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limp-1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凌燕 高烨飞 +2 位作者 金晶 封蔚莹 罗洪强 《医学综述》 2025年第7期798-802,共5页
B淋巴细胞诱导的成熟蛋白-1(Blimp-1)是一种由PRDM1基因编码的转录调节因子,可通过其锌指N端富含脯氨酸的区域将染色质修饰因子募集到靶位点,抑制染色质修饰并调控靶基因转录,进而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周期进程,促进免疫细胞稳态的... B淋巴细胞诱导的成熟蛋白-1(Blimp-1)是一种由PRDM1基因编码的转录调节因子,可通过其锌指N端富含脯氨酸的区域将染色质修饰因子募集到靶位点,抑制染色质修饰并调控靶基因转录,进而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周期进程,促进免疫细胞稳态的维持。Blimp-1与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性髓系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均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临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B淋巴细胞诱导的成熟蛋白-1 PRDM1基因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群对血液科患者进行高效管理的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洪攀 傅佳萍 +1 位作者 封蔚莹 傅雷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微信群对血液科患者进行高效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血液病患者,按病种入微信群,由血液科医师专人负责相应微信群进行管理。结果 分病种共建立10个微信群,加强医患联系后,满意度由92.2%上升至9... 目的 探讨微信群对血液科患者进行高效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血液病患者,按病种入微信群,由血液科医师专人负责相应微信群进行管理。结果 分病种共建立10个微信群,加强医患联系后,满意度由92.2%上升至99.2%,平均住院时间由(10.1±2.5)d下降至(8.9±1.8)d,医疗投诉、纠纷逐年减少。化疗后患者进行微信群管理,及时复诊率由70.8%上升至95.8%(P=0.000),粒缺发生率由47.1%下降至30.9%(P=0.109),低细胞期感染率由37.5%下降至15.5%(P=0.006),出血发生率由20.8%下降至4.2%(P=0.004)。结论 微信群增加了患者的信任度、满意度,提高了依从性,可作为一个可靠的医患互动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群 血液病 单病种 患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六西格玛管理在血液科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封蔚莹 高建红 +1 位作者 钟永根 付佳萍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年第10期943-944,共2页
质量是立业之本,绍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秉持"质量决定生存,质量促进发展,质量改进管理,质量促进创新"的质量管理理念,以深入推进六西格玛管理为手段,建立健全科室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 血液科 医疗质量 六西路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洪攀 赵桔红 +2 位作者 傅佳萍 封蔚莹 罗洪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68-167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132例。根据年龄分为60~69岁组(101例)和≥70岁组(31例);根据血液肿瘤负荷分为病情缓解组及初治或...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132例。根据年龄分为60~69岁组(101例)和≥70岁组(31例);根据血液肿瘤负荷分为病情缓解组及初治或进展组;根据出血当天血小板计数分为〈10×109/L组、(10~)×109/L组、(20~)×109/L组、≥30×109/L组;根据血小板预约后到输注延误的时间分为〈3 d组和≥3 d组。比较不同年龄组、病情组、血小板计数组、血小板输注延误时间组的出血发生率。结果 132例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84例,出血发生率为63.6%。60~69岁组出血发生率(58.4%,59/101)低于≥70岁组(80.6%,2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P=0.02);60~69岁组4级出血发生率低于≥70岁组(χ2=8.92,P=0.03)。出血相关死亡患者13例,总病死率为9.8%(13/132)。60~69岁组的病死率(5.9%,6/101)低于≥70岁组(22.6%,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P=0.007)。病情缓解组出血发生率为50.7%(35/69),低于初治或进展组的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P=0.01);病情缓解组患者4级出血发生率低于初治或进展组(χ2=10.21,P=0.01)。血小板计数〈10×109/L组患者4级出血发生率高于另外3组(P〈0.05)。血小板预约后延误时间≥3 d组1级出血发生率低于〈3 d组(χ2=5.47,P〈0.05);3级出血、4级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3 d组(χ2=3.66、5.31,P〈0.05)。结论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风险与年龄、血液肿瘤负荷、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输注延误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血液肿瘤 出血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在恶性血液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建红 谭智慧 丁桂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1-80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前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需长期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予PICC置管术完成化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日常护理。结果:穿刺总成功率95%,导管留置时间139...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前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需长期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予PICC置管术完成化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日常护理。结果:穿刺总成功率95%,导管留置时间139~320d;阻塞2例(10%),外周静脉炎1例(10%),穿刺部位渗血2例(10%),导管移位1例(5%),导管相关感染1例(5%)。结论:PICC置管术在恶性血液病化疗中应用总体安全性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护理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真菌感染临床调查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邵剑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分类、分布、危险因素,探讨真菌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制定预防与控制医院真菌感染的措施。方法对绍兴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495例医院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广谱抗菌药物... 目的了解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分类、分布、危险因素,探讨真菌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制定预防与控制医院真菌感染的措施。方法对绍兴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495例医院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广谱抗菌药物、各种侵入性操作、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的应用,是引起医院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严格按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菌群失调;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外源性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补充营养,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是预防医院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真菌感染 病原菌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血液病及其它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邵剑峰 《医学综述》 1997年第5期229-232,共4页
IL—6是一种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分泌的多功能因子,不仅具有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且具有显著的造血调控作用.自1986年获取IL—6分子克隆以来.IL—6的研究已深入至生物医学的许多领域.
