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在地市级医院单中心运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龙斌 彭放 +5 位作者 杨芳芳 裘宇芳 鲁建新 陈忠华 韩敏 郭航远 《心电与循环》 2016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评价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在地级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10月因口服抗凝药物有禁忌证或不愿意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2-80(68.55±8.97... 目的:评价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在地级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10月因口服抗凝药物有禁忌证或不愿意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2-80(68.55±8.97)岁;CHA2DS2- VAS评分2-7分;HAS- BLED评分3-6分。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或局部麻醉+深度镇静,食管B超及X线透视指导下,将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释放于左心耳颈部。结果其中10例患者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1例患者因左心耳颈过大,未行左心耳封堵术。围手术期及术后最长10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出血、心包压塞、封堵器脱落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条件成熟的地市级医院开展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chman封堵器 左心耳 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焦虑状态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敏 郭航远 +3 位作者 彭放 裘宇芳 许伟源 徐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3137-3141,共5页
目的对基层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焦虑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早期识别及干预焦虑状态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就诊并住院的ACS患者450例,其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 目的对基层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焦虑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早期识别及干预焦虑状态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就诊并住院的ACS患者450例,其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后,确定非焦虑患者298例(非焦虑组),伴焦虑患者152例(焦虑组);将伴焦虑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焦虑A亚组(75例)和焦虑B亚组(77例)。分析非焦虑组和焦虑组一般临床资料。焦虑A亚组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焦虑B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的同时联合舍曲林片和劳拉西泮片药物干预。抗焦虑治疗1个月后,对两亚组再次进行HAMA评分;并对两亚组进行12个月的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ACS伴焦虑的发病率为3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丧偶、胸痛、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合并慢性病种类是影响ACS患者发生焦虑的因素(P<0.05)。焦虑A亚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5,P=0.052);焦虑B亚组治疗后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t=2.382,P=0.018);两亚组治疗前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6,P=0.321);治疗后,焦虑B亚组HAMA评分低于焦虑A亚组(t=2.084,P=0.039)。焦虑A亚组MACE发生率为34.7%(26/75),高于焦虑B亚组的13.0%(10/77)(χ2=7.909,P=0.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随访12个月时,两亚组无事件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3,P<0.001)。结论女性、高龄、丧偶、胸痛、高血压、糖尿病、患多种慢性病是ACS合并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ACS患者焦虑症状,并可明显降低MACE的发生率,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焦虑 心理治疗过程 药物疗法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熊去氧胆酸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所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含林 林辉 郭航远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目的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所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活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TUDCA治疗糖尿病心肌纤维化提供新的治疗目标。方法提取原代SD乳鼠CFs和心肌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法鉴定CFs的纯度。分别将... 目的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所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活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TUDCA治疗糖尿病心肌纤维化提供新的治疗目标。方法提取原代SD乳鼠CFs和心肌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法鉴定CFs的纯度。分别将高糖培养下的CFs用不同时间的TGF-β1干预,用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ERS)通路相关蛋白和纤维化指标的表达,探讨TGF-β1对CFs活化及ERS相关通路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CFs和心肌细胞内同型半胱氨酸内质网应激泛素样结构域1(Herpud1)的表达情况。通过沉默Herpud1的表达及用Transwell和Western blot检测沉默Herpud1后CFs纤维化指标的表达,探讨Herpud1在TGF-β1诱导的CFs活化中的作用。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TUDCA处理下CFs的活力。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TUDCA对TGF-β1诱导的CFs中Herpud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转录激活因子6(ATF6)、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Herpud1在TUDCA抑制CFs活化中的作用,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Herpud1后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成功构建CFs纤维化模型的基础上,TGF-β1能够诱导CFs活化及ERS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Herpud1在CFs中的表达高于心肌细胞;敲除Herpud1可抑制TGF-β1所诱导的CFs活化;TUDCA能显著降低TGF-β1诱导的CFs中GRP78、ATF6、α-SMA、Vimentin和CollagenⅠ的表达水平;此外,过表达Herpud1还可逆转TUDCA对TGF-β1诱导的CFs活化的抑制。结论下调Herpud1基因的表达是TUDCA抑制TGF-β1诱导的CFs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成纤维细胞 Herpud1 牛磺熊去氧胆酸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肺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唐伟良 郑招海 +3 位作者 张鹏 沈静 周妍 彭放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4期1787-1793,共7页
