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制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顾锦涛 张阔 +4 位作者 张旺倩 王舒宁 张伟 张英起 郝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8期80-83,共4页
生物制药学是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贯穿于药学、生物技术专业必修课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课程思政是指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而实现全员、全过... 生物制药学是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贯穿于药学、生物技术专业必修课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课程思政是指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而是一种育人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根据生物制药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积极探索了如何将思政内容融入生物制药学课程中。通过提高课程思政的手段和方法,完善教学监督体系及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了课程思政质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药学 思想教育 队伍建设 创新模式 中国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疫期间生物制药学实验课程在线教学实践及效果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何磊 张阔 +3 位作者 张旺倩 王舒宁 张伟 张英起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1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生物制药学实验是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在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中处于关键环节,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极其重要。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导致全国各类院校推迟开学,并开始线上授课教学,生物制药学实验课程作为本... 生物制药学实验是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在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中处于关键环节,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极其重要。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导致全国各类院校推迟开学,并开始线上授课教学,生物制药学实验课程作为本科生必修课也开始线上授课,不同于其它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的线上授课具有其特殊性和限制性。教学组经讨论之后,采取PPT录屏配音制作视频展示实验原理及方法内容,再由教师亲自演示示范,录制实验演示视频,后将视频剪辑合成为网络视频课程上传至学习通软件,学生线上观看视频、教师在线讲解答疑完成实验课教学。虽然在线教学不能让学生亲自操作,但是在线授课也存在很多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了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同时,鉴于这次录制视频课程的契机,本教学组拓展完善了生物制药学实验的视频资料,提升了教学组的多媒体授课技术,也为实验课程的线下教学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药学 实验课 疫情防控 在线教学 视频演示 反馈答疑
原文传递
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工程菌生物学特性的稳定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薛晓畅 李萌 +5 位作者 秦鑫 李维娜 郝强 包春杰 韩苇 张英起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77-779,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工程菌pKKH-BLyS/DH5α生物学特性的稳定性。方法工程菌连续传50代,每10代进行目的蛋白表达水平、质粒性状检测、透射电镜观察、革兰染色及各项生化检查,观察工程菌生物学特性的稳定性。结果0、10、20... 目的观察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工程菌pKKH-BLyS/DH5α生物学特性的稳定性。方法工程菌连续传50代,每10代进行目的蛋白表达水平、质粒性状检测、透射电镜观察、革兰染色及各项生化检查,观察工程菌生物学特性的稳定性。结果0、10、20、30、40和50代工程菌之间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基本维持在40%左右;双酶切、PCR及测序结果均与原代质粒相符;革兰染色均呈阴性;透射电镜观察及各项生化反应均呈现典型的大肠杆菌特性。结论该菌种生物学特性稳定,可作为生产用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工程菌株 生物学特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探共研的教学模式在《生物技术概论》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伟 郝强 +3 位作者 张存 薛晓畅 李维娜 张英起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5年第2期252-254,共3页
通过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生物技术概论》课程"自探共研"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改革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研讨。通过营造全新的课堂模式,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的教... 通过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生物技术概论》课程"自探共研"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改革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研讨。通过营造全新的课堂模式,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形成创新意识,实现了高等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自探共研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概论》本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存 张伟 +2 位作者 郝强 薛晓畅 张英起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5年第2期255-257,共3页
《生物技术概论》是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将为学生今后在生物技术相关领域进行研究或者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作者结合自己在《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亲身体会,对教材选择、教学时... 《生物技术概论》是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将为学生今后在生物技术相关领域进行研究或者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作者结合自己在《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亲身体会,对教材选择、教学时间、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课外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概论 教学方法 教学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生物技术药物》教学的优化探索