关键词 血液病 肿瘤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S”护理模式在血液肿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8
作者 高建红 封蔚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年第6期554-555,共2页
通过对血液肿瘤患者实施"5S"护理模式,即人性化的服务语言、人性化的服务行为、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人性化的服务流程,提高了血液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对护士... 通过对血液肿瘤患者实施"5S"护理模式,即人性化的服务语言、人性化的服务行为、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人性化的服务流程,提高了血液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对护士的满意度,在本地区提高了知名度,产生很好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血液肿瘤患者来我科住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S”护理模式 血液肿瘤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智能化输血系统用血申请模块的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林栋 阮文珍 周赛 《中国乡村医药》 2022年第2期53-54,共2页
目的对智能化输血系统中的用血申请模块进行优化升级,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该院对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端口对接,对原有的用血申请模块进行优化升级,在信息归类、完善的基础上,创建结构式模板,实现信息一键... 目的对智能化输血系统中的用血申请模块进行优化升级,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该院对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端口对接,对原有的用血申请模块进行优化升级,在信息归类、完善的基础上,创建结构式模板,实现信息一键导入功能,需采集而尚未采集的信息以对话框形式提醒,信息完整后方可进行用血申请。结果选取2020年8月1日至9月30日用血申请模块优化前血液科申请数据583例次,2020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用血申请模块优化后601例次。随机选取血液科医生、护士共33人参与用血申请模块优化前后满意度调查。自2020年10月优化用血申请模块后,医生完成用血申请的平均时间由67s缩短为21s,医护满意度由90.9%提高至97.0%。结论优化升级后的用血申请模块缩短了医生申请用血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用血安全,医护满意度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信息系统 智能化输血系统 用血申请模块 优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血液科医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建红 封蔚莹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17期2692-2693,共2页
当前医患关系处于空前紧张的程度,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每年都以惊人的比例在攀升,并不时酿成恶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市级基层医院血液科患者,多为晚期难治血液病,且家庭经济贫困,治疗费用昂贵及预后差,往往出现“人财两空”的局面... 当前医患关系处于空前紧张的程度,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每年都以惊人的比例在攀升,并不时酿成恶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市级基层医院血液科患者,多为晚期难治血液病,且家庭经济贫困,治疗费用昂贵及预后差,往往出现“人财两空”的局面,容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如何防范于未然,尽量避免或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以笔者所在的市级基层医院血液科为例讨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纠纷 基层医院 血液科 医患关系 社会和谐 家庭经济 治疗费用 发生率
原文传递
铁死亡在多发性骨髓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炯萍 方泽浩 封蔚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754,共7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疾病,是全球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1世纪以来,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药物、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等各类新型治疗手段的应用,使MM患者...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疾病,是全球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1世纪以来,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药物、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等各类新型治疗手段的应用,使MM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提高[1]。但大部分MM患者在经历多药维持治疗后,仍会出现疾病的复发和进展。目前,MM尚不可治愈,迫切需要寻找新治疗靶点和探索新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铁死亡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罗洪强 傅佳萍 蒋景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高危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资料,调查感染高危因素并进行分析,采用SPSS2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 目的研究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高危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资料,调查感染高危因素并进行分析,采用SPSS2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收治的51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71例,感染率33.0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85.38%,检出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占61.04%;基础疾病中急性白血病感染率最高,占71.92%;高龄、粒细胞缺乏、大剂量化疗是诱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高龄、大剂量化疗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应针对性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恶性血液病 预防控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罗洪强 钟永根 封蔚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588-2592,共5页
背景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的一大难题,目前尚无统一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且对于部分血小板计数(PLT)极度下降的患者有致死的出血风险。艾曲波帕作为升血小板的新药,为RITP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治... 背景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的一大难题,目前尚无统一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且对于部分血小板计数(PLT)极度下降的患者有致死的出血风险。艾曲波帕作为升血小板的新药,为RITP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探究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RITP的疗效,并观察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月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46例RIT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环孢素(CSA)组,各23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5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CSA组患者给予环孢素联合达那唑治疗。治疗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比较治疗组与CSA组临床疗效。收集治疗组和CSA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外周血Th1细胞因子[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IL-5)、B1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PLT,并与对照组比较。