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tleman病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边云 陈炜 +6 位作者 史张 朱焱 高振坡 盛彧 李骁 方旭 王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43-1147,共5页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D)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D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CT或MRI平扫和增强,CT检查12例,MRI检查8例。结果病变部位:6例位于颈部,6例位于腹...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D)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D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CT或MRI平扫和增强,CT检查12例,MRI检查8例。结果病变部位:6例位于颈部,6例位于腹腔,3例位于纵隔,2例位于腹膜后,2例多部位,1例位于左锁骨下。临床分型:单中心型17例,多中心型3例。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16例,浆细胞型3例,混合型1例。平扫3例表现为浅分叶状,3例边界模糊,5例多发肿块,1例质地不均匀,其余肿块均表现为质地均匀、边界清楚光整的软组织块影。增强后19例表现为肿块显著或明显持续强化,1例轻度强化;14例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17例肿块周围可见供血血管。结论 CD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和病理分型密切相关,掌握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术前对病变的全面了解,从而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淋巴结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多层CT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黄文才 陆建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9期1318-132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多层CT影像学特征及术前多层CT在预测GISTs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6例GISTs的术前多层CT和病理诊断资料,并对肿瘤发生部位及各项CT特征(生长方式、强化和瘤内坏死程度)与病理恶性度进行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多层CT影像学特征及术前多层CT在预测GISTs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6例GISTs的术前多层CT和病理诊断资料,并对肿瘤发生部位及各项CT特征(生长方式、强化和瘤内坏死程度)与病理恶性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胃GISTs25例(占63.9%)、小肠12例(占33.3%)及结肠1例(占2.8%)。其中,24例GISTs(66.7%)为高度恶性,12例(33.3%)为低度恶性。CT影像与病理对照分析,肿瘤形态不规则、浸润性生长和严重瘤内坏死更多见于高度恶性胃肠道GISTs(P<0.05);肿瘤生长部位和强化程度与GISTs的恶性程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GISTs的多层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轮廓、生长方式和坏死程度对预测GISTs恶性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与脊髓异常及其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明 侯铁胜 田建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4-145,共2页
脊柱侧凸可分为先天性的,肌肉神经性的,特发性的,另一些病人是发生在感染、新生物、椎间盘异常、创伤的基础之上。脊柱侧凸病人脊髓异常的发生率各家报道大不相同。在一个251例患者的调查中,McMaster〔1〕报道为18.... 脊柱侧凸可分为先天性的,肌肉神经性的,特发性的,另一些病人是发生在感染、新生物、椎间盘异常、创伤的基础之上。脊柱侧凸病人脊髓异常的发生率各家报道大不相同。在一个251例患者的调查中,McMaster〔1〕报道为18.37%。Blake〔2〕连续调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侧凸 脊髓异常 影像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阳 阳青松 +2 位作者 王馨蕊 张瑜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19,共8页
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发病率最高的男性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但其传统筛查及诊断方法价值有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在形态学MRI基础上增加1项或者多项功能学MRI的检查方法,它可以较好地... 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发病率最高的男性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但其传统筛查及诊断方法价值有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在形态学MRI基础上增加1项或者多项功能学MRI的检查方法,它可以较好地显示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形态学改变,反映一定的组织学成分信息,无创提供组织细胞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功能学信息,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对诊断及评估前列腺病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多参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形态学MRI 功能学MRI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在枕骨髁螺钉固定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黄轩 李凤宁 +6 位作者 张帆 王琨 陈智 阳青松 党瑞山 沈洪兴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三维打印技术制备个体化枕骨髁螺钉导航模板的可行性,并对该方法辅助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具成人尸体的枕颈部标本,将其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枕骨至枢椎水平行选择性三维重建,观察并测量...