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镉对云南省主栽水稻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马孟莉 卢丙越 +1 位作者 刘艳红 王金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52,共3页
以云南省主栽的12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CdCl2进行处理,测量培养5、10、15 d时的苗高和根系长度,以及培养15 d的根、茎、叶鲜重和干重,研究重金属镉对云南省主栽水稻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对根系的抑制程度大于... 以云南省主栽的12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CdCl2进行处理,测量培养5、10、15 d时的苗高和根系长度,以及培养15 d的根、茎、叶鲜重和干重,研究重金属镉对云南省主栽水稻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对根系的抑制程度大于对苗的抑制程度;镉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存在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随着镉浓度的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续,抑制效应逐渐增强;幼苗根、茎干质量百分率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而叶干质量百分率则随镉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不同品种对重金属镉的耐受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水稻 镉胁迫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河红茄中总黄酮的提取及抑菌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虹 黄文莉 +4 位作者 张淑梅 李春燕 袁寒 白红丽 郭俊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7-290,共4页
以红茄为材料,乙醇为提取剂浸提,采用正交试验对红茄总黄酮提取条件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进行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红茄中总黄酮的测定,并研究其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红茄中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体积分数)60%、提... 以红茄为材料,乙醇为提取剂浸提,采用正交试验对红茄总黄酮提取条件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进行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红茄中总黄酮的测定,并研究其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红茄中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 h。在此条件下红茄中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为1.50%,RSD为1.02%。红茄总黄酮提取液对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都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茄 总黄酮 提取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哈尼梯田红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孟莉 郑云 +3 位作者 周晓梅 张婷婷 张晓倩 卢丙越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26,共6页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有丰富的水稻品种,特别是红米资源。本研究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基因组的100对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分析元阳哈尼梯田60份红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100对SSR引物共扩增条带477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4.770个条带;有效等位...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有丰富的水稻品种,特别是红米资源。本研究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基因组的100对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分析元阳哈尼梯田60份红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100对SSR引物共扩增条带477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4.770个条带;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从1.035~6.000,平均为2.518;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0.086~1.912,平均为1.01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064~0.838,平均为0.519;基因杂合度(H)从0到0.950,平均为0.167;聚类分析可将60个红米品种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籼稻亚种,包括57个水稻品种,第二类只有3个品种,为粳稻亚种。研究表明云南哈尼梯田水稻红米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水稻 红米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云南主栽水稻品种对镉积累的差异及与粒型、粒重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孟莉 卢丙越 +4 位作者 刘艳红 苏一兰 孟衡玲 雷恩 李春燕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1,共4页
