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1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医大学本科生参加课外科研情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湘辉 张明 武胜昔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年第11期42-44,共3页
医学本科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是对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扩展,是提高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在指导本科学员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从教员、学员和学校相关单位等不同角度都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积极有效... 医学本科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是对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扩展,是提高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在指导本科学员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从教员、学员和学校相关单位等不同角度都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积极有效的实现教员和学员在该活动中的双赢,针对学生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从增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兴趣、加大投入产出比率、全面提升教员带教水平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本科生 课外科研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俊杰 刘芳娥 冀勇 《西北医学教育》 2010年第3期525-528,共4页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实验资源的使用率,构建统管共用的实验教学中心势在必行。本文对创建新型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目的与意义以及基本目标和思路进行了分析,对基础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进...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实验资源的使用率,构建统管共用的实验教学中心势在必行。本文对创建新型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目的与意义以及基本目标和思路进行了分析,对基础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验室 建设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宇 张星 +1 位作者 陈健康 刘利兵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4年第5期522-524,共3页
文章探讨了基础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认为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应当认真调研,科学规划;正确引导,细致协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规范管理,不断创新.
关键词 教学实验室 全面发展 基础医学教学 规范管理 科学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国外大学生物医学本科生教育中参与实验带教的经验与体会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湘辉 吴江 鞠躬 《西北医学教育》 2010年第4期743-745,共3页
大学教育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实施本科生科学研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在美国博士后研究期间参加了"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大学生暑期研究计划"实验带教的全过程,通过介绍参加实验带教... 大学教育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实施本科生科学研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在美国博士后研究期间参加了"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大学生暑期研究计划"实验带教的全过程,通过介绍参加实验带教的感受和体会,结合国内生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科学研究的实际,深入分析了生物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实验的重要性和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 实验 本科生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大鼠脑中 FOS的基础表达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曦 王百忍 +1 位作者 段晓莉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3-358,T011,共7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方法普查了正常生活状态下大鼠全脑内 FOS的基础表达。结果显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大鼠脑中有广泛而恒定的 FOS表达 ,出现于许多核团 ,如 :孤束核的连合核、内侧亚核 ,脑桥核 ,臂旁外侧核及 KF核 ,下丘 ,丘脑室旁核 ,...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方法普查了正常生活状态下大鼠全脑内 FOS的基础表达。结果显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大鼠脑中有广泛而恒定的 FOS表达 ,出现于许多核团 ,如 :孤束核的连合核、内侧亚核 ,脑桥核 ,臂旁外侧核及 KF核 ,下丘 ,丘脑室旁核 ,下丘脑乳头体上核、视交叉上核以及中央杏仁核 ,新皮质等处。另外 ,在外侧网状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A1区 ,舌下神经前置核 ,小脑皮质颗粒层 ,中央灰质腹外侧部 ,腹侧被盖区 ,顶盖前区 ,下丘脑后区 ,外侧膝状体腹侧核 ,外侧缰核 ,尾壳核 ,屏状核 ,视上核 ,隔外侧核 ,扣带回皮质和嗅结节等处也有恒定的 FOS表达。