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神经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培训的措施及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涛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3年第6期706-708,共3页
文章介绍了利用日常早交班、科主任查房、教学查房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对神经科住院医师进行急性脑梗死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培训的做法及效果。
关键词 神经科 住院医师 临床技能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神经修复术治疗晚期单侧声带麻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宏良 周水淼 +5 位作者 李兆基 张速勤 陈世彩 黄益灯 孙广斌 崔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1-163,T001,共4页
目的 探讨晚期神经修复术以何方法最佳 ,麻痹的喉肌最多可延长至何时神经修复仍能成功。方法 选成年犬 41只 ,分成颈袢主支吻合组 (A)、植入组 (B)、肌蒂组 (C)及去神经对照组 (D)。建立单侧声带麻痹模型 ,A~C组分别在声带麻痹即刻、... 目的 探讨晚期神经修复术以何方法最佳 ,麻痹的喉肌最多可延长至何时神经修复仍能成功。方法 选成年犬 41只 ,分成颈袢主支吻合组 (A)、植入组 (B)、肌蒂组 (C)及去神经对照组 (D)。建立单侧声带麻痹模型 ,A~C组分别在声带麻痹即刻、6、8、10、12及 18个月作 3种相应的神经修复术。术后 6个月作喉镜、电生理学、肌张力、组织化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A组失神经 10个月以内 ,B、C组 8个月以内作相应神经修复术的动物左声带能恢复不同程度发声内收功能 ,失神经超过上述时间亚组的动物声带固定。电生理学三参数及肌收缩力均以A组恢复最佳 ,而B、C组间无明显差异 ,失神经时间越长 ,各参数恢复程度越差 ,得到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检查的证实。结论 晚期神经修复术仍以神经吻合术效果最佳 ,神经植入及肌蒂植入效果无明显差异 ;神经吻合术组去神经 10个月 ,肌蒂及神经植入术组去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喉神经 晚期神经修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系统疾病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晓华 郑惠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76-378,共3页
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系统疾病吴晓华,郑惠民自本世纪初Levi-Montalcini和Hamburger[1]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以来,又相继发现了一组与NGF相似的物质,即脑源... 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系统疾病吴晓华,郑惠民自本世纪初Levi-Montalcini和Hamburger[1]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以来,又相继发现了一组与NGF相似的物质,即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神经胶质瘤病 被引量:1
4
作者 侯辉光 陈达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1988年第3期184-185,共2页
弥漫性神经胶质瘤病(diffuse gliomatosis)为神经胶质瘤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浸润生长所致。1938年Nevin以“脑神经胶质瘤病”的命名首次报道,尽管随后作者命名有异。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原发性 脑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组织肿瘤 星形细胞瘤 弥漫性 弥漫浸润 软脑膜 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教学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郝勇 张萍 +3 位作者 费丽 于龙娟 刘明媛 管阳太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7期2170-2170,共1页
众所周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初涉神经科的医师往往被复杂、繁琐的神经系统体检弄得晕头转向,缺乏条理,抓不住重点。现就笔者在神经科临床教学过程中有关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众所周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初涉神经科的医师往往被复杂、繁琐的神经系统体检弄得晕头转向,缺乏条理,抓不住重点。现就笔者在神经科临床教学过程中有关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1做好查体前的充分准备要获得真实可靠的查体结果 ,无疑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因此,应养成查体前获得患者充分理解的良好习惯,向患者讲解查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应放松还是用力,整个检查过程应该注意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体格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患者脑脊液中神经肽含量的初步观察
6
作者 刘新峰 金泳清 史荫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9-11,共3页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3例Alzheimer病(AD)、10例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ID)和5例Huntington舞蹈病痴呆(HD)患者脑脊液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催产素(OT)、β-内啡肽(β-EP)、...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3例Alzheimer病(AD)、10例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ID)和5例Huntington舞蹈病痴呆(HD)患者脑脊液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催产素(OT)、β-内啡肽(β-EP)、生长抑素(SS)和神经降压素(NT)含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AD脑脊液中AVP,β-EP,SS和NT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MID脑脊液中AVP,SS含量与对照组比较亦显著降低;HD脑脊液中仅有AVP含量明显下降。提示AVP,SS等神经肽在老年期痴呆的发病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 HUNTINGTON病 神经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患者脑脊液中神经肽含量的初步观察
