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院2009—2011年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磊 宋立强 +4 位作者 徐修礼 刘玲莉 陈洁 方圆 郭晓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监护室(ICU)病原菌的感染分布情况与耐药变迁,以指导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和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ICU住院患者各类感染性标本分离的4116株病原菌(2009年,1137株;2010年,1413株;2011年...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监护室(ICU)病原菌的感染分布情况与耐药变迁,以指导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和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ICU住院患者各类感染性标本分离的4116株病原菌(2009年,1137株;2010年,1413株;2011年,1566株)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2009年检出率位居第二,后两年则稳居榜首;铜绿假单胞菌从前两年并列第二,降至2010年的第三位14.8%稍有回落;大肠杆菌检出率2009—2011年依次为6.3%、7.7%和7.8%,呈逐年上升趋势;屎肠球菌2009年的检出率为3.3%,2010年为4.5%,2011年为4.5%。头孢派酮/舒巴坦对G-杆菌有较好的敏感性;头孢吡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在20%左右;多粘菌素B有很好的敏感性,2011年未发现耐药菌株;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2009年为28.5%,2010年为23.7%,2011年为14.9%;米诺环素对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逐年下降,2009年为13.2%,2010年为12.7%,2011年为4.3%。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2009年为89.0%、2010年为90.5%、2011年为92.3%,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那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ICU病房病原菌检出率高,且常为条件致病菌和多重耐药菌,耐抗菌药物种类广,耐药性强。临床应高度重视耐药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分布 医院感染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二甲以上医院中哮喘相关科室医师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屈朔瑶 宋立强 +3 位作者 欧阳海峰 刘婷 李志奎 吴昌归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4期22-26,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西北地区二甲以上医院中哮喘相关科室医师对哮喘防治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评估中国哮喘联盟在医师群体中对哮喘规范化诊治推广的效果,为今后本地区哮喘相关培训工作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参加2012~2013年度... 目的了解中国西北地区二甲以上医院中哮喘相关科室医师对哮喘防治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评估中国哮喘联盟在医师群体中对哮喘规范化诊治推广的效果,为今后本地区哮喘相关培训工作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参加2012~2013年度全国哮喘专科医师培训班(西京医院基地)的所有学员(100名,来自西北地区)为调查对象,以调查问卷形式分析其对哮喘专业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问卷内容涵盖对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文件以及哮喘联盟等组织的概念、哮喘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结果回收合格试卷71份,受试对象专业包括呼吸内科(38.1%)、综合内科(35.4%)、儿科(26.5%)。①哮喘相关专业组织的知晓:受调查医师对GINA和中国哮喘联盟的知晓率分别为49.3%和43.7%;②GINA方案、哮喘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措施的掌握:掌握哮喘主要发病机制为慢性气道炎症的比率占78.9%,40.8%的医师知道肺功能检测可作为诊断哮喘的依据,但仅有17.4%的医师了解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可作为哮喘控制程度的检测方法,且主要为呼吸内科医师。54.9%的医师对哮喘控制药物有全面的认识。虽然有高达74.6%的医生认识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在控制支气管哮喘中的重要作用,但仅有56.3%的医生认识到ICS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的必要性。94.4%的医师知道哮喘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是吸入,且90%以上的医生掌握都保等装置的应用。对脱敏疗法在治疗哮喘中的作用做出正确评价的医师比率为59.2%;了解白三烯药物特点的医师占69%。66.2%的医师会为患者制定长期用药方案及随访计划;③专业知识学习的途径:约有81.7%的医师表示近三年来参加过哮喘知识新进展的教育研讨会。结论经过中国哮喘联盟各级组织的不懈努力,西北地区医师对于哮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逐步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与联盟对医师培训的目标相比仍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专业调查 问卷 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血栓治疗——解读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指南(第9版)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圣青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47-650,共4页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抗栓治疗和血栓预防临床实践指南第9版的抗血栓治疗篇重点讲述了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治疗。与第8版指南相比,第9版指南有很大程度的修改并增添了部分新的内容。除了抗血栓药物、使用装置或外科手术技术在...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抗栓治疗和血栓预防临床实践指南第9版的抗血栓治疗篇重点讲述了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治疗。与第8版指南相比,第9版指南有很大程度的修改并增添了部分新的内容。除了抗血栓药物、使用装置或外科手术技术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统称为VTE)的使用建议外,还提供了关于血栓后综合征(PTS),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PH),偶然诊断的(无症状)DVT或PE,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EDVT),浅静脉血栓形成(SVT),内脏静脉血栓形成和肝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建议。本文对相关部分内容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急性肺血栓栓塞 抗凝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调控哮喘小鼠气道上皮下纤维化 被引量:16