面部皮下注射甲醛后 ,在部分脑区如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 层及下丘脑室旁核等处 FOS表达增多 ,而脑内大部分核团 FOS表达模式未变。本文作者推测 ,这些正常生活状态下的 FOS表达可能与机体的基础代谢以及内脏、躯体功能活动 ,外界刺激如光线、声音等感觉传入活动有关。在分析实验刺激引起的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基础表达 大鼠 FO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生长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许汉鹏 苟琳 +3 位作者 杨浩 王春婷 吴玉梅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 比较相同发育阶段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的生长特性。 方法 胚胎小鼠 (E14 )于无菌条件下分别分离并收集皮层、纹状体、间脑、中 后脑和脊髓 ,各部分制备成单细胞悬液 ,接种在添加有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 目的 比较相同发育阶段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的生长特性。 方法 胚胎小鼠 (E14 )于无菌条件下分别分离并收集皮层、纹状体、间脑、中 后脑和脊髓 ,各部分制备成单细胞悬液 ,接种在添加有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的无血清培养液内 ,神经干细胞克隆生成后 ,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细胞特性 ,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传代 ,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克隆生成和细胞的迁移特性。 结果 在添加有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液中 ,少量接种的单个细胞会增殖并形成悬浮于细胞培养液中的细胞克隆。这些克隆具有生成新克隆并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能力。在相同发育阶段 ,皮层、纹状体、间脑均可生成悬浮的克隆 ,其中皮层生成的速度最快 ,纹状体、间脑较慢 ,中 后脑、脊髓生成克隆的速度最慢 ;生成克隆后 ,皮层克隆的贴壁能力最差 ,贴壁的克隆少有细胞从其底部迁出 ,纹状体、间脑克隆较易贴壁 ,贴壁克隆底部有明显的细胞迁出 ,中 后脑、脊髓生成的克隆不易悬浮 ,很快贴壁 ,在贴壁克隆的底部有大量的细胞迁出。 结论 在无血清培养液中 ,神经干细胞可在体外增殖、传代并分化生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不同部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生成克隆的速度和细胞迁移性不同 ,这可能同体内特定部位细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体外培养 细胞迁移 克隆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局部空洞瘢痕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树森 胡蕴玉 +5 位作者 罗卓荆 李明全 刘慧玲 孟国林 吕荣 王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0-452,共3页
目的: 对脊髓损伤后形成的空洞和瘢痕进行量化分析。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术后7、14、21和 28d4组。切断大鼠T9 平面脊髓制备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 术后相应时间灌注取材, 切片行HE、天狼猩红染色以及GFAP (胶质细胞酸... 目的: 对脊髓损伤后形成的空洞和瘢痕进行量化分析。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术后7、14、21和 28d4组。切断大鼠T9 平面脊髓制备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 术后相应时间灌注取材, 切片行HE、天狼猩红染色以及GFAP (胶质细胞酸性蛋白 )、NF (神经丝蛋白 ) 免疫荧光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测算脑膜瘢痕面积, 胶质瘢痕面积, 空洞直径和脊髓残端间距。结果: 脑膜瘢痕面积为 0. 052mm2, 胶质瘢痕面积为 0 .026mm2。脑膜瘢痕面积接近胶质瘢痕的 2倍, 差异显著 (P<0. 05)。脑膜瘢痕和胶质瘢痕主要成分均为Ⅰ型胶原。在胶质瘢痕内可见NF阳性标记的再生神经纤维, 而在脑膜瘢痕中却全然没有, NF标记的再生神经纤维无法逾越脑膜瘢痕。结论:空洞和瘢痕形成了再生神经纤维无法逾越的巨大障碍, 脑膜瘢痕要甚于胶质瘢痕。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移植桥接脊髓就成为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空洞 脑膜瘢痕 胶质瘢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迷走神经干刺激对癫痫大鼠脑内Fos样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田国红 段丽 +2 位作者 饶志仁 黄远桂 徐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4-337,T009-T010,共6页
目的 研究颈部迷走神经干刺激 (VNS)抑制癫痫发作上传通路过程中的关键核团及相关脑区。 方法 利用红藻氨酸 (KA)诱发大鼠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 ,并结合F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左颈部迷走神经干电刺激后全脑及延髓内Fos的分布及电刺... 目的 研究颈部迷走神经干刺激 (VNS)抑制癫痫发作上传通路过程中的关键核团及相关脑区。 方法 利用红藻氨酸 (KA)诱发大鼠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 ,并结合F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左颈部迷走神经干电刺激后全脑及延髓内Fos的分布及电刺激的影响。 结果 VNS后脑干双侧孤束核、蓝斑、臂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有很强的特异性Fos表达 ,外侧缰核、丘脑室旁核、菱形核、下丘脑室旁核、杏仁中央核、终纹床核、隔外侧核、梨状皮质等脑区亦可见Fos阳性细胞。预先给予电刺激后海马、齿状回、额、顶、颞皮质区域Fos表达明显受到抑制。 结论 VNS后Fos阳性的脑区及核团可能是电刺激发挥抑痫作用的关键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电刺激 即刻早期基因 红藻氨酸 癫痫 大鼠 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胃胶囊中部分有效成分的薄层鉴别及芍药苷的HPLC测定 被引量:8
9