6
作者 郝强 张伟 +3 位作者 薛晓畅 张存 李维娜 张英起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现代生物技术药物》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进方法。方法突出课程的"时效性",采用新的"自探共研"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课教学。结果上述方法优化了教学内容,加强了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结论通过对《... 目的探讨《现代生物技术药物》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进方法。方法突出课程的"时效性",采用新的"自探共研"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课教学。结果上述方法优化了教学内容,加强了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结论通过对《现代生物技术药物》现有教学内容和模式的优化,能够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生物技术药物》 教学方法 自探共研 实验课教学 教学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胸腺素β4二串体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天娇 张昭 +5 位作者 舒震 徐玉金 赵薇 李萌 张伟 张英起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2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胸腺素β4二串体蛋白(Tβ4②)。方法:人工合成人Tβ4全长基因,构建Tβ4②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入载体pET-22b(+)中,转化宿主细胞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后,经疏水作用层析纯化重组Tβ4②蛋白,采... 目的: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胸腺素β4二串体蛋白(Tβ4②)。方法:人工合成人Tβ4全长基因,构建Tβ4②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入载体pET-22b(+)中,转化宿主细胞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后,经疏水作用层析纯化重组Tβ4②蛋白,采用Western印迹鉴定表达产物,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达和纯化了Tβ4②蛋白,重组人Tβ4②在体外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结论:重组人Tβ4②具有与化学合成Tβ4相同的功能,并有更高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素Β4 二串体 表达 纯化 活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蛋白转导域的SARA/SBD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曼 黄晨 +6 位作者 张伟 王增禄 李晶 杜锐 孙世仁 张鹏 张英起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1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SARA/SBD是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负性调节因子。原核表达、纯化含反式激活蛋白(TAT)蛋白转导域(PTD)的TAT PTD-SARA/SBD融合蛋白,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将TAT PTD-SARA/SBD基因克隆入带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ET-44a(+)中,转化... 目的:SARA/SBD是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负性调节因子。原核表达、纯化含反式激活蛋白(TAT)蛋白转导域(PTD)的TAT PTD-SARA/SBD融合蛋白,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将TAT PTD-SARA/SBD基因克隆入带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ET-44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Ni2+-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SDS-PAGE和Western印迹鉴定目的蛋白;用人腹膜间皮细胞系(HPMC),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穿膜能力,及与TGF-β1信号通路中Smad2因子的共定位情况。结果: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和纯化了TAT PTD-SARA/SBD融合蛋白,目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左右,且以可溶形式表达,经Ni2+-NTA纯化后,所获蛋白纯度高于95%(HPLC归一法);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该蛋白能穿过胞膜,主要定位于胞核,且与Smad2因子具有核内共定位。结论:表达了TAT PTD-SARA/SBD融合蛋白,该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转导域 SARA/SBD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纯化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半乳凝集素-1的原核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检测
9
作者 李晶 贺丽清 +5 位作者 舒震 侯建伟 陈霖 徐玉金 张伟 张英起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0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半乳凝集素-1(galectin-1),并进行纯化及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将人半乳凝集素-1基因克隆至带有His融合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上,转化大肠杆菌M15,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Western印迹鉴定...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半乳凝集素-1(galectin-1),并进行纯化及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将人半乳凝集素-1基因克隆至带有His融合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上,转化大肠杆菌M15,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Western印迹鉴定,并用红细胞凝集试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双酶切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重组表达质粒pQE-30-Galectin-1构建正确;重组蛋白的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50%,主要以可溶形式表达,纯化后蛋白纯度达95%以上,且具有良好的红细胞凝集活性。