记录治疗组和CS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9.9%(16/23),CS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9%(17/2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743)。治疗组、CSA组患者治疗前IL-2、IFN-γ、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IL-4、IL-5、PL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SA组患者治疗3个月IL-2、IFN-γ、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本组治疗前,IL-4、IL-5、PLT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8例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CSA组16例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34.8%)低于CSA组(69.6%)(χ^2=6.527,P=0.013)。结论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RITP,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可能通过调节RITP患者外周血Th淋巴细胞及B1淋巴细胞,进而促进血小板生成,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艾曲波帕 硫唑嘌呤 T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B1细胞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洪强 林茂芳 +3 位作者 谢万灼 傅佳萍 封蔚莹 汤秋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524-3526,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B1细胞水平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94例ITP患者分为初治和难治两组,初治ITP组患者又分为甲泼尼龙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选择健康体检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治...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B1细胞水平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94例ITP患者分为初治和难治两组,初治ITP组患者又分为甲泼尼龙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选择健康体检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1+9细胞、B1细胞、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血小板(PLT)计数,并分析指标间关系。结果初治ITP组、难治ITP组、对照组治疗前外周血CD1+9细胞、B1细胞、PAIgG及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7例初治ITP患者B1细胞水平与PLT计数呈负相关(P<0.05),B1细胞与PAIgG呈正相关(P<0.05);外周血PLT计数与PAIgG呈负相关(P<0.05)。泼尼龙治疗有效组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组B1细胞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B1细胞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B淋巴细胞 预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TPO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罗洪强 钟永根 封蔚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62-1965,共4页
目的:探讨ITP患者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前、后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及B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BA技术检测48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35例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及B淋巴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ITP患者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前、后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及B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BA技术检测48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35例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及B淋巴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48例ITP组外周血Th1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Th2细胞因子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B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19+细胞和CD5+CD19+细胞数及IL-2水平与血小板数呈负相关(r=-0.75),IL-4与血小板数呈正相关(r=0.81),经rhTPO治疗后Th1细胞因子水平及外周血CD19+和CD5+CD19+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h2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及B淋巴细胞数明显升高,ITP病情严重程度与Th1和Th2细胞因子及B淋巴细胞相关。TPO治疗后血小板数上升,可能通过调节ITP患者外周血Th1和Th2免疫平衡及B淋巴细胞水平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H1/TH2细胞因子 CD5+CD19+细胞 RHT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封蔚莹 罗婷 +2 位作者 钟永根 罗洪强 傅佳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6-479,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CIN)患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并探讨ACIN患者的Hp感染与脾肿大、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88例ACIN患者(ACIN组),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14 C呼气试... 目的研究成人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CIN)患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并探讨ACIN患者的Hp感染与脾肿大、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88例ACIN患者(ACIN组),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14 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B超检测并计算矫正脾指数(CSI),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8、IL-10,颗粒增强免疫沉淀法测定血清hsCRP。ACIN组Hp阴性患者单以利可君治疗,Hp阳性患者联用利可君和三联抗Hp治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结果①ACIN组Hp感染率60.23%,明显高于对照组35.00%(P<0.05)。②ACIN组Hp阳性患者抗Hp联合治疗后,抗粒细胞减少治疗总有效率77.36%,1年随访复发率20.69%,与Hp阴性患者51.43%、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ACIN组及对照组Hp阳性患者CSI值明显高于同组内阴性患者;随访满1年的38例Hp阳性ACIN组未复发患者CSI值较其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④ACIN组及对照组Hp阳性患者血清IL-6、IL-8、IL-10、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内阴性患者(均P<0.05);ACIN组Hp阳性患者IL-6明显高于对照组Hp阳性患者,IL-10则明显下降(均P<0.05);ACIN组Hp阴性患者IL-6、IL-8、IL-10、hsCRP与对照组Hp阴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满1年的38例Hp阳性ACIN组未复发患者IL-6、IL-10恢复至Hp阴性对照组水平。⑤ACIN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与IL-6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IL-1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p感染可能是部分ACIN的病因,抗Hp联合治疗疗效好。