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流式细胞学检验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丽娟 李茂仕 +1 位作者 高飞 陈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索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流式细胞学检验的可行性、分级标准和参考范围,为阴道微生态学调查及妇科疾病诊疗提供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的快速定量检验方法。方法随机收集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82份,采用TM、FCM和革兰染色显微镜镜检法进行... 目的探索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流式细胞学检验的可行性、分级标准和参考范围,为阴道微生态学调查及妇科疾病诊疗提供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的快速定量检验方法。方法随机收集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82份,采用TM、FCM和革兰染色显微镜镜检法进行分析。结果以FCM上皮细胞百分率与白细胞百分率的比值(R)将白带清洁度分为Ⅰ、Ⅱ、Ⅲ、Ⅳ、Ⅴ5级,其中上皮细胞百分率依次是(92.48±3.86)%、(72.95±9.06)%、(44.83±6.93)%(、25.35±4.08)%和(11.14±2.70)%;白细胞百分率依次是(13.65±8.67)%(、38.72±13.45)%、(50.18±7.45)%(、72.03±3.67)%和(85.63±4.14)%。经t检验证实,相临清洁度之间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CM可以对阴道分泌物进行快速定量分析,且通过此方法建立的清洁度分析较现行传统方法,具有快速、定量、更客观、更准确的特点,重复性好,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并为阴道微生态的研究提供了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泌物 流式细胞术 清洁度 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25株医院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黎敏 邱喜辽 +4 位作者 王俊霁 臧婉 周道红 张峰领 鲁卫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360-3362,3364,共4页
目的分析4 925株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9年1~12月医院感染的各种标本,常规分离、培养,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 目的分析4 925株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9年1~12月医院感染的各种标本,常规分离、培养,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8年版为判断标准,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3 395株(68.9%);革兰阳性球菌1 530株(31.1%)。出现产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KPC)、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菌株。结论临床常见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最高活性。临床病原菌耐药性比较严重,应加强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臧婉 邓少丽 +3 位作者 陈伟 黎敏 鲁卫平 王俊霁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620-2621,2624,共3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老年糖尿病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变迁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状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院60岁以上糖尿病住院患者下呼吸道临床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变化情况。结果 2006年10月到2009年10月本... 目的了解近年来老年糖尿病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变迁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状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院60岁以上糖尿病住院患者下呼吸道临床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变化情况。结果 2006年10月到2009年10月本院93例确诊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获病原菌137株。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感染分别占18.2%、72.3%、9.5%。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占19.0%;鲍曼不动杆菌居第2位,占13.9%;铜绿假单胞菌居第3位,占12.4%;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最强。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某三甲医院2014-2016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及金属酶、外膜孔蛋白耐药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进 胡韦维 +3 位作者 张峰领 陈鸣 邓少丽 鲁卫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200-2205,共6页
目的检测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基因分布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情况,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14-2016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1 887株,VITEK-MS质谱仪进行菌株鉴... 目的检测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基因分布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情况,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14-2016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1 887株,VITEK-MS质谱仪进行菌株鉴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法测定其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WHONET5.6软件对药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亚胺培南-EDTA纸片法筛选金属酶表型阳性的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酶(metallo-β-lactamase,MBL)相关基因(IMP、VIM、SPM、GIM、SIM、NDM)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的情况。