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3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人才供需匹配探究
1
作者 史春玲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3,共7页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能否精准匹配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人才需求,关乎会计教育转型的成败。本文针对高校和企业所代表的供需双方,围绕智能会计人才供需数量、供需类型、供需能力展开调查,梳理智能会计人才供需情况,考察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能否精准匹配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人才需求,关乎会计教育转型的成败。本文针对高校和企业所代表的供需双方,围绕智能会计人才供需数量、供需类型、供需能力展开调查,梳理智能会计人才供需情况,考察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研究发现:超过90%的企业受访者认为现阶段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并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智能会计人才供需严重失衡;高校财会专业数字化转型意愿强烈,约60%的高校受访者表示其所在院校将在3年内开设智能会计专业或培养方向;长远来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方向与企业会计人才需求较为匹配,预期可以较好地实现供需数量、供需结构和供需质量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会计人才 MPACC 供需匹配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WR模型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减污降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谭德明 张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42-51,共10页
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11—2020年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协调度,使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探究各城市群减污降碳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减污降... 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11—2020年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协调度,使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探究各城市群减污降碳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20年,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均达到协调状态,其协调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城镇化、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能够促进减污降碳协同,人口集聚、产业结构则会抑制减污降碳,而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在三大城市群间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基于此,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以及政策规制层面提出差异化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策略,助力各城市群乃至长江经济带减污降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长江经济带 城市群 污染物减排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耦合发展及其交互影响
3
作者 王儒奇 方玲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0-113,共14页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命题。选取中国2011—2021年城市数据,分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协调耦合关系,并使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二者间的交互影响进行实...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命题。选取中国2011—2021年城市数据,分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协调耦合关系,并使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二者间的交互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耦合度呈现上升趋势,且表现为东高西低、以城市群为核心辐射区、以省会城市为关键辐射点的发展格局;(2)同一城市内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间可以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其中数字经济所产生的赋能作用更强;(3)进一步利用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法(GS3SLS)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交互影响不仅存在同一城市内,还会通过空间作用对邻近城市产生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耦合协调度 交互影响 面板联立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洪传春 张雅静 《巢湖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针对巢湖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强调在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应用能力。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上主要体现在突出描述性统计的教学、实行项目组参与、实施案例教学、强化统计分析软件的... 针对巢湖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强调在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应用能力。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上主要体现在突出描述性统计的教学、实行项目组参与、实施案例教学、强化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和注意案例库的建设等方面。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面临硬件条件不足、后续经费难以保障、课时量尚显不足、学生相关技能较低及依赖思想较严重和考核形式改革难以开展等困难和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地争取学校支持,加大改革力度,真正使课程教学达到教有所成、学有所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学 教学改革 项目组参与 案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机遇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丽娟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4年第15期128-130,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效,因此深入研究乡村振兴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探讨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实...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效,因此深入研究乡村振兴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探讨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概述及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随后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最后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经济发展 机遇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视域下吉林省农村跨境电商赋能乡村振兴体系建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金凤 《山西农经》 2024年第6期170-172,共3页
数字经济有利于加速资源整合、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数字经济大时代背景下,探究国际贸易新业态面临的新突破,针对吉林省农村跨境电商发展现状,探索制约吉林省农村跨境电商贸易量增... 数字经济有利于加速资源整合、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数字经济大时代背景下,探究国际贸易新业态面临的新突破,针对吉林省农村跨境电商发展现状,探索制约吉林省农村跨境电商贸易量增长的瓶颈和限制因素。针对吉林省农村跨境电商新业态体系存在的架构缺陷,分别从政府、企业、农产品品牌、数字技术、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发展体系路径,以期促进吉林省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跨境电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航道视角下极地规则的政治经济分析
7
作者 张铎 迟文婷 张倩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80-82,共3页
国际海事组织为适应船舶极地航行需要,制定了包括《国际极地水域船舶操作规则》在内的一系列船舶操作和运营规范。广义上极地规则的出台不仅是世界航运业的需要,而且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极地政治秩序的确立、世界经济秩序的调整、... 国际海事组织为适应船舶极地航行需要,制定了包括《国际极地水域船舶操作规则》在内的一系列船舶操作和运营规范。广义上极地规则的出台不仅是世界航运业的需要,而且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极地政治秩序的确立、世界经济秩序的调整、全球生态问题的治理等因素必定会影响极地规则的完善和执行。中国在积极参与和谐世界建设的过程中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国际公约制定,实现北极地区和平稳定安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规则 北极航线 政治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挑战及实现路径研究——以SP市为例
8
作者 曹金凤 《商业观察》 2024年第23期112-115,共4页