7
作者 刘新峰 金泳清 史荫绵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20-22,共3页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3例Alzheimer病(AD)、10例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ID)和5例Hunting—ton舞蹈病病是(HD)患者脑脊液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催产素(OT)、β-内啡肽(β-EP)、...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3例Alzheimer病(AD)、10例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ID)和5例Hunting—ton舞蹈病病是(HD)患者脑脊液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催产素(OT)、β-内啡肽(β-EP)、生长抑素(SS)和神经降压素(NT)含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AD脑脊液AVP、β—EP、SS和NT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MID患者脑脊液中AVP、SS含量与对照组比较亦显著降低;HD患者仅有脑脊液中AVP含量明显下降。提示,AVP、SS等神经肽在老年期痴呆的发病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痴呆的发生与这些肽能神经元选择性变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 HUNTINGTON病 神经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联合变性14例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社卿 郑惠民 +1 位作者 涂来慧 张永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8-359,共2页
目的 研究亚急性联合变性 (subacute com 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的病因、临床表现、血液和影像学改变。方法 对 4年间收治的 6例及国外同期报道的 8例 SCD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血清维生素 B1... 目的 研究亚急性联合变性 (subacute com 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的病因、临床表现、血液和影像学改变。方法 对 4年间收治的 6例及国外同期报道的 8例 SCD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血清维生素 B1 2 缺乏外 ,叶酸缺乏、NO麻醉、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综合征以及血液中出现异常载钴胺蛋白也是发病原因。首发症状多为末梢型周围神经病 ,脊髓损害以后索最明显 ,侧索中锥体束、脊髓小脑束、脊髓丘脑束均可受累。脑及脊髓 MRI呈现白质脱髓鞘改变。结论 了解 SCD的病因、临床特征及 MRI表现对本病的及早诊治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联合变性 临床表现 血液学改变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术后放射治疗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涛 涂来慧 +3 位作者 张仁琴 金冶宁 张晓松 肖作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研究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和比较60例伴胸腺瘤MG患者术后放疗与43例术后未放疗患者的远期疗效和生存率。结果:术后放疗组的50例(83.3%)患者放疗后MG症状好转。随访1~15年,MG总有... 目的:研究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和比较60例伴胸腺瘤MG患者术后放疗与43例术后未放疗患者的远期疗效和生存率。结果:术后放疗组的50例(83.3%)患者放疗后MG症状好转。随访1~15年,MG总有效率为78.3%,其中完全缓解者12例(20.0%)、药物缓解者16例(26.7%);术后未放疗组MG总有效率为79.1%,其中完全缓解者16例(3.2%)、药物缓解者5例(11.6%),两组远期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疗组2、5和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93.3%、80.0%和 467%,其中 Masaoka分期 Ⅰ-Ⅱ期者分别为 97.6%、92.8%和 83.3%,Ⅲ-Ⅳ期者分别为83.3%、50.0%和0%;术后未放疗组2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0%、74.4%和48.8%,其中Ⅰ-Ⅱ期者分别为94.7%、86.8%和71.l%,Ⅲ-Ⅳ期者分别为40.0%、0%和0%。两组Ⅲ-Ⅳ期患者生存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放射治疗可以提高伴浸润性胸腺瘤的MG患者远期生存率和缓解MG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放疗 术后未放疗 远期疗效 生存率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放射疗法 合并症 对比分析 M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和阿斯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达仁 史荫绵 +8 位作者 田桂琴 宫杰 郑惠民 王桂清 丁素菊 姜沛中 刘叔华 吴焕 顾冠彬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7-29,共3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attacks,TIA)是指短暂性、可逆性、局灶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与完全性脑卒中关系密切,人们把它视为脑卒中的先兆或“早期警号”。
关键词 川芎 乙酰水杨酸 脑缺血 短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川芎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塞220例的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达仁 史荫绵 +1 位作者 田桂琴 宫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30-32,63-64,共5页
