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应答中小鼠脾GAP-43神经支配的可塑性──神经纤维数量和分布的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宏 王凌 +1 位作者 黄传书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6-360,I004,I005,共5页
为了解脾交感神经在免疫功能增强时的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BALB/c小鼠脾内生长相关蛋白样免疫反应(GAP-43-LI)性神经在结核菌素衍生蛋白(PPD)诱发的免疫反应高峰期数量和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动... 为了解脾交感神经在免疫功能增强时的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BALB/c小鼠脾内生长相关蛋白样免疫反应(GAP-43-LI)性神经在结核菌素衍生蛋白(PPD)诱发的免疫反应高峰期数量和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动物在接受两次PPD注射(21d+7d)后,脾GAP-43-LI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增加并伴有分布和形态的变化。于对照动物,脾GAP-43-LI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血管周围,少量伸入动脉周围淋巴鞘的脾基质中,而在免疫刺激的动物,不仅血管周围的神经纤维明显增多,动脉周围淋巴鞘外层、边缘区和红髓等免疫应答活跃的部位也出现许多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分支和纤维上膨体明显增多。以上结果提示:免疫应答中脾神经成分发生活跃的结构重塑,这些变化有可能与神经的免疫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免疫调节 交感神经 神经支配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D免疫小鼠胸腺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神经纤维的可塑性
2
作者 段晓莉 王百忍 +1 位作者 王凌 鞠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 观察免疫应答时胸腺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能神经纤维的可塑性 ,为CGRP在胸腺的调节作用提供线索。方法 用PPD免疫Balb/c小鼠 ,胸腺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处理 ,光镜下观察。结果 在正常Balb/c小鼠胸腺被囊、小梁内有较丰富的... 目的 观察免疫应答时胸腺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能神经纤维的可塑性 ,为CGRP在胸腺的调节作用提供线索。方法 用PPD免疫Balb/c小鼠 ,胸腺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处理 ,光镜下观察。结果 在正常Balb/c小鼠胸腺被囊、小梁内有较丰富的CGRP能神经纤维分布 ,胸腺实质中也有阳性纤维存在。用PPD免疫 2 8d后 ,胸腺被囊、小梁内血管周围的CGRP阳性纤维明显增加 ,这些纤维直径较粗、膨体少 ,多数围绕血管形成网状 ;有的聚集成束直行。胸腺实质内阳性纤维的数量少 ,免疫后较对照组略有增加 ,分布不均。此外 ,胸腺髓质中的一些较大的、三角形或椭圆形的上皮样细胞 ,亦呈CGRP免疫反应阳性。结论 CGRP与胸腺在免疫应答时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能神经纤维 胸腺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婷 赵华洲 王百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6-438,共3页
关键词 脑膜 膜功能 胶质细胞 脑组织 神经科学 细胞构成 脑实质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下迷走神经切断对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曦 曹云新 +4 位作者 王百忍 徐震 金亮 段小莉 鞠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0-231,共2页
关键词 迷走神经 CD4 CD8 T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大鼠慢性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吕炳健 高晓唯 +2 位作者 王瑞夫 严宏 王百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7-431,共5页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慢性高眼压条件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高眼压+PEDF组(A组)、高眼压+去离子水组(B组)和假手术+PEDF组(C组),A组、B组模型的制作应用巩膜浅层静脉烧烙法建立...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慢性高眼压条件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高眼压+PEDF组(A组)、高眼压+去离子水组(B组)和假手术+PEDF组(C组),A组、B组模型的制作应用巩膜浅层静脉烧烙法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C组仅剪开球结膜,不烧烙巩膜浅静脉。