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民 姬长友 《医学教育研究》 2002年第1期34-35,31,共3页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耳鼻咽喉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主要应用形式有:计算机化考虑与学籍管理,多媒体软件辅助教学,虚拟手术和实验以及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等,在增强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在发展中尚存在观念转变...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耳鼻咽喉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主要应用形式有:计算机化考虑与学籍管理,多媒体软件辅助教学,虚拟手术和实验以及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等,在增强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在发展中尚存在观念转变,经费投入和相关人才培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医学教育 网络技术 耳鼻咽喉科教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道间断加压对豚鼠耳蜗外侧壁心钠素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徐志勇 刘兆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 研究外耳道 49和 2 0cmH2 O间断加压对豚鼠听功能及耳蜗外侧壁心钠素 (ANP)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豚鼠外耳道间断加压模型 ,观察 49和 2 0cmH2 O压力引起的中、内耳病理改变及AEP阈值改变 ,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心钠素在耳蜗外侧... 目的 研究外耳道 49和 2 0cmH2 O间断加压对豚鼠听功能及耳蜗外侧壁心钠素 (ANP)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豚鼠外耳道间断加压模型 ,观察 49和 2 0cmH2 O压力引起的中、内耳病理改变及AEP阈值改变 ,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心钠素在耳蜗外侧壁的表达。结果  49cmH2 O间断加压引起鼓膜松驰部和中耳粘膜出血 ,各频率反应阈平均提高 12 0 9dB ;2 0cmH2 O间断加压对中耳及内耳均无明显损伤 ,不影响AEP阈值 ;间断加压使ANP在耳蜗外侧壁表达减弱。结论  2 0cmH2 O的压力相对安全 ,可以此为参考进行外耳道加压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外耳道 心钠素 听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耳免疫应答与内耳免疫性疾病
3
作者 钟时勋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6期230-232,236,共4页
免疫性内耳病是指由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或与其相关的耳蜗、前庭功能障碍。最近发现内耳虽然位于骨性包囊内并缺乏淋巴引流 ,但它并非一免疫豁免器官。含有免疫补体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内淋巴囊是内耳免疫反应的主要部位 ,在... 免疫性内耳病是指由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或与其相关的耳蜗、前庭功能障碍。最近发现内耳虽然位于骨性包囊内并缺乏淋巴引流 ,但它并非一免疫豁免器官。含有免疫补体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内淋巴囊是内耳免疫反应的主要部位 ,在内耳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性内耳疾病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 ,实验室免疫学检查及良好的免疫治疗反应 ,其治疗方案必须针对每个患者做到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疾病 内耳 免疫应答 迷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辅助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近期和中期客观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本忠 王胜国 +1 位作者 丁燕 姬长友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 探讨激光辅助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laser assisteduvulopalatoplasty ,LAUP)治疗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的近期和中期疗效。方法 门诊和住院确诊为OSAHS接受LAUP治疗的病人 ,4 1例有术前、术后 6个月多导睡眠监测仪 (p... 目的 探讨激光辅助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laser assisteduvulopalatoplasty ,LAUP)治疗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的近期和中期疗效。方法 门诊和住院确诊为OSAHS接受LAUP治疗的病人 ,4 1例有术前、术后 6个月多导睡眠监测仪 (polysomnograph ,PSG)资料 ,4 1例中 2 7例有术后 2年PSG资料。对术后近期和中期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 1例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从术前 38.6± 4 .5下降至术后 6个月的19.1± 5 .4 (P <0 .0 1) ,显效率为 4 1.5 % (17/41) ;2 7例中AHI术前、术后 6月 ,术后 2年分别为 38.4± 4 .8、19.6± 5 .3和 2 3.1± 4 .9,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术后 2年显效率为 37.0 % (10 /2 7) ,与术后 6个月的显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LAUP治疗OSAH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 激光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治疗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本忠 姬长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69-869,共1页