结果 3年中铜绿假单胞菌每年的分离数量分别为756株(9.4%)、579株(9.5%)和552株(10.7%),主要来自ICU病房和呼吸内科病房,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2014-2016年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逐年下降,其耐药率分别从2014年的11.3%、13.2%下降至2016年的7.8%、9.0%,对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耐药率从2014年的10.7%、9.2%上升至2016年的23.5%、11.6%。从基因型分布情况来看,269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MBL基因阳性51株(18.9%),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158株(58.7%);51株产酶菌株中VIM型阳性29株,SPM型阳性22株,未检测出其他基因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产MBL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金属酶 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DNA分析用于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吴丽娟 陈伟 +1 位作者 张雪莹 藏婉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96-898,共3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胸腹水细胞DNA分析对恶性胸腹水的鉴别价值。方法用FCM分析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有核细胞和102例胸腹水细胞DNA特性。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黄金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筛选最佳FCM恶性胸腹水细胞诊断指标。结果正常健...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胸腹水细胞DNA分析对恶性胸腹水的鉴别价值。方法用FCM分析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有核细胞和102例胸腹水细胞DNA特性。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黄金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筛选最佳FCM恶性胸腹水细胞诊断指标。结果正常健康组外周血有核细胞G1/0期、S期、G2/M期百分率和DI值参考范围依次是(90.35±7.16)%、(3.01±2.71)%、(5.27±3.38)%和1.00±0.07;良性胸腹水组细胞依次为(86.52±8.54)%、(7.24±4.82)%、(5.56±4.92)%和1.00±0.15;恶性胸腹水组细胞依次为(66.14±11.53)%、(15.85±5.30)%、(15.05±7.12)%和1.94±1.42。以G1/0期百分率≤76.06%、S期百分率≥11.14%、G2/M期百分率≥12.03%和DI值≥1.14作为联合诊断标准用于临床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FCM的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89.47%、准确性为91.18%、漏诊率为6.67%、误诊率为10.53%、阳性预测值为89.36%和阴性预测值为94.44%。结论FCM细胞DNA分析用于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快速的特点,该联合诊断标准值得同行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DNA含量 细胞周期 胸水 腹水 肿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验医学专业临床分子生物学实习带教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燕 黄恒柳 +1 位作者 张可珺 邓少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1期3211-3212,共2页
检验医学在疾病预防、诊断、疗效评价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分子生物学是检验医学中的前沿学科[1-2]。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成熟,分子生物学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3]。目前,国内越来... 检验医学在疾病预防、诊断、疗效评价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分子生物学是检验医学中的前沿学科[1-2]。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成熟,分子生物学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3]。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建立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有力地推动了检验医学由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发展[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医学 实习带教 带教老师 带教计划 岗前教育 实习质量 乙型肝炎病毒 科研思维 实习时间 带教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郑英如 李力 +3 位作者 陈伟 郭建新 胡珊 颜耀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187-2188,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检测152例不孕症患者(原发不孕症69例,继发不孕症83例)宫颈黏液的CT(免疫荧光法)和UU(液体培养法),...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检测152例不孕症患者(原发不孕症69例,继发不孕症83例)宫颈黏液的CT(免疫荧光法)和UU(液体培养法),于检查后1~6个月内月经后3~7d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腹腔镜检查,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输卵管堵塞患者中,UU阳性率为25.0%,CT阳性率为15.6%,合并感染者12.5%;而输卵管通畅患者中,UU阳性率为11.3%,CT阳性率5.7%,合并感染者3.4%。二者相差均显著(P<0.05)。结论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在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输卵管 不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不同育龄围产期女性B族溶血性链球菌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建维 张燕 +6 位作者 陈敏 袁寅 范超 李勤琴 邓少丽 陈鸣 唱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9期2784-2786,共3页