4
作者 胡美 许欣婷 +2 位作者 李红梅 李珊珊 吴昌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1-786,共6页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哮喘上皮下纤维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首先针对I型胶原蛋白启动子进行生物信息分析,了解有无Notch信号通路结合位点;其次通过DNA-pull down及Western blot实验来证实Notch信号通路下游关键分子Hes1与人和小鼠I...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哮喘上皮下纤维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首先针对I型胶原蛋白启动子进行生物信息分析,了解有无Notch信号通路结合位点;其次通过DNA-pull down及Western blot实验来证实Notch信号通路下游关键分子Hes1与人和小鼠I型胶原蛋白亚型基因有无结合;最后建立哮喘小鼠模型,用免疫荧光检测哮喘小鼠肺中I型胶原蛋白2个亚型在肺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并予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Kyo T2腺病毒载体经鼻干预,通过EVG染色观察哮喘气道上皮下纤维化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I型胶原蛋白2个亚型的启动子转录位点附近均存在Notch下游关键分子Hes1的结合位点。DNA-pull down及Western blot实验证实Hes1蛋白结合于I型胶原蛋白启动子转录位点附近。哮喘小鼠模型中I型胶原蛋白的2个亚型在肺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哮喘小鼠模型经Notch抑制剂干预后肺组织中胶原纤维减少,气道上皮下纤维化得到缓解。结论:Notch能调控哮喘小鼠气道上皮下纤维化这一气道重构现象,抑制Notch信号通路减轻善哮喘小鼠气道上皮下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 胶原蛋白 哮喘 上皮下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韩新鹏 陈佩 +5 位作者 马文瑞 欧阳汤鹏 高凡 任书瑶 贾建厚 李圣青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调查西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肺栓塞患者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发病率及诊疗状况,为完善我国CTEPH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调查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西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目的调查西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肺栓塞患者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发病率及诊疗状况,为完善我国CTEPH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调查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西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肺栓塞患者中CTEPH的发病率及诊疗状况。结果 CTEPH的发病率为5.24%。62.90%的静脉血栓栓塞/肺栓塞(VTE/PE)患者危险因素不详,53.85%的CTEPH患者危险因素不详。CTEPH中38%无VTE病史,62%无明显的急性肺动脉栓塞事件。所有CTEPH患者均未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TE)治疗,53.85%的患者仅给予抗凝治疗。结论西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现的CTEPH的发病率较高,与临床医生对CTEPH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对肺栓塞的溶栓、抗凝治疗不够充分有关,故急需提高临床医生对CTEPH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6
6
作者 许欣婷 董明清 +3 位作者 胡美 徐敦全 李志超 吴昌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6-290,共5页
目的:观察经尾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MSCs CdM)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时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并且收集... 目的:观察经尾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MSCs CdM)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时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并且收集上清液用超滤离心管进行离心。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模型组和MSCs CdM治疗组。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01 mL/g),LPS组和MSCs CdM治疗组腹腔内注射LPS(5 mg/kg,0.01 mL/g)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1 h后经尾静脉输注MSCs CdM(MSCs CdM治疗组)或生理盐水(LPS组或对照组)300μL。6 h后处死小鼠,留取标本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肺组织湿干重比(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血清及BALF中细胞因子水平和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处理后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BALF中蛋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肺组织中MPO活性及肺组织湿干重比均显著升高。与LPS组比较,MSCs CdM治疗组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BALF中蛋白、血清TNF-α和IL-6含量、肺组织中MPO活性及肺组织湿干重比均显著降低,而BALF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水平显著高于LPS组和对照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可有效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肺部TNF-α、IL-6、IL-10和KGF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脂多糖类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替尼对哮喘小鼠模型气道上皮重塑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宋娇 马战平 +2 位作者 刘大鹏 杨学敏 宋立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46-648,659,共4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对哮喘小鼠气道上皮重塑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吉非替尼预防组(预防组)、吉非替尼治疗组(治疗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过碘酸-雪夫特... 