本文报告川芎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220例的双盲对照研究。随机分成川芎组134例,低分子右旋糖酐组86例。根据神经功能和实际生活能力记分,结果川芎组总有效率为86.6%,低右组为62.8%,川芎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高于低... 本文报告川芎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220例的双盲对照研究。随机分成川芎组134例,低分子右旋糖酐组86例。根据神经功能和实际生活能力记分,结果川芎组总有效率为86.6%,低右组为62.8%,川芎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高于低可,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x^2=9.3128,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双盲对照研究 低分子 脑血管病 川芎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学术会议 颈内动脉系统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代Matrix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中长期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曦 刘建民 +1 位作者 黄清海 许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384-388,共5页
目的分析第一代Matrix可吸收聚合物涂层弹簧圈(简称Matrix)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中、长期随访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本中心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75例使用Matrix栓塞颅内动脉瘤患者(79枚动脉瘤)。其中造影复查患者34例(3... 目的分析第一代Matrix可吸收聚合物涂层弹簧圈(简称Matrix)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中、长期随访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本中心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75例使用Matrix栓塞颅内动脉瘤患者(79枚动脉瘤)。其中造影复查患者34例(35枚动脉瘤),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根据复查结果对年龄、性别、动脉瘤最大径、瘤颈宽度、使用支架辅助、Matrix长度比例进行COX模型分析。结果Matrix相关的手术并发症率为13.3%,使用Matrix术后动脉瘤总复发率为11.4%,辅助支架治疗的大型动脉瘤的复发率为40%,未致密栓塞的动脉瘤中61.1%发生进一步栓塞。无统计学结果可证明年龄、性别、动脉瘤最大径、瘤颈宽度、支架辅助、Matrix占栓塞弹簧圈长度比例等因素影响Matrix栓塞动脉瘤的中长期预后。结论Matrix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结合支架辅助技术可能会降低大型动脉瘤的复发率。Matrix弹簧圈有促进动脉瘤愈合的倾向,建议尽可能改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此举将有利于动脉瘤长期愈后。Matrix弹簧圈的长期确切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及进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rix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颅内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达仁 田桂琴 +6 位作者 孙秀芳 江兴永 阮慧玉 杨幼芬 夏愿耀 颜远碧 邵晓良 《上海医学》 CAS 1983年第6期316-318,共3页
电镜观察4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0例高血压及20名健康成人的血小板聚集物(%)和每一聚集物内的血小板个数。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分别为31.06±13.54和128.95±67.02,高血压组分别为16.18±7.89和50.70±28.68,健康... 电镜观察4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0例高血压及20名健康成人的血小板聚集物(%)和每一聚集物内的血小板个数。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分别为31.06±13.54和128.95±67.02,高血压组分别为16.18±7.89和50.70±28.68,健康人组分别为5.93±3.10和16.20±8.35,三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中,脑血栓与TIA相比,无明显差异。认为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因素,尤以长期高血压患者,如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可作为脑血栓及TIA的危险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栓 电镜观察 病例 健康成人 差异 血小板聚集 T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der综合征(附2例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达仁 丁素菊 吴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92-93,共2页
Raeder综合征,义称三叉神经旁综合征(Paratrigeminal Syndrome)。1924年Raeder报告5例与典型Horner综合征不同(无面部出汗障碍)的眼交感神经麻痹病例,当时称为“眼-瞳孔交感性三叉神经旁麻痹”,此后国外相继报告此类病例,并取名Raeder... Raeder综合征,义称三叉神经旁综合征(Paratrigeminal Syndrome)。1924年Raeder报告5例与典型Horner综合征不同(无面部出汗障碍)的眼交感神经麻痹病例,当时称为“眼-瞳孔交感性三叉神经旁麻痹”,此后国外相继报告此类病例,并取名Raeder综合征。国内未见报告,我们遇到2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der 出汗障碍 神经麻痹 Horner 颈动脉造影 神经鞘膜瘤 上睑下垂 眼睑下垂 单侧神经 颈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丁素菊 郑惠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43-44,共2页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简称NaVPA)是一种有效的抗惊厥药物。最近有报道NaVPA用于预防偏头痛发作有较好的疗效,我们自1990年8月起,对43例偏头痛患者用NaVPA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偏头痛 丙戊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与MRA、UCG和DSA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本强 丁素菊 +3 位作者 张永巍 刘建民 吴涛 蔡建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67-168,共2页