目的探讨该地区不同育龄女性围产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对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3 206例标本进行GBS核酸检测。结果 GBS阳性标本226例,阴性2 980例,感... 目的探讨该地区不同育龄女性围产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对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3 206例标本进行GBS核酸检测。结果 GBS阳性标本226例,阴性2 980例,感染率为7.05%,20-25岁组为6.88%,26-30岁组为6.51%,31-35岁组为7.50%,36-40岁组为11.46%,40岁以上组为11.11%,其中30-40岁组感染率最高。不同组别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地区育龄女性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该地区34-37周围产期女性开展GBS筛查,降低感染率,为围产期保健提供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围产期感染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汉族人群HLA-A、B、DRB1、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邓少丽 陈伟 +1 位作者 夏季 黄恒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712-1714,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人群HLA-A、B、DRB1和DQB1位点等位基因的多态性特点。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1 664名重庆籍健康人进行HLA-A、B、DRB1、DQB1等位基因的低分辨分型,并与国内其他地区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人群HLA-A、B、DRB1和DQB1位点等位基因的多态性特点。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1 664名重庆籍健康人进行HLA-A、B、DRB1、DQB1等位基因的低分辨分型,并与国内其他地区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研究共检出HLA-A、B、DRB1、DQB1位点等位基因62种,其中A位点14种,B位点27种,DRB1位点13种,DQB1位点8种。A位点中A*11(34.62%)、A*02(28.81%)、A*24(14.93%)、A*30(5.53%)为重庆人群的优势基因。B位点中B*46(14.92%)>B*40(12.96%)>B*13(12.39%)>B*51(7.26%)。DRB1位点中,频率最高的为DRB1*09(15.65%),其次为DRB1*12(14.78%)、DRB1*14(14.49%)、DRB1*04(14.49%)。DQB1位点中,频率最高的为DQB1*07(26.04%),其次为DQB1*05(19.94%)、DQB1*09(15.51%)。与其他地区不同人群相比,HLA-A、B、DRB1、DQB1各位点等位基因的分布均有显著的差异。结论重庆地区人群的HLA-A、B、DRB1、DQB1位点等位基因符合南方汉族人群分布特点,具有复杂的多态性,中国各地常见的基因均有分布,白血病及其他器官移植患者在重庆不难找到合适的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 B DRB1 基因频率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蛋白A20对小鼠内毒素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丽娟 张雪莹 +2 位作者 陈伟 蒋建新 朱佩芳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32-233,240,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A20对小鼠实验性内毒素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内毒素血症小鼠为动物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A20表达质粒的方法,观察A20转基因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肝组织内TNF-αI、L-1β水平以及肝脏病理损伤的保护。结果A20组LPS注...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A20对小鼠实验性内毒素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内毒素血症小鼠为动物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A20表达质粒的方法,观察A20转基因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肝组织内TNF-αI、L-1β水平以及肝脏病理损伤的保护。结果A20组LPS注射24h后肝组织匀浆TNF-α表达水平为(923.2±11.97)pg/ml、IL-1β为(996.43±15.32)pg/ml,与LPS对照组比较,t检验显示P值均<0.05,A20组与LPS对照组之间TNF-α和IL-1β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分析提示A20组24h后小鼠肝脏病理损伤明显较LPS对照组轻。结论A20能够明显抑制内毒素血症小鼠肝组织的炎症反应,减轻肝组织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A20 内毒素 炎症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脑卒中患者Hcy水平及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范超 陈鸣 +1 位作者 邓少丽 唱凯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4932-4933,4937,共3页
目的 研究重庆地区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选取2015年4~11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并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共292例,其中排除52例未检测Hcy水平的患者,选取剩余的... 目的 研究重庆地区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选取2015年4~11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并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共292例,其中排除52例未检测Hcy水平的患者,选取剩余的240例(男116例,女12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酶循环法检测患者Hcy水平。提取患者全血DNA,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MTHFR C677T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共检测出3种不同的MTHFR基因型:C677C型、C677T型、T677T型,频率分别为42.9%、44.2%、12.9%,其中C等位基因频率为65%,T等位基因频率为35%。CC基因型在男女之间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C等位基因在男性患者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重庆地区与河南豫北地区脑卒中患者MTHFR C677C基因型与T677T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型的Hcy水平与CC、CT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庆地区脑卒中患者MTHFR C677T基因存在多态性分布,且与河南豫北地区存在差异;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Hcy水平相关,TT基因型的Hcy水平明显高于CC、CT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和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丁 陈萍 +1 位作者 王政 成瑶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810-811,814,共3页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性,应用PCR方法检测产酶株的TEM、SHV及CTX-M基因。结果35株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性,应用PCR方法检测产酶株的TEM、SHV及CTX-M基因。结果35株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头孢吡肟耐药率为22.9%;但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其中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82.9%、68.5%和65.7%;基因型分析显示有26株携带CTX-M基因,24株携带TEM基因,15株携带SHV基因。结论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重庆地区以CTX-M型ESBLs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同步定量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阳 张波 +5 位作者 高维寅 陈鸣 蒋天伦 刘星 王珏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8-662,共5页