数字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SP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意蕴,结合SP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契机,以及现实挑战,提出助力SP市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为SP市数字乡村建... 数字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SP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意蕴,结合SP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契机,以及现实挑战,提出助力SP市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为SP市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建议参考,加快SP市乡村全面振兴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挑战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集聚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旅游经济效应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萍 侯新烁 《科学决策》 CSSCI 2024年第1期126-142,共17页
随着我国迈入“文化强国”和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阶段,公共文化服务逐渐成为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带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反事实分析框架,采用2008-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识别了公共文化... 随着我国迈入“文化强国”和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阶段,公共文化服务逐渐成为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带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反事实分析框架,采用2008-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识别了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的旅游经济效应。实证分析表明,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显著带动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且这一促进效应主要作用于国内游客,对国外游客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文化产业集聚是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释放旅游经济效应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的旅游经济促进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具体表现在对文旅资源禀赋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好的城市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展了文化与经济的研究范畴,为政界和学界通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助推文旅融合发展,进而实现全民精神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思路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集聚 公共文化服务 旅游经济发展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学院2013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童茜 朱鹤群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93-294,共2页
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就业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巢湖学院2013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外贸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需求为切入点,以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为中心,在教学改革和毕业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就业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巢湖学院2013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外贸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需求为切入点,以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为中心,在教学改革和毕业生就业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与贸易 就业 毕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我国生态现代化的机制、路径与政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萍萍 任保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85-99,共15页
生态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生态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数字经济赋能我国生态现代化,从理论机理来看,在于数字技术创新变革了经济发展动力、数字产业发展促进了产业结... 生态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生态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数字经济赋能我国生态现代化,从理论机理来看,在于数字技术创新变革了经济发展动力、数字产业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数字经济治理提高了生态治理能力;从运行机制来看,主要包括创新驱动机制、融合共生机制、互利耦合机制和优化治理机制;从实现路径来看,主要体现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数字化转型、建立生态资产数据库、构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数字化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搭建政产学研合作的数字化生态建设平台等五个方面;从政策创新取向来看,要从促进数字经济与生态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升数字生态人力资本及营造数字化生态环境治理新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现代化 绿色低碳 新质生产力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军 杨宝成 申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1-105,共5页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系统测度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两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系统测度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两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两业协同集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同时,两业协同集聚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此外,降低CO_(2)排放和资源错配水平是两业协同集聚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协同集聚 绿色经济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推进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乔嘉蓉 杨帆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8,共10页
准确测度我国陕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于陕南地区数字经济实现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从发展环境、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 准确测度我国陕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于陕南地区数字经济实现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从发展环境、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2015—2019年陕南地区各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测算和评价。结果表明:陕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年稳定上升,其中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指数的上升是其核心驱动力,而发展环境指数的下降减缓了发展速度;各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汉中领先、安康次之、商洛最末的发展格局;安康和商洛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其发展速度较汉中更快,具有较大潜力;各地级市在数字人才培养和数字支出方面整体呈下滑趋势,数字服务业成为陕南地区的重点发展领域。据此提出陕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夯实数字化产业基础,推进产业数字化全面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指标体系 熵权法 陕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机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萍萍 任保平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17,共15页