Hp感染可能通过脾肿大及血清IL-6、IL-10变化诱发AC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减少 幽门螺杆菌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郑燕华 林求诚 吕联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0-79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大蒜素(allicin)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凋亡及bcl-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蒜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TdT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分析凋亡细胞;RT-PCR法检测大蒜素作用后不...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大蒜素(allicin)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凋亡及bcl-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蒜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TdT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分析凋亡细胞;RT-PCR法检测大蒜素作用后不同时间段bcl-2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大蒜素对HL-60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并能抑制HL-60细胞集落形成。较低浓度大蒜素即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作用24hTUNEL法检测到凋亡细胞;细胞凋亡率呈药物浓度依赖性且使bcl-2/bax下调。大蒜素作用HL-60细胞后,bcl-2mRNA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下调,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蒜素能够有效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bcl-2表达水平下调可能参与了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HL-60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38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及其与塞来昔布联合化疗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封蔚莹 周炀 +1 位作者 钟永根 傅佳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观察SN-38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细胞株K562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及与塞来昔布联合化疗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以AnnexinⅤ/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法检测细胞... 目的观察SN-38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细胞株K562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及与塞来昔布联合化疗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以AnnexinⅤ/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特异性荧光底物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以CalcuSyn药效学软件计算联合指数(CI),评价SN-38与塞来昔布对K562细胞的联合效应。结果 SN-38对K562细胞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SN-38可以诱导K562细胞凋亡,伴随G2/M期细胞比例持续下降,Caspase-3、Caspase-8及Caspase-9活性以时间依赖方式升高,并显著下调K562细胞的Survivin蛋白表达。SN-38与塞来昔布联合化疗后,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较两单药组明显增强;两药在低浓度时具有剂量依赖的协同效应(Fa<0.87)。结论 SN-38体外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Survivin表达,并激活Caspase有关。SN-38与塞来昔布联合应用对K562细胞具有剂量依赖的协同细胞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38 K562细胞 增殖 凋亡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6,7型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学君 刘忠民 +3 位作者 詹乾钢 叶飞 钟永根 傅佳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1期67-69,共3页
目的 了解人类疱疹病毒 (HHV) 6型、7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外周血中的HHV6 -DNA和HHV7-DNA ,缺铁性贫血组和健康体检组为对照。结果 ... 目的 了解人类疱疹病毒 (HHV) 6型、7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外周血中的HHV6 -DNA和HHV7-DNA ,缺铁性贫血组和健康体检组为对照。结果  31例ITP患者、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 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 ,HHV6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2 5 .8% (8/ 31) ,10 % (1/ 10 )和 3.33% (1/ 30 ) ;ITP组与健康体检组间 ,HHV6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HHV7-DNA阳性的 6例中 ,有 5例与HHV6是合并阳性 ;健康体检组与缺铁性贫血组 ,HHV7与HHV6合并阳性分别为 0和 1例 ;两种病毒合并阳性 ,在ITP组与健康体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ITP组与缺铁性贫血组间 ,HHV6阳性率、HHV7阳性率、HHV6与HHV7合并感染率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 ,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HHV6感染与ITP发生相关 ,HHV7可能通过激活HHV6引发IT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6型 人类疱疹病毒7型 特发性 血小板 紫癜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CH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洪攀 傅佳萍 +1 位作者 封蔚莹 傅雷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84-8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地西他滨联合CH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9年4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老年AML患者。观察组28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CHG方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 目的回顾性分析地西他滨联合CH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9年4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老年AML患者。观察组28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CHG方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高三尖杉酯+阿糖胞苷),对照组25例,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方案。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血制品输注情况及生存分析。结果第二疗程后观察组完全缓解率64.3%,有效率75.0%,对照组完全缓解率56.0%,有效率6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一疗程化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粒细胞缺乏时间短(P<0.05),PLT<20×10^9/L的时间短(P<0.05),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少(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观察组3~4级感染少(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低(P<0.05)。两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HG方案治疗老年AML疗效确切,骨髓抑制程度轻,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优于传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地西他滨 老年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