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三维打印技术制备个体化枕骨髁螺钉导航模板的可行性,并对该方法辅助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具成人尸体的枕颈部标本,将其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枕骨至枢椎水平行选择性三维重建,观察并测量枕骨髁相关解剖结构以确定置钉参数。在计算机三维模型上虚拟枕骨髁螺钉钉道及其导向通道,设计与枕骨后部结构相贴合的阴模,将阴模与导向通道整合后利用三维打印技术成型,制作出枕骨髁模型及对应的个体化导航模板。然后导航模板辅助下分别于模型和尸体标本置入双侧枕骨髁螺钉,并通过解剖观察及CT扫描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枕骨髁的大体形态及毗邻解剖结构个体差异较大,虚拟置钉后测得置钉轴位内倾角、矢状位倾角和进钉点至寰枕关节面的垂直距离分别为30.2°±6.3°、8.1°±2.6°和3.69±0.42mm。根据置钉参数设计并打印出20个枕骨髁模型及对应的个体化导航模板,在其辅助下成功置入双侧枕骨髁螺钉共40枚,置钉耗时(60.1±9.3)s。术后解剖观察及CT扫描提示所有螺钉均准确置入枕骨髁内。结论:使用Mimics软件能够根据CT扫描结果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出个体化枕骨髁螺钉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枕骨髁螺钉的精确置入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枕骨髁螺钉 导航模板 熔融沉积快速成型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程晓青 左长京 +3 位作者 田建明 吕桃珍 郝强 邵成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评价64例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50例在1周内行DSA检查。采用减影方法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到VR,MIP,TSMIP图像,利用这三种方法重建图像综合评价脑血管... 目的:评价64例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50例在1周内行DSA检查。采用减影方法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到VR,MIP,TSMIP图像,利用这三种方法重建图像综合评价脑血管病变。结果:①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46例,其中36例有DSA对照,98.8%的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与DSA诊断一致,CT血管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8.5%、98.8%;②烟雾病3例,均有DSA对照,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远端分支异常增多;③脑动脉瘤患者12例,均有DSA对照,后交通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CT血管成像与DSA显示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层血管成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结合减影处理方法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可作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对非搏动流体模型的定量测量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彩英 田建明 +3 位作者 刘辉 陆建平 黄勃源 刘怀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流动液体模型的磁共振信号强度与速度矢量的关系,研究不同观察者之间、不同ROI(0.05 cm^2、0.08 cm^2)流速软件的客观性.方法采用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机梯度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水模包括,一塑胶管(模拟门静脉走行,直径3.3 mm... 目的探讨流动液体模型的磁共振信号强度与速度矢量的关系,研究不同观察者之间、不同ROI(0.05 cm^2、0.08 cm^2)流速软件的客观性.方法采用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机梯度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水模包括,一塑胶管(模拟门静脉走行,直径3.3 mm),高压注射器一台,生理盐水2000 ml.流速设置1.25~12.50 cm/s.结果磁共振信号强度Y与流速X呈线性关系,Y=-24.542+123.104X,相关系数为r2=0.948;不同观察者采用流速软件测量的速度矢量三者间比较及与实际速度(真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者选择不同ROI范围0.05 cm^2、0.08 cm^2测量速度矢量与实际流速(真值)行相关性分析,r分别为0.935和0.998,ROI 0.08 cm2相关性更佳.结论流动液体模型证明磁共振相位对比技术是一种客观、准确的流体定量测量技术,可用于临床血流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测量 磁共振成像 门静脉 血流动力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食管酸灌注时大脑功能活动模式的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兆申 杨敏 +3 位作者 徐晓蓉 邹多武 王莉 孙振兴 《胃肠病学》 2006年第8期454-457,共4页
背景: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近来被广泛应用于人体内脏感觉的研究,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发生与内脏感觉高敏有密切关系。目的:应用BOLD-fMRI技术,通过研究食管酸灌注时NERD患者大脑功能活动模式的改变,探讨... 背景: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近来被广泛应用于人体内脏感觉的研究,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发生与内脏感觉高敏有密切关系。目的:应用BOLD-fMRI技术,通过研究食管酸灌注时NERD患者大脑功能活动模式的改变,探讨NERD患者食管内脏高敏感的中枢机制。方法:对31例NERD、13例反流性食管炎(RE)和12名健康志愿者在食管酸灌注时行fMRI;根据食管内球囊扩张和酸灌注试验结果将NERD患者分为两组:感觉高敏(NERD-H)组和感觉正常(NERD-N)组;对三组受试者大脑的兴奋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酸灌注刺激在NERD内脏高敏的患者中激活范围较广泛,包括单侧或双侧第Ⅱ躯体感觉皮质(SⅡ)、第Ⅰ躯体感觉皮质(SⅠ)、前额叶皮质(右侧为主)、眶额回皮质、岛叶皮质、运动区、辅助运动区、前扣带回、后扣带回、楔前叶、杏仁体、腹侧纹状体、丘脑、小脑等,其中双侧SⅡ、右前额叶皮质、运动区、辅助运动区、岛叶皮质、杏仁体、腹侧纹状体和小脑的最大信号增加幅度显著高于NERD-N组和对照组(P<0.01)。