作者 赵越平 张晓楠 +2 位作者 张延凤 武丽华 雷其云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7期1583-1586,共4页
目的 拟建立益胃胶囊的质控方法 .方法 采用TL C法对益胃胶囊中的芍药、黄芪、延胡索和黄连定性 ,HPL C法测定芍药甙的含量 .结果 在 TL C色谱中能检出黄芪甲苷、芍药苷、延胡索乙素和黄连小蘖碱 ;芍药苷在 0 .10 6~ 6 .36 μg范围... 目的 拟建立益胃胶囊的质控方法 .方法 采用TL C法对益胃胶囊中的芍药、黄芪、延胡索和黄连定性 ,HPL C法测定芍药甙的含量 .结果 在 TL C色谱中能检出黄芪甲苷、芍药苷、延胡索乙素和黄连小蘖碱 ;芍药苷在 0 .10 6~ 6 .36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 95 .6 % ,RSD为1.78% .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对处方的各组成药材 ,可快速地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胃胶囊 芍药苷 薄层鉴别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在脊髓影响伤害性信息传递的机能学和形态学基础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辉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5-268,共4页
关键词 5-羟色胺 脊髓 伤害性信息传递 机能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网络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宁 陈丽华 +2 位作者 郭娜 胡志芳 姜凤良 《基础医学教育》 2017年第9期703-705,共3页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微课因"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引入西安医学院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建设中。文章基于医学高校免疫学课堂现状分析,从微课引入、微课课程建设、教学过...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微课因"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引入西安医学院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建设中。文章基于医学高校免疫学课堂现状分析,从微课引入、微课课程建设、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等方面全面阐述微课网络教学法在医学高校免疫学课堂中的应用,并从教学内容、使用方法、展现形式、时间控制、内容选择、教学设计等方面探讨其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教学改革 网络课堂教学 微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内接受面口部躯体伤害性信息的calbindinD-28k神经元向孤束核的投射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文领 张文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9-323,T065,共6页
为探讨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内的 calbindin D-2 8k神经元是否接受并传递面口部躯体伤害性信息到孤束核 ,本研究应用荧光金逆行束路追踪结合 FOS和 calbindin D-2 8k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了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的 calbindin D-2 8k和... 为探讨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内的 calbindin D-2 8k神经元是否接受并传递面口部躯体伤害性信息到孤束核 ,本研究应用荧光金逆行束路追踪结合 FOS和 calbindin D-2 8k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了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的 calbindin D-2 8k和FOS双重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向孤束核的投射。向右侧孤束核内注射荧光金并向右侧上、下唇皮下注射福尔马林 ,发现荧光金逆标细胞和 F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注射侧的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的背侧边缘旁核和三叉旁核 ;大量的 calbindinD-2 8k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双侧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内。此处的大部分荧光金逆标细胞 (约 74.4% )呈 calbindin D-2 8k免疫反应阳性。在此二者的双重阳性细胞中 ,又有一部分 (约 41.0 % )为同时呈 FOS免疫反应阳性的三重阳性神经元。结果提示 ,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内接受面口部躯体伤害性信息的 calbindin D-2 8k神经元可直接投射至孤束核 ,calbindin 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三叉神经脊束 间质核 面口部 躯体伤害性信息 CALBINDIN D-28k神经元 孤束核 投射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对成年大鼠脊髓胶状质局部突触传递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震 罗层 +1 位作者 孙焱芫 陈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3-418,共6页
