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型肝炎病毒及恶性疟原虫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与谷胱甘肽转硫酶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其在小鼠中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建生 钟雄林 +7 位作者 毕惠祥 董文其 张潜 解咏梅 袁纪军 李安康 董宁 任大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多表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及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Pf)双价疫苗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工合成的复合多表位HCV基因PCX及Pf抗原基因AB... 目的:探讨复合多表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及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Pf)双价疫苗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工合成的复合多表位HCV基因PCX及Pf抗原基因AB(SPf66+SPf105)克隆到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表达载体pGEX2T中,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GSTHCVPf复合抗原(GSTCAB),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特异性、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结果:GSTCAB可被HCV患者血清、鼠抗GZPCX及鼠抗Pf抗体特异识别,可诱发小鼠产生针对GSTCAB、GZPCX及PfAg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及针对GSTCAB、GZPCX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免疫后CD8+T细胞比例略为升高,免疫小鼠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GSTCAB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HCV及Pf免疫特异性,可诱发理想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可望成为HCVPf双价疫苗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恶性疟原虫 免疫应答 融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SP-D与肺部天然免疫防御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方勇 陈政良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6期75-77,共3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脱辅基蛋白A、D(SP A、SP D)系C型凝集素超家族中胶凝素家族成员 ,是肺部重要的天然免疫防御分子 ,不仅能清除病原体 ,还参与免疫、炎症及过敏反应的调节。
关键词 肺部天然免疫防御 SP-A SP-D 肺表面活性物质脱辅基蛋白A 肺表面活性物质脱辅基蛋白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免疫系统的“分子模式识别作用”及其免疫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政良 朱锡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天然免疫系统对配体的识别是“分子模式识别作用”,该作用不仅能绝对区分“自己”与“非己”,而且可区别无害“非己”和病原体相关“非己”,并通过抗原提呈和共刺激信号两个环节赋予获得性免疫应答识别“自己”与“非己”的能力 。
关键词 天然免疫系统 模式识别 配体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免疫调控作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月 陈政良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4-516,共3页
T、B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应答的介导者 ,然而其功能却受控于天然免疫系统中的树突状细胞 (DC )。DC是目前发现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是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本文综述DC免疫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天然免疫 获得性免疫 免疫激活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与细胞免疫学C1q和抗C1qR mAb抑制U937细胞产生TNF-α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政良 谢佩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03-207,共5页
人M 系U937细胞可在PMA/LPS诱导下产生TNF-α。这种TNF-α的诱生可被C1q以剂量依赖方式所抑制,而且多聚C1q的抑制作用比单体C1q强约10倍。将C1q热灭活或加入抗人C1qF(ab')2,C1q的抑... 人M 系U937细胞可在PMA/LPS诱导下产生TNF-α。这种TNF-α的诱生可被C1q以剂量依赖方式所抑制,而且多聚C1q的抑制作用比单体C1q强约10倍。将C1q热灭活或加入抗人C1qF(ab')2,C1q的抑制作用即消失,证实该作用是C1q特异的。此外,抗人C1qRmAbE8能模拟C1q诱导类似的抑制效应。这些资料揭示了C1q/C1qR系统的一项新功能,提供了该系统与细胞因子网络联系的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 C1q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U93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我国天然免疫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政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8-341,共4页
关键词 天然免疫 免疫应答 NK细胞受体 凝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ura-2/AM和Probenecid测定免疫细胞胞浆游离Ca^(2+)浓度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政良 谢佩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6-258,共3页
人B细胞系Raji和MΦ系U937细胞可将负载于胞内的Ca ̄(2+)荧光示踪剂Fura-2外排和房室化,质膜有机阴离子转运系统抑制剂Probenecid能阻断这些过程,而且对细胞Ca ̄(2+)应答无不良影响。提示Ra... 人B细胞系Raji和MΦ系U937细胞可将负载于胞内的Ca ̄(2+)荧光示踪剂Fura-2外排和房室化,质膜有机阴离子转运系统抑制剂Probenecid能阻断这些过程,而且对细胞Ca ̄(2+)应答无不良影响。提示Raji和U937细胞质膜上具有Fura-2的转运系统;Probenecid可作为应用Fura-2/AM研究这些细胞G2 ̄(2+)应答的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PROBENECID Fura-2示踪法 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免疫模式识别途径:胞外识别与胞内识别 被引量:3