目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颅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继而狭窄日益受到重视。方法  2 8例确诊为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 ,于 1~ 7d内进行UCG、MRA检查 ,12例病人DSA检查。结果 动脉硬化斑块毛糙者 12... 目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颅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继而狭窄日益受到重视。方法  2 8例确诊为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 ,于 1~ 7d内进行UCG、MRA检查 ,12例病人DSA检查。结果 动脉硬化斑块毛糙者 12例 (4 1.6 % ) ,血管狭窄 5例 (19.4 % )。 5 9%的病人存在颈部或者颅内血管狭窄 ,5例动脉狭窄病人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8.3% )。结论 UCG、MRA、DSA能提示动脉硬化、血管狭窄、血流量的变化和内膜、中膜增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短暂性 颅内血管狭窄 支架成形术 军医大学 长海医院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 DSA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4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素菊 邓本强 毕晓莹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分析4例PK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属散发性,发作年龄8~15岁,由运动触发发作性随意运动障碍,发作时间短,10~30秒钟,不伴意识障碍,对苯...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分析4例PK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属散发性,发作年龄8~15岁,由运动触发发作性随意运动障碍,发作时间短,10~30秒钟,不伴意识障碍,对苯妥因钠、卡马西平治疗有效。结论本病诊断不难,但需与继发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 运动诱发性 运动障碍 治疗 鉴别诊断 PK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高危个体与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佐 王桂清 +3 位作者 李闻捷 王耀山 张葆樽 何裕新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1995年第3期97-99,105,共4页
1990~1993年对全国24个不同中风发病地区62万框架人群中40岁以上的12万余人进行中风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中风高危个体具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胰岛素、高C-肽、肥胖、高载脂蛋白B、低血糖/胰岛素比值、低血糖... 1990~1993年对全国24个不同中风发病地区62万框架人群中40岁以上的12万余人进行中风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中风高危个体具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胰岛素、高C-肽、肥胖、高载脂蛋白B、低血糖/胰岛素比值、低血糖/C-肽比值、低载脂蛋白A1、低载脂蛋白A1/B比值等特征。这些结果均为胰岛素抵抗的表现。各种中风危险因素通过胰岛素抵抗而联结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高危个体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粘多糖对急性缺血性脑水肿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管阳太 郑惠民 史荫绵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8-69,共2页
本实验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密度梯度法观察了中性粘多糖对蒙古种沙土鼠缺血脑皮层中精氨酸加压素免疫活性物质(ir-AVP)和脑皮层比重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前10天,每天以胃管给予不同剂量的中性粘多糖(20mg/kg,40mg/kg,80mg/kg)能不... 本实验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密度梯度法观察了中性粘多糖对蒙古种沙土鼠缺血脑皮层中精氨酸加压素免疫活性物质(ir-AVP)和脑皮层比重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前10天,每天以胃管给予不同剂量的中性粘多糖(20mg/kg,40mg/kg,80mg/kg)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缺血脑皮层中ir—AVP的产生,缺血性脑水肿也相应的改善,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为该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粘多糖 精氨酸 加压素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肽类物质的跨血脑屏障转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金明 郑惠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34-37,共4页
血脑屏障(BBB)对大分子肽类药物的通透性直接关系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肽类物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不能透过BBB的,但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已有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肽类物质不仅可以透过BBB,而且... 血脑屏障(BBB)对大分子肽类药物的通透性直接关系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肽类物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不能透过BBB的,但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已有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肽类物质不仅可以透过BBB,而且很可能主要是靠透过BBB而不是靠神经运输来达到CNS中的作用部位的。文章对血脑屏障的药物转运机制、影响大分子肽类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因素以及改变大分子肽类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可能途径及其临床意义等作一综述,以期对CNS的药物治疗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大分子肽类药物 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