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模块教学在神经生物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玲 王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改革神经生物学教学模式,建立适用于医学生的医学课程模式。方法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前准备、课堂实施和PBL教学的三个阶段的改革,建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教学体系。结果结合现代神经... 目的改革神经生物学教学模式,建立适用于医学生的医学课程模式。方法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前准备、课堂实施和PBL教学的三个阶段的改革,建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教学体系。结果结合现代神经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利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教学搭建基础与临床的桥梁,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并引导学生形成科研思维能力。结论推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有利于创建有科研特色的神经生物学课程,为提高教学培养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器官系统 教学改革 模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物学“质量工程”建设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晖 胡三觉 +1 位作者 陈良为 游思维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年第3期254-256,共3页
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是一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为了做好神经生物学课程教学,我们对神经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探索和改革性的工作,并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设想。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 质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在神经生物学本科教学中的效果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文挺 徐晖 +2 位作者 邢俊玲 刘一辉 胡三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年第3期256-258,共3页
如何在医学生本科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不仅是贯彻中央的要求,也是现代医学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神经生物学是一门跨学科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学科,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学员综合素质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利用基于问题的教学(prob-lem-based l... 如何在医学生本科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不仅是贯彻中央的要求,也是现代医学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神经生物学是一门跨学科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学科,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学员综合素质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利用基于问题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引导学员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思路,学习合理利用课堂所授和自己兴趣或者课外科研等了解多种理论和实验手段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素质教育 基于问题的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题的神经生物学创新性教学与考核模式初探(摘要)
4
作者 陈良为 徐晖 +2 位作者 王曦 王亚周 赵宇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96-197,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科学 创新性思维 教学与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5
作者 徐晖 王文挺 胡三觉 《西北医学教育》 2008年第6期1144-1146,共3页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为了做好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对神经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探索和改革性的工作,并就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条件和教学网站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为了做好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对神经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探索和改革性的工作,并就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条件和教学网站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教学改革 精品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全科医学生中推进神经生物学网络课程学习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方 张正平 +2 位作者 王玉玲 刘子赫 武胜昔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期431-433,共3页
