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殷翔 许建中 +2 位作者 朱志立 周强 谢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6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融合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对2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术中行控制性降压,采用徒手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行脊柱侧凸矫形,同时采用同种异体骨移...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融合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对2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术中行控制性降压,采用徒手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行脊柱侧凸矫形,同时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5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前Cobb角平均为61,°术后1周Cobb角为20.5,°矫正率为66.4%,随访中角度丢失为平均2.7°。结论在脊柱后路融合术中,同种异体骨移植不仅避免了自体骨移植存在的不足,而且能够获得同自体骨移植同样的矫形效果,使脊柱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近期、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移植 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后路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临床带教的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侯天勇 许建中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50-350,共1页
关键词 骨科 临床 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何清义 李强 +1 位作者 温立升 许建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99-1501,共3页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血管化 大段骨缺损 修复部位 临床应用 异位成骨 缺血坏死 TEB 小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侯天勇 罗飞 许建中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6期376-378,共3页
目的分离培养山羊的间充质干细胞,并为其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常规的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从山羊骨髓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观察分离培养细胞的形态,检测其表面的CD分子表达,以及RTPCR和免疫组化病... 目的分离培养山羊的间充质干细胞,并为其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常规的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从山羊骨髓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观察分离培养细胞的形态,检测其表面的CD分子表达,以及RTPCR和免疫组化病理染色方法证实成骨、成软骨、成脂肪多方向分化潜能来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分离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第三代细胞的表面分子CD29和CD44阳性率为98.70%、99.54%,而CD62L和CD45阳性率为1.10%和0.73%。RT-PCR和免疫组化病理染色证实分离细胞具有成骨、成软骨、成脂肪多方向分化潜能。结论成功地分离培养山羊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山羊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山羊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SCs成骨诱导前后免疫调节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杨东明 吴雪晖 +3 位作者 梁文杰 王蒙 罗飞 许建中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1619-1622,共4页
目的:从免疫学机制方面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s)、成骨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Osteogenic cells differentiated from mesenchymal stem cells,DOC)免疫调节作用的可能机理。方... 目的:从免疫学机制方面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s)、成骨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Osteogenic cells differentiated from mesenchymal stem cells,DOC)免疫调节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hMSCs、DOC(成骨诱导6天、12天、18天),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分别检测CD40、CD154、CD80、CD86、HLH-Ⅰ、HLA-Ⅱ在诱导前后其表达水平的变化。hMSCs和DOC(诱导18天),分别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CCK-8法),检测不同数量级hMSCs、DOC体外对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同种异体PBMCs增殖的影响,以及不同数量级hMSCs、DOC对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同种异体PBMCS增殖的的影响。结果:hMSCs、DOC低水平表达CD40、CD154、CD80、CD86和HLA-Ⅱ,高水平表达HLA-Ⅰ。不同数量级hMSCs、DOC均可不同程度抑制同种异体PBMCs的增殖反应,其抑制效果大体与细胞量成正比,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体外实验中,hMSCs、DOC可能通过低免疫原性和降低T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维持其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SCS DOC 免疫原性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SCs成骨诱导前后分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杨东明 吴雪晖 +2 位作者 王蒙 罗飞 许建中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0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研究hMSCs、DOC(osteogenic cells differentiated from mesenchymal stem cells,成骨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hMSCs、DOC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可能机理。