内脏高敏的NERD患者fMRI功能初始信号呈现时间、达峰值时间较NERD-N组和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食管酸灌注时产生的fMRI参数改变为揭示NER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处理食管感觉传入信息功能异常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非糜烂性反流病 磁共振成像 食管酸灌注 内脏高敏感 大脑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体育锻炼方式在提高我军援利埃博拉医护人员身心健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席惠君 储丹凤 +3 位作者 陈珏 谢明晖 胡平 曹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体育锻炼方式对提高执行抗击埃博拉的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作用和效果。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工作之余为队员组织、提供多种体育锻炼方式,并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医护人员对多种体质增强模式... 目的探讨多种体育锻炼方式对提高执行抗击埃博拉的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作用和效果。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工作之余为队员组织、提供多种体育锻炼方式,并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医护人员对多种体质增强模式在睡眠、情绪、恐惧、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医护人员认为多种体质增强模式能改善睡眠质量的占60.29%;认为能愉悦心情、缓解焦虑、增进食欲、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的占80%;对医疗队组织的多种体质增强模式满意的占76.47%;队员认为对改善情绪、增强体质第一重要的锻炼方式主要为跑步(25.00%),快走(21.88%),有氧操(17.19%)和羽毛球(17.19%)。一致性分析显示,乒乓球与跑步或快走间的Kappa值分别为0.333和0.381(P<0.01),足球与跑步间的Kappa值为0.340(P<0.01);除此以外其他锻炼方式对情绪的影响一致性较好。结论多种体育锻炼方式可提高抗击埃博拉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其中以跑步、快走、有氧操和羽毛球等全身运动改善显著,对其圆满完成救治任务起到了积极作用,或可为今后执行其他重大任务救护人员开展体质增强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病 健康促进 运动 医务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季锋 侯希贺 +2 位作者 顾海慧 郝强 许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PRP)对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患者自身PRP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15例,左臂2例,右臂13例,利用二次离心法离心患者自身静脉全血得到PRP,所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PRP)对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患者自身PRP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15例,左臂2例,右臂13例,利用二次离心法离心患者自身静脉全血得到PRP,所有患者每周行1次PRP注射治疗,共计3次。结果患者在首次治疗后开始随访,治疗后1个月患者疼痛(VAS评分)显著改善,治疗后3个月患者疼痛改善最佳,并可持续至12个月,肘关节功能(改良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也得到显著改善,并且疗效持续至12个月。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精确注射PRP可有效改善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疼痛和肘关节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评价肺静脉与左心房的形态结构 被引量:7
11
作者 连士杰 曹江 +1 位作者 秦永文 弓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13-317,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64层螺旋CT观察肺静脉和左心房形态结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房颤患者46例,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图像后处理运用3D成像及内镜等技术对肺静脉、左心房等解剖结构进行构建。结果①64层螺旋CT可构建肺静脉形态... 目的评价应用64层螺旋CT观察肺静脉和左心房形态结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房颤患者46例,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图像后处理运用3D成像及内镜等技术对肺静脉、左心房等解剖结构进行构建。结果①64层螺旋CT可构建肺静脉形态,并测得肺静脉数量、开口大小以及各个肺静脉走行方向,其中房颤组肺静脉开口大小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②64层螺旋CT构建左心耳形态,左心耳与左上肺静脉之间的界嵴及界嵴与左侧上下肺静脉之间连接部位的关系分别存在2种形态变异。③64层螺旋CT构建左房顶部形态分为突起型(9.0%)、凹陷型(32.9%)、平坦型(58.1%)3种,有12.5%存在局部凹陷。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地构建肺静脉和左心房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提高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心房纤维颤动 肺静脉 左心房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电影相位对比定量肝硬化门静脉血流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彩英 田建明 +2 位作者 黄勃源 崔彩霞 刘怀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采用电影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Cine PC MRI)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4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7.8岁;19名正常对照者,男10名,女9名,平均年龄43.... 