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休克蛋白70与大鼠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施晓敏 傅志仁 +4 位作者 丁国善 王正昕 倪之嘉 傅宏 郭闻渊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35-239,共5页
目的对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与大鼠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中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建立改良"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将大鼠分为A组(冷保存1h同基因组),B组(冷保存18h同基... 目的对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与大鼠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中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建立改良"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将大鼠分为A组(冷保存1h同基因组),B组(冷保存18h同基因组),C组(冷保存1h异基因组),D组(冷保存18h异基因组),术后收集大鼠肝脏组织和血清,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HSP70在移植肝脏中的表达,观察其与病理学检查的相关性。结果冷保存时间的延长可以诱导移植肝组织HSP70的高表达,移植肝HSP70表达水平的升高与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病理学评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r=0.928)。结论HSP70的升高可能与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早期发生以及大鼠移植术后2周存活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移植 急性排斥 热休克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器官移植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韩澍 王立明 +2 位作者 朱有华 王来根 沈宏亮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第17期212-212,共1页
在本科生器官移植外科临床实习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器官移植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突出PBL教学理念,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 在本科生器官移植外科临床实习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器官移植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突出PBL教学理念,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总结了器官移植外科实习教学中应用PBL教学的一些经验,分析其中的一些优势和不足,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使PBL教学法更好地应用于器官移植外科实习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器官移植外科 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应用来氟米特的长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韩澍 朱有华 +2 位作者 王立明 傅尚希 郑鳕洋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术后长期应用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长期随访(5年以上)的64例首次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钙神经蛋白抑制...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术后长期应用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长期随访(5年以上)的64例首次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钙神经蛋白抑制剂(CNI)+LE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患者32例(LEF组),应用CNI+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患者32例(MMF组)。比较两组患者肾移植后1、3、5年人、肾存活率,肾功能变化、排斥反应、感染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LEF组与MMF组患者术后1、3、5年的人存活率分别为100%、97%、81%和100%、94%、88%;两组术后1、3、5年的肾存活率分别为97%、91%、75%和97%、91%、8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EF组患者术后1、3、5年的血清肌酐水平和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101±14)、(112±21)、(132±26)μmol/L和(896±98)、(1 232±126)、(1 458±110)mg;MMF组分别为(98±16)、(108±23)、(127±21)μmol/L和(912±101)、(1 275±117)mg、(1 483±133)mg(均为P>0.05)。LEF组患者中,41%(13/32)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给予抗排斥反应治疗后,逆转5例(38%,5/13),移植肾失功8例;MMF组患者中,34%(11/32)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给予抗排斥反应治疗后,逆转5例(45%,5/11),移植肾失功6例。LEF组和MMF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3%(4/32)和19%(6/32)(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后长期应用LEF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来氟米特 钙神经蛋白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郑鳕洋 韩澍 +2 位作者 周梅生 傅尚希 王立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9期7979-7984,共6页
背景:羟苯磺酸钙作为一种血管保护剂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和糖尿病肾病,尤其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它可以减轻糖尿病肾病的肾损害,但很少有关于羟苯磺酸钙用于治疗肾移植后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文献报道。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治疗... 背景:羟苯磺酸钙作为一种血管保护剂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和糖尿病肾病,尤其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它可以减轻糖尿病肾病的肾损害,但很少有关于羟苯磺酸钙用于治疗肾移植后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文献报道。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收治的152例肾移植后出现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治疗组(n=78)和对照组(n=74)。治疗组患者口服羟苯磺酸钙500 mg 3次/d,连续服用8周。所有患者均接受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和综合治疗。结果与结论:对于服用羟苯磺酸钙治疗的患者,其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酸在治疗第2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维持稳定(P<0.05),但血肌酐和尿素氮在停药后立即回复到原基线水平。而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血脂、电解质、血压及24 h尿量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服用羟苯磺酸钙并不会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产生影响。羟苯磺酸钙可能通过自身与血肌酐结合、减轻微循环损伤及其抗氧化的特性延缓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同时,服药后血肌酐下降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担忧。