目的:探索冠心宁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涉及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我院80例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拟行择期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术前行常规抗凝及... 目的:探索冠心宁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涉及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我院80例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拟行择期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术前行常规抗凝及调脂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冠心宁片4片每日三次治疗3个月。住院期间监测患者心律失常、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收集患者入院时、PCI术后及3个月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及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eGFR)、肌酐(SCr);出院前及3个月后行6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冠心宁组患者心律失常、心绞痛等事件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P 【0.05)。PCI术后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冠心宁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PCI术后,两组患者肾功能下降,但冠心宁组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小于对照组(P 【0.05),治疗3个月后,冠心宁组患者肾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1)。此外,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最大摄氧量(VO2max)、无氧阈值(AT)、代谢当量(MET)等心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 【0.05),且冠心宁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冠心宁片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助于:1) 减少患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不良心血管事件;2) 改善LVEF、6分钟步行距离、VO2max、AT及MET等指标,提高患者的心肺运动功能;3) 改善肾功能,降低PCI术后对比剂带来的肾功能损害;4) 降低CK-MB、cTnT、hs-CRP等,改善机体炎症反应。项目研究结果提示,冠心宁的上述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机制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宁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肺功能 六分钟步行试验 对比剂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心脏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郭航远 何益平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541-543,共3页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包括运动和行为调整在内的心脏康复项目,不仅是实施个案管理的有效环节,而且可以帮助患者持续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从而达到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目标。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心...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包括运动和行为调整在内的心脏康复项目,不仅是实施个案管理的有效环节,而且可以帮助患者持续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从而达到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目标。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心脏康复服务的内容和实施发生了很多变化,目前心脏康复已得到普遍认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制定的美国心脏康复指南[1]指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目标就是提供住院、过渡场所及院外持续性心脏康复。临床资料[2]表明,参与心脏康复程序的患者更有可能达到AHA-ACC治疗指南中规定的治疗目标值。临床医生必须认识到支持指南的证据是如此之强,未能履行这些指南会降低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康复 早期康复 治疗指南 生活方式干预 最佳治疗效果 低危险因素 临床试验 个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外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郭航远 何益平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029-1033,1048,共6页
院外心脏病的康复分为二期。第一期:院外康复期或早期门诊康复,疗程一般为3~6个月,进一步连续至9~12个月;第二期:院外长期康复期,即社区家庭预防康复。
关键词 院外心脏病 心脏康复 预防康复 社区家庭 康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综合治疗在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彪 彭放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年第4期316-317,322,共3页
急性胸痛是一类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急诊,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常常可危及患者生命。及时、准确地诊断各种胸痛相关性疾病,对患者的救治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临床... 急性胸痛是一类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急诊,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常常可危及患者生命。及时、准确地诊断各种胸痛相关性疾病,对患者的救治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破解这一难题,在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逐渐提出了"胸痛中心"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多学科综合治疗 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do-PAT评估不同剂量叶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林辉 翟小亚 +4 位作者 蒋承建 孟立平 郭艳 池菊芳 郭航远 《心电与循环》 2019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系统Endo-PAT评估不同剂量叶酸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4例,分为叶酸低剂量组(n=36)、叶酸高剂量组(n=33)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叶酸低剂量组和叶酸高剂量... 目的探讨无创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系统Endo-PAT评估不同剂量叶酸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4例,分为叶酸低剂量组(n=36)、叶酸高剂量组(n=33)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叶酸低剂量组和叶酸高剂量组在上述基础上分别给予5mg和15mg叶酸治疗,随访6个月,测定血脂水平、Hcy水平和血浆内皮标志物、反应性充血指数(RHI)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Peasrson相关分析RHI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6个月治疗后3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血浆Hcy水平、内皮素1(ET-1)和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一氧化氮(NO)升高(均P<0.05)。叶酸高剂量组与叶酸低剂量组LDL-C、TC和TG、ET-1、NO和s ICA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和叶酸低剂量组比较,叶酸高剂量组HDL-C水平增加(均P<0.05)。Hcy水平叶酸高剂量组低于叶酸低剂量组。治疗后,3组RHI和IMT均下降,叶酸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但叶酸高剂量组与叶酸低剂量组RHI和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酸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RHI增加量和IMT减少量均存在负相关(r=-0.6034、-0.7381,均P<0.01)。结论小剂量叶酸适合临床冠心病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内皮功能 Endo-PAT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与非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41例心电图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超 裘宇芳 +4 位作者 刘龙斌 杨芳芳 张鹏 郭航远 彭放 《心电与循环》 2013年第5期399-400,共2页