目的采用电影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Cine PC MRI)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4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7.8岁;19名正常对照者,男10名,女9名,平均年龄43.5岁。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10例,B级31例,C级8例。采用Cine PC MRI对门静脉血流进行定量测量。结果肝硬化组按照Child A、B、C顺序,门静脉血流速度逐渐降低,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C级的门静脉流速与A、B级及正常组相比,流速明显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Child B、C级患者较正常组门静脉直径增宽、截面积明显增大(P<0.05)。Child C级较B级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Cine PC MRI监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周围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与DSA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晓明 萧毅 +3 位作者 田建明 关建中 田净丽 弓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371-374,共4页
目的通过与DSA比较评估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周围血管性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的准确性及特异性。方法30例PVD患者同时接受DSA及CT血管造影检查。血管狭窄程度分为5级:Ⅰ正常(无狭窄);Ⅱ轻度狭窄(1%~49%狭窄);Ⅲ中... 目的通过与DSA比较评估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周围血管性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的准确性及特异性。方法30例PVD患者同时接受DSA及CT血管造影检查。血管狭窄程度分为5级:Ⅰ正常(无狭窄);Ⅱ轻度狭窄(1%~49%狭窄);Ⅲ中度狭窄(50%~74%狭窄);Ⅳ重度狭窄(75%~99%);Ⅴ闭塞。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30例患者中,共有720支血管均有DSA及CTA成像。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64层螺旋CT诊断下肢动脉有意义狭窄的灵敏度98.5%、特异度99.2%、阳性预测值99.1%、阴性预测值98.7%。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周围血管狭窄程度的一种准确、安全、无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 血管造影术 周围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打印成型技术制备个体化椎弓根置钉导航模板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轩 王毅峰 +6 位作者 李凤宁 张帆 王琨 陈智 阳青松 沈洪兴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92-996,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三维打印成型技术制备个体化椎弓根置钉导航模板的可行性,并对该方法辅助置钉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5只雄性崇明山羊,将全脊柱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C3-6、T3-6和L3-6节段,设计与椎体后部贴合的阴模...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三维打印成型技术制备个体化椎弓根置钉导航模板的可行性,并对该方法辅助置钉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5只雄性崇明山羊,将全脊柱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C3-6、T3-6和L3-6节段,设计与椎体后部贴合的阴模,利用三维打印技术成型,基于椎体模型直视下徒手将阴模制成带钉道的导航模板,并在其辅助下于目标椎体置入双侧椎弓根螺钉。术后再次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共制作60个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119枚,l枚螺钉因椎弓根发育异常而放弃置钉。CT扫描轴位图像显示114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5枚部分穿破椎弓根壁;矢状位图像提示除2枚螺钉突破椎间孔外,余钉位准确。结论基于CT图像,使用Mimics软件能够精确重建并建立椎体及其对应阴模。利用三维打印模型所设计的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脊柱后路的精确置钉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椎弓根螺钉 MIMICS软件 个体化导航模板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建明 萧毅 +3 位作者 李晓明 弓静 王敏杰 生晶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1800例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结果,统计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发生率。结果:1800例检查者中发现冠脉起源异常51例,发病率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1800例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结果,统计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发生率。结果:1800例检查者中发现冠脉起源异常51例,发病率2.8%。包括右冠状动脉变异11例(21.6%)、左冠状动脉变异8例(15.7%)、左右冠均发生变异1例(2%)、单支冠状动脉1例(2%)、分支变异28例(54.9%)。结论:64层螺旋CT是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安全有效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血管畸形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的随访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萧毅 田建明 +3 位作者 生晶 景在平 弓静 李晓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367-370,共4页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后的转归及多层螺旋CT(MSCT)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193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行MSCT检查的结果,并与术前资料对照。