网络高度发达环境下的网络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新医改环境下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面对这两个大趋势,使得我们思考能否利用网络课程的优势来促进全科医学教育中神经生物学... 网络高度发达环境下的网络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新医改环境下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面对这两个大趋势,使得我们思考能否利用网络课程的优势来促进全科医学教育中神经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我们的实践结果提示神经生物学网络课程可以促进全科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新医改政策下全科医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网络课程 神经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d对皮层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后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琛 叶瑞东 +5 位作者 韩军良 史明 曹荣 饶志仁 吴昊 赵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d(Ginsenoside Rd,GSRd)对皮层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方法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SRd对谷氨酸(Glutamate,Glu)...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d(Ginsenoside Rd,GSRd)对皮层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方法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SRd对谷氨酸(Glutamate,Glu)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刺激后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使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4,AM标记细胞内游离钙,以Fluo-4的荧光强度反映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变化,而高浓度Glu刺激可迅速升高神经元胞内的荧光强度;在给予GSRd干预时,荧光强度升高的幅度明显降低,与MK-801的作用相似;NMDA刺激亦可使神经元胞内荧光强度明显升高,而加入GSRd干预时,荧光强度升高的幅度较NMDA损伤组有明显减小。结论:GSRd能够抑制高浓度Glu和NMDA引起的大量钙内流,提示减轻兴奋性毒性损伤过程中的钙超载可能是GSRd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D 谷氨酸 NMDA 兴奋性毒性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中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 被引量:25
8
作者 贾铀生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6,共6页
80年代初Funchgott等发现许多血管扩张剂(如ACh)的扩张血管作用是由于血管内皮受到刺激释放血管舒张因子,此因子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引起血管扩张;而并非由于激动其受体而直接产生者。后来的研究表明,血管舒张因子就是一氧化氮(NO)... 80年代初Funchgott等发现许多血管扩张剂(如ACh)的扩张血管作用是由于血管内皮受到刺激释放血管舒张因子,此因子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引起血管扩张;而并非由于激动其受体而直接产生者。后来的研究表明,血管舒张因子就是一氧化氮(NO)。近年来,业已从多种组织中提取了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脑组织,已证实NOS就是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硫辛酸脱氢酶(NADPH Diaphorase,ND)。本文对NOS和NO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内的肽能神经支配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少君 杨萍 +3 位作者 张世忠 李青 鞠躬 刘彦仿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3年第1期14-21,共8页
肿瘤内有否神经支配,长时期以来科学界非常关注.作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人脑膜瘤内存在相当数量的甘丙肽(galanin,GAL)、P物质(substance P,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GAL和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见于粗、中等... 肿瘤内有否神经支配,长时期以来科学界非常关注.作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人脑膜瘤内存在相当数量的甘丙肽(galanin,GAL)、P物质(substance P,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GAL和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见于粗、中等粗细、细和膨体型4种类型;CGRP阳性神经纤维见于中等粗细和细2种类型.3种肽能神经纤维上均可见密度不同、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膨体.它们多位于脑膜瘤近基部侧和相对一侧周围区,中央区往往缺如.3种神经纤维在质量小于1g的脑膜瘤内的分布范围可达肿瘤的2/3以上,随着肿瘤增大,其分布范围相对比例缩小,且纤维密度降低.3种神经纤维的大部分走行于瘤细胞形成的腺巢内或弥散地迂曲在肿瘤细胞之间,少部分走行在结缔组织内.在微分干涉光显微镜下,3种肽能神经纤维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肿瘤内肽能神经支配的发现给肿瘤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神经纤维 神经生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使用策略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菲菲 谢祥军 +7 位作者 罗婷婷 王圣明 拜云虎 王嘉琪 武胜昔 杨瑞华 杨雁灵 王亚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358,共5页