目的:观察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对哮喘小鼠气道上皮重塑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吉非替尼预防组(预防组)、吉非替尼治疗组(治疗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过碘酸-雪夫特殊染色法、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气道中炎症细胞浸润水平、杯状细胞数量及上皮细胞凋亡等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p-EGFR、EGFR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鼠出现明显的气道柱状纤毛上皮损伤脱落、杯状细胞数量增加的病理变化,吉非替尼预防组与治疗组的上述病理改变程度有所改善,以预防组改善最为明显,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组相比,预防组和治疗组肺组织中p-EGFR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与哮喘组相比,预防组小鼠肺组织气道上皮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表现出凋亡细胞增多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通过阻断EGFR信号传导通路,增加哮喘气道上皮新生细胞凋亡的数量,从而达到一定抑制气道上皮重塑的效果,为哮喘气道重塑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哮喘 气道重塑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对中度哮喘生活质量与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任芳萍 杨娟利 刘玲莉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5期922-923,共2页
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方案对中度哮喘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效果改善的差异。方法分析我院门诊就诊的中度哮喘患者83例,按照其治疗方法分别将其分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组、缓释茶碱组及白三烯调节剂组,三组患者分别在使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 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方案对中度哮喘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效果改善的差异。方法分析我院门诊就诊的中度哮喘患者83例,按照其治疗方法分别将其分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组、缓释茶碱组及白三烯调节剂组,三组患者分别在使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ICS)的基础上加用LABA、茶碱及白三烯调节剂,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改善情况、哮喘控制评分及治疗花费等,综合得出最佳治疗方案。结果 LABA组、茶碱组及白三烯调节剂组患者半年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8.2%及90.9%;LABA组共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白三烯调节剂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三组患者ACT评分均大于20分。结论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缓释茶碱或白三烯调节剂均可得到有效可靠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治疗方案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中度哮喘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低剂量糖皮质激素 白三烯调节剂 哮喘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联合荧光支气管镜在肺癌早期诊断中作用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郭晓雅 宋立强 +1 位作者 王高文 田敏君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97-198,共2页
目的评价白光联合荧光支气管镜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分普通白光电子支气管镜组(白光组)和荧光电子支气管镜组(联合组),采用刷检和/或钳夹方法取得标本组织送检,对比两组对肺癌组织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入... 目的评价白光联合荧光支气管镜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分普通白光电子支气管镜组(白光组)和荧光电子支气管镜组(联合组),采用刷检和/或钳夹方法取得标本组织送检,对比两组对肺癌组织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入选患者87例,白光组和联合组分别45例、42例,最终两组分别确诊肺癌23例和26例。其中白光组与联合组的一次性检出率分别为73.9%、88.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镜下判断恶性的准确性,白光组的敏感率、特异率、阳性预告值和阴性预告值分别82.1%、71.4%、85.1%和66.7%,而联合组分别是92.5%、46.7%、75.8%和77.8%。结论采用白光联合荧光检查的荧光支气管镜,对肺癌病灶的检出具有高敏感性、低特异性的特点,对气道粘膜癌变的早期检出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联合荧光支气管镜 肺癌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医院临床应用呼吸机相关情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运福 宋立强 +4 位作者 屈朔瑶 刘玲莉 陈洁 陈实 李志奎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调查西北地区二级以上医院临床应用呼吸机的相关情况及问题,旨在为本地区呼吸机操作相关人员长期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参加2012年12月西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举办的西北地区无创呼吸机培训班的全体学员作为调查对... 目的调查西北地区二级以上医院临床应用呼吸机的相关情况及问题,旨在为本地区呼吸机操作相关人员长期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参加2012年12月西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举办的西北地区无创呼吸机培训班的全体学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结果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1份,三甲医院、三乙医院、二甲医院、二乙医院的人员分别占45.5%、11.3%、39.5%、3.7%。