目的探讨并建立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芯片同步定量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方法。方法采用EDC/NHS方法将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A1M)、β-2微球蛋白(B2M)、尿IgG的单克隆抗体固定于免疫传感器芯片之上,并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目的探讨并建立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芯片同步定量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方法。方法采用EDC/NHS方法将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A1M)、β-2微球蛋白(B2M)、尿IgG的单克隆抗体固定于免疫传感器芯片之上,并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样本中微量蛋白的含量。利用4种微量蛋白的标准血清建立标准曲线,然后对其进行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的方法学评价。以免疫散射比浊方法为参考方法,检测125例临床患者24 h尿液样本的微量蛋白浓度,比较2种方法检测相同样本时的结果差异。结果该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芯片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和检测特异性。其标准曲线的R2均在0.98以上。其检测灵敏度分别是A1M为5μg/L,B2M为7.3μg/L,MA为11.5μg/L,IgG为22μg/L。所有4项指标可在20 min之内同步完成。与微量蛋白检测的经典方法免疫散射比浊法相比,两者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较高。结论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芯片可实现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快速、准确、同步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免疫传感器芯片 微量蛋白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病原微生物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夏季 邓少丽 陈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1278-1279,共2页
病原微生物的分型检测在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病原微生物的分型检测提供了更多的分子靶点,进一步促进了病原微生物分型技术的发展,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分型方法。本文就近年... 病原微生物的分型检测在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病原微生物的分型检测提供了更多的分子靶点,进一步促进了病原微生物分型技术的发展,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分型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病原微生物分子分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 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丽娟 刘丁 +2 位作者 陈伟 张雪莹 杨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3期2124-2125,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与医院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亚群分析,采用微生物培养鉴定法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回顾性研究了医院感染患者入院初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4/T8淋巴细胞比值的...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与医院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亚群分析,采用微生物培养鉴定法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回顾性研究了医院感染患者入院初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4/T8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结果医院感染组病例外周血成熟T淋巴细胞、T4淋巴细胞、T8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T4/T8淋巴细胞比值依次为(45.99±12.99)%(、18.80±5.54)%、(19.98±10.62)%和(1.31±1.14)%,其成熟T淋巴细胞、T4淋巴细胞、T8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T4/T8淋巴细胞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进一步分组统计显示,包括T4/T8正常亚组、T4/T8倒置亚组和T4/T8升高亚组的各医院感染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T淋巴细胞分布异常和T4/T8比值异常。结论入院初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该结论可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T淋巴细胞 免疫分型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探讨(英文)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波 陈萍 +1 位作者 陈伟 刘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0-33,共4页