近年来,在神经科学领域,遗传学技术的兴起实现了选择性靶向操控细胞活性的革命性改变,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技术是化学遗传学和光遗传学。两者的用途均是激活或抑制某一特殊类型神经元。通过观察该神经元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所在神经通... 近年来,在神经科学领域,遗传学技术的兴起实现了选择性靶向操控细胞活性的革命性改变,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技术是化学遗传学和光遗传学。两者的用途均是激活或抑制某一特殊类型神经元。通过观察该神经元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所在神经通路的可塑性改变以及动物行为学变化,综合分析明确某一类型神经元的生物学功能。二者的差异在于受体被激活的途径。本文对以上两种技术做以慨要介绍,考虑到二者相似性很大,因此,本文首先对化学遗传学进行详细介绍,然后采用对比的方式介绍光遗传学及其使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遗传学 光遗传学 神经科学 使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诱发小鼠焦虑样行为及其对前额叶神经元树突棘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浩慧 樊泽 +2 位作者 王旭 武胜昔 邝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9-415,共7页
目的:焦虑样行为与脑内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关系密切,但M1型小胶质细胞如何作用于神经元导致焦虑样行为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诱发产生焦虑样行为,并探讨其对神经元树突棘的影响。方法:实验组... 目的:焦虑样行为与脑内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关系密切,但M1型小胶质细胞如何作用于神经元导致焦虑样行为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诱发产生焦虑样行为,并探讨其对神经元树突棘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脑内注射诱导C57小鼠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 PFC)内一氧化氮合酶(i NOS)与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表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m PFC内i NOS、致炎因子白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变化,以i NOS、IL-1β和TNF-α表达量均显著增加作为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的标志。采用高尔基(Golgi)染色观察m PFC内神经元树突棘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小鼠mPFC内小胶质细胞i NOS、IL-1β和TNF-α表达量均升高,提示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2)实验组小鼠在旷场内的中央活动距离和中央活动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01);实验组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开臂停留时间比正常组明显减少(P<0.05)。(3)Golgi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mPFC内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相较于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mPFC内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可诱发小鼠产生焦虑样行为,并伴随mPFC内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增多,提示脑内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可诱导焦虑样行为,可能与内侧前额叶皮质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极化 焦虑样行为 前额叶皮质 树突棘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及邻近区域亮-脑啡肽免疫阳性神经元与垂体后叶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晓勤 鞠躬 包新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71-176,共6页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 ABC 法显示了大白鼠下丘脑内 L-ENK 免疫阳性神经元(L-ENK-ir),又进一步以垂体后叶至下丘脑 WGA-HRP 逆行追踪结合免疫细胞化学 ABC 法直接证实了下丘脑至垂体后叶的投射径路。实验结果表明:不仅下丘脑视前区,下...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 ABC 法显示了大白鼠下丘脑内 L-ENK 免疫阳性神经元(L-ENK-ir),又进一步以垂体后叶至下丘脑 WGA-HRP 逆行追踪结合免疫细胞化学 ABC 法直接证实了下丘脑至垂体后叶的投射径路。实验结果表明:不仅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区及外侧区,视上核,室旁核,穹窿周核,背内侧核,腹内侧核,弓状核,乳头体前、内、外侧核及上核,终纹床核见到了 L-ENK-ir;同时在第三脑室侧壁室管膜细胞之间,穹窿下器内也见有 L-ENK 样细胞。我们分别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室周部、终纹床核、穹窿前核及第三脑室侧壁室管膜细胞之间见到了逆行标记 HRP 与 L-ENK-ir 的双标记细胞,说明这些部位有 L-ENK-ir 发出向垂体后叶的投射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脑啡肽 下丘脑 垂体后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第三脑室周围催产素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宏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4-138,共5页