①在呼吸机参数的调节人员方面:70%的医院由医生单独调节,1.2%的医院由护士调节,24.6%的医院由两者共同调节;②在机械通气的认识方面:14.8%只是为了满足家属尽心;38.2%认为只能短期缓解病情,远期意义不大;20.9%认为花费大,总体效果不佳;4.9%的认为使用呼吸机会增加患者痛苦;80.2%认为早期使用呼吸机,有效改善了病情;③在无创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方面:按照被调查者的经验,发生率从高至低依次是排痰不利(70.3%)、腹胀(58%)、误吸(25.9%)、面部压疮(24.7%)、血压不稳(8.6%)及气胸(12.3%);④在使用无创呼吸机过程中的镇静方面:8.6%常规给予镇静,11.1%为大多数时候镇静,25.9%偶尔镇静,38.3%从不镇静;⑤在无创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方面:61.7%对呼吸机的结构及原理不清楚,67.9%对使用无创呼吸机的适应证和时机把握不准,75.3%对参数的调节没有把握,53.1%对无创通气过程中排出二氧化碳的原理不清楚。结论西北地区二级以上医院的呼吸机操作人员中,大多数能够认识到呼吸机在治疗呼吸衰竭中的重要作用,但总体上对呼吸机的结构与原理、适应证及参数调节等相关知识欠缺,在应用无创呼吸机的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高。本调查资料将为本地区呼吸机操作人员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 临床医师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盐酸戊乙奎醚取代阿托品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巧荣 徐延科 +1 位作者 张春燕 宋立强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24期3749-3751,共3页
目的分析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取代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1月至2010年11月急诊内科抢救的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组(采用长托宁联合氯解磷定)和阿托品组(采用阿托品联合氯解磷定)。每组患者... 目的分析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取代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1月至2010年11月急诊内科抢救的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组(采用长托宁联合氯解磷定)和阿托品组(采用阿托品联合氯解磷定)。每组患者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长托宁组在治愈率、死亡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均优于阿托品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作为新型抗胆碱药物在救治有机磷中毒疗效及安全性上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化合物 中毒 中毒 药物疗法 奎宁环类 治疗应用 醚类 阿托品 急救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ICU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磊 宋立强 +3 位作者 徐修礼 刘玲莉 陈洁 王婧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94-2196,共3页
目的了解某综合性医院所有专科ICU送检感染病原菌类型、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ICU住院患者各类感染性标本分离的4116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分离出的411... 目的了解某综合性医院所有专科ICU送检感染病原菌类型、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ICU住院患者各类感染性标本分离的4116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分离出的411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2791株占67.81%;革兰阳性菌979株占23.78%;真菌346株占8.41%,其中常见病原菌前5位为鲍氏不动杆菌802株占19.48%;金黄色葡萄球菌699株占16.98%;铜绿假单胞菌640株占15.55%;肺炎克雷伯菌468株占11.37%;大肠埃希菌303株占7.36%;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分别占61.54%和68.6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91.42%;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4.0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在ICU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药敏试验对多种药物耐药,治疗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分布 医院感染 调查
原文传递
综合性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娟 王磊 +3 位作者 李志奎 宋立强 张方琪 唐元元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分析某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各类感染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ICU患者各类感染性标本分... 目的分析某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各类感染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ICU患者各类感染性标本分离的病原菌4633株(2010年1413株,2011年1566株,2012年1654株)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33株病原株中鲍曼不动杆菌为1054株,在所统计的2010年至2012年份中,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0.57%、21.26%及25.94%。鲍曼不动杆菌在标本中的分布以痰液为主,占所有感染性标本的80%以上(2010年87.3%、2011年80.2%、2012年83.5%)。在药敏结果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最低的是多粘菌素B,2010年至2012年分别为3.1%、1.5%、2.1%;其次为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为39.4%、34.2%、8.2%和26.7%、47.1%、43.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在60%以上,其中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2010年至2012年分别为71.6%、76.0%、84.6%和68.8%、75.7%、84.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其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治疗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病房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下呼吸道感染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和部分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娟 宋立强 +2 位作者 王磊 吴守镇 李志奎 《国际呼吸杂志》 2015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下呼吸道感染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耐药性及其OXA-23、OXA-51基因携带情况。