以10份云南主栽水稻品种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镉(Cd)进行处理,测量茎秆和糙米中Cd含量,及不同品种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千粒重,以研究云南主栽水稻品种糙米及茎秆Cd积累及其与粒型、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大,... 以10份云南主栽水稻品种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镉(Cd)进行处理,测量茎秆和糙米中Cd含量,及不同品种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千粒重,以研究云南主栽水稻品种糙米及茎秆Cd积累及其与粒型、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大,不同水稻品种茎秆和糙米Cd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同一品种茎秆Cd含量高于糙米Cd含量,不同水稻品种对Cd的吸收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茎秆中Cd含量与千粒重在不同浓度处理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粒型无显著相关;糙米中Cd含量与粒型及千粒重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主栽水稻 Cd积累 粒型 粒重
原文传递
牛粪和菌糠为主料栽培高钙平菇初探
5
作者 李河 王栋 王传铭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0-282,共3页
以牛粪、菌糠为主要栽培料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宜配方,并以此配方为基础添加碳酸钙,生产高钙平菇。结果表明:配方3的试验效果最佳,菌丝满瓶天数、现蕾时间、采收时间均最短,菌丝浓密洁白;子实体鲜质量、干质量、生物学转化率等表... 以牛粪、菌糠为主要栽培料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宜配方,并以此配方为基础添加碳酸钙,生产高钙平菇。结果表明:配方3的试验效果最佳,菌丝满瓶天数、现蕾时间、采收时间均最短,菌丝浓密洁白;子实体鲜质量、干质量、生物学转化率等表现最佳。碳酸钙不仅促进平菇菌丝生长,而且提高了子实体的单位产量,增加了子实体中的钙元素含量。最适配方为:牛粪80%、菌糠10%、麸皮5%、米糠4%、石膏1%、碳酸钙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牛粪 菌糠 高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铅、镉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马孟莉 卢丙越 +2 位作者 苏一兰 孟衡玲 李春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1,共3页
以17份水稻品种为研究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醋酸铅和氯化镉进行胁迫处理,测量处理后不同品种种子发芽率,以研究铜(Cu)、铅(Pb)、镉(Cd)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Pb2+浓度升高,水稻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且不同... 以17份水稻品种为研究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醋酸铅和氯化镉进行胁迫处理,测量处理后不同品种种子发芽率,以研究铜(Cu)、铅(Pb)、镉(Cd)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Pb2+浓度升高,水稻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且不同品种对Cu2+的耐受性差异显著,其中Cu2+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Cd2+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在200 mg/L高浓度处理下发芽率依然维持在70%以上;各品种重金属的耐受性比较结果表明,粳稻对铜和铅的耐性较籼稻强,而镉胁迫下粳稻和籼稻种子萌发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抹芽、6-BA和NAA处理对蟹爪兰扦插苗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孟莉 卢丙越 +4 位作者 刘艳红 孟衡玲 雷恩 苏一兰 李春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6-158,共3页
以骑士蟹爪兰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抹芽、喷洒6-BA和NAA的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蟹爪兰扦插苗出芽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抹芽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扦插苗的出芽数;未抹芽的扦插苗单独喷洒6-BA和NAA对出芽的影响不大;6-BA能够显著促进抹芽... 以骑士蟹爪兰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抹芽、喷洒6-BA和NAA的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蟹爪兰扦插苗出芽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抹芽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扦插苗的出芽数;未抹芽的扦插苗单独喷洒6-BA和NAA对出芽的影响不大;6-BA能够显著促进抹芽扦插苗的出芽数,NAA的作用则不明显;6-BA和NAA混合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未抹芽和抹芽扦插苗的出芽数,其中以6-BA、NAA喷洒抹芽扦插苗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爪兰 A级盆花 株型 扦插苗 抹芽 6-BA NAA 发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饶犇 王亚平 +6 位作者 李娜 周荣华 廖先清 刘芳 陈伟 张光阳 杨自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3539-3542,共4页