本文应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包埋前染色免疫电镜法,观察大鼠第三脑室周围区催产素(OXT)样免疫反应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与室管膜细胞的超微结构关系,以及OXT神经元在室周部神经组织内的突触构筑。发现OXT阳性神经元胞体和较大的树... 本文应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包埋前染色免疫电镜法,观察大鼠第三脑室周围区催产素(OXT)样免疫反应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与室管膜细胞的超微结构关系,以及OXT神经元在室周部神经组织内的突触构筑。发现OXT阳性神经元胞体和较大的树突,位于室管膜细胞下方并与之紧贴。阳性胞体和树突上有免疫反应阴性的轴突终末与其形成轴-体、轴-树突触。1例见到阳性突起断面位于室管膜细胞的游离面上。在约两个室管膜细胞直径范围的周围神经组织内,见OXT阳性神经元与阴性轴突之间有丰富多样的突触联系。本文认为,位于第三脑室周围的OXT神经元,不仅与室管膜细胞非常贴近,并且接受较多类型不同的突触传入,推测这种神经元在感受脑脊髓液中化学成分变化、整合来自脑脊液和神经传入信息中起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它们也有可能直接向脑脊髓液中释放0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第三脑室 免疫电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信息物质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中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15-22,共8页
本世纪初,Cajal提出了神经元之间没有原生质联系的观点,即所谓神经元学说(neuronal doctrine)。尽管当时争议颇大,且遭到了Golgi的强烈反对,但随着神经元科学研究手段的发展,这一学说得到了证实。神经元是一个独立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彼... 本世纪初,Cajal提出了神经元之间没有原生质联系的观点,即所谓神经元学说(neuronal doctrine)。尽管当时争议颇大,且遭到了Golgi的强烈反对,但随着神经元科学研究手段的发展,这一学说得到了证实。神经元是一个独立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彼此之间不连续。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主要发生在特化了的膜结构——突触部位。突触传递的中心环节是必需有神经递质参与;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神经元也能在非突触部位释放所含的神经活性物质,经细胞外液或/和脑脊液扩散,和远隔部位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产生特异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信息 神经递质 神经系统 物质 神经元电活动 神经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干孤束核中神经激肽B受体神经元在内脏痛信息传递与整合中的作用(英文)
15
作者 宁力 朗兵 +4 位作者 何显力 丁玉强 赖大年 鲁建国 马庆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7期1358-1360,T004,共4页
背景:脑干孤束核是内脏痛信息向高位脑中枢传递的一个关键的中继站。形态学证据表明,大鼠孤束核中分布有大量的神经激肽B受体(neurokininBreceptors,NKR)。然而,孤束核中表达NKR的神经元是否参与内脏痛信息的传入与整合目前仍不清楚。目... 背景:脑干孤束核是内脏痛信息向高位脑中枢传递的一个关键的中继站。形态学证据表明,大鼠孤束核中分布有大量的神经激肽B受体(neurokininBreceptors,NKR)。然而,孤束核中表达NKR的神经元是否参与内脏痛信息的传入与整合目前仍不清楚。目的:阐明孤束核中表达NKR的神经元在脑肠通路中传递内脏痛信息中的作用。设计:随机的对照实验性研究。地点和对象:12只SD大鼠购自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大鼠均为雄性,体质量220~250g,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干预:6只雄性大鼠吸入麻醉后,将2mL50g/L的乙酸经导管注入大鼠升结肠内,20s后再注入5mL生理盐水冲洗结肠。对照组大鼠则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缓冲液(0.01mol/L)。24h后大鼠开胸经心脏灌流40g/L的甲醛。灌注毕后取出鼠脑修块,然后将含有孤束核的脑块在300g/L的蔗糖溶液中浸泡过夜,冰冻切片机切片。用抗FOS抗体和抗NKR抗体行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染色。免疫组化由第一作者完成,动物模型构建由第二作者完成,第三及第四作者负责免疫组化结果评估。主要观察指标:孤束核中NKR和FOS蛋白的共表达。结果:孤束核各个亚核中均有大量的NKR免疫阳性的神经元,但在内侧亚核和联合亚核中尤其浓密。阳性产物分布在细胞膜和树突上;胃肠道给予甲醛刺激后,表达FOS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干 孤束核 神经激肽B受体 神经元 内脏痛信息 信息传递 信息整合 炎症性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糖还原酶在小鼠视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及作用
16
作者 白倩 刘玲 +6 位作者 陈鹏 于才勇 姚安会 孙丽娟 雷润佳 胡丹 王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6-619,共4页
目的观察视神经中醛糖还原酶(AR)在小鼠视神经横断(ONT)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AR+/+(野生型)小鼠、C57BL/6-AR-/-(AR基因敲除)小鼠、Thy1-YFP/AR+/+(AR+/+YFP小鼠)小鼠和Thy1-YFP/A... 目的观察视神经中醛糖还原酶(AR)在小鼠视神经横断(ONT)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AR+/+(野生型)小鼠、C57BL/6-AR-/-(AR基因敲除)小鼠、Thy1-YFP/AR+/+(AR+/+YFP小鼠)小鼠和Thy1-YFP/AR-/-小鼠(AR-/-YFP小鼠),建立视神经横断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横断损伤后的视网膜中AR分子的表达变化;利用视网膜组织冰冻切片计数观察比较AR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视神经横断损伤后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通过Western blot法,观察比较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AR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视神经横断后的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R分子在野生型小鼠视神经横断后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AR敲除小鼠在视神经横断损伤后其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多于野生型小鼠。AR敲除小鼠在视神经横断损伤后GAP-43的表达量高于野生型小鼠组(P<0.05)。结论 AR参与了视神经横断损伤后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的调节,AR缺失会促进视神经横断损伤后的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糖还原酶 视神经横断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中央杏仁核内M-ENK和CCK免疫阳性神经元投射到终纹床核卵圆核——荧光金逆行标记结合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