然而,羟苯磺酸钙对血肌酐检测的负性干扰需引起重视,以免对患者病情产生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肾机能不全 慢性 微循环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再次肾移植临床效果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澍 朱有华 +4 位作者 王立明 曾力 周梅生 张雷 傅尚希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再次肾移植临床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报告我院115例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首次移植患者的人/肾存活率对比观察。结果:两组间1、3、5年受者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移植肾的存活率再次移植组明显低... 目的:探讨影响再次肾移植临床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报告我院115例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首次移植患者的人/肾存活率对比观察。结果:两组间1、3、5年受者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移植肾的存活率再次移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次肾移植受者淋巴毒试验〈5%39例,5%~10%28例,〉10%9例,其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72%、31%、0%。再次肾移植受者PRA〈10%43例,〉10%16例,其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2%、75.0%。术后排斥反应、感染、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再次移植组高于首次移植组(P〈0.05);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发生率两组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再次移植肾存活率低于首次移植;术前PRA、淋巴毒水平是影响再次肾移植效果的主要因素;术后排斥反应、感染及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高于首次肾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再手术 移植物存活 手术后并发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肝移植的肝动脉重建方法探讨(附15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国善 张友磊 +6 位作者 傅宏 倪之嘉 王正昕 李先兴 郭闻渊 施晓敏 傅志仁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肝动脉重建的方法。方法 回顾15例再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肝动脉重建的不同方式。其中供体动脉与受体肝固有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汇合部吻合重建4例(26.7%),与受体肝总动脉吻合重建4例(26.7%),与受...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肝动脉重建的方法。方法 回顾15例再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肝动脉重建的不同方式。其中供体动脉与受体肝固有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汇合部吻合重建4例(26.7%),与受体肝总动脉吻合重建4例(26.7%),与受体脾动脉吻合重建4例(26.7%),与受体腹主动脉架桥吻舍重建3例(19.9%)。结果 15例再次肝移植患者中11例(73.3%)术后顺利恢复,生存期1~22个月,中位生存期9个月。4例(26.7%)于术后早期死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肝动脉血流均正常,未出现血栓形成、肝动脉狭窄或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 再次肝移植肝动脉重建情况复杂,方式多样,根据供、受体肝动脉解剖的特点和首次移植时肝动脉的重建情况灵活选择适当的重建方式并进行细致的吻合,是再次肝移植肝动脉重建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再次移植 肝动脉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临床教学中应用CBL结合PBL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澍 王立明 +2 位作者 朱有华 王来根 沈宏亮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3-75,共3页
结合多年肾移植临床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改革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采用CBL(Case-Based Learning)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相结合的方法,以真实的病例(case)创设教学情境,教师提出问题(problem)或采用启发式... 结合多年肾移植临床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改革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采用CBL(Case-Based Learning)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相结合的方法,以真实的病例(case)创设教学情境,教师提出问题(problem)或采用启发式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problem",带着一系列问题寻找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针对在治疗过程中的新情况(case)提出新问题(problem),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方案.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临床教学 LBL教学法 PBL教学法 CBL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肝移植手术方式分析
8
作者 张友磊 丁国善 +6 位作者 傅志仁 李先兴 傅宏 倪之嘉 王正昕 郭闻渊 施晓敏 《肝胆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例再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式。结果20例再次肝移植均无术中死亡。5例(25%)于术后早期死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15例(75%)至今存活,其中1例...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例再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式。结果20例再次肝移植均无术中死亡。5例(25%)于术后早期死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15例(75%)至今存活,其中1例术后出现胆管吻合口狭窄,经ERCP扩张后痊愈;1例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再次肝移植情况复杂,应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常见手术方式,认真细致的进行血管和胆道的重建,以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再次肝移植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再次肝移植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移植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隋明星 曾力 朱有华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4年第6期340-343,共4页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治疗手段。儿童肾移植通常是指受者年龄在16岁以下的肾移植。既往由于儿童肾移植手术难度大、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导致儿童肾移植的人/肾存活率低于成人肾移植。近20年来,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治疗手段。儿童肾移植通常是指受者年龄在16岁以下的肾移植。既往由于儿童肾移植手术难度大、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导致儿童肾移植的人/肾存活率低于成人肾移植。近20年来,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的改进,儿童肾移植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移植数量也显著增加。但是与成人肾移植相比,儿童肾移植在机体免疫、原发性肾脏疾病谱、移植前免疫接种、供肾分配原则、手术方式、药代动力学、术后感染防治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本文对儿童肾移植的发展概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受者 成人 肾移植 肾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肾移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吕忠 朱有华 +5 位作者 王亚伟 王立明 周梅生 张雷 张明 韩树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42-544,共3页