结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重组人半乳凝集素-1,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半乳凝集素-1 原核表达 纯化 红细胞凝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沉默SOCS1表达增强IFN-α2a-NGR的抗肿瘤效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启超 雷小英 +4 位作者 刘艳 隋文君 李慎 张英起 颜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血管导向性干扰素IFN-α2a-NGR抗肿瘤效应的分子机制,发现影响干扰素敏感性的关键信号分子,提高耐药肿瘤细胞敏感性。方法:培养IFNAR高表达细胞株A549、IFNAR低表达细胞株MKN-45,通过MTT检测IFN-α2a-NGR的抗细胞增殖活性... 目的:研究肿瘤血管导向性干扰素IFN-α2a-NGR抗肿瘤效应的分子机制,发现影响干扰素敏感性的关键信号分子,提高耐药肿瘤细胞敏感性。方法:培养IFNAR高表达细胞株A549、IFNAR低表达细胞株MKN-45,通过MTT检测IFN-α2a-NGR的抗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Western blot检测IFN-α2a-NGR处理前后STAT1、p-STAT1、p53、OAS与SOCS1的表达变化,合成siRNA靶向干涉SOCS1。结果:IFN-α2a-NGR刺激后,A549中,p-STAT1、p53、OAS与SOCS1表达上调;MKN-45中P53、OAS无显著变化,SOCS1显著上调。靶向干涉SOCS1后,MKN-45对IFN-α2a-NGR的敏感性增加[抑制率从(14.69±1.05)%提高到(36.97±2.05)%]。结论:IFN-α2a-NGR与IFN-α2a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效应基本一致,p-STAT1、p53与SOCS1可影响细胞对干扰素的敏感性,通过siRNA沉默技术可提高耐药细胞株敏感性,为IFN-α2a-NGR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IFN-α2a-NGR 肿瘤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中膜联蛋白A2磷酸化修饰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活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薇 穆楠 +2 位作者 舒震 张昭 张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63-1366,1371,共5页
目的研究膜联蛋白A2(ANXA2)磷酸化修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RAFLS)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水平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RAFLS,构建包装ANXA2干涉慢病毒,制备ANXA2显著下调的FLS(si ANXA2/FLS)及同型对照作... 目的研究膜联蛋白A2(ANXA2)磷酸化修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RAFLS)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水平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RAFLS,构建包装ANXA2干涉慢病毒,制备ANXA2显著下调的FLS(si ANXA2/FLS)及同型对照作为细胞模型,采用2型胶原蛋白刺激法间接磷酸化RAFLS中的ANXA2。实时定量PCR(qRT-PCR)分析ANXA2磷酸化对RAFLS细胞中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明胶酶谱实验观察ANXA2活化对RAFLS中MMP-2和MMP-9活性的影响。结果 qRT-PCR结果提示ANXA2磷酸化修饰对RAFLS中MMP-2和MMP-9的水平无显著影响,明胶酶谱实验显示ANXA2磷酸化修饰能够增强MMP-9的活性。结论通过胶原蛋白刺激法间接促进RAFLS中ANXA2的磷酸化修饰,显著增强MMP-9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膜联蛋白A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明胶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的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席文锦 彭红艳 +7 位作者 白文栋 郑国旭 史圣甲 皇甫罗锴 王曦 贾林涛 张英起 杨安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构建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的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方法应用PCR技术以pCMV-e23sFv-Fdt-tBid为模板扩增e23sFv-Fdt-tBid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ET-22b原核表达载体;将该表达载体转化BL21大肠杆菌并... 目的构建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的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方法应用PCR技术以pCMV-e23sFv-Fdt-tBid为模板扩增e23sFv-Fdt-tBid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ET-22b原核表达载体;将该表达载体转化BL21大肠杆菌并挑取表达蛋白较高的克隆菌,划线接种传代50次;通过革兰氏染色方法、扫描电镜形态观察、菌种质粒酶切鉴定及蛋白诱导表达的Western blot分析鉴定e23sFv-Fdt-tBid免疫促凋亡蛋白表达工程菌的稳定性。结果成功构建pET-22b-e23sFv-Fdt-tBid原核表达载体,并在BL21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革兰氏染色方法、扫描电镜形态观察、菌种质粒酶切鉴定及Western blot法鉴定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良好,可以稳定表达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结论成功构建了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原核表达载体,鉴定了表达该免疫促凋亡蛋白的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为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 原核表达 基因工程菌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a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海 穆楠 +4 位作者 顾锦涛 张阔 张旺倩 张伟 赵金康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6年第4期468-473,共6页