肥厚型心肌病以心肌肥厚、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为主要特点,南心肌肌小节基因突变所致,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目前主要支持3个学说:(1)毒肽学说,突变基闰指导合成毒肽,干扰正常肌小节蛋白功能;(2)单... 肥厚型心肌病以心肌肥厚、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为主要特点,南心肌肌小节基因突变所致,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目前主要支持3个学说:(1)毒肽学说,突变基闰指导合成毒肽,干扰正常肌小节蛋白功能;(2)单一不足学说:功能正常的单倍体基因不足以产生足量功能正常的肌小节蛋白;(3)心肌能量障碍。随着目前分子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基因突变 蛋白功能 肌小节 心肌肥厚 排列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伴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道
10
作者 陆燕 韩敏 +1 位作者 孟立平 郭航远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年第6期618-619,共2页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oronaryartery ectasia, CAE)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的冠状动脉局部或弥漫性扩张,直径至少超过相邻正常段或正常值上限1.5~2.0倍;。CAE临床上少见,是一种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状动脉病变,近年来随着冠状动...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oronaryartery ectasia, CAE)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的冠状动脉局部或弥漫性扩张,直径至少超过相邻正常段或正常值上限1.5~2.0倍;。CAE临床上少见,是一种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状动脉病变,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介入的普及,CAE的报道逐年增多,但CAE并发急性心肌梗死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巨大CAE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基质改良术与常规肺静脉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对照研究
11
作者 邢杨波 郭航远 +5 位作者 徐超 杨芳芳 肖占胜 彭放 杨彪 裘宇芳 《心电与循环》 2017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比较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基质改良术与常规肺静脉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只进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三维... 目的比较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基质改良术与常规肺静脉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只进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三维标测系统(En Site Velocity System)指导下完成肺静脉电隔离,观察组还进行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基质改良术。术后随访1年,每月行常规体表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行双肺静脉前庭隔离。观察组低电压区域位于右上肺静脉前庭外侧7例,右下肺肺静脉前庭外侧3例,左心房前壁左上部6例,前壁左下部9例,顶部3例,后上壁2例。术后3月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40.0%vs 43.3%,术后2月26.7%vs 20.0%,术后3月20.0%vs 20.0%,均P>0.05),两组术后1年心房颤动成功率(观察组83.3%,对照组8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静脉电隔离后加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基质改良术不能增加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隔离 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 基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K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翁惊凡 郭航远 池菊芳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5期1664-1668,共5页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可以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的原发性心肌病。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是人体重要的信号通路,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促进心肌肥大、诱导炎症、传递内质...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可以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的原发性心肌病。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是人体重要的信号通路,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促进心肌肥大、诱导炎症、传递内质网应激信号、参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等环节来促进DCM的发生、发展。JNK信号通路相关抑制剂的研发为预防、延缓、治疗DCM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JNK信号通路在DC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JNK信号通路 内质网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松青 池菊芳 郭航远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21期2341-2344,2354,共5页
缺氧诱导因子(HIF-1)是转录因子HIF家族的一员,其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是调节全身缺氧引起的生理和病理改变的关键成分,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HIF-1在心血管疾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如血管内皮损伤与功... 缺氧诱导因子(HIF-1)是转录因子HIF家族的一员,其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是调节全身缺氧引起的生理和病理改变的关键成分,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HIF-1在心血管疾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如血管内皮损伤与功能障碍、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厚、心肌细胞凋亡、自噬、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 缺氧诱导因子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琦 林辉 +3 位作者 吕海涛 吴国水 郭航远 池菊芳 《心电与循环》 2020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中... 目的观察中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中药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周后NT-proBNP、TGF-β、TNF-α、IL-1和MMP-9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个月后,TGF-β、TNF-α、IL-1和MMP-9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LVEF、LVEDV和LVESV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瓜蒌薤白半夏汤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并能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薤白半夏汤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心功能 炎症因子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结消融对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胜凯 彭放 +2 位作者 周妍 徐步云 邢杨波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7期1888-1892,1895,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房室结消融对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入选研究标准包含: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行CRT。比较...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房室结消融对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入选研究标准包含: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行CRT。