方法:hMSCs、DOC(成骨诱导1... 目的:研究hMSCs、DOC(osteogenic cells differentiated from mesenchymal stem cells,成骨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hMSCs、DOC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可能机理。方法:hMSCs、DOC(成骨诱导18天),采用ELISA技术,分别检测IL-2、IL-4、IL-10和TGF-β1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在MSCs、DOC中IL-2、IL-4h低表达或忽略表达,IL-10中度表达,TGF-β1高表达。对IL-2、IL-4、IL-10,hMSCs、DOC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体外实验中,hMSCs、DOC可能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并通过其维持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SCS DOC ELISA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中伤员阶梯救治原则探讨 被引量:19
7
作者 罗飞 王序全 +6 位作者 周强 唐康来 吴雪晖 代飞 何清义 郑婷婷 许建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阶梯救治原则在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改进。方法对参加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现场医疗急救、前方医院和后方医院的医疗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现场救治伤员4689例次,处置危重伤员413例,完成清创术等各类手术197... 目的探讨阶梯救治原则在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改进。方法对参加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现场医疗急救、前方医院和后方医院的医疗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现场救治伤员4689例次,处置危重伤员413例,完成清创术等各类手术197例,3例重伤员死亡,开放伤口感染率近80%;前方医院收治伤员1400多例次,完成手术200台次,抢救危重伤员110例次,截肢率3.0%,伤口感染率66.8%;后方医院为125例伤员开展了1~5次/部位的确定性手术治疗,术后无医院感染,无死亡,无截肢。结论阶梯救治原则是重大自然灾害批量伤员救治的基本原则,急救人员应尽早开展现场急救;后送力量是保障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完善伤票制度能显著提高救治效率;前方医院主要开展生命支持、创面处理和简单骨折的救治工作;确定性专科治疗应在后方医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创伤和损伤 急救 阶梯救治体系
原文传递
骨外固定技术不植骨治疗复杂性骨不连与骨缺损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雪晖 李起鸿 +3 位作者 许建中 杨柳 王序全 李建福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7-411,共5页
目的 探讨应力促进骨愈合的机制及骨外固定技术不植骨治疗复杂性骨不连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10根新鲜尸体完整胫骨及安装外固定器后测定骨表面应变、应力值。再制成胫骨中段骨折进行等体重加压,测定压力衰减情况。60只兔... 目的 探讨应力促进骨愈合的机制及骨外固定技术不植骨治疗复杂性骨不连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10根新鲜尸体完整胫骨及安装外固定器后测定骨表面应变、应力值。再制成胫骨中段骨折进行等体重加压,测定压力衰减情况。60只兔胫骨干制成骨折模型并施行骨外固定器三维立体固定,分别施加兔自身体重0倍(A组,对照组)、1/2倍(B组)、等体重(C组)、1.5倍(D组)的压力加压固定,测定术后即刻及1,2,4,6周骨折断端应力电位,并取骨折处标本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术后6周摄X线片,并取胫骨行扭转试验,测定骨愈合强度。(2)1978—2005年共收治195例复杂性骨不连、骨缺损患者,通过骨外固定施加1/2至等体重的压应力不植骨治疗,观察骨愈合及伤肢负重情况。结果(1)胫骨表面不同点应变、应力值相差显著;各点上架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压固定后5h内骨断端压力以每小时5%~10%的速度衰减,24h后不到初始值的60%。兔胫骨骨折后应力电位变为负电位,A组及加压组(B、C、D组)分别于术后2周、6周恢复正电位。X线片、组织学及力学试验表明,加压组骨愈合速度及强度均好于对照组,但1.5倍体重加压量会造成骨坏死。(2)临床观察194例获得骨性愈合,愈合率99.5%。骨断端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5个月,骨延长区愈合时间4~11个月,骨愈合指数平均为37.8d/cm。全部患者取外固定器后伤肢可负重行走,无一例再骨折及截肢。结论 应力产生的负电荷可促进骨愈合,最佳生理性加压量应以自身体重为标准,经皮穿针骨外固定不植骨方法在复杂性骨不连与骨缺损的治疗中可视为一种疗效确切的微创生物学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连接不全 外固定器 应力 骨折愈合 骨缺损
原文传递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腓骨肌腱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辉 唐康来 +5 位作者 周建波 徐格 陶旭 常廷杰 谭晓康 谢美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 回顾分析带线锚钉缝合固定腓骨肌腱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例第五跖骨基底部1区骨折患者(男3例,女2例),术前平均病程7 d.影像检查发现5例均为第五跖骨基底部1区骨折,骨折块较小、粉碎且明显移位.手术去... 目的 回顾分析带线锚钉缝合固定腓骨肌腱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例第五跖骨基底部1区骨折患者(男3例,女2例),术前平均病程7 d.影像检查发现5例均为第五跖骨基底部1区骨折,骨折块较小、粉碎且明显移位.手术去除第五跖骨基底部粉碎骨折块,游离腓骨肌腱止点,用直径5 mm带线锚钉将腓骨肌腱止点编织缝合在第五跖骨基底部,石膏托将患侧足固定于外翻位.术后6周开始逐渐负重行走.结果 本组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在6个月以上;所有患足外观无畸形.前足主动外翻及外展功能恢复正常,与健侧对比力量无减弱.结论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腓骨肌腱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能较好解决小骨折块固定困难的问题,术后腓骨长短肌腱功能恢复好;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剥离范围小、无须二次手术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踝拟伤 带线锚钉
原文传递