为了得到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发酵的最佳培养基,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芽孢产量的基本培养基组分中的关键因子进行了筛选,并进一步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影响芽孢产量的关键因素最佳水... 为了得到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发酵的最佳培养基,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芽孢产量的基本培养基组分中的关键因子进行了筛选,并进一步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影响芽孢产量的关键因素最佳水平作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巨大芽孢杆菌芽孢产量的关键因素是豆粕和淀粉的浓度。通过RSM的拟合和推算得到在豆粕和淀粉浓度分别为48.85和19.67 g/L时,此时模型预测发酵最佳产量为43.16×108CFU/mL,验证值为42.2×108CFU/mL,预测值与验证值之间吻合较好,比原始培养基提高了约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Plackett-Burman设计法 响应面分析法(R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Ⅲ)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孟莉 孟衡玲 +3 位作者 雷恩 李春燕 苏一兰 卢丙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4-76,共3页
以4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为研究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铬进行处理,研究铬(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r3+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较小,且低浓度的Cr3+对水稻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低浓度的Cr3... 以4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为研究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铬进行处理,研究铬(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r3+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较小,且低浓度的Cr3+对水稻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低浓度的Cr3+对水稻幼苗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苗高、根长、根数呈下降趋势,其中对根的抑制作用最明显,Cr3+浓度≥100mg/L时,根数和根长被严重抑制;4个品种中文稻14对Cr3+表现出更强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铬污染 预测 评价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氧对多粘芽孢杆菌发酵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饶犇 王亚平 +6 位作者 李娜 周荣华 廖先清 刘芳 陈伟 张光阳 杨自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745-5747,共3页
探讨溶氧对于多粘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氧量为40%时,多粘芽孢杆菌的芽孢数和抑菌物质产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0×109个/g和1.2%。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通过补料技术控制溶氧的试验,结果表明,补料能较好的提高多粘芽孢杆... 探讨溶氧对于多粘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氧量为40%时,多粘芽孢杆菌的芽孢数和抑菌物质产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0×109个/g和1.2%。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通过补料技术控制溶氧的试验,结果表明,补料能较好的提高多粘芽孢杆菌的芽孢数和抑菌物质产量,分别达到15×109个/g和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溶氧 补料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珣 尚建超 +2 位作者 蓝潇 田学军 沈登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79-481,共3页
为寻找有机磷农药的快速降解途径,采集污染严重的土样,以毒死蜱为底物,采用梯度驯化法筛选得到菌株CJC-3,并研究该菌株对毒死蜱及其他4种常用有机磷农药(敌敌畏、辛硫磷、乙酰甲胺磷、草甘膦)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CJC-3对毒死蜱的最佳... 为寻找有机磷农药的快速降解途径,采集污染严重的土样,以毒死蜱为底物,采用梯度驯化法筛选得到菌株CJC-3,并研究该菌株对毒死蜱及其他4种常用有机磷农药(敌敌畏、辛硫磷、乙酰甲胺磷、草甘膦)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CJC-3对毒死蜱的最佳降解条件: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48 h,农药浓度为2 000 mg/L,降解率达76.03%。优化CJC-3对其他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条件后,降解率分别为敌敌畏50.47%、辛硫磷65.29%、乙酰甲胺磷26.15%、草甘膦36.12%,表明该菌株对有机磷杀虫剂和有机磷除草剂均有一定的降解效果,适用于有机磷农药的普遍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有机磷农药 降解菌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魾线粒体DNA ND6基因克隆及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牛宝珍 杜民 +2 位作者 刘艳红 白莉 艾家灵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65,共4页