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42株XDRAB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法检测OXA-23、OXA-51基因存在情况,并对部分基因进行测序。结果42... 目的分析我院下呼吸道感染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耐药性及其OXA-23、OXA-51基因携带情况。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42株XDRAB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法检测OXA-23、OXA-51基因存在情况,并对部分基因进行测序。结果42株XDRAB对多黏菌素B无耐药,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低,为2.4%,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中介率为16.7%。42株XDRAB中OXA-23和OXA-51基因的携带率均为100Voo。结论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和大剂量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XDRAB感染的有效药物。产0XA-23碳青霉烯酶是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XDRAB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OXA碳青霉烯酶基因 广泛耐药性
原文传递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预防措施:效果确定而内涵仍不确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立强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5期5-8,共4页
呼吸机的集束化管理(ventilatorcarebundle,VCB)是目前医学领域知名度最高的、应用最广泛的集束化措施。本世纪初,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CommissionofAccreditationofHealthOrganization,JCAHO)确定的VCB包括抬... 呼吸机的集束化管理(ventilatorcarebundle,VCB)是目前医学领域知名度最高的、应用最广泛的集束化措施。本世纪初,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CommissionofAccreditationofHealthOrganization,JCAHO)确定的VCB包括抬高床头、每日唤醒及评估是否能脱机拔管、预防消化性溃疡、深静脉血栓等四项基本措施。2004年在美国和加拿大开展的多中心研究结果首次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 预防措施 集束化
原文传递
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方琪 杨学敏 +2 位作者 唐元元 王娟 李志奎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期55-58,共4页
随着工业化的广泛发展,空气成分的复杂化,支气管哮喘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大多数工业化同家的主要疾病。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 随着工业化的广泛发展,空气成分的复杂化,支气管哮喘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大多数工业化同家的主要疾病。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EOS的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支气管哮喘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我国十城市支气管哮喘控制和疾病管理及患者认知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6
17
作者 林江涛 王文巧 +32 位作者 周新 殷凯生 刘春涛 王长征 黄茂 陈萍 袁雅冬 蔡绍曦 吴昌归 李靖 林其昌 周建英 刘辉国 顾玉海 黄信刚 孙德俊 杨晓红 杨岚 霍建民 陈卓昌 周玮 蒋萍 唐华平 刘荣玉 张伟 陈一强 黄奕江 刘晓菊 戴路明 叶贤伟 胡成平 张捷 许建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评估我国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哮喘)控制、疾病管理及患者认知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对参加过2007—2008年和2015—2016年两次调查的全国10个城市的门诊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疾病管理和认知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采用... 目的评估我国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哮喘)控制、疾病管理及患者认知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对参加过2007—2008年和2015—2016年两次调查的全国10个城市的门诊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疾病管理和认知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结果2015—2016年全国10个城市门诊哮喘患者的控制率为39.2%(533/1 361),高于2007—2008年的28.7%(839/2 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5—2016年调查哮喘发作急诊就诊率为18.2%(248/1 362),低于2007—2008年调查的33.9%(1 032/3 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5—2016年调查哮喘患者峰流速仪使用率为17.9%(244/1 360),稍低于2007—2008年调查的21.8%(660/3 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015—2016年调查中哮喘症状加重或妨碍日常生活时选择使用含福莫特罗的复合糖皮质激素吸入剂者占56.0%(763/1 362),明显高于2007—2008年调查的31.8%(803/2 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5—2016年调查中71.1%(968/1 361)的患者对哮喘疾病本质具有正确的认知,61.6%(839/ 1 362)的患者对慢性持续期哮喘每日规律应用的一线治疗药物选择方面有正确的认知,明显高于2007—2008年的调查结果[分别为63.3%(1 889/2 986)和51.0%(1 500/2 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我国近年来哮喘控制水平、疾病认知状况有明显提高,而峰流速仪使用率未见改善。应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包括峰流速仪应用的哮喘行动计划,加强患者自我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疾病管理 认知 哮喘控制
原文传递