胸腰段爆裂骨折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方式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梅铁牛 罗飞 +2 位作者 侯天勇 张泽华 李志强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8-495,共8页
目的比较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Medline、CNK!等数据库,获得2012年3月以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融合组)与非融合内固定术(非融合组)治疗胸腰段爆裂骨... 目的比较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Medline、CNK!等数据库,获得2012年3月以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融合组)与非融合内固定术(非融合组)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资料并用RevMan5.1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计量资料以均值差及双侧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尺度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ddsratio,OR)及双侧95%CI作为效应尺度进行分析,部分资料通过手动合并完成。结果检索获得相关临床对照研究英文文献8篇,中文文献1篇,相关Meta分析2篇,剔除1篇重复性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后凸角矫正、术后椎体高度矫正及矫正丢失、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并发症发病率、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融合组后凸角矫正丢失较融合组严重,而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明显低于融合组。结论对于部分胸腰段爆裂骨折,非融合内固定术在解除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相似的疗效,但显著减少了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并可通过取出内固定恢复固定节段的运动功能、减少邻近节段退变,从而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前路同种异体髂骨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长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飞 侯天勇 +2 位作者 张泽华 张劲松 许建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目的评价异体髂骨块在胸腰段骨折前路重建中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2月-2007年3月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93例,行前路减压、同种异体髂骨支撑植骨的脊柱融合治疗,回顾性评估影像学结果和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6例患者获得有效随... 目的评价异体髂骨块在胸腰段骨折前路重建中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2月-2007年3月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93例,行前路减压、同种异体髂骨支撑植骨的脊柱融合治疗,回顾性评估影像学结果和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6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0-97个月,平均78个月。有效椎间融合率100%,融合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胸腰椎融合患者术后Cobb角从术前(21.6±8.3)°矫正到术后(5.8±5.2)°,到有效融合时平均丢失2.4°。66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不完全性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均获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同种异体髂骨块在内固定器械的辅助下可有效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可替代自体骨用于胸腰段骨折前路支撑植骨并获得早期和后期持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移植 脊柱融合术 髂骨
原文传递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观测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和体内移植 被引量:5
12
作者 侯天勇 边巴罗布 +4 位作者 罗飞 吴雪晖 靳慧勇 姜恒 许建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74-778,共5页
目的结合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观察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及其体内移植情况,为筛选优良的支架材料和三维构建方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取2岁龄青山羊(体重约25kg)髂骨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 目的结合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观察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及其体内移植情况,为筛选优良的支架材料和三维构建方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取2岁龄青山羊(体重约25kg)髂骨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BMSCs,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表面分子CD29、CD60L、CD45和CD44表达情况。将质粒pLEGFP-N1扩增、提取后酶切鉴定。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质粒转染到PT67包装细胞,G418筛选后扩增,获取病毒液。根据测定的滴度转染BMSCs,获得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的BMSCs,扩增后作为种子细胞,以脱钙骨基质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种子细胞。将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到山羊股骨缺损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存活和分布情况。结果获得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状,CD29和CD44呈阳性表达,CD60L和CD45呈阴性。质粒pLEGFP-N1用HindⅢ、BamHⅠ、SalⅠ和BglⅡ内切酶酶切后,凝胶电泳可见其相对分子质量约6900bp。将pLEGFP-N1转染到PT67包装细胞扩增后获取病毒液。根据测定的滴度(1.3×106cfu/mL)转染BMSCs,获得GFP表达阳性的BMSCs克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立体成像技术观察到BMSCs在组织工程骨支架上分布、增殖和迁移。将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到山羊股骨缺损处,28d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GFP阳性细胞在移植区仍存在。结论荧光蛋白标记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可很好地观察支架上和移植体内的细胞,为组织工程产物三维培养的立体观察提供了可行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BMSCS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
