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BL教学法结合血液病实验室诊断在血液病教学中的探索及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秦炜炜 刘利 +4 位作者 及月茹 李国辉 陈怡 杨健 王涛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CBL教学法与血液病实验室诊断相结合在血液病教学中效果。方法选择空军军医大学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98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50人,采用CBL教学法与血液病实验室诊断相结合进行教学,对照组48人,采用... 目的探讨CBL教学法与血液病实验室诊断相结合在血液病教学中效果。方法选择空军军医大学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98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50人,采用CBL教学法与血液病实验室诊断相结合进行教学,对照组48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考核成绩两种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中90%以上对血液病学感兴趣,并认为CBL与血液科实验室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们团队协作能力,并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期末考核成绩对比显示,采用CBL与血液科实验室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理论考核成绩。结论CBL教学法与血液病实验室诊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医学生血液病学学习效果和成绩,值得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学 CBL教学法 血液病实验室诊断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155-5p和miR-146b-5p与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畸变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严学倩 刘利 +3 位作者 及月茹 秦炜炜 肖方 陈怡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4-20,24,共8页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miR)-155-5p和miR-146b-5p与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染色体畸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05至2020-04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sAML患者26例,另外纳入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25名作为健...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miR)-155-5p和miR-146b-5p与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染色体畸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05至2020-04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sAML患者26例,另外纳入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25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国际人类细胞遗传命名系统,将sAML患者分为染色体畸变组和染色体正常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55-5p和miR-146b-5p水平,并记录患者随访期间的总生存期。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AML组患者血清miR-155-5p显著升高[4.69(1.87,30.83)vs.1.13(0.79,1.78),Z=-4.070,P<0.001],而miR-146b-5p显著降低[1.79(1.55,2.44)vs.3.02(2.58,3.43),Z=-4.561,P<0.001]。二者联合诊断sAML的曲线下面积为0.922(95%CI:0.846~0.997)。与染色体正常组相比,染色体畸变组sAML患者血清miR-155-5p明显升高[19.26(4.45,46.65)vs.1.51(0.79,3.27),Z=-3.585,P<0.001],miR-146b-5p明显降低[1.55(1.50,1.97)vs.2.16(1.79,3.00),Z=-2.954,P=0.003]。血清miR-155-5p和miR-146b-5p水平识别染色体畸变的AUC分别为0.925(95%CI:0.826~1.000)、0.850(95%CI:0.703~0.997),联合AUC可提高至0.919(95%CI:0.812~1.000)。血清miR-155-5p和miR-146b-5p是染色体畸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miR-155-5p高表达(≥4.27)和miR-146b-5p低表达(<1.62)患者的总生存率更低,中位生存时间更短(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miR-155-5p高表达和miR-146b-5p低表达是sAML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iR-155-5p高表达和miR-146b-5p低表达与sAML患者染色体畸变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二者有希望成为sAML染色体畸变和预后不良的风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55-5p 微小RNA-146b-5p 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染色体畸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M标准对初诊NHL患者营养不良诊断及预后的研究
3
作者 周倩 王黎红 +4 位作者 李国华 何华 高晓彤 张倩 刘苍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679-685,共7页
目的探讨全球营养不良领导倡议(GLIM)标准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营养不良的诊断价值,评估GLIM标准下营养不良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初诊的157例NHL患者。采用GLI... 目的探讨全球营养不良领导倡议(GLIM)标准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营养不良的诊断价值,评估GLIM标准下营养不良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初诊的157例NHL患者。采用GLIM标准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PG-SGA)量表诊断营养不良状况,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GLIM标准对NHL患者营养不良的诊断效能。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GLIM标准下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生存状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GLIM标准下的营养状况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57例初诊NHL患者中107例(68.15%)存在营养不良风险(NRS 2002≥3分),使用GLIM标准进一步诊断后营养不良率为42.68%(67/157),低于PG-SGA诊断的62.42%(98/157)。GLIM标准和PG-SGA量表在诊断营养不良时一致性中等(Kappa=0.496,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 0.71~0.83)。中位随访时间为33(1~39)个月,GLIM标准下营养不良组与营养良好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1%和91.1%(χ^(2)=4.222,P=0.040);重度营养不良组、中度营养不良组与营养良好组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7%、84.5%和91.1%,重度营养不良和营养良好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3,P=0.019)。Cox模型显示,GLIM标准下的营养不良是NHL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LIM标准不仅可诊断NHL患者营养不良及严重程度,对预后生存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全球营养不良领导倡议 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 营养不良 诊断价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2M1抑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和侵袭