目的对再次肾移植进行临床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再次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86例首次肾移植患者进行对比分析。首次肾移植失败的原因,17例为超急性排斥反应,9例为急性排斥反应,55例为慢性移植肾肾病,4例为移植肾破裂,1例为严重肾结... 目的对再次肾移植进行临床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再次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86例首次肾移植患者进行对比分析。首次肾移植失败的原因,17例为超急性排斥反应,9例为急性排斥反应,55例为慢性移植肾肾病,4例为移植肾破裂,1例为严重肾结核;再次移植前,31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或补体依赖细胞毒(CDC)阳性;再次移植后,16例采用泼尼松(Pred)和硫唑嘌呤(Aza)预防急性排斥反应,70例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Aza(或霉酚酸酯)及Pred组成的三联用药方案,32例再次移植前后接受抗体诱导治疗。结果再移植组人/肾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84.8%/61.6%、79.1%/45.3%和58.1%/41.9%,对照组分别为89.5%/79.1%、81.4%/74.4%和67.4%/58.1%,两组人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各时间段的肾存活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使用抗体诱导治疗者以及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预防排斥反应者移植肾1年存活率明显优于未用抗体诱导治疗者和仅用Aza、Pred治疗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再移植组明显高于首次移植组(P<0.05);再移植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首次移植者。结论再次移植的肾存活率明显低于首次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采用抗体诱导治疗有利于再移植肾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再手术 移植物存活 手术后并发症 再次肾移植 临床研究 超急性排斥反应 群体反应性抗体 术后排斥反应 慢性移植肾肾病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ImmuKnow细胞免疫功能与白细胞及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瑞东 董家勇 +2 位作者 孙贞 傅志仁 王正昕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ImmuKnow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值与白细胞分类计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一种价格低廉快速判断肝移植受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方法选择49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受者术后2周至2个月内在无糖皮质激素应...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ImmuKnow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值与白细胞分类计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一种价格低廉快速判断肝移植受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方法选择49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受者术后2周至2个月内在无糖皮质激素应用情况下的外周血样本。分析ImmuKnow测定值与白细胞分类计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相关性。并随机选择5例无激素免疫抑制的移植受者于术后2,3、4、6-,8周分别重复检测上述指标,进一步验证其相关性。结果白细胞总数与ImmuKnow ATP值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821;中性粒细胞计数与ImmuKnowATP值相关性次之,相关系数为0.787;单核细胞计数相关系数虽然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关系数低于0.5。淋巴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ImmuKnow ATP值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5例无激素免疫抑制受者术后重复检测ImmuKnow ATP值的变化与细胞总数的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0.5。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白细胞计数与CD4+T细胞ImmuKnow ATP值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ImmuKnow ATP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免疫 细胞 白细胞计数 T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器官保存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汪笑宇 赵闻雨 朱有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7-319,共3页
随着器官移植的免疫学理论逐渐建立并不断完善,器官移植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受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由于目前供者短缺,临床上采用扩大标准供者和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的器官,这对器官保存提出了更... 随着器官移植的免疫学理论逐渐建立并不断完善,器官移植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受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由于目前供者短缺,临床上采用扩大标准供者和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的器官,这对器官保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器官保存一直被视为移植医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而安全有效的器官保存是移植成功的先决条件。本文就器官保存液和相关实验研究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保存液 器官移植 免疫学理论 围手术期 手术技术 生活质量 器官捐赠 心脏死亡
原文传递
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miR-494与TH17细胞分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澍 朱有华 +3 位作者 王立明 曾力 傅尚希 郑鳕洋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5-299,共5页
目的研究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小分子RNA494(miR-494)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建立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对照组,供者和受者均为C57BL/6小鼠;实验组,供者为Balb/c小鼠,受者为C57BL/6小鼠。... 目的研究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小分子RNA494(miR-494)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建立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对照组,供者和受者均为C57BL/6小鼠;实验组,供者为Balb/c小鼠,受者为C57BL/6小鼠。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物中miR-494与IL-17AmRNA的表达。分离移植物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45^+细胞,检测各组细胞中miR-494与IL-17AmRNA的表达。体外分离C57BL/6小鼠脾细胞,利用免疫磁珠法进行CD4^+T淋巴细胞分选,定向分化为TH1、TH2、TH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亚群,采用RT-PCR检测各细胞亚群IL-17AmRNA及miR-494的表达。结果小鼠心脏移植术后7d,实验组移植物中IL-17A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而miR-494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均P〈0.05)。移植物CD4^+T淋巴细胞IL-17A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而miR-494的表达降低(均P〈0.05)。体外培养TH17细胞亚群中,miR-494的表达显著低于Tn1、TH2和Treg细胞。结论miR-494可能与移植排斥反应中TH17细胞分化密切相关,miR-494可能通过调控TH17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RNA T淋巴细胞亚群 移植物排斥 小鼠 心脏移植