8
作者 谭艳 陈政良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8-30,34,共4页
天然免疫系统通常籍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取决于感染的性质,模式识别受体通过细胞外 或细胞内途径识别病原体,并传导相应的信号,激活宿主防御应答,消灭入侵病原体。
关键词 天然免疫 模式识别 细胞外识别 细胞内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聚糖结合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免疫缺陷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政良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6-47,共2页
甘露聚糖结合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免疫缺陷陈政良(第一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广州510515)关键词甘露聚糖结合蛋白基因突变免疫缺陷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BP)是一种血清C型凝集素。其肽链包括N末端区、含Gly-X-Y重复... 甘露聚糖结合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免疫缺陷陈政良(第一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广州510515)关键词甘露聚糖结合蛋白基因突变免疫缺陷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BP)是一种血清C型凝集素。其肽链包括N末端区、含Gly-X-Y重复顺序的胶原样区(colagen-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 结合蛋白 基因突变 免疫缺陷 免疫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凝集素的免疫功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政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A02期34-37,共4页
哺乳类C型凝集素是一个超家族,根据其糖识别域的一级结构分为6个家族,每一家族的成员具有类似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其中胶原凝素、选凝素、Ⅱ型淋巴细胞受体及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等4个家族分子在抗感染、抗肿瘤、抗原提呈、免... 哺乳类C型凝集素是一个超家族,根据其糖识别域的一级结构分为6个家族,每一家族的成员具有类似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其中胶原凝素、选凝素、Ⅱ型淋巴细胞受体及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等4个家族分子在抗感染、抗肿瘤、抗原提呈、免疫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凝集素 免疫功能 胶原凝素 选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IGF-I基因对人7402肝癌细胞肿瘤免疫原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力 王小宁 李树浓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85-288,共4页
本研究利用基因治疗方法中的反义技术,通过脂质体包裹反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导入人7402肝癌细胞株,研究肿瘤细胞表面MHC分子的表达和其对LA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反义IGF-I基因转染的人7402肝癌细胞,经潮霉素筛选后,... 本研究利用基因治疗方法中的反义技术,通过脂质体包裹反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导入人7402肝癌细胞株,研究肿瘤细胞表面MHC分子的表达和其对LA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反义IGF-I基因转染的人7402肝癌细胞,经潮霉素筛选后,Northern Blot分析显示反义IGF-I RNA表达阳性,MHC Ⅰ类和Ⅱ类抗原的表达水平高于亲本7402细胞。LAK细胞对反义IGF-I基因转染的人7402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亲本7402细胞组(P<0.05)。说明反义IGF-I基因转移至该肝癌细胞,可提高肿瘤的MHC Ⅰ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显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增强,并可提高LAK细胞对其杀伤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IGF-I基因 人7402肝癌细胞 肿瘤免疫原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LAK细胞杀伤人直肠腺癌细胞时微管蛋白变化的免疫荧光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彦青 张进华 +2 位作者 李春德 王小宁 罗荣成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20-23,共4页
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体外LAK细胞杀伤人直肠腺癌细胞(HR8348)时效靶细胞内微管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LAK细胞与靶细胞相互接触形成效靶复合体后,两种细胞胞浆内微管蛋白出现重排现象。LAK细胞内的微管蛋白全部集中在两类细... 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体外LAK细胞杀伤人直肠腺癌细胞(HR8348)时效靶细胞内微管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LAK细胞与靶细胞相互接触形成效靶复合体后,两种细胞胞浆内微管蛋白出现重排现象。LAK细胞内的微管蛋白全部集中在两类细胞质膜接触处,呈月芽状分布。靶细胞内的微管蛋白在效靶复合体质膜接触处浓集成斑块状并与LAK细胞的月芽状结构融合,靶细胞逐渐变性坏死。这提示,靶细胞的溶解可能与效靶细胞的微管重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化学 直肠肿瘤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免疫对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指导作用——抗原选择与应答类型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政良 富宁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1999年第5期251-255,共5页
本文介绍一个新的概念:非特异免疫系统的细胞和体液成份可为特异性免疫提供指导,决定特异性免疫对抗原的选择性并左右其应答类型。