A组、C组在模型建立后即刻用10μL微量注射器于大鼠角膜缘后2mm处刺入玻璃体腔,抽出玻璃体2μL,再向玻璃体腔内注射0.05g/L重组大鼠PEDF2μL,B组同法注入等量的去离子水。在3d和14d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将视网膜组织行冰冻切片,用TUNEL法及Fluoro-Jade(FJ)荧光染色检测各组RGCs的凋亡和变性。结果术后3d、14d时A组和B组眼压均明显升高,与同时间点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3d和14d间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检测显示,A组、C组3d和14dRGCs的凋亡数目均明显少于同时间点B组(P<0.05),A组14d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3d(P<0.05)。FJ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组、C组3d和14d变性RGCs数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14d的变性细胞数较3d时明显减少(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PEDF可减少慢性高眼压大鼠RGCs的凋亡和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切断对胃肠道给予大鼠伤寒杆菌诱发的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曦 王百忍 +2 位作者 徐震 段小莉 鞠躬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为研究迷走神经在自然感染状态下向脑传递免疫信息的作用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了切断膈下迷走神经对大鼠消化道内给予鼠伤寒杆菌刺激诱发的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的Fos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 ,接受细菌刺激的动物与仅给予生... 为研究迷走神经在自然感染状态下向脑传递免疫信息的作用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了切断膈下迷走神经对大鼠消化道内给予鼠伤寒杆菌刺激诱发的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的Fos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 ,接受细菌刺激的动物与仅给予生理盐水的动物相比 ,回肠和肠系膜淋巴结有明显炎症存在 ,室旁核外侧部和视上核背侧部的Fos阳性细胞数增加 ;膈下迷走神经切断后 ,手术 +细菌组与假手术 +细菌组相比 ,室旁核的外侧部和视上核背部Fos表达减少。因此迷走神经途径在自然感染性免疫应答过程中 ,特别是在其早期阶段可能是传递腹腔免疫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切断 FOS 下丘脑室旁核 视上核 伤寒杆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Ⅰ型受体在大鼠结状神经节及迷走旁节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曦 王百忍 +2 位作者 段晓莉 刘惠玲 鞠躬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90-93,共4页
为研究迷走神经感受和传递免疫信息的机制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 IL- 1 型受体在正常和免疫激活的大鼠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的表达。结果表明 ,正常大鼠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均存在 IL-1 型受体样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 ,结... 为研究迷走神经感受和传递免疫信息的机制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 IL- 1 型受体在正常和免疫激活的大鼠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的表达。结果表明 ,正常大鼠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均存在 IL-1 型受体样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 ,结状神经节中阳性神经元以中、小细胞为主 ;迷走旁节中几乎所有的细胞均呈 IL - 1 型受体样免疫阳性。细菌内毒素脂多糖 ( 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阳性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本文结果为迷走神经的初级内脏感觉神经元和迷走旁节可直接感受 IL- 1刺激的学说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Ⅰ型受体 结状神经节 迷走旁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内毒素刺激后的大鼠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8
作者 王曦 卢广 +4 位作者 杨运黄 李丽云 刘买利 王百忍 鞠躬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543-546,共4页