17
作者 韩中胜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64-64,共1页
我们最近把荧光金(FG)和WGA-HRP注入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一侧卵圆核(Ov),在中央杏仁核(Ce)等许多核团看到了大量逆行标记细胞。为了了解Ce至Ov投射神经元的化学性质,本组实验把FG逆行束路追踪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相结合,进行双标记法... 我们最近把荧光金(FG)和WGA-HRP注入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一侧卵圆核(Ov),在中央杏仁核(Ce)等许多核团看到了大量逆行标记细胞。为了了解Ce至Ov投射神经元的化学性质,本组实验把FG逆行束路追踪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相结合,进行双标记法研究。实验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把FG注入一侧Ov区域,动物存活3~4天,常规方法灌注、取材,冰冻冠状连续切片,厚40μm。荧光显微镜下(紫外线激发)选择注射部位准确,且Ce内有较多FG标记细胞的切片进行免疫荧光反应,即先用M-ENK或CCK兔血清孵育,4℃2~3天;再用F1TC结合的羊抗免IgG孵育,37℃30—40分钟,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杏仁核 卵圆核 M-ENK CCK 大鼠 阳性 神经元 神经组织 荧光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糖还原酶基因敲除促进视神经损伤后巨噬细胞向M2方向极化并促进视神经功能恢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顺立 白倩 +1 位作者 张倩 胡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视神经夹伤(ONC)后醛糖还原酶(AR)对视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用C57BL/6-AR+/+(B6野生型)、C57BL/6-AR-/-(AR基因敲除)、Thy1-YFP/AR+/+和Thy1-YFP/AR-/-小鼠,建立ONC模型。行视觉电生理F-VEP检查... 目的观察小鼠视神经夹伤(ONC)后醛糖还原酶(AR)对视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用C57BL/6-AR+/+(B6野生型)、C57BL/6-AR-/-(AR基因敲除)、Thy1-YFP/AR+/+和Thy1-YFP/AR-/-小鼠,建立ONC模型。行视觉电生理F-VEP检查,观察ONC后AR基因敲除对小鼠视神经转导功能的影响;通过视网膜组织冰冻切片,观察AR基因敲除对Thy1-YFP转基因小鼠ONC后存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的影响;玻璃体内注射Alexa Fluor488标记的霍乱毒素B(CTB)顺行标记,观察AR基因敲除对小鼠ONC后神经纤维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野生型小鼠ONC后AR基因的表达变化,及AR基因敲除对M1、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表达的影响。结果AR基因敲除可促进小鼠ONC后视神经转导功能的恢复,增加存活的视神经节细胞数量;AR基因敲除可促进小鼠ONC后视神经纤维生长;AR基因敲除可促使小鼠ONC后巨噬细胞向M2方向极化。结论 AR可能通过调节视神经损伤后巨噬细胞极化影响视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糖还原酶 视神经夹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煜萌 邝芳 +1 位作者 游思维 魏晓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62-1565,共4页
Toll样受体(TLR)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免疫系统的模式识别受体,它们能够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功能与免疫炎症反应相关。在过去认为是免疫豁免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同样也有TLR的分布。在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TLR接受外界刺激,其... Toll样受体(TLR)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免疫系统的模式识别受体,它们能够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功能与免疫炎症反应相关。在过去认为是免疫豁免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同样也有TLR的分布。在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TLR接受外界刺激,其信号转导通路上的各分子修饰和表达情况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导致损伤局部和周围组织免疫微环境进一步改变。而这种免疫微环境的改变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难以再生的原因之一。本文总结了TLR及其下游分子参与神经损伤修复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免疫微环境 神经再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调控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彦谷 张晨彬 +2 位作者 魏新丽 段丽 陈良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7-810,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严重中枢退行性疾病萁主要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与丢失,导致纹状体内DA含量明显下降雉体外系功能失调。PD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肉僵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严重中枢退行性疾病萁主要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与丢失,导致纹状体内DA含量明显下降雉体外系功能失调。PD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肉僵直、异常步态等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多巴胺神经元 增殖与分化 WN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