蛇床子素预处理对卵清蛋白诱导的小鼠哮喘气道炎症及黏液高分泌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屈朔瑶 欧阳海峰 +4 位作者 赵峰 吴运福 陈洁 吴朔 宋立强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5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预处理对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PS)对照组、哮喘模型组、Ost处理组1(10 mg/kg)、Ost处理组2(40 mg/kg)。利用OVA构建...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预处理对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PS)对照组、哮喘模型组、Ost处理组1(10 mg/kg)、Ost处理组2(40 mg/kg)。利用OVA构建哮喘小鼠模型。末次激发48 h后,处死各组小鼠,取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利用HE,AB-PAS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炎性病变及黏液分泌状况,利用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1/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Real-time-PCR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mCLCA3以及MUC5AC的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及气道内黏液分泌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Ost可有效减低OVA所致的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黏液分泌;Ost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降低;Ost对白介素-4(IL-4)、Eotaxin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干扰素-(IFN-γ)具有提升作用。此外,Ost抑制肺组织中mCLCA3及MUC5AC mRNA的表达。结论 Ost预处理对OVA诱导的小鼠哮喘气道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mCLCA3 mRNA进而抑制MUC5AC表达,减弱哮喘气道黏液分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气道炎症 蛇床子素 白介素-4 mCLCA
原文传递
Mcl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静 张玉海 +7 位作者 史皆然 任新玲 许淑娣 李惟捷 陈张琴 王哲 赵一岭 李圣青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2期2277-2282,共6页
目的:检测细胞凋亡通路蛋白Mcl1和Fbw7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确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且最初两个化疗周期采用"多西他赛+顺铂"方案的患者,通... 目的:检测细胞凋亡通路蛋白Mcl1和Fbw7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确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且最初两个化疗周期采用"多西他赛+顺铂"方案的患者,通过电话和信件进行随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肿瘤蜡块组织中蛋白Mcl1和Fbw7表达,用H评分系统将蛋白表达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统计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通过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逐步后退法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结果:共收集病例144例,其中腺癌69例,鳞癌64例,其它11例。Ⅲ期患者45例(31.25%)Ⅳ期患者99例(68.75%).64例(44.44%)患者Mcl1高表达,80例(55.56%)患者Mcl1低表达。单因素结果提示TNM分期是提示预后的显著因素(P=0.033),Ⅲ期患者1年生存率为74.20%(中位生存时间为666天),Ⅳ期患者1年生存率为55.60%(中位生存时间为415天)。Mcl1的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联(P=0.042),其中Mcl1高表达组1年生存率为69.9%(中位生存时间为612天),Mcl1低表达组1年生存率为55.30%(中位生存时间为406天)。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cl1(OR=1.809,95%CI(1.123-2.912),P=0.015)和TNM分期(OR=0.573,95%CI(0.336-0.978),P=0.041)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Mcl1蛋白表达和TNM分期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Mcl1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有更好的预后,Ⅲ期患者比Ⅳ期患者有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l1 凋亡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生物标志物 总生存期
原文传递
联合应用IL-4突变体及抗IL-17抗体对支气管哮喘小鼠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学敏 张方琪 +2 位作者 张芳 向东 李志奎 《国际呼吸杂志》 2016年第13期976-979,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IL-4突变体及抗IL-17抗体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IL-4突变体治疗组、抗IL-17抗体治疗组、联合IL-4突变体及抗IL-17抗体治疗组(...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IL-4突变体及抗IL-17抗体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IL-4突变体治疗组、抗IL-17抗体治疗组、联合IL-4突变体及抗IL-17抗体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哮喘组和治疗组用鸡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和氢氧化铝致敏,用OVA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其中IL-4突变体治疗组、抗IL-17抗体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于诱发前30min给予腹腔注射相关抗体蛋白,对照组及哮喘组用生理盐水代替。细胞计数板测外周血炎性血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炎性细胞数及IL-4、IL-17、IgE水平明显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可有效降低炎性细胞计数及IL-4、IL-17、IgE水平,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效果更明显(P〈O.05)。结论联合应用IL-4突变体及抗IL-17抗体对哮喘小鼠外周血炎性细胞有抑制作用,且可以降低IL-4、IL-17、IgE细胞因子水平,为治疗和缓解哮喘提供-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IL-4突变体 抗IL-17抗体 嗜酸粒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