大鼠腹腔内给予内毒素脂多糖 (LPS)后 ,应用无创性、可连续观察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观察前脑部分脑区局部血氧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 ,视前区、下丘脑室旁核、扣带回和海马 /脉络组织区的fMRI信号强度在腹腔注射LPS后不同时间点... 大鼠腹腔内给予内毒素脂多糖 (LPS)后 ,应用无创性、可连续观察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观察前脑部分脑区局部血氧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 ,视前区、下丘脑室旁核、扣带回和海马 /脉络组织区的fMRI信号强度在腹腔注射LPS后不同时间点呈现不规则的上升状态 ,提示这些区域参与了对外周注射LPS的反应。本研究说明fMRI可用于在神经免疫调节领域的研究中对实验动物脑内活动的无创性、可连续性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 内毒素刺激 大鼠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神经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受体I型在大鼠颈上节神经元中的表达
9
作者 王曦 王百忍 +1 位作者 段小莉 鞠躬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S075-S077,共3页
目的 在蛋白水平研究 IL - 1受体 I型在大鼠颈上节中的表达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 ABC方法 .结果 在正常大鼠颈上节中 ,有大量 IL - 1受体 I型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多为中、小型神经节细胞 ,也有一些小强荧光细胞 ( SIF)呈 IL- 1受体 I... 目的 在蛋白水平研究 IL - 1受体 I型在大鼠颈上节中的表达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 ABC方法 .结果 在正常大鼠颈上节中 ,有大量 IL - 1受体 I型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多为中、小型神经节细胞 ,也有一些小强荧光细胞 ( SIF)呈 IL- 1受体 I型阳性 . L PS免疫刺激后 ,阳性细胞的数量和染色强度无明显变化 .结论 大鼠颈上节神经元存在 IL- 1受体 ,表明周围植物性神经元能对促炎性细胞因子起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受体Ⅰ型 免疫组织化学 颈上节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克隆免疫激发剂LPS免疫激发大鼠引起下丘脑和脑干核团c-fos表达 被引量:11
10
作者 袁祥鹏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为了解参与机体免疫调控过程的中枢神经核团,对雄性SD大鼠侧脑室及腹腔注射多克隆免疫激发剂LPS,应用即刻早期表达基因c-fos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脑内Fos表达。侧脑室注射LPS10ng,3h后见下丘脑室旁核内侧... 为了解参与机体免疫调控过程的中枢神经核团,对雄性SD大鼠侧脑室及腹腔注射多克隆免疫激发剂LPS,应用即刻早期表达基因c-fos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脑内Fos表达。侧脑室注射LPS10ng,3h后见下丘脑室旁核内侧部对应CRF神经元分布区有密集的Fos阳性染色;外侧及腹侧部相当于OXT细胞所在部位的脑干、脊髓投射区有Fos表达细胞;前大细胞亚核亦有Fos染色细胞。视上核、杏仁中央核也观察到较为密集的Fos阳性细胞。腹腔注射LPS100μg后0.5h,于侧脑室注射表达Fos的部位见有阳性着色细胞,3h达高峰,随后逐渐降至对照组水平。腹腔注射LPS剂量反应曲线显示,5.0μg即可引起Fos表达,100μgFos表达细胞数达高峰。腹腔注射100μg,3h后,下丘脑内Fos表达与侧脑室注射者相似。且在孤束核有密集的Fos表达细胞,经TH抗体复染,40%的Fos阳性细胞被双标。结果表明:LPS可激活脑内多个神经核团,提示大脑对免疫功能的调控是多部位的协调作用。孤束核参与免疫激发信息的上传;下丘脑室旁核在大脑调控信息下传至免疫器官中起重要作用,其不同亚核分别向垂体前叶、后叶、脑干及脊髓的投射,似可组成3条通路:即下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克隆 免疫激发剂 LPD 下丘脑 脑干核团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在免疫信息向脑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曦 王百忍 鞠躬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2-192,F003,共2页
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 ,免疫感受性信息可能经迷走神经传递到脑 ,影响脑的机能活动 ,并对免疫反应进行反馈调节。在迷走神经各分支中 ,肝支有更重要的作用。迷走旁节和结状神经节表达IL 1I型受体 。
关键词 迷走神经 脑传递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大鼠侧脑室置管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6
12
作者 于海明 王百忍 +3 位作者 李改丽 邝芳 段小莉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11,共5页