应用盲插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成年大鼠脊髓薄片上观察依托咪酯(etomidate,ET)对脊髓胶状质局部突触传递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钳制电压为-70mV时,500μmol/L的ET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持续时间、频率和幅度都无明显的作用... 应用盲插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成年大鼠脊髓薄片上观察依托咪酯(etomidate,ET)对脊髓胶状质局部突触传递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钳制电压为-70mV时,500μmol/L的ET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持续时间、频率和幅度都无明显的作用。在钳制电压为0mV时,50μmol/L的ET使GABA能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的持续时间延长45.57±12.46%(P<0.05),但对其频率和幅度无影响。同样在钳制电压为0mV的情况下,50μmol/L的ET对甘氨酸能mIPSC的持续时间、频率及幅度均无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在成年大鼠的脊髓胶状质,ET主要通过延长GABA能mIPSC的持续时间,即延长受体通道的开放时间发挥作用,ET对于兴奋性的突触传递没有直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脊髓 胶状质 突触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几何学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东 曹培杰 +1 位作者 王浩军 程敬之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56-259,274,共5页
分形几何学是非线性科学中的一个活跃的数学分支,为描述、分析、生成各种自然景物、自然现象提供了合适的模型,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近年来,分形几何在医学图像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分形理论的基本内容,而后综述了... 分形几何学是非线性科学中的一个活跃的数学分支,为描述、分析、生成各种自然景物、自然现象提供了合适的模型,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近年来,分形几何在医学图像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分形理论的基本内容,而后综述了它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普遍应用,最后就应用中的有些问题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几何学 医学图像处理 分维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本科学员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文娟 罗层 +3 位作者 王文挺 徐晖 邢俊玲 解柔刚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4期560-562,共3页
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是提高医学本科学员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总结指导组织学员课外科研活动中的切身体会,从导师学员双向选择、科学选题团队合作、导师指导与监督以及激励制度等方面总结经验,针对课外科研活动实施情况进行了深... 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是提高医学本科学员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总结指导组织学员课外科研活动中的切身体会,从导师学员双向选择、科学选题团队合作、导师指导与监督以及激励制度等方面总结经验,针对课外科研活动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学员 课外科研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失重大鼠下丘脑不同部位的Fos和GFAP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宿长军 饶志仁 张立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4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 了解长期模拟失重状态下大鼠下丘脑功能活动状态 .方法 用 Fos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ABC法 ,分别检测 4周模拟失重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AS)的变化 .结果 二者表达仅见于室旁核尤其大细胞部、视上核和视交... 目的 了解长期模拟失重状态下大鼠下丘脑功能活动状态 .方法 用 Fos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ABC法 ,分别检测 4周模拟失重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AS)的变化 .结果 二者表达仅见于室旁核尤其大细胞部、视上核和视交叉上核 ,而其它部位未见表达 ;AS胞体变大、突起增粗增长 .结论 下丘脑这些核团参与了对长期失重的反应 ,且可能与加压素分泌增加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基因 FOS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失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接受面口部深层组织伤害性信息并向臂旁核投射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峰 马文领 +1 位作者 张富兴 张文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1-496,共6页
为了探讨孤束核(NTS)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是否与面口部深层组织的伤害性信息有关并向臂旁核投射,本研究运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福尔马林刺激咬肌和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NTS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 为了探讨孤束核(NTS)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是否与面口部深层组织的伤害性信息有关并向臂旁核投射,本研究运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福尔马林刺激咬肌和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NTS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并表达FOS蛋白的神经元向臂旁核的投射。将2%FG注入一侧臂旁外侧核后,向同侧咬肌内注射2%福尔马林溶液,并行TH和FOS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在同侧NTS内的连合、内侧、中间内侧和腹侧亚核中可见重叠分布的FG、FOS、TH单标神经元以及FG/TH、FOS/TH、FOS/FG双标和FG/FOS/TH三标神经元。FG/TH和FOS/TH双标神经元分别占同侧NTS内TH阳性神经元总数的28.6%和34.8%;FOS/FG双标神经元占同侧FG逆标神经元总数的26.4%;FG/FOS/TH三标神经元分别占同侧TH阳性神经元和FG逆标神经元总数的23.7%和8.4%。本结果提示大鼠NTS中的部分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接受面口部深层组织的伤害性信息并向臂旁外侧核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神经元 同侧 伤害性信息 儿茶酚胺 臂旁核 大鼠 外侧核 亚核 荧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口部炎性刺激条件下PPTA mRNA在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与FOS的共存 被引量:2