利用GenBank数据库中鮡魾科鱼线粒体ND6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克隆并测序,共得到12尾巨魾ND6基因全序列。用DNAMAN 5.0软件比对序列,MEGA 5.0软件分析科不同鱼类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巨魾ND6基因序列全长为516 bp,碱基含... 利用GenBank数据库中鮡魾科鱼线粒体ND6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克隆并测序,共得到12尾巨魾ND6基因全序列。用DNAMAN 5.0软件比对序列,MEGA 5.0软件分析科不同鱼类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巨魾ND6基因序列全长为516 bp,碱基含量分别为14.20%、34.50%、40.20%、11.00%,其中"A+T"含量(54.40%)高于"G+C"含量(45.50%),存在4个单倍型,发生3次颠换;12个个体4个单倍型间的平均相对遗传距离为0.003;将巨魾与其他14种鱼类的ND6基因用Neighbore-Joining(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巨魾单独聚为1支。研究将为今后鱼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魾 线粒体 ND6基因 多态性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枇杷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超 沈登荣 +2 位作者 袁盛勇 尹立红 田学军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97,共4页
采用目测、捕虫网、色板和糖醋液诱捕等方法,初步研究云南省蒙自地区枇杷园越冬代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蒙自春季枇杷园生态系统内节肢动物有9目30科41种,其中植食性昆虫31种,捕食性昆虫7种,中性昆虫3种。植食类亚群落的优势度指... 采用目测、捕虫网、色板和糖醋液诱捕等方法,初步研究云南省蒙自地区枇杷园越冬代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蒙自春季枇杷园生态系统内节肢动物有9目30科41种,其中植食性昆虫31种,捕食性昆虫7种,中性昆虫3种。植食类亚群落的优势度指数与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最高,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在时间上呈现一定规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园 春季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_2群体定位水稻谷粒长宽比QTL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孟莉 刘艳红 +3 位作者 江玲 雷恩 苏一兰 卢丙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0-263,共4页
以粳稻南粳35和籼稻N22杂交得到的F2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控制水稻谷粒长宽比的QTL进行定位。谷粒长宽比在F2群体中呈近似的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特征;利用Win QTLcart2.5软件共检测到3个控制谷粒长宽比的QTL,分... 以粳稻南粳35和籼稻N22杂交得到的F2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控制水稻谷粒长宽比的QTL进行定位。谷粒长宽比在F2群体中呈近似的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特征;利用Win QTLcart2.5软件共检测到3个控制谷粒长宽比的QTL,分别位于第3、4和5染色体上,单个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介于4.97%-58.06%,加性效应值介于0.05-0.20,除q LWR-4外,谷粒长宽比增效基因均来自长粒型水稻品种N22,其中q LWR-5对谷粒长宽比表型贡献率最大;基因作用方式表现为超显性、显性和部分显性;此外,利用QTLNetwork2.0软件没有检测到上位性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谷粒长宽比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观赏型水生植物对水体中铜、锌、铅的净化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芳芳 陈雅顺 +2 位作者 张德刚 孟衡玲 刘艳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327-328,332,共3页
培养六种观赏型水生植物,研究其对模拟重金属污水中铜、锌、铅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对模拟污水中铜的去除效果最好,而对锌富集去除效果最佳的为菖蒲(Acorus calamus L.),在对铅的去除方面,与其他植物相比,... 培养六种观赏型水生植物,研究其对模拟重金属污水中铜、锌、铅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对模拟污水中铜的去除效果最好,而对锌富集去除效果最佳的为菖蒲(Acorus calamus L.),在对铅的去除方面,与其他植物相比,水竹芋(Thalia dealbata)表现出最佳的去除效果。水竹芋和菖蒲对铜、锌、铅均有较高的去除率,重金属去除效果较均衡,故水竹芋和菖蒲是较好处理农业灌溉水中铜、锌、铅的水生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重金属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籼粳交BIL群体定位水稻谷粒长宽比QTL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孟莉 江玲 +3 位作者 刘艳红 雷恩 李春燕 卢丙越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40,共5页
本研究以122个南粳35/N22//南粳35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IL)群体为材料,通过两年重复试验,利用Win QTLcart2.5和QTLNetwork2.0软件对控制水稻谷粒长宽比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进行定位分析。利用Win QTLcart2.5共检测到5个控制... 本研究以122个南粳35/N22//南粳35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IL)群体为材料,通过两年重复试验,利用Win QTLcart2.5和QTLNetwork2.0软件对控制水稻谷粒长宽比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进行定位分析。利用Win QTLcart2.5共检测到5个控制谷粒长宽比的QTLs,分别位于第1、4、5、7和12染色体上,单个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为8.80%~18.83%。利用QTLNetwork2.0共检测到4个QTLs,贡献率为7.36%~16.05%,除q LWR-1未被检测到外,其余QTLs与Win QTLcart2.5检测结果吻合,除q LWR-4外,谷粒长宽比增效基因均来自长粒型水稻品种N22;此外还检测到3对上位性QTLs,贡献率为1.12%~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谷粒长宽比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对南瓜实蝇致病力的测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4 位作者 孙燕 薛春丽 沈登荣 陈斌 何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8-160,共3页