4
作者 李瑗春 严学倩 +3 位作者 范丹 及月茹 肖方 高静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3期308-316,共9页
目的探究接头相关蛋白质复合体2亚基μ1(AP2M1)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OCI-LY8分为对照组、NC-LV组、AP2M1-LV组。用Lipofectamine 2000进行细胞转染。四甲基偶氮唑... 目的探究接头相关蛋白质复合体2亚基μ1(AP2M1)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OCI-LY8分为对照组、NC-LV组、AP2M1-LV组。用Lipofectamine 2000进行细胞转染。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AP2M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p-蛋白质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2M1-shRNA组细胞中AP2M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相对细胞活力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量均升高(P<0.05);EGFR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AP2M1-LV组细胞中AP2M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相对细胞活力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量均降低(P<0.05),EGFR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AP2M1的过表达部分通过抑制EGFR/PI3K/AKT信号通路来抑制DLBCL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接头相关蛋白质复合体2亚基μ1(AP2M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质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育原理的牙颌再生与转化应用
5
作者 陈姝言 高晓彤 +1 位作者 蒋文凯 隋秉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1-746,共6页
在各类口颌系统疾病中,组织缺损的发病率高且危害大、形态与功能重建难,严重影响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基于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的牙颌再生是实现牙颌缺损治疗的潜在途径,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该文基于干细胞调控器官发育性形成的... 在各类口颌系统疾病中,组织缺损的发病率高且危害大、形态与功能重建难,严重影响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基于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的牙颌再生是实现牙颌缺损治疗的潜在途径,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该文基于干细胞调控器官发育性形成的可能机制,回顾了当前牙颌再生与转化应用的现状,并提出该领域将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推动牙颌再生与转化研究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医学 缺损修复 干细胞 组织工程 颅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诱导化疗期营养波动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周倩 王黎红 +3 位作者 何华 户小红 别丹 刘苍春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783-790,共8页
目的:前瞻性纵向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诱导化疗期营养状况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化规律,并探讨化疗期间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40例新发MM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第1~第4疗程5... 目的:前瞻性纵向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诱导化疗期营养状况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化规律,并探讨化疗期间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40例新发MM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第1~第4疗程5个时间点使用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价(PG-SGA)量表、BMI和血清白蛋白(ALB)评估患者营养状况。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MM患者诱导化疗期营养状况的波动趋势,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营养不良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完成5次调查的患者有136例,诱导化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7.50%~56.62%。患者的PG-SGA得分呈先降后升趋势(P<0.001)、BMI及ALB呈先升后降趋势(P<0.001),但亚组分析显示诱导化疗后期疗效≥部分缓解(PR)的患者群体ALB呈上升趋势(P<0.001)。整个诱导化疗期MM患者PG-SGA标准下的营养不良受年龄、有无初始营养不良、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是否给予营养支持、化疗后感染及疗效的影响(P<0.05);BMI标准下的营养不良则受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HADS评分、疾病分期、是否给予营养支持及有无初始营养不良的影响(P<0.05);ALB标准下的营养不良受年龄、疾病分期、是否给予营养支持、疗效及化后感染的影响(P<0.05)。结论:诱导化疗期MM患者营养状况呈先好转后恶化趋势。疾病分期为III期、有睡眠障碍、有焦虑抑郁、有初始营养不良、化疗后有感染、疗效未达到PR及没有给予营养支持的老年MM患者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诱导化疗期应更加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诱导化疗期 营养状况 影响因素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风险指数、血清铁蛋白、可溶性E钙黏蛋白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王园园 马静静 +2 位作者 王黎红 周倩 蒋婷婷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671-676,共6页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指数(NRI)、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E钙黏蛋白(SE-CAD)与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指数(NRI)、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E钙黏蛋白(SE-CAD)与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且随访至2023年12月的AML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试验组,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设立为对照组。对比NRI、SF、SE-CAD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的NRI低于对照组,而SF、SE-CA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FAB分型的NRI、SF水平、SE-CAD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FAB分型与NRI(r=-0.237、-0.179、-0.357、-0.258,P<0.05)呈负相关,与SF水平(r=0.236、0.212、0.190、0.180,P<0.05)、SE-CAD水平(r=0.328、0.278、0.302、0.256,P<0.05)呈正相关。