原文传递
新型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的设计及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瑶瑶 孙东 +3 位作者 罗飞 张泽华 代飞 许建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bone cement injectable canulated pedi.cle screw,CICPS)的设计和生物力学性能,为骨质疏松脊柱疾病的内固定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选择。方法(1)在体外、骨质疏松松质骨模型和椎体...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bone cement injectable canulated pedi.cle screw,CICPS)的设计和生物力学性能,为骨质疏松脊柱疾病的内固定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选择。方法(1)在体外、骨质疏松松质骨模型和椎体标本内行骨水泥注射实验,x线片、CT观察骨水泥分布和钉一骨界面情况。(2)取10枚灌注骨水泥后的CICPS和普通椎弓根螺钉行剪切力试验。(3)在松质骨模型中用2—3ml骨水泥强化CICPS行轴向拔出力试验,与普通椎弓根螺钉进行比较。结果CICPS各个侧孔均有骨水泥流出,且仅分布于螺钉前部,弥散均匀广泛,未见骨水泥渗漏。CICPS的剪切力为(10600.8±360.1)N,普通螺钉为(15458.1±311.4)N(P〈0.05)。CICPS的最大轴向拔出力为(209.3±13.3)N,普通螺钉为(27.0±5.0)N(P〈0.05)。结论CICPS使骨水泥弥散均匀一致,减少骨水泥渗漏风险,并可显著提高骨质疏松椎体中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CICPS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生物力学 聚甲基异丁烯酸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凝胶包裹的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的制备与优选 被引量:4
14
作者 侯天勇 吴雪晖 +2 位作者 许建中 李强 冯江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0-474,共5页
目的制备和优化纤维蛋白凝胶包裹的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fibrin-gel-coated vancomycin alginate beads,FG-Vanco-AB),探讨其在骨科抗感染治疗中的可能应用。方法应用滴注法制备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通过分别改变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 目的制备和优化纤维蛋白凝胶包裹的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fibrin-gel-coated vancomycin alginate beads,FG-Vanco-AB),探讨其在骨科抗感染治疗中的可能应用。方法应用滴注法制备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通过分别改变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液的浓度,优选万古霉素含量高的微球;然后用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凝胶包裹,通过检测各组万古霉素有效的释放时间来筛选适当包裹微球。结果随着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液浓度的升高,微球中的万古霉素含量增高,16%藻酸盐和50mg/ml万古霉素等体积混合液制备的微球中万古霉素含量最高,达(27.36±0.90)%;在前述微球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包裹的微球的缓释实验显示,75mg/ml纤维蛋白包裹的微球释放的万古霉素的浓度达到可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天数为19d。结论优选后的FG-Vanco-AB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的释放天数显著延长,增加了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 局部 迟效制剂 纤维蛋白组织黏着剂 骨组织感染
原文传递
冻干组织工程骨与组织工程骨成骨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侯天勇 罗飞 +2 位作者 刘杰 边巴罗布 许建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79-784,共6页
目的目前组织工程骨(tissue engineered bone,TEB)缺乏有效可行的储存、运输方法。评估TEB经过冻干处理后其成骨活性变化及其异位成骨能力,探索新的TEB储存和运输策略。方法取志愿者捐献的骨髓和骨组织分别培养hBMSCs和制备脱钙骨基质(d... 目的目前组织工程骨(tissue engineered bone,TEB)缺乏有效可行的储存、运输方法。评估TEB经过冻干处理后其成骨活性变化及其异位成骨能力,探索新的TEB储存和运输策略。方法取志愿者捐献的骨髓和骨组织分别培养hBMSCs和制备脱钙骨基质(decalcifi ed bone matrix,DBM),取第3代hBMSCs与DBM复合构建TEB,分别于体外孵育3、5、7、9、12、15d经过低温干燥后得到冻干组织工程骨(freeze-dried tissue engineered bone,FTEB),并将体外培养不同时间点的TEB和FTEB行扫描电镜观察。Western blot法检测TEB和FTEB内成骨相关蛋白BMP-2、TGF-β1、IGF-1的变化。将FTEB、TEB和DBM分别移植于30只6周龄BALB/C裸鼠皮下进行异位成骨实验(n=10),并行X线片评分、CT值检测以及HE染色观察。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示,TEB中种子细胞保持正常形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分泌细胞外基质逐渐增加;FTEB内的种子细胞脱水皱缩而亡,细胞外基质位于疏松的DBM支架材料中。Western blot检测示,TEB和FTEB内BMP-2、TGF-β1和IGF-1表达均为阳性,除体外培养15d TEB和FTEB的TGF-β1蛋白积分吸光度(IA)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各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4周各种移植物未见明显钙化;术后8、12周,TEB和FTEB移植裸鼠皮下可以实现较好的异位成骨。通过X线片评分、CT值比较移植物钙化程度,TEB和FTE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BM未见明显钙化。HE染色示TEB和FTEB出现钙化,DBM降解吸收。结论 FTEB与TEB具有相似的成骨活性,为TEB的储存和运输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和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组织工程骨 异位成骨 BMSCS 脱钙骨基质 裸鼠
原文传递