原文传递
重视免疫抑制的“立体”思维方法提高器官移植的治疗水平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雷 朱有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93-695,共3页
目前,器官移植技术已成为21世纪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之一,它使人类改变了传统药物治疗方式,改变了外科只切不建的习惯定势,已经和正在解决人类重要生命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衰竭的难题,为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 目前,器官移植技术已成为21世纪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之一,它使人类改变了传统药物治疗方式,改变了外科只切不建的习惯定势,已经和正在解决人类重要生命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衰竭的难题,为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免疫抑制治疗一直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基石,为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受者在器官移植后必须接受免疫抑制剂(ISA)治疗。移植成功后,受者在恢复原已衰竭脏器功能的同时又进入了另一种病理状态——人为控制的免疫抑制状态及长期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技术 免疫抑制治疗 治疗方式 思维方法 器官功能衰竭 立体 医学工程领域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CBL与LBL结合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5
作者 郭闻渊 罗逸潜 +2 位作者 张凤琴 王来根 傅宏 《西北医学教育》 2010年第3期610-613,共4页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迅猛发展和医学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医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日显突出。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LBL),以病例为基础(CBL)两种教学模式的相互比较,分析两种教学模式各自的优缺点,结合普外科教学的自身...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迅猛发展和医学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医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日显突出。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LBL),以病例为基础(CBL)两种教学模式的相互比较,分析两种教学模式各自的优缺点,结合普外科教学的自身特点,发现C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互结合,是一种可行的新型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LBL 普外科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法及其在器官移植中应用的现状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海云 朱有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9-320,共2页
在器官移植的临床工作中,评估患者免疫状态的主要目的为:(1)在免疫系统对移植物造成损伤之前,及早地预测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2)评价患者的免疫抑制水平,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3)判断... 在器官移植的临床工作中,评估患者免疫状态的主要目的为:(1)在免疫系统对移植物造成损伤之前,及早地预测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2)评价患者的免疫抑制水平,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3)判断免疫抑制药物减量的安全性,以减轻药物的肾毒性及减少感染的发生。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法(利用Cylex公司的ImmuKnow^TM试剂盒进行检测)是为测定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患者的总体免疫反应状态而设计的,该产品于2002年4月2日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并开始应用于临床。该方法采用了细胞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功能 器官移植 检测法 免疫抑制药物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慢性排斥反应 临床工作 免疫状态
原文传递
多媒体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澍 王立明 +2 位作者 朱有华 王来根 沈宏亮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第9期40-40,共1页
总结多媒体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动物外科教学。
关键词 多媒体 动物外科 辅助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不足及相关策略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澍 王慕 王立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第5期7-9,共3页
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我国开始实施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但目前在我国其培养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八年制医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 八年制 医学教育 临床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保存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有华 张雷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器官移植是20世纪人类医学科学的重大进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临床应用以来,移植医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在肾脏、肝脏、心脏、胰腺和骨髓移植的领域的移植总数已超过70万例(次),存活最长的器官移植受者已近半个... 器官移植是20世纪人类医学科学的重大进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临床应用以来,移植医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在肾脏、肝脏、心脏、胰腺和骨髓移植的领域的移植总数已超过70万例(次),存活最长的器官移植受者已近半个世纪。器官移植已经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任何临床器官移植首先要有高质量的供体,这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障,作为器官移植学三大支柱之一的器官保存曾经为此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是器官移植学的基石。器官保存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缺血对离体器官造成的各种损伤,使离体器官保存有效的活力,以便完成运送、配型和手术,使移植器官在手术后迅速恢复功能。离体器官大都采用单纯冷却灌洗保存,而机器持续灌注和深低温保存主要应用于研究,本文将重点对于单纯冷却灌洗保存方面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保存 器官移植学 20世纪 离体器官 临床应用 灌洗保存 深低温保存 研究新进展 医学科学 移植医学
原文传递
多媒体教学在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澍 王立明 朱有华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9-29,51,共2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正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分析在医学教学实践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医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 优势 不足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