营养风险指数(NRI)下降和SF水平、SE-CAD水平升高为AML患者术后3年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RI、SF、SE-CAD及三项联合预测AML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25、0.755、0.756及0.843(P<0.05)。结论在AML患者中NRI异常下降,SF、SE-CAD水平异常升高,可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指数 铁蛋白 可溶性E钙黏蛋白 急性髓系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随访 生存时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R对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贺媛 任国平 +2 位作者 张翠燕 田甜 胡静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1期2186-2189,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比值(DPR)对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116例MP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形成组34例...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比值(DPR)对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116例MP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形成组34例和非血栓形成组82例。检测两组入院时D⁃D、PLT,并计算DPR,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预测DPR对MPNs患者血栓形成的价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MPNs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血栓形成组DPR明显高于非血栓形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D⁃D、PLT以及DPR预测MPNs患者血栓形成的AUC(95%CI)分别为0.819(0.774~0.869)、0.754(0.709~0.799)、0.926(0.876~0.971)。血栓形成组年龄≥60岁、PV、血栓既往史、高血压史比例和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非血栓形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522,95%CI:1.323~4.806)、有血栓既往史(OR=3.013,95%CI:1.468~6.186)、DPR≥1.40(OR=4.424,95%CI:2.092~9.353)是MPNs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DPR高表达是MPNs患者的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MPNs血栓形成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血栓形成 D⁃二聚体/血小板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治疗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套细胞淋巴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9
作者 刘苍春 陈怡 +2 位作者 张静宜 高晓彤 秦炜炜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791-1794,共4页
目的观察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在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26例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及MC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BR治疗,... 目的观察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在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26例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及MC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BR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9(2~13)个月,5例(19.2%)患者达完全缓解(CR),16例(61.5%)达部分缓解(PR),2例(7.7%)稳定(SD),3例(11.5%)进展(PD),总体反应率88.5%。26例患者治疗期间,15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感染,其中10例患者出现3~4级骨髓抑制。结论BR治疗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及MCL缓解率较高,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可作为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套细胞淋巴瘤选择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盐酸苯达莫司汀 利妥昔单抗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娄典 刘利 秦炜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775-780,共6页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在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治疗的27例老年初治...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在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治疗的27例老年初治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完全缓解/完全缓解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omplete remission/complete remission with incomplete hematological recovery,CR/CRi)率、总体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及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转阴率,分析影响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因素,并评估该方案的安全性。结果:27例患者的中位疗程数为3(1~9)个,CR/CRi率为51.9%(14/27),ORR为63.0%(17/27),其中44.4%的患者在1个疗程后即达到CR/CRi。14例CR/CRi患者中的9例(64.3%)在1~2个疗程治疗后MRD转阴。年龄≥70岁(P=0.035)、初诊血红蛋白≥80 g/L(P=0.028)、合并ASXL1突变(P=0.015)及未合并TP53突变(P=0.039)的患者可获得更好的治疗反应。中位随访10.8(0.9~29.6)个月,中位OS时间未达到,1年OS率为5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0%(P=0.015)、合并TP53突变(P<0.001)、未达到CR/CRi状态(P<0.001)是影响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且多因素分析显示,上述危险因素均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所有患者均发生Ⅲ~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第1个疗程。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肺部感染,患者基本可以耐受,仅1例患者因合并严重肺部感染于早期死亡。结论: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治疗老年初治AML患者安全有效。患者年龄、初诊血红蛋白、ASXL1突变及TP53突变是患者疗效的预测因素,初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TP53突变及是否达CR/CRi状态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患者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娄典 刘利 +3 位作者 严学倩 谷芳娜 张阳萍 秦炜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77-1585,共9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80例难治/复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者总体生存(...