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HBV感染前C区变异与病毒复制水平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戴炜 郭亚兵 +4 位作者 杨大国 唐蔚 袁静 王召钦 舒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53,共2页
探讨HBV前C基因变异与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意义。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相结合 ,对 30例HB sAg(+ )、抗 -HBe(+ )及抗 -HBc(+ )慢性HBV感染... 探讨HBV前C基因变异与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意义。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相结合 ,对 30例HB sAg(+ )、抗 -HBe(+ )及抗 -HBc(+ )慢性HBV感染者 ,其中无症状携带者 (AsC) 9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 12例及慢性重症肝炎 (CHF) 9例进行前C区基因变异与HBVDNA水平关系进行分析。AsC组 3例 (33 33 % ) ,CHB组9例 (75 % )及CHF组 8例 (88 89% )有A83(nt 1896 )变异。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HBVDNA含量在CHF组中最高。HBV前C变异在HBV不同感染状态中都可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变异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RFLP HBVDNA CH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NS5B的体外表达、纯化和RNA多聚酶活性鉴定
2
作者 戴炜 马为民 +2 位作者 郭亚兵 J.Monjardino 敖飞健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NS5B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构建长度为1676bp(7261-9036bp,编码558aa)的HCV NS5B编码区cDNA,定向克隆到表达质粒pET16b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应用合成的多聚A或寡聚U为模板进行~3H-UTP掺入实验分...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NS5B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构建长度为1676bp(7261-9036bp,编码558aa)的HCV NS5B编码区cDNA,定向克隆到表达质粒pET16b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应用合成的多聚A或寡聚U为模板进行~3H-UTP掺入实验分析纯化蛋白的活性。结果 表达的NS5B蛋白分子量为65KD,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细胞内,改变部分表达条件未能减少包涵体的形成及可溶性蛋白的增加,该包涵体蛋白在6M尿素浓度、pH:10及500mM NaCl的溶液中完全溶解。~3H-UTP掺入实验表明纯化的蛋白具有RNA多聚酶活性并依赖多聚A的存在。结论 对NS5B蛋白生物学活性的研究,有助于了解HCV的复制及抗病毒药物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区5B 体外基因表达 RNA多聚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戴炜 余卫业 +4 位作者 姜荣龙 舒丹 刘粤 李晓良 张培泽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病人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Monensin的刺激下,采...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病人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Monensin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对17例CSH患者及19例正常健康者CD4+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进行分析,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CD4+Th1、 Th2细胞在CSH组分别为7.2%—26.3%(平均15%)和0、l%—10.9%(平均2.0%),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2.2%—11.9%(平均5.9%)和0.4%—3.9%(平均2.2%);CD4+Th1细胞百分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H组中13例HBV DNA阳性,其HBV DNA的含量与IFN-γ表达细胞百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Th1细胞与肝脏的炎症活动明显相关,IFN-γ的表达对HBV复制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慢性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C区部分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原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戴炜 马为民 +3 位作者 郭亚兵 JohnMonjardino 敖飞健 江福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不同长度C蛋白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及其抗原性。方法应用核酸及蛋白分析软件对C蛋白的抗原决定簇预测分析,以PCR方法扩增3段长度分别为201bp、...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不同长度C蛋白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及其抗原性。方法应用核酸及蛋白分析软件对C蛋白的抗原决定簇预测分析,以PCR方法扩增3段长度分别为201bp、402bp及591bp的C基因片段,通过基因体外重组技术克隆到pGEX-3X表达质粒中,用所获重组蛋白免疫BALB/ C鼠并应用ELISA法对免疫动物系列稀释血清进行抗体测定和分析。结果 PGEX-3X表达质粒转化 BL21(DE3),通过诱导、表达的 C201及 C402蛋白分子量分别为 3.1×104及3.9×104的融台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细胞内,而全C基因C591则未能有效地表达出相应蛋白。C402融合蛋白与丙型肝炎病人血清发生强特异性反应,而C201片段反应较弱。ELISA 法检测重组的C402蛋白免疫的BALB/C鼠血清有明显的抗-HCV核心抗体产生。结论确定HCV C区主要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片断对临床诊断试剂和HCV基因疫苗的研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核心蛋白 基因表达 克隆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变异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戴炜 郭亚兵 +4 位作者 杨大国 舒丹 唐蔚 袁静 王召钦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8-248,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C区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