目的: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细胞为研究对象,明确mi R-10a对滑膜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首先用q RT-PCR对筛选得到的异常表达mi RNA进行验证,进而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报告基因、Western印迹方法,明确mi R-10a... 目的: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细胞为研究对象,明确mi R-10a对滑膜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首先用q RT-PCR对筛选得到的异常表达mi RNA进行验证,进而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报告基因、Western印迹方法,明确mi R-10a的靶基因,最后采用Transwell、划痕实验考察mi R-10a对RA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mi R-10a在RA患者滑膜组织及细胞中低表达;TAK1和BTRC是mi R-10a的靶基因;mi R-10a可促进IL-6、IL-8等炎症因子的表达;mi R-10a可促进FLS细胞的侵袭、迁移。结论:mi R-10a可通过调节NF-κB的活性影响RA FLS细胞的侵袭、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miR-10a 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肽BPC-157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同列 张昭 +5 位作者 舒震 徐玉金 赵薇 张存 张伟 张英起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2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观察十五肽BPC-157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增殖、周期、迁移及小管形成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1、5、10、50、100μg/mL)的BPC-157作用于HUVEC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 目的:观察十五肽BPC-157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增殖、周期、迁移及小管形成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1、5、10、50、100μg/mL)的BPC-157作用于HUVEC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经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药物对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并且通过小管形成实验观察BPC-157对内皮细胞小管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HUVEC细胞株经BPC-157刺激48 h后,细胞增殖率和各时期细胞比例没有明显变化;而在刺激12 h时,BPC-157显著性促进细胞伤口愈合及穿膜细胞数的增加(P<0.01);刺激8 h时,给药组细胞开始聚合,形成复杂的管状网络结构,特别是5μg/mL剂量组。结论:十五肽BPC-157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增殖及细胞周期的改变基本没有影响,但对内皮细胞的迁移及小管形成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C-157 十五肽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迁移 小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类实体肿瘤对IFN-α 2a治疗敏感性与其细胞表面受体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艳 韩苇 +1 位作者 颜真 张英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65-868,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表面干扰素α受体的表达与其肿瘤对IFN-α 2a治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干扰素α敏感肿瘤的快速评价方法奠定基础.方法:MTT法体外筛选IFN-α 2a敏感与抗性肿瘤细胞株,选取人肺腺癌细胞A549,SPC-A-1,GLC-82和人低分...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表面干扰素α受体的表达与其肿瘤对IFN-α 2a治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干扰素α敏感肿瘤的快速评价方法奠定基础.方法:MTT法体外筛选IFN-α 2a敏感与抗性肿瘤细胞株,选取人肺腺癌细胞A549,SPC-A-1,GLC-82和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MKN-45共4株细胞;通过构建荷瘤裸鼠模型,证实不同肿瘤对干扰素治疗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表面IFN-α受体的表达差异.结果:体内、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549,SPC-A-1为IFN-α 2a敏感性细胞株,MKN-45,GLC-82为IFN-α 2a抗性细胞株.细胞和组织水平检测的结果表明: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A549,SPC-A-1,MKN-45,GLC-82.结论:IFN-α受体表达的高低与肿瘤细胞对干扰素的敏感性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对实现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受体 干扰素α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皂苷的制备及其对大鼠后肢水肿的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薛晓畅 李志兰 +4 位作者 张存 王多宁 王春娟 党林涛 王增禄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建立高纯度药用级别七叶皂苷的提取工艺并探讨其对组织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醇提方法从梭罗果中获得七叶皂苷,随后使用软性填料的离子交换柱层析获得高纯度的七叶皂苷单体;使用单体制成喷雾剂对砸伤所致的组织水肿大鼠模型进行... 目的建立高纯度药用级别七叶皂苷的提取工艺并探讨其对组织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醇提方法从梭罗果中获得七叶皂苷,随后使用软性填料的离子交换柱层析获得高纯度的七叶皂苷单体;使用单体制成喷雾剂对砸伤所致的组织水肿大鼠模型进行治疗。结果从梭罗果中利用醇提获得粗纯的七叶皂苷提取液,活性炭脱色并浓缩后利用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获得纯度>90%的七叶皂苷单体。以该单体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喷雾剂对于砸伤所致大鼠组织水肿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显著减轻了后肢的水肿程度(P<0.05),病灶变小,炎性细胞和纤维细胞浸润减少,其效果等同或优于阳性对照药物云南白药。结论传统的用于蛋白质纯化的软琼脂糖凝胶在中药单体的提纯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七叶皂苷钠对于砸伤所致组织水肿有着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 梭罗子 组织水肿 离子交换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肽BPC-157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途径调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功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丽丽 黄同列 +3 位作者 李维娜 刘楠楠 张伟 张英起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3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初步探究十五肽BPC-157调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的信号通路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生物芯片筛选BPC-157参与激活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途径,进而通过real-time PCR证实BPC-157对候选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究十五肽BPC-157调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的信号通路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生物芯片筛选BPC-157参与激活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途径,进而通过real-time PCR证实BPC-157对候选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最后采用Western印迹观察BPC-157对候选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影响。