目的 调查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 10 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有 80 %患者术后早期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多部位感染 ,主要病原菌为真菌、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共 2 8种 ... 目的 调查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 10 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有 80 %患者术后早期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多部位感染 ,主要病原菌为真菌、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共 2 8种 137株 ,而感染主要与免疫抑制药物、反复多次介入操作、手术创伤以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是肾移植术后感染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综合性预防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确保移植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生素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A技术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耐药基因单碱基突变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双荣 张可珺 +4 位作者 陈伟 邓少丽 唱凯 李发科 陈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耐药基因单碱基突变的滚环扩增技术(rolling cycle amplification,RCA)。方法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耐药基因M2基因和NA基因为研究对象,设计检测该基因突变位点的环化探针,环化探针通过与发生单碱基突变...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耐药基因单碱基突变的滚环扩增技术(rolling cycle amplification,RCA)。方法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耐药基因M2基因和NA基因为研究对象,设计检测该基因突变位点的环化探针,环化探针通过与发生单碱基突变的基因特异性结合并被连接成闭合环状,进行滚环扩增后从而特异性地检测单碱基突变。讨论用于该检测的RCA技术的合适反应条件,通过对人工合成的野生型和突变型靶序列检测,确定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后通过对临床标本的检测及与测序结果比对,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检测单碱基突变需要严格的反应条件,采用热循环连接法和提高连接温度(65℃),保证了检测特异性。通过对含有不同浓度突变靶序列标本的检测确定了该方法能检测出最低1%含量的突变株。RCA技术检测结果与测序方法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建立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耐药基因单碱基突变的RCA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环扩增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单碱基突变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静脉血BCMA和CD138^+浆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牛晓昶 曾照芳 +4 位作者 贾佳 李艳林 夏季 黄恒柳 邓少丽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健康者静脉血B淋巴细胞成熟抗原(BCMA)表达和CD138+浆细胞数量的差异。方法将40例SLE患者血液标本作为SLE组,30例健康人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健康者静脉血B淋巴细胞成熟抗原(BCMA)表达和CD138+浆细胞数量的差异。方法将40例SLE患者血液标本作为SLE组,30例健康人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BCMA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静脉血CD138+浆细胞数量。结果 SLE组患者静脉血中BCMA mRNA水平、蛋白含量以及CD138+浆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LE患者中浆细胞数量的增多可能与BCMA高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浆细胞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声表面波传感器生物信号放大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云霞 张立群 +7 位作者 罗阳 丁毅 施建峰 徐清华 汪广杰 曹亮 陈鸣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研究利用"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与bis-PNA/dsDNA复合物相结合,作为生物信号放大系统提高传感器检测灵敏度的可行性。方法漏声表面波传感器检测通道金膜表面先固定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bis-PNA探针,加入HPV基因组... 目的研究利用"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与bis-PNA/dsDNA复合物相结合,作为生物信号放大系统提高传感器检测灵敏度的可行性。方法漏声表面波传感器检测通道金膜表面先固定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bis-PNA探针,加入HPV基因组DNA与之完全反应后,再加入不同浓度的"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在反应过程中加入ATPγS提供能量,分别探索优化RecA蛋白及ATPγS的最佳反应浓度。结果当RecA蛋白浓度为45μg/ml,所引起的相位变化值为(11.74±1.03)°,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P<0.01);在最佳RecA蛋白浓度下,当ATPγS浓度为2.5 mmol/L时,所引起的相位变化值为(10.71±0.73)°,显著高于其他ATPγS浓度组(P<0.01)。结论"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复合体与bis-PNA/dsDNA复合物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并明显缩短检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声表面波 传感器 肽核酸 RecA蛋白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r1基因C3435T多态性与口服FK506后血药浓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伟 胡志德 +1 位作者 吴丽娟 邓少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971-1972,共2页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肾脏移植人群mdr1基因C3435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口服FK506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引物进行PCR扩增了17例中国汉族人群的基因组,判断人群的C3435T基因型,结合其口服FK506 12 h后血药浓度,判断二者是否存在关联。...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肾脏移植人群mdr1基因C3435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口服FK506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引物进行PCR扩增了17例中国汉族人群的基因组,判断人群的C3435T基因型,结合其口服FK506 12 h后血药浓度,判断二者是否存在关联。结果口服相同剂量的FK506以后,基因类型为T/T的患者血药浓度最高,C/T次之,C/C最低,三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mdr1基因的C3435T与口服FK506后的血药浓度密切相关,检测汉族肾脏移植患者mdr1基因的C3435T,对指导临床上FK506的使用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r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FKS0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