数字经济使新型工业化在质量、效益和功能意义上呈现新的发展动能、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发展优势等新特征,这就需要深入探索数字经济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机制与实践路径。在推进机制上,数字经济通过创新驱动机制、深度融合机制、协同发... 数字经济使新型工业化在质量、效益和功能意义上呈现新的发展动能、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发展优势等新特征,这就需要深入探索数字经济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机制与实践路径。在推进机制上,数字经济通过创新驱动机制、深度融合机制、协同发展机制和多元治理机制为新型工业化赋能。在实践路径上,微观层面要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观层面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宏观层面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市场的作用,打造平台经济和新业态经济。在政策支持上,要从产业、人才、科技创新、财税金融等方面全面构建满足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赋能新型工业化要求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型工业化 实体经济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劳动力错配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武 刘潞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28-42,共15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应对城乡发展不平衡难题的关键所在,迫切需要引入当前经济体系中最活跃的数字经济来打破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熵值法指标体系,构建面板回归、门槛效应等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城乡劳动... 城乡融合发展是应对城乡发展不平衡难题的关键所在,迫切需要引入当前经济体系中最活跃的数字经济来打破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熵值法指标体系,构建面板回归、门槛效应等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城乡劳动力错配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数字经济通过改善我国城乡劳动力错配现状,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而劳动力错配会带来效率损失,因此在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遮掩效应。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程度受城乡劳动力错配门槛效应影响,当城乡劳动力错配程度较高时,数字经济的促进效应会被大幅抑制,造成资源浪费且不利于城乡融合发展。基于此,提出优化布局数字新基建,利用数字赋能调节城乡要素配置,完善要素市场体系,深化城乡分割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数字经济 劳动力要素 资源错配 城乡二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商管理专业微观经济学过程性考核方法研究——以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微观经济学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冬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第18期253-254,共2页
微观经济学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经济生活中的现象。以工商管理专业微观经济学课程培养目标作为出发点,结合该课程特点,提出此课程过程性考核方式实施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教学方法、考核... 微观经济学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经济生活中的现象。以工商管理专业微观经济学课程培养目标作为出发点,结合该课程特点,提出此课程过程性考核方式实施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 过程性考核 教学模式 考核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能否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来自中国278个地级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荣荣 何龙兵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28,共14页
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有着显著影响,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及相邻城市提升创新水平。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与作用... 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有着显著影响,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及相邻城市提升创新水平。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在控制宏观环境政策及运用工具变量方式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中介效应表明,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及财政科技支出是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的主要影响机制;(3)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越大,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影响更为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利用数字技术,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保持财政科技支出的稳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水平 产业结构 资源配置 财政科技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法视角下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褚业娴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当前,我国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增加,为了提高资金和项目投资的使用效率,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程审计跟踪过程,正在成为工程审计工作的未来方向。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以审计质量为主要关注点,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和审计机构的权... 当前,我国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增加,为了提高资金和项目投资的使用效率,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程审计跟踪过程,正在成为工程审计工作的未来方向。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以审计质量为主要关注点,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和审计机构的权威,关系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相关企业的长远发展。鉴于此,本文在经济法视角下,为有效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全跟踪审计的质量,对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依据、方式和要点进行阐述,探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点和效果,并对现实瓶颈与成因进行分析,旨在借此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投资项目 全过程跟踪审计 经济法 审计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锐波 吴云峰 王志帆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5-75,共11页
文章基于2007—2021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识别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城市经济绿色转型,且智... 文章基于2007—2021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识别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城市经济绿色转型,且智慧城市建设自试点以来对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大致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提高信息化发展水平、缓解资源错配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传导机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促进效应在东中部地区、大中规模城市以及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经济绿色转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动态影响 信息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经济赋能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及纾解路径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涛 游战武 《当代农村财经》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已成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增量赋能的重要引擎,在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中展示了强大的赋能作用,数字经济可通过改善生产经营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故必须重点把握数...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已成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增量赋能的重要引擎,在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中展示了强大的赋能作用,数字经济可通过改善生产经营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故必须重点把握数字经济机遇,释放数字化对产业发展的叠加、倍增效应。然而,数字经济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全、产业资源要素供给不足、乡村居民数字素养不高、产业融合程度不深等一系列困境亟待解决。基于此,探寻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以现实突出问题为导向,从建立健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引导资源要素向下流动、切实提高乡村小农数字素养、着力推进三产高效融合等方面加强部署,以数字经济引领乡村产业华丽转身,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振兴 纾解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