥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Keegan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3例Keegan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转归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 目的探讨Keegan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3例Keegan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转归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36岁、36岁、47岁。均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部外展活动受限,右上臂上举时外侧酸痛;查体右上肢三角肌、肱二头肌肌力明显降低,不伴有感觉异常和脊髓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颈椎MRI T2加权像显示相应神经根运动前支明显受压,呈现典型的选择性异常信号特征;脊髓电生理有明确的三角肌、肱二头肌神经性损害的表现;符合Keegan型颈椎病的临床特征。3例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后,均在起病2~3周后开始好转,起病后11~13周痊愈。结论肩部外展运动功能障碍而无感觉异常是Keegan型颈椎病典型的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egan型颈椎病 肩关节 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型颈椎病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