关键词 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 激光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大霉素对豚鼠血管纹黑色素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钟时勋 刘兆华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4-328,共5页
目的 了解庆大霉素 (gentamicin ,GM)对豚鼠血管纹黑色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豚鼠杂色 40只和白色 2 0只每日肌内注射庆大霉素 15 0mg/kg体重 7d后用脑干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种豚鼠的听阈变化 ,以透射电镜观察杂色豚鼠用药前后血... 目的 了解庆大霉素 (gentamicin ,GM)对豚鼠血管纹黑色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豚鼠杂色 40只和白色 2 0只每日肌内注射庆大霉素 15 0mg/kg体重 7d后用脑干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种豚鼠的听阈变化 ,以透射电镜观察杂色豚鼠用药前后血管纹内黑色素含量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 ,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血管纹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表达的变化。结果庆大霉素作用后 ,杂色和白色豚鼠的听阈与用药前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且两组豚鼠间的阈移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杂色豚鼠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 10只 )血管纹中间细胞内平均 ( x±s,以下同 )每个观测区域 (30 0 μm2 )的黑素体含量分别为 (19 83± 2 74)个和 (5 8 33± 16 2 2 )个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酪氨酸酶活性反应产物面积与测定区域面积之比从1 6 5 %± 0 40 %增加为 3 45 %± 0 41%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但对照组与实验组PCNA阳性中间细胞分别为 (14 0 8± 2 76 )个和 (13 5 8± 2 0 9)个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庆大霉素作用后血管纹内黑色素含量的增加 ,可能是由于药物促进了酪氨酸酶活性的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小体 一元酚单氧酶 庆大霉素类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血管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膜迷路积水早期的听功能改变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志勇 刘兆华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膜迷路积水 早期 听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AHS对血浆及咽部组织中leptin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蓉蓉 姬长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42-2242,2244,共2页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脂质代谢 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代谢紊乱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周本忠 姬长友 周定蓉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1年第5期271-274,共4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肥胖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已为众多的学者所接受。本文从肥胖与OSAS相关性、OSAS的脂代谢障碍和脂肪的分布特点以及咽部过多的脂肪沉积浸润对其上气道口径、形状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肥胖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已为众多的学者所接受。本文从肥胖与OSAS相关性、OSAS的脂代谢障碍和脂肪的分布特点以及咽部过多的脂肪沉积浸润对其上气道口径、形状和顺应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 发病机制 脂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神经性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朝永 姬长友 王宜南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感染性神经性聋的研究是听力恢复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将感染性神经性聋与中耳炎的关系 ,炎症介质对耳蜗功能的影响 ,核因子 -kB(nuclearfactor-kappaB ,NF -kB)与中耳、内耳炎性损害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感染性神经性聋 研究进展 中耳炎 核因子-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眩晕疾病手术治疗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兆华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4年第1期27-28,36,共3页
检索、复习十年来的相关文献,结合作者在这方面长期所做工作的经验,回顾我国近十年来眩晕疾病手术治疗方面的发展,认为我国在这一领域有了可喜的发展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展望未来,对这些外科治疗的基础和临床方面均有必要进行更深入... 检索、复习十年来的相关文献,结合作者在这方面长期所做工作的经验,回顾我国近十年来眩晕疾病手术治疗方面的发展,认为我国在这一领域有了可喜的发展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展望未来,对这些外科治疗的基础和临床方面均有必要进行更深入和更长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疾病 手术治疗 耳源性眩晕 研究进展 半规管开窗冷冻术 内淋巴囊手术 迷路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袢神经喉返神经吻合术后病人的护理