国际上公认的实验动物脑室内给药方法是先在侧脑室内埋置固定于颅顶的套管,5~10 d后待动物从埋管过程造成的应激反应恢复后再经内管给药,这可以去除插管过程造成的应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但目前此种方法所用的管道系统多依赖进口,价格昂... 国际上公认的实验动物脑室内给药方法是先在侧脑室内埋置固定于颅顶的套管,5~10 d后待动物从埋管过程造成的应激反应恢复后再经内管给药,这可以去除插管过程造成的应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但目前此种方法所用的管道系统多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为一次性使用,其代价是很多国内实验室难以承受的.故国内神经生物学实验中动物脑室内给药的方法多为在颅骨钻孔后以微量注射器或玻璃微电极直接插入脑室内即刻给药,这种方法显然是有缺陷的.为克服这一问题,我们研究出了重复使用进口管道系统的方法,自行设计了置管时将管道固定在立体定向仪上的装置以取代国外公司昂贵的相关产品并可适用于国产定向仪.实验结果证实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本文对这一实验方法的改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侧脑室 置管方法 改良方法 中枢神经给药 塑料管 立体定向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大鼠脑中 FOS的基础表达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曦 王百忍 +1 位作者 段晓莉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3-358,T011,共7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方法普查了正常生活状态下大鼠全脑内 FOS的基础表达。结果显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大鼠脑中有广泛而恒定的 FOS表达 ,出现于许多核团 ,如 :孤束核的连合核、内侧亚核 ,脑桥核 ,臂旁外侧核及 KF核 ,下丘 ,丘脑室旁核 ,...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方法普查了正常生活状态下大鼠全脑内 FOS的基础表达。结果显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大鼠脑中有广泛而恒定的 FOS表达 ,出现于许多核团 ,如 :孤束核的连合核、内侧亚核 ,脑桥核 ,臂旁外侧核及 KF核 ,下丘 ,丘脑室旁核 ,下丘脑乳头体上核、视交叉上核以及中央杏仁核 ,新皮质等处。另外 ,在外侧网状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A1区 ,舌下神经前置核 ,小脑皮质颗粒层 ,中央灰质腹外侧部 ,腹侧被盖区 ,顶盖前区 ,下丘脑后区 ,外侧膝状体腹侧核 ,外侧缰核 ,尾壳核 ,屏状核 ,视上核 ,隔外侧核 ,扣带回皮质和嗅结节等处也有恒定的 FOS表达。面部皮下注射甲醛后 ,在部分脑区如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 层及下丘脑室旁核等处 FOS表达增多 ,而脑内大部分核团 FOS表达模式未变。本文作者推测 ,这些正常生活状态下的 FOS表达可能与机体的基础代谢以及内脏、躯体功能活动 ,外界刺激如光线、声音等感觉传入活动有关。在分析实验刺激引起的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基础表达 大鼠 FO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的蛋白激酶p44/42MAPK在成年大鼠脑内的分布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曦 王百忍 +2 位作者 黄文晋 段晓莉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6,T005,T006,共8页
目的 研究活化形式的 p44 / 42 MAPK在成年正常大鼠脑内的分布。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 )。 结果 磷酸化的 p44 / 42 MAPK在正常大鼠脑内有广泛的表达 ,出现在许多核团 ,特别是在岛皮质、感觉运动及视、听皮质、扣带前皮质... 目的 研究活化形式的 p44 / 42 MAPK在成年正常大鼠脑内的分布。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 )。 结果 磷酸化的 p44 / 42 MAPK在正常大鼠脑内有广泛的表达 ,出现在许多核团 ,特别是在岛皮质、感觉运动及视、听皮质、扣带前皮质、海马尾侧的内嗅区、内侧杏仁核、皮质杏仁核和中介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A14区、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部、弓状核、前腹侧视前核、下丘脑后区、顶盖前区、室周灰质腹外侧柱、蓝斑、臂旁外侧核、小脑 Purkinje细胞、A5区、旁巨细胞外侧核、吻侧 (C1区 )和尾侧 (A1区 )延髓腹外侧网状结构等。阳性结构主要见于神经元的胞浆、胞核和突起内 ,在部分脑膜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内也有表达。 结论 活化的 p44 / 42 MAPK在脑内的广泛存在提示其作为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在正常状态下的脑功能活动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 P44/42MAPK 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 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饮水对大鼠脑核团内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正华 王百忍 +3 位作者 段小莉 邝芳 王曦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研究限制饮水应激对大鼠脑内磷酸化蛋白激酶ERK1/2(pERK1/2)水平的影响。方法58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n=4)、定时给水组(TW,n=18)、空瓶刺激组(EB,n=18)、限制饮水组(WR,n=18),后3组动物同置一室。