利用3.0×104~3.0×108个/m L 5个浓度的球孢白僵菌XD0104015菌株对南瓜实蝇的成虫、幼虫、蛹进行室内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成虫、幼虫、蛹校正死亡率均在3.0×108个/m L孢子浓度下达到最高,分别为(90.00±1.92)%、(84... 利用3.0×104~3.0×108个/m L 5个浓度的球孢白僵菌XD0104015菌株对南瓜实蝇的成虫、幼虫、蛹进行室内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成虫、幼虫、蛹校正死亡率均在3.0×108个/m L孢子浓度下达到最高,分别为(90.00±1.92)%、(84.44±2.99)%、(80.00±2.95)%;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4.088±0.387)、(4.575±0.569)、(4.702±0.335)d;处理9 d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466±0.579)×104、(2.578±0.452)×104、(3.461±0.679)×104个/m L,供试菌株在室内对南瓜实蝇各虫态均有较强的致病力,在田间具有较理想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实蝇 球孢白僵菌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千粒重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孟莉 刘艳红 +3 位作者 雷恩 李春燕 苏一兰 卢丙越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5,共3页
以粳稻南粳35和籼稻N22杂交得到的F2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控制水稻千粒重的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千粒重在F2群体中呈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特征;利用Win QTLcart 2.5软件共检测到3个控制千粒重的QTL,分别位于第3... 以粳稻南粳35和籼稻N22杂交得到的F2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控制水稻千粒重的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千粒重在F2群体中呈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特征;利用Win QTLcart 2.5软件共检测到3个控制千粒重的QTL,分别位于第3和第6染色体上,其中第3染色体检测到2个QTL,q TGW3a、q TGW3 b和q TGW6分别解释千粒重表型变异的15.03%、17.65%和7.87%,q TGW3 a增加千粒重的基因来自南粳35,q TGW3 b和q TGW6的增效基因来自籼稻品种N22;3个位点基因的作用方式均为加性,在育种中应用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千粒重 QTL定位
原文传递
利用BIL群体定位水稻垩白粒率QTL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孟莉 刘艳红 +2 位作者 江玲 雷恩 卢丙越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7-41,共5页
以粳稻品种南粳35和籼稻品种N22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IL)群体为研究材料,于不同年份对控制水稻垩白粒率的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BIL群体中,垩白粒率在不同年份均为偏向高垩白亲本的连续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特征;利用Win QTLcart 2.... 以粳稻品种南粳35和籼稻品种N22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IL)群体为研究材料,于不同年份对控制水稻垩白粒率的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BIL群体中,垩白粒率在不同年份均为偏向高垩白亲本的连续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特征;利用Win QTLcart 2.5软件共检测到6个控制垩白粒率的QTL,分别位于第2、2、3、6、8和12染色体上,单个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介于8.96%~12.51%,加性效应值介于8.38%~14.36%,除qPGWC-6增加垩白粒率的基因来自N22外,其余QTL增效基因均来自南粳35。利用QTLNetwork 2.0软件2a共检测到3个QTL,分别位于第5、6和8染色体上,其中qPGWC-6和qPGWC-8与Win QTLcart2.5检测的位点相同,没有检测到上位性QTL对垩白粒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垩白粒率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果果腐病拮抗内生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建伟 郭娟 +4 位作者 刘艳红 杨建秋 杨丽芬 洪亮 杨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117,共2页
采用组织破碎、稀释涂布法、对峙培养法,分别从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根、茎、叶中分离果腐病镰刀菌拮抗内生菌。结果表明,分别从草果的根、茎、叶分离出内生细菌13、6、3株,从根、茎、叶分离内生真菌5、1、0株。从... 采用组织破碎、稀释涂布法、对峙培养法,分别从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根、茎、叶中分离果腐病镰刀菌拮抗内生菌。结果表明,分别从草果的根、茎、叶分离出内生细菌13、6、3株,从根、茎、叶分离内生真菌5、1、0株。从草果根、茎、叶分离到的内生细菌、内生真菌数量以及草果果腐病镰刀菌的拮抗内生细菌、拮抗内生真菌数量均呈现依次递减趋势。草果根部存在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3类拮抗内生细菌及3株不同属的内生真菌,茎部仅有微球菌属1类拮抗内生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内生真菌 内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