结果193例中发现支架变形、断裂4例,支架闭塞1例、内漏24...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后的转归及多层螺旋CT(MSCT)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193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行MSCT检查的结果,并与术前资料对照。结果193例中发现支架变形、断裂4例,支架闭塞1例、内漏24例、移植物感染2例;瘤体缩小81例,瘤体增大21例,瘤体无变化91例。结论MSCT是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支架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室壁运动定量分析节段舒张功能异常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茵 赵宝珍 +2 位作者 李卫萍 朱海云 成爱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85-138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室壁运动(CK)和定量分析软件(ICKTM)检测左室节段舒张功能异常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室壁运动(CK)检测24例主诉心前区疼痛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左室节段舒张功能,通过定量分析软件(ICKTM)得到各节段...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室壁运动(CK)和定量分析软件(ICKTM)检测左室节段舒张功能异常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室壁运动(CK)检测24例主诉心前区疼痛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左室节段舒张功能,通过定量分析软件(ICKTM)得到各节段的舒张指数(DI)。24例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K检测异常者进行核素检查。结果20名正常人左室各节段舒张运动呈现同步性,DI分别为:左前降支供血节段(72±12)%,左旋支供血节段(76±11)%,右冠状动脉供血节段(71±12)%(P>0.05)。24例患者中1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血管狭窄,狭窄相关节段舒张早期运动减低,DI较正常节段明显减低(P<0.05)。当以DI<55%为异常标准时,CK检测心肌节段功能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和核素检查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结论应用CK和ICKTM定量分析软件能敏感地检测出左室节段舒张功能异常,为判断心肌缺血、早期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彩色室壁运动 定量分析 节段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磁共振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嘉璐 陆建平 +2 位作者 刘崎 黄文才 陈鑫璞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不同狭窄程度时的脑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表现。方法对31例经DSA诊断为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脑磁共振PWI检查,并对不同程度MCA狭窄状态下患侧和健侧大脑半球的脑灌注参数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不同狭窄程度时的脑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表现。方法对31例经DSA诊断为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脑磁共振PWI检查,并对不同程度MCA狭窄状态下患侧和健侧大脑半球的脑灌注参数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MTT)、局部达峰时间(rTTP)进行定量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DSA诊断单侧MCA轻中度狭窄14例,其中脑灌注异常11例;患侧大脑半球rTTP较健侧显著延长(P<0.01)。MCA重度狭窄或闭塞17例,均出现异常灌注;患侧大脑半球rTTP较健侧显著延长(P<0.01),而患侧rCBF较健侧明显减少(P<0.05),患侧rMTT健侧亦显著延长(P<0.05)。结论通过脑灌注成像参数综合分析,磁共振PWI能准确评估MCA狭窄程度和脑组织血供情况,可为脑缺血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狭窄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护理配合 被引量:5
19
作者 毛燕君 袁晓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治疗 GDC 血管内支架 介入护理 颅内宽颈动脉瘤 载瘤动脉 配合 填塞 血管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琨 郝强 沈洪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80-785,共6页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疾病,由颈椎退变导致脊髓慢性受压所引起。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椎管是否狭窄、脊髓受压的程度和信号的改变,但对脊髓轻度变性和微观结构的改变敏感性较低且不能定量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疾病,由颈椎退变导致脊髓慢性受压所引起。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椎管是否狭窄、脊髓受压的程度和信号的改变,但对脊髓轻度变性和微观结构的改变敏感性较低且不能定量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可以评价神经纤维细胞内外水分子弥散特征的MRI新技术,评价参数包括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并可利用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清晰地显示出神经纤维束的形态,是目前唯一可无创显示活体神经纤维束的方法。研究表明,DTI参数对CSM的早期诊断、神经功能评估和预后判断较常规MRI更加敏感,DTT可清晰显示脊髓纤维束形态和连续性的改变,也可准确评估神经功能并预测患者手术预后,但脊髓DTI成像仍有许多干扰因素,脊髓DTI参数如何测量和分析尚无统一标准,并且DTT能否完全反映脊髓真实病理状态,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脊髓DTI成像技术发展和DTI在CSM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各向异性分数 纤维束示踪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