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80例难治/复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者总体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复发率及移植相关死亡(TRM)率,并分析影响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80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3年OS、DFS率分别为(48.8±6.3)%和(40.8±6.7)%,3年累积复发率为33.8%(95%CI:0.254-0.449),3年累积TRM率为15.0%(95%CI:0.114-0.1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未达完全缓解、合并DNMT3A R882突变和移植后合并II-IV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影响患者OS和DFS的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DNMT3A R882突变和移植后合并II-IV度aGVHD是影响患者OS(HR=0.253,95%CI:0.092-0.695,P=0.008;HR=5.681,95%CI:2.101-15.361,P=0.001)和DFS(HR=0.200,95%CI:0.071-0.569,P=0.003;HR=7.117,95%CI:2.556-19.81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细胞遗传学高危组患者的复发风险为71.4%(95%CI:0.610-0.836),较中危组患者的23.3%(95%CI:0.147-0.370)和低危组患者的23.5%(95%CI:0.127-0.437)明显增加(P=0.006)。结论:Allo-HSCT是挽救性治疗难治/复发AML患者的有效手段,合并DNMT3A R882突变和移植后合并II-IV度aGVHD是影响难治/复发AML患者移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难治 复发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扎胞苷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移植后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娄典 刘利 秦炜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42-647,共6页
目的:探讨阿扎胞苷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维持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 目的:探讨阿扎胞苷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维持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接受allo-HSCT且在移植后使用阿扎胞苷维持治疗的3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移植后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转阴情况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及累积复发率,并评估该方案的安全性。结果:83.33%(25/30)的患者完成了4个周期的维持治疗,36.67%(11/30)的患者完成了全部6个周期的维持治疗。使用阿扎胞苷维持治疗后10例MRD阳性患者中的9例转为阴性,总体转阴率达90%。随访至2021年11月30日,3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3.7±1.8)个月,3年OS率为(83.2±9.9)%,3年DFS率为(81.3±9.4)%。至随访截止,共4例(13.33%)患者复发,3年累积复发率为(18.7±9.4)%。治疗中23.33%(7/30)的患者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2例患者皮肤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不同程度减轻,1例患者肝脏cGVHD加重,无患者出现新发GVHD的现象。结论:应用阿扎胞苷进行AML患者allo-HSCT后的维持治疗,可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增加患者GVH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阿扎胞苷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及心理状态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黎红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639-1640,共2页
目的观察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希望水平、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等。结果观察组HAMA、... 目的观察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希望水平、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等。结果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积极行为、亲密关系、积极态度及希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面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能提升希望水平,并改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疾病,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化疗 心理护理 希望水平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线与挽救性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方 刘强 +4 位作者 范丹 郭欢绪 严学倩 赵辉 刘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83-1688,共6页
目的:比较一线与挽救性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5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因无同胞全相合供者而进行haplo-HSCT的重型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9例。一... 目的:比较一线与挽救性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5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因无同胞全相合供者而进行haplo-HSCT的重型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9例。一线haplo-HSCT组20例,中位病程1(1-3)个月;免疫抑制治疗(IST)失败后挽救性haplo-HSCT组19例,中位病程72(6-168)个月。所有患者均为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Flu/Cy+ATG方案22例,Bu/Cy+ATG方案17例。结果:2组患者造血重建时间、感染发生率、Ⅰ-Ⅱ度及Ⅲ-Ⅳ度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线haplo-HSCT组中继发性植入失败1例(5%),挽救性haplo-HSCT组中原发性植入失败2例(10.5%),继发性植物失败4例(21.1%)。挽救性haplo-HSCT组植入失败发生率高于一线haplo-HSC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中位随访时间为45(3-92)个月。一线haplo-HSCT组死亡率10%(2/20),挽救性haplo-HSCT组死亡率42.1%(8/19)。一线haplo-HSCT组预期5年无失败生存率(90%)明显高于挽救性haplo-HSCT组(5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一线hap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是治疗缺乏同胞全相合供者患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挽救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芦可替尼治疗老年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5