关键词 非特异免疫 免疫应答 抗原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经典途径非免疫性激活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政良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5-138,共4页
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并非抗体的专利,而是为众多的非免疫性激活物所共享。本文综述经典途径的非免疫性激活,着重介绍通过Clq胶原样区特别是A链14~26氨基酸顺序的激活作用,讨论非免疫性激活物与Clq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指... 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并非抗体的专利,而是为众多的非免疫性激活物所共享。本文综述经典途径的非免疫性激活,着重介绍通过Clq胶原样区特别是A链14~26氨基酸顺序的激活作用,讨论非免疫性激活物与Clq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指出经典途径的生物学意义并不限于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激活 经典途径 非免疫性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与TLR2、TLR4在天然免疫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江海燕 富宁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CD1 4与Toll样受体 (TLRs)是天然免疫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分子。CD1 4能够结合细菌内毒素脂多糖 (LPS) ,TLR2可以介导多种G+ 细菌细胞壁成分与细胞的反应 ,TLR4是介导LPS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关键分子。在天然免疫中CD1 4与TLR2 /TLR4协同作用 ... CD1 4与Toll样受体 (TLRs)是天然免疫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分子。CD1 4能够结合细菌内毒素脂多糖 (LPS) ,TLR2可以介导多种G+ 细菌细胞壁成分与细胞的反应 ,TLR4是介导LPS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关键分子。在天然免疫中CD1 4与TLR2 /TLR4协同作用 ,能够介导机体与多种病原体成分的反应。本文主要就CD1 4与TL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 TLR2 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IL2R表达及IL2R阳性细胞花环与慢性HBV感染者免疫应答调控的关系
16
作者 郭明秋 黄祖汉 +5 位作者 骆抗先 张文炳 罗荣城 曹巧莉 丁雪梅 朴英杰 《传染病信息》 1995年第2期79-80,共2页
定量分析不同类型慢性 HBV 感染者和正常人淋巴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状态和血清中游离 IL2R(fIL2R)水平,结果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病人淋巴细胞 IL2R
关键词 免疫应答 人淋巴细胞 感染者 不同类型 正常人 性细胞 表达 慢性迁延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免疫对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指导作用──疾病防治新思路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政良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1998年第4期204-207,共4页
非特异免疫对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决定其抗原选择性和应答类型。对这种作用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为传染病、肿瘤、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病及移植排斥等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非特异免疫 免疫应答 人工调控 疾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qR交联刺激免疫细胞酪氨酸磷酸化和磷脂酰肌醇水解
18
作者 陈政良 谢佩蓉 邹强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6-90,共5页
相继以单体C1q和抗C1qIgGF(ab′)2使人T细胞系Jurkat、B细胞系Raji和M系U937细胞膜表面C1qR交联,可刺激其某些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和磷脂酰肌醇水解,两个主要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约为42和44K... 相继以单体C1q和抗C1qIgGF(ab′)2使人T细胞系Jurkat、B细胞系Raji和M系U937细胞膜表面C1qR交联,可刺激其某些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和磷脂酰肌醇水解,两个主要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约为42和44KD,细胞内的肌醇磷脂主要是IP3和IP4.揭示:PTK和肌醇磷脂系统参与了C1qR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磷酸化 肌醇磷脂 C1q受体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提呈细胞与天然免疫应答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月 陈政良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4年第6期320-323,共4页
抗原提呈细胞(APC)和自然杀伤细胞(NK)被激活后产生多种致炎细胞因子,如IL12、IFNγ和NO,它们在抗胞内病原体感染的天然免疫应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APC产生的细胞因子在天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和天然免疫细胞因子对APC功能的... 抗原提呈细胞(APC)和自然杀伤细胞(NK)被激活后产生多种致炎细胞因子,如IL12、IFNγ和NO,它们在抗胞内病原体感染的天然免疫应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APC产生的细胞因子在天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和天然免疫细胞因子对APC功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提呈细胞 天然免疫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共同γ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与获得性免疫
20
作者 裘毅刚 陈政良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2-14,共3页
补体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C3不仅是补体反应的中枢,还参与激发和调节获得性免疫应答,是连 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
关键词 补体成份C3 天然免疫 获得性免疫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