18
作者 武胜昔 王亚云 +1 位作者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9-362,共4页
将鹿角菜胶注射到大鼠口周皮下作成炎性刺激模型,用原位杂交法结合免疫组化法观察了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中PPTA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FOS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发现:鹿角菜胶注射后,注射侧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内PPTA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 将鹿角菜胶注射到大鼠口周皮下作成炎性刺激模型,用原位杂交法结合免疫组化法观察了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中PPTA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FOS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发现:鹿角菜胶注射后,注射侧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内PPTA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与对照例相比明显增多。鹿角菜胶产生的炎性刺激也诱导了FOS蛋白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中的表达,FOS蛋白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刺激侧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而对照侧仅有少量分布。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约60%的PPTAmRNA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了FOS蛋白,而双重反应阳性的神经元仅占FOS阳性神经元的30%。上述结果提示:在面口部伤害性刺激诱导的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PPTAmRNA增强表达的过程中,FOS蛋白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TAmRNA FOS 伤害性刺激 大鼠 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口部三叉神经躯体性初级传入和内脏性初级传入在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汇聚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文斌 熊抗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8,T008,共6页
本教研室既往研究曾发现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不仅接受支配面、口部皮肤和粘膜的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和眶下神经等三叉神经范围的初级传入 ,还接受舌咽、迷走神经的内脏初级传入。继之又证明 ,投射于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的舌神经、眶下神经... 本教研室既往研究曾发现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不仅接受支配面、口部皮肤和粘膜的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和眶下神经等三叉神经范围的初级传入 ,还接受舌咽、迷走神经的内脏初级传入。继之又证明 ,投射于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的舌神经、眶下神经和舌咽、迷走神经的初级传入终末都主要分布在相当于闩水平的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的梭形、柱状膨大部分 ,且两者的终末分布区存在着明显的重叠。因此设想 ,此两种传入终末可能汇聚于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内的神经元并与之形成突触联系。为了证实此点 ,本研究将 HRP和神经毒 ricin分别注入于舌咽、迷走神经和眶下神经 ,在电镜下对它们的终末分布状态和联系进行了探索。发现有多数的此两类终末与树突分别构成突触连结 ;还发现一些标记的和溃变的终末共同汇聚于同一间质核神经元 ,其数量分别占标记终末总数的 1.43%和变性终末总数的 6 .5 7%。本文首次在形态学上证明直接来自三叉神经躯体性和来自 、 脑神经内脏性初级传入终末汇聚于间质核神经元形成双重突触连结。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聚 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 三叉神经 脑神经 大鼠 初级传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质致密部神经元的反应性与放电型式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国鹏 胡三觉 +2 位作者 樊爱琳 韩晟 王晓斌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45-651,共7页
通过研究黑质致密部 (substantianigracompacta,SNc)神经元的放电型式与其对谷氨酸、多巴胺及缺氧敏感性的关系,探讨“非周期敏感”现象在神经系统的普遍性。在幼鼠的脑片胞外记录SNc神经元的自发放电 ,比较周期与非周期放电神经元对该... 通过研究黑质致密部 (substantianigracompacta,SNc)神经元的放电型式与其对谷氨酸、多巴胺及缺氧敏感性的关系,探讨“非周期敏感”现象在神经系统的普遍性。在幼鼠的脑片胞外记录SNc神经元的自发放电 ,比较周期与非周期放电神经元对该三种刺激反应的敏感性,并对非周期放电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峰峰间期序列 (interspikeinterval,ISI)进行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 ,非周期放电神经元比周期放电神经元对上述三种刺激更敏感 ;非周期放电神经元的放电ISI序列含有非稳定周期轨道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质致密部 自发放电 谷氨酸 多巴胺 缺氧 非稳定周期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