作者 娄典 刘利 秦炜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 报道1例经地西他滨联合芦可替尼方案治疗的老年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的诊治经过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aCML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伴CSF3R T618I突变的老年aCML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应用地西他滨联合芦可替尼方案治疗的临床过程。... 目的 报道1例经地西他滨联合芦可替尼方案治疗的老年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的诊治经过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aCML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伴CSF3R T618I突变的老年aCML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应用地西他滨联合芦可替尼方案治疗的临床过程。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数据库(截至2021年12月),结合文献报道总结aCML的临床特点及应用地西他滨方案联合芦可替尼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本病例系72岁男性,因“乏力、头晕1个月余”入院。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粒系明显增生伴粒系发育异常,原始细胞<20%,二代测序显示CSF3R T618I突变,诊断为aCML。给予地西他滨治疗4个周期,并联合芦可替尼靶向治疗后,患者达到形态学完全缓解(CR),且分子应答良好,长期口服芦可替尼维持治疗病情稳定。国内外报道采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或阿扎胞苷治疗aCML的患者共11例,其中8例采用单药地西他滨治疗[总体CR率为87.5%(7/8)],2例采用单药阿扎胞苷治疗[有效率为50.0%(1/2)],1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化疗,患者达到CR;采用芦可替尼治疗伴CSF3R T618I突变的aCML患者共4例,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50.0%(2/4)。目前国内外尚无地西他滨联合芦可替尼方案治疗老年aCML的病例报道。结论 aCML是一种罕见病,其诊断依赖形态学检测,本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芦可替尼方案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 地西他滨 芦可替尼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丹 刘强 +4 位作者 肖方 郭欢绪 赵辉 严学倩 刘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3-1168,共6页
目的:比较一线与挽救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年龄≤60岁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时机将患者分为一线auto-HSCT组(15例)和挽救性auto-HSCT组(难治复发... 目的:比较一线与挽救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年龄≤60岁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时机将患者分为一线auto-HSCT组(15例)和挽救性auto-HSCT组(难治复发患者,15例),进行疗效分析。接受一线auto-HSCT的患者需满足以下任意一条:aaIPI评分≥2分,Ann-Arbor III-IV期,大包块(直径≥10 cm)或c-myc/BCL-2双表达。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6(3-103)个月。截至随访终点,共23例患者存活,死亡7例,7例均死于疾病复发和进展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7例死亡患者从移植到死亡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3-11)个月。其中一线auto-HSCT组的15例患者,2例复发,复发率为13.3%,死亡1例,死亡率为6.7%,14例存活,总生存(OS)率为93.3%。挽救性auto-HSCT的15例患者中,6例因疾病进展或复发而死亡,死亡率为40%,9例存活,OS率为60%。两组间患者死亡率有统计学差异(6.7%vs 40%,P=0.006)。一线auto-HSCT组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93.3%,3年OS率为93.3%。挽救性auto-HSCT组3年PFS率为58.7%,3年OS率为59.2%。一线auto-HSCT组3年OS及PFS均明显高于挽救性auto-HSCT组(P=0.03,P=0.04)。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出现Ⅲ-Ⅳ级粒细胞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口腔黏膜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一线auto-HSCT可作为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DLBCL患者的巩固治疗方案,auto-HSCT可进一步改善挽救化疗敏感的难治复发DLBCL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一线 挽救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照护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倩 王园园 +3 位作者 蒋婷婷 贺章亚 邵敏 罗小琴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患者照护者营养照护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院制定科学有效的肿瘤患者营养照护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抽样法抽取2021年6月至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22例肿瘤化疗患者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患者照护者营养照护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院制定科学有效的肿瘤患者营养照护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抽样法抽取2021年6月至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22例肿瘤化疗患者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并经信效度验证的营养照护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照护者营养照护知信行得分分别为(5.61±2.36)分、(23.98±2.99)分、(17.08±4.90)分,及格率分别为13.88%、99.37%及53.31%。城镇照护者营养照护知信行均高于农村者(β=1.526、1.002、1.585,P<0.01);大专及以上学历照护者营养照护知信行均高于高中及以下学历者(β=0.971、0.870、1.280,P<0.05);已婚照护者的照护行为相对较差(β=‑1.585,P<0.05);照护知识来源于医护人员的营养照护行为较好(β=2.462,P<0.001);照护知识来源于电子媒体的照护者照护知识(β=0.736,P<0.05)和行为(β=1.180,P<0.05)均较好。结论肿瘤化疗患者照护者营养照护知识严重缺乏,照护态度积极但行为有待提高;营养照护知信行状况受其家庭所在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照护知识来源的影响,临床应结合照护者不同特征制订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照护方案,应将农村、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和已婚的照护者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并且尽可能采用医护人员宣教和电子媒体宣教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化疗患者 照护者 营养照护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雷妥尤单抗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怀鹏 康蕾 +4 位作者 魏同 娄典 周柰岑 范丹 刘苍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收集达雷妥尤单抗对比其他... 目的系统评价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收集达雷妥尤单抗对比其他疗法治疗NDMM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评论员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分别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Meta分析纳入4项研究,共2629例NDMM患者,其中2项研究是关于不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1443例;2项研究是关于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1186例。