结果:10μg/mL BPC-157作用于HUVEC 24 h后,信号转导通路发现者芯片结果显示,与18条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的96个关键基因中分别有4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和下调,其中与MAPK信号通路相关的3个关键基因c-Fos、c-Jun和Egr-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性上调;低剂量BPC-157(1μg/mL)作用于HUVEC 12 h后,能够促进早期即刻基因c-Fos、c-Jun和Egr-1的mRNA表达水平;10μg/mL BPC-157作用于HUVEC 30 min后,可明显促进ERK1/2、p38蛋白磷酸化。结论:BPC-157可能通过活化MAPK信号转导通路途径后,激活下游早期即刻基因转录,启动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促进HUVEC增殖、迁移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C-157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基因芯片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B7-H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舒震 侯登勇 +5 位作者 李晶 侯健伟 徐玉金 陈琳 张伟 张英起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0年第4期531-534,共4页
目的: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B7-H1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经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以常规方法融合;用间接ELISA法筛选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阳性克隆用有限稀释法获得稳定分泌抗人B7-H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 目的: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B7-H1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经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以常规方法融合;用间接ELISA法筛选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阳性克隆用有限稀释法获得稳定分泌抗人B7-H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扩增杂交瘤细胞注射进小鼠腹腔后制备腹水;纯化腹水中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亚型进行鉴定;用间接ELISA法测抗体效价;将肺癌组织制成石蜡切片,用抗人B7-H1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人B7-H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单抗类型为IgG1;抗体效价为1×108,纯化后的抗体含量为6.76g/L;免疫组化实验中,单抗可与肺癌组织表面的B7-H1蛋白特异地结合。结论:制备了人B7-H1单克隆抗体,为B7-H1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B7-H1 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质粒pFLAG-CMV2-FcDDR2的构建及应用
19
作者 赵薇 张昭 +3 位作者 黄同列 穆楠 田菲 张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构建人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与IgG Fc段嵌合受体的重组质粒(pFLAG-CMV2-Fc DDR2),检测其自主磷酸化水平。方法设计Fc DDR2克隆引物,以质粒pSec Tag2B-Fc DDR2为模板,PCR扩增IgG Fc段与DDR2跨膜区和胞内区的c DNA序列(Fc DDR2),将... 目的构建人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与IgG Fc段嵌合受体的重组质粒(pFLAG-CMV2-Fc DDR2),检测其自主磷酸化水平。方法设计Fc DDR2克隆引物,以质粒pSec Tag2B-Fc DDR2为模板,PCR扩增IgG Fc段与DDR2跨膜区和胞内区的c DNA序列(Fc DDR2),将其插入pFLAG-CMV2真核表达载体中。PCR扩增鉴定并测序验证重组质粒pFLAG-CMV2-Fc DDR2后,将其转染人胚肾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法验证HEK293T细胞中目标蛋白Fc DDR2的表达效率。将pcDNA3.1-DDR2转染HEK293T细胞,给予2型胶原蛋白刺激后作为阳性对照,用小鼠来源抗DDR2抗体免疫沉淀`pFLAG-CMV2-Fc DDR2阳性的HEK293T细胞及胶原刺激的pcDNA3.1-DDR2阳性的HEK293T细胞,4G10抗体分析DDR2的磷酸化水平,评价Fc DDR2的自主磷酸化能力。结果重组质粒pFLAG-CMV2-Fc DDR2的PCR扩增产物为大小约2800 bp左右的片段,与预期相符,测序验证正确。Western blot结果提示pFLAG-CMV2-Fc DDR2转染后的HEK293T细胞,FLAG-Fc DDR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免疫沉淀结合Western blot分析提示FcDDR2的磷酸化水平与胶原刺激后的DDR2水平相当。结论成功构建了pFLAG-CMV2-FcDDR2真核表达载体,Fc DDR2的自主磷酸化与胶原蛋白刺激后DDR2的活化水平相当,可以用作DDR2经胶原蛋白刺激后的活化替代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质粒 FcDDR2 HEK293T细胞 胶原刺激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核心启动子的获得及活性鉴定
20
作者 侯建伟 秦鑫 +6 位作者 李晶 舒震 陈霖 徐玉金 赵薇 张伟 张英起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0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构建PD-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全长启动子及不同截短体的报告基因,并对其转录活性进行检测。方法:通过PCR及双酶切方法,从人全血基因组DNA中获得PD-1基因编码序列,包含不同长度碱基的PD-1启动子序列,分别克隆到报告基因pG... 目的:构建PD-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全长启动子及不同截短体的报告基因,并对其转录活性进行检测。方法:通过PCR及双酶切方法,从人全血基因组DNA中获得PD-1基因编码序列,包含不同长度碱基的PD-1启动子序列,分别克隆到报告基因pGL3-Basic载体上,构建8个不同长度PD-1启动子的报告基因;用脂质体转染法将8个报告基因分别转染至Jurkat细胞系;采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评估PD-1启动子的活性。结果:经PCR方法扩增出大小分别为1650、1450、1250、1128、874、674、474和274 bp的不同长度的PD-1启动子序列,测序正确(与GenBank报道一致),酶切鉴定正确;瞬时转染Jurkat细胞系后经报告基因检测,8个启动子均具有转录活性。结论:构建了PD-1启动子的报告基因,并证实均有转录活性,且以pGL3-1128活性最高,为PD-1的核心启动子,为进一步研究PD-1的转录调控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核心启动子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