不同牵伸强度对体外人肌腱细胞磷脂酶A2/环氧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美明 唐康来 +5 位作者 邓银栓 李辉 周建波 谭晓康 陈磊 许建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2-82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循环牵伸强度对体外人肌腱细胞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和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6代人肌腱细胞在0.5Hz、4h条件下施加不同牵伸强度(4%、8%、12%),未牵伸组设为对照组。静... 目的探讨不同循环牵伸强度对体外人肌腱细胞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和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6代人肌腱细胞在0.5Hz、4h条件下施加不同牵伸强度(4%、8%、12%),未牵伸组设为对照组。静置4h后,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胞浆性PLA2(cytosolic PLA2,cPLA2)、COX1、COX2的表达,ELISA测定分泌性PLA2(secretory PLA2,sPLA2)的表达。结果对照组、4%、8%、12%牵伸组ePLA2、COX1、COX2基因表达随牵伸强度增加呈递增趋势,4%牵伸组cPLA2、COX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增加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和12%牵伸组cPLA2及COX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12%牵伸组COX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牵伸强度增加而逐渐增加。sPLA2在4%牵伸组分泌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和12%牵伸组增加明显(P〈0.01)。结论体外人肌腱细胞PLA2、COX1、COX2的表达与牵伸强度呈正相关,PLA2/COX调节系统可能成为防治肌腱病的新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病 磷脂酶A2 环氧合酶 机械拉伸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晓康 唐康来 +7 位作者 周兵华 曹洪辉 徐格 周建波 李辉 谢美明 陶旭 许建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68-1072,共5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例严重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8~68岁,平均45.6岁.均为单纯距下关节病...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例严重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8~68岁,平均45.6岁.均为单纯距下关节病变,经保守治疗、疼痛控制无效,选择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的距下关节融合术.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表进行临床随访,同时,采用X线摄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1.2个月(6~48个月).12例患者AOFAS术前评分(54.67±5.28)分(43~61分),术后末次随访评分(89.17±3.56)分(78~95分),优良率为93%.术后X线片显示,11例距下关节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12.4周(9~15周).1例出现骨不连,行走后外踝下方疼痛,给予石膏靴固定制动3个月后复查X线片,距下关节骨性融合.结论 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下关节 关节镜检查 踝损伤 关节炎
原文传递
Lisfranc关节损伤诊断与处理原则 被引量:9
18
作者 唐康来 许建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60-1063,共4页
Lisfranc关节即通常所指的跖跗关节,早在1815年法国外科医师Jaqcues Lisfranc de Saint-Martin在为一位士兵治疗前足坏疽截肢时,发现通过这个关节可以不用截断骨骼,且省时省力,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从此以其名字命名.
关键词 关节损伤 诊断 跖跗关节 外科医师 足坏疽 治疗前
原文传递
改良小切口Bristow手术治疗习惯性肩关节前下脱位的临床随访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格 唐康来 +6 位作者 吴雪晖 谢肇 谭晓康 龚继承 汪华清 杨会峰 许建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14-816,共3页
目的介绍改良小切口Bristow手术治疗习惯性肩关节前下脱位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肩关节复发性前下脱位11例。取肩关节前方约3~5mm切口,采用“移动窗”技术,暴露喙突并予以截骨,通过肩袖间隙将喙突连带肱二头肌短头固定于肩... 目的介绍改良小切口Bristow手术治疗习惯性肩关节前下脱位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肩关节复发性前下脱位11例。取肩关节前方约3~5mm切口,采用“移动窗”技术,暴露喙突并予以截骨,通过肩袖间隙将喙突连带肱二头肌短头固定于肩胛颈前下方。11例术后采用Rowe肩关节修正评分进行临床随访,平均随访15.8个月(6~48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45min(40~65min)。术后Rowe肩关节修正评分80~95分,结果全为优,成功率100%。随访期间无复发与并发症。结论改良小切口Bristow手术较传统Bristow手术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肩脱位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折诊疗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飞 许建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4-487,共4页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脊柱创伤。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生物力学、内固定器材及临床诊疗学的发展,胸腰椎骨折的诊疗理念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尽管胸腰椎骨折的基本治疗目标仍是挽救神经功能和恢复脊柱稳定性与运动功能,但在...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脊柱创伤。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生物力学、内固定器材及临床诊疗学的发展,胸腰椎骨折的诊疗理念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尽管胸腰椎骨折的基本治疗目标仍是挽救神经功能和恢复脊柱稳定性与运动功能,但在选择手术还是保守治疗、前路还是后路、融合与非融合、短节段与长节段固定等方面尚存在不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临床诊疗 保守治疗 内固定器材 脊柱稳定性 脊柱创伤 生物力学 诊疗理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