达雷妥尤单抗与其他疗法治疗NDMM比较,不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和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完全缓解率、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率、总反应率、12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24个月PFS、30个月PFS均明显改善。在安全性方面,4项研究均报道了输注反应发生率,达雷妥尤单抗治疗不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输注反应发生率为34.0%,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输注反应发生率为36.0%。结论对于不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和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达雷妥尤单抗与其他疗法比较,疗效确切。对于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可提高深度缓解率,虽然输注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达雷妥尤单抗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9
作者 高静 郝淼旺 +4 位作者 严学倩 及月茹 田静 肖方 刘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437-3442,共6页
目的:分析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02月至2021年06月我院诊断的50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采用SPSS 26.0进行整理、统计和分... 目的:分析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02月至2021年06月我院诊断的50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采用SPSS 26.0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差异的变量作为Cox回归的自变量,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生存曲线图。结果:5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61.5岁(24~73岁),ECOG<2分18例,≥2分32例,IELSG分组0~1分15例,2~3分27例,4~5分8例,以中危组的人数较多,占54.0%。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型)为主,占82.0%。Ki-67≥90%为14例。LDH≥250 U/L为15例。病灶数目以多发为主,占66.0%,累及深部病灶26例,占52.0%。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升高为典型表现,22例(44%)为持续长时间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治疗方案为单药MTX 19例,R+MTX 15例,R+MTX+BTKi 1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60岁、ECOG<2分、未累及深部病灶、IELSG分组低危组、LDH<250 U/L的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方案为R+MTX+BTKi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6.69±4.18)个月,R+MTX组为(44.93±8.25)个月,MTX单药组为(28.58±6.50)个月。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大于60岁、多发病灶、累及深部病灶以及单药治疗的患者其死亡风险相对较高。结论:PCNSL的预后与年龄、病灶数目、累及深部病灶情况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关,BTK抑制剂的加入能够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IFI16)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静 严学倩 +3 位作者 肖方 及月茹 陈怡 李瑗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6期1030-1037,共8页
目的:探究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IFI16)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将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66)分为Control组(未转染的细胞)、NC-sh组(转染阴性对照shRNA慢病毒的细胞)、IFI16-sh组(转染IFI16 shRNA慢病毒的细胞)、NC... 目的:探究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IFI16)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将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66)分为Control组(未转染的细胞)、NC-sh组(转染阴性对照shRNA慢病毒的细胞)、IFI16-sh组(转染IFI16 shRNA慢病毒的细胞)、NC-OE组(转染阴性对照过表达慢病毒的细胞)和IFI16-OE组(转染IFI16过表达慢病毒的细胞)。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进行细胞转染,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通过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通过Annexin V-FITC和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通过qRT-PCR检测IFI16、Bcl-2、Bax、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FGF2的m 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IFI16的蛋白表达水平。将裸鼠随机分为NC-sh组和IFI16-sh组,每组6只。NC-sh组和IFI16-sh组裸鼠分别皮下注射转染NC-sh和IFI16-sh的RPMI-8266细胞悬液。35 d后测量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采用ELISA法检测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12]、Th2细胞因子(IL-4)和促炎因子[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和NC-sh组比较,IFI16-sh组RPMI-8266细胞的IFI16 m 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相对细胞活力、集落数量和侵袭细胞数量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和Bax m 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Bcl-2、FGF1和FGF2的m 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与Control组和NC-OE组比较,IFI16-OE组RPMI-8266细胞的IFI16 m 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相对细胞活力、集落数量和侵袭细胞数量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和Bax m 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Bcl-2、FGF1和FGF2的m 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NC-sh组比较,IFI16-sh组裸鼠的肿瘤体积、肿瘤重量以及肿瘤组织中IFI16的m 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外周血IFN-γ和IL-12水平均升高(P<0.05),IL-4、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IFI16是MM中的一种致癌基因,下调IFI16可抑制MM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其机制与纠正Th1/Th2细胞平衡和抑制促炎因子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 多发性骨髓瘤 致癌基因 TH1/TH2细胞平衡 促炎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