比较房室结消融组与未行房室结消融组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结果5项队列研究入选,共1950例患者,房室结消融组相比未行房室结消融组患者心源性死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7,95%CI:0.53~0.84,P<0.05),两组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4.51,95%CI:-2.72~11.07,P>0.05)。结论房室结消融能够完全阻断不规律的心房冲动传导至心室,使起搏比例接近100%,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消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琦 吕海涛 +2 位作者 吴国水 郭航远 池菊芳 《心电与循环》 2020年第4期401-404,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有多项研究证实中药对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具有一定疗效,本文就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中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对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房颤动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胜凯 邢杨波 +3 位作者 周妍 孙勇 徐步云 郭航远 《心电与循环》 2021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分析应用秋水仙碱治疗对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linical Trials、CENTRAL、中国知网、万方5个数据库,筛选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秋水仙碱对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影响,分析主要终点事件(术后... 目的分析应用秋水仙碱治疗对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linical Trials、CENTRAL、中国知网、万方5个数据库,筛选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秋水仙碱对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影响,分析主要终点事件(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及次要终点事件(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严重不良事件)。结果4项研究入选,患者共1196例。秋水仙碱降低了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27%[相对危险度(RR)=0.73,95%CI:0.60~0.90,P<0.01]。秋水仙碱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增加,其中主要是胃肠道不良反应(21%比8%,RR=2.52,95%CI:1.62~3.93,P<0.01)。总体严重不良结果事件发生率较低。结论秋水仙碱明显降低了心脏外科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但其可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应用秋水仙碱与否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心房颤动 心脏外科手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金锦 周杰栋 +2 位作者 郭航远 吴卓楠 池菊芳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66-672,共7页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表现为舒张功能下降,晚期则会发展为全心功能不全,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人类健康和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各种...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表现为舒张功能下降,晚期则会发展为全心功能不全,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人类健康和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及微生物相关代谢产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兴趣。本文对DCM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DCM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肠道菌群 代谢产物 脂多糖 肠道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Endo-PAT评估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杨琦 林辉 +3 位作者 吴国水 毛樱 池菊芳 郭航远 《心电与循环》 2021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运用Endo-PAT无创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系统评估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5例,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 目的运用Endo-PAT无创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系统评估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5例,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6周,随访6个月,测定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6个月的血脂和血浆内皮标志物。利用Endo-PAT测量两组患者的反应性充血指数(RHI)。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HI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内皮素-1(ET-1)、CD31+/CD42-内皮微粒(EMPs)、循环内皮细胞(CECs)数量较低,一氧化氮(NO)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水平、RHI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LDL-C、TC、甘油三酯(TG)、ET-1、CD31+/CD42-EMPs、CECs较对照组降低,NO、eNOS水平及RHI值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无统计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RHI与CECs数量均呈负相关(r=-0.495、-0.371,均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内皮功能 Endo-PAT 瓜蒌薤白半夏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药物治疗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游斌权 邢杨波 +1 位作者 郭航远 李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286-2289,共4页
目的探讨非药物治疗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IDH患者(IDH组)行非药物治疗改善血压,无高血压病且相同年龄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非药物治疗主要为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 目的探讨非药物治疗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IDH患者(IDH组)行非药物治疗改善血压,无高血压病且相同年龄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非药物治疗主要为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包括运动、合理膳食、减轻体质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及戒烟限酒等。在非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监测血压,检测血管活性物质肾上腺髓质素(ADM)、前列环素(PGI2)、血管紧张素Ⅱ(AT2)及血栓素A2(TXA2)水平。结果治疗前,IDH组ADM、PGI2、AT2、TX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DH组在非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压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P>0.05),非药物治疗6个月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DH组ADM、PGI2、AT2、TXA2水平在治疗3个月后及6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IDH患者血浆ADM、PGI2、AT2和TXA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非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压下降不明显,治疗后6个月血压明显下降。非药物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IDH患者的血浆ADM、PGI2、AT2、TXA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血管活性物质 非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