12
作者 张燕 宋碧英 +1 位作者 陈佳 李英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86-287,共2页
关键词 颈袢神经-喉返神经吻合术 术后护理 心理护理 术前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上神经节切除对豚鼠内淋巴囊血流量的影响
13
作者 窦艳玲 冯怀志 刘兆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 研究颈上神经节切除对豚鼠内淋巴囊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颈上神经节切除模型 ,采用生物微球法测定术侧耳与对照耳内淋巴囊血流量。结果 术侧耳血流量与对照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即颈上神经节切除后 ,内淋巴囊... 目的 研究颈上神经节切除对豚鼠内淋巴囊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颈上神经节切除模型 ,采用生物微球法测定术侧耳与对照耳内淋巴囊血流量。结果 术侧耳血流量与对照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即颈上神经节切除后 ,内淋巴囊血流量减少。结论 术侧耳内淋巴囊血流量的减少可能与颈上神经节切除后 ,切断分布于内淋巴囊内的神经纤维 ,引起神经肽的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 血液供给 颈上神经节切除术 内耳疾病 动物模型 生物微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佳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10期1550-1552,共3页
目的探讨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100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间断滴注湿化液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刺激... 目的探讨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100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间断滴注湿化液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发生率[4.0%(2/50)]低于对照组[18.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80.0%(40/50)]高于对照组[60%(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滴注法与间断滴注法相比能明显缓解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刺激性干咳、降低术后并发症比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气管切开术后安全性较高的护理方法之一,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护理 气管 微量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咽部脂肪浸润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周本忠 姬长友 周定蓉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35-538,共4页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脂代谢紊乱、咽部软组织脂肪浸润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测量OSAS组和对照组的脂代谢临床指标和悬雍垂大小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在悬雍垂组织切片上分析各主要成分构成比 ,光镜和电...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脂代谢紊乱、咽部软组织脂肪浸润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测量OSAS组和对照组的脂代谢临床指标和悬雍垂大小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在悬雍垂组织切片上分析各主要成分构成比 ,光镜和电镜观察悬雍垂病理学改变。结果 :①两组患者体重指数、颈围、腰围、腰髋比 (WHR)、悬雍垂重量和体积及血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OSAS组悬雍垂各成分构成比中的脂肪和肌肉增加 ,纤维组织减少 (P <0 .0 1)。光镜显示 :OSAS组悬雍垂中有明显的脂肪细胞浸润 ,肌纤维排列紊乱 ,呈多形性改变 ,包括局灶性肥大、萎缩和退变 ;电镜显示 :OSAS组肌纤维局灶性Z线模糊、扭曲和消失 ,部分呈点状或片状肌纤维断裂 ,肌节溶解消失 ,肌原纤维间有局灶性脂滴浸润。③两组病例咽悬雍垂脂肪浸润程度与颈围、腰围、WHR、悬雍垂大小以及血脂中TC、TC/HDL正相关 ;OSAS组咽悬雍垂脂肪浸润程度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正相关。结论 :OSAS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 ,咽部过多的脂肪浸润可能通过改变气道大小、形状和咽壁顺应性 ,促成或加重气道阻塞 ,从而成为OSA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脂代谢 脂肪浸润
原文传递
破/冲复合伤临床诊疗规范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建新 王正国 +9 位作者 杨志焕 周继红 顾玮 许民辉 谭群友 童卫东 钟前进 陈继川 叶剑 段朝霞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25-1127,共3页
爆炸性武器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打击手段,其主要致伤因素为破片和冲击波。两者的致伤范围虽因各自在空气中运行的物理特征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但两者共同作用引起的破/冲复合伤发生率通常较高,并且往往伤情重,死亡率高。据现场动物实验... 爆炸性武器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打击手段,其主要致伤因素为破片和冲击波。两者的致伤范围虽因各自在空气中运行的物理特征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但两者共同作用引起的破/冲复合伤发生率通常较高,并且往往伤情重,死亡率高。据现场动物实验显示,破/冲复合伤发生率可高达74.6%,其死亡率高达93.7%。因此,建立破/冲复合伤诊治的规范流程对于提升现代战伤救治水平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伤 诊疗规范 临床 致伤因素 爆炸性武器 现代战争 物理特征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