TW组、EB组和WR组再按限... 目的研究限制饮水应激对大鼠脑内磷酸化蛋白激酶ERK1/2(pERK1/2)水平的影响。方法58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n=4)、定时给水组(TW,n=18)、空瓶刺激组(EB,n=18)、限制饮水组(WR,n=18),后3组动物同置一室。TW组、EB组和WR组再按限制饮水时间分为3d、7d和14d 3个亚组。各实验组在最后一次实验刺激后1 h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内pERK1/2表达的变化,并对相关核团中pERK1/2阳性细胞的面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刺激后引起大鼠脑内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SON)、腹外侧隔区(LSV)、内侧杏仁核(MeA)、中央杏仁核(CeA)和孤束核(NTS)等核团的pERK1/2表达显著增强;其中,EB组和WR组在SON、LSV、MeA和CeA pERK1/2的表达均显著强于TW组,且EB组在LSV、MeA、CeA和NTS pERK1/2的表达增强和回落的时间要显著早于WR组。除PVN仅与刺激时间有关外,其余核团均与刺激时间和方式双重因素有关。结论限制饮水应激激活脑内PVN、SON、LSV、MeA、CeA和NTS等核团。物理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激活的中枢核团活动有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蛋白激酶 心理应激 物理应激 限制饮水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的p44/42MAPK在成年猫端脑和间脑内的分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改丽 张守信 +3 位作者 金亮 黄文晋 王百忍 鞠躬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93,120,共4页
为研究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p44 /4 2 m 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缩写为 p44 /4 2 MAPK)在正常动物脑内的功能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家猫端脑和间脑内 ,磷酸化 p44 /4 2 MAPK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正常猫端脑... 为研究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p44 /4 2 m 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缩写为 p44 /4 2 MAPK)在正常动物脑内的功能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家猫端脑和间脑内 ,磷酸化 p44 /4 2 MAPK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正常猫端脑和间脑内 ,磷酸化 p44 /4 2 MAPK的存在范围比较广泛 ,嗅球、岛叶、梨状皮质、外侧隔区、海马锥体细胞层、下丘脑腹内侧核及弓状核内均有较多的阳性神经元 ,杏仁核存在中等量的阳性神经元。另外 ,新皮质 层、内侧隔区、齿状回、纹状体、丘脑室旁核和外侧缰核、下丘脑室旁核有散在分布的阳性神经元。外侧膝状体和丘脑腹后核有许多胶质细胞呈免疫阳性染色。嗅束内有浓密的阳性纤维。本研究结果表明 p44 /4 2 MAPK存在于与嗅觉、情绪、内分泌和记忆活动等功能有关的脑区和核团 ,提示其参与这些功能过程。本文还提示 p44 /4 2 MAPK既与神经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 P44/42MAPK 成年猫 端脑 间脑 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注射LPS后大鼠脑内磷酸化p44/42 MAPK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曦 王百忍 +2 位作者 黄文晋 段小莉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48-51,135-136,共4页
目的 研究腹腔注射LPS后大鼠脑内活化形式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44/42 MAPK)分布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累 在隔外侧核、隔下丘脑核、视前区、杏仁中央核、尾侧海马 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乳头体上核、... 目的 研究腹腔注射LPS后大鼠脑内活化形式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44/42 MAPK)分布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累 在隔外侧核、隔下丘脑核、视前区、杏仁中央核、尾侧海马 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乳头体上核、中央灰质腹外侧部、臂旁外侧核。蓝斑等阳性细胞数量增加,染色增强。结论 p44/42 MAPK的功能不仅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有关,还可能与免疫刺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的p44/42 MAPK 脂多糖(LPS) 大鼠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