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amb波的复合材料结构损伤成像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严刚 周丽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3-589,共7页
本文基于Lamb波和时频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损伤成像方法,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在线的连续监测。首先通过高阶板理论建立了Lamb波在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层板中随传播角度变化的频散关系,得到Lamb波的理论速度分布,为损伤成像提供基准信息;然... 本文基于Lamb波和时频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损伤成像方法,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在线的连续监测。首先通过高阶板理论建立了Lamb波在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层板中随传播角度变化的频散关系,得到Lamb波的理论速度分布,为损伤成像提供基准信息;然后采用小波变换对由压电传感元件激励和接收的Lamb波信号在时频域进行分析,提取特征信息,得到散射波的能量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各向异性对Lamb波传播速度的影响,将散射波的能量分布与各个像素点的对比度关联起来,得到损伤的图像,将损伤的情况可视化。同时建立了原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验研究表明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可应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损伤成像 LAMB波 高阶板理论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挖补修理结构的压缩强度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喻梅 许希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9-714,共6页
基于Patran/Nastran有限元软件对复合材料层板的挖补补强结构进行细节应力分析,引入Tsai-Hill强度准则和最大剪应力破坏判据预报其压缩强度,通过PCL语言实现了挖补结构的参数化建模并讨论主要修补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强度预报结... 基于Patran/Nastran有限元软件对复合材料层板的挖补补强结构进行细节应力分析,引入Tsai-Hill强度准则和最大剪应力破坏判据预报其压缩强度,通过PCL语言实现了挖补结构的参数化建模并讨论主要修补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强度预报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好吻合,误差小于10%.复合材料层板在单向和多向载荷作用下的最大挖补角度分别为5°和4°;胶层厚度在满足胶接强度的条件下越小越好,宜为0.10-0.15 mm;挖补修理适用于孔径小于70 mm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结构 挖补 有限元分析 强度 胶接修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弯交复合材料细观结构研究及弹性性能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新峰 周光明 +1 位作者 周宏 赵谦 《玻璃纤维》 CAS 2003年第2期3-8,共6页
本文对三维机织弯交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了椭圆形纤维束截面假设,详细研究经纱纤维束在织物表面与内部的不同。建立了一种新的三维机织弯交复合材料力学分析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其弹性常数进行了预测,讨... 本文对三维机织弯交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了椭圆形纤维束截面假设,详细研究经纱纤维束在织物表面与内部的不同。建立了一种新的三维机织弯交复合材料力学分析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其弹性常数进行了预测,讨论了结构参数和几何参数对三维机织弯交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值和理论预测值的对比,表明了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机织弯交复合材料 细观结构 研究 弹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缩聚模型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蕊 周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1-107,共7页
为了减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的数量,创新性地结合缩聚原理和自适应二次乘方和误差法提出了一种面向缩聚模型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根据模型缩聚原理对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缩聚,依据缩聚后有限元模型、利用自适应二次乘方和误差法... 为了减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的数量,创新性地结合缩聚原理和自适应二次乘方和误差法提出了一种面向缩聚模型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根据模型缩聚原理对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缩聚,依据缩聚后有限元模型、利用自适应二次乘方和误差法对结构参数进行了识别和追踪,从而实现了结构损伤的识别.对某一大型平面桁架结构进行了仿真,期间考虑了白噪声和地震波的影响;对某一悬臂梁结构进行了实验,以研究白噪声、正弦、拟El-Centro 3种激励下的6种情况.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只需使用少量的传感器便可精确地识别出结构中损伤的发生时刻和损伤的程度及位置,仿真结果的最大误差小于3%,实验结果的最大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模型缩聚 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完全测量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蕊 周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0,共6页
自适应序贯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新型的损伤识别方法.为了减少结构中传感器的数量,将有限元模型缩聚理论与自适应序贯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用于结构的损伤识别——基于缩聚模型的自适应序贯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 自适应序贯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新型的损伤识别方法.为了减少结构中传感器的数量,将有限元模型缩聚理论与自适应序贯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用于结构的损伤识别——基于缩聚模型的自适应序贯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对一悬臂梁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中考虑了白噪声、正弦、和EL-Centro地震波三种激励下的六种工况.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缩聚模型的自适应序贯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有效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根据该方法,只需要使用少量的传感器即可准确地识别出结构中损伤的发生时刻、损伤的程度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模型缩聚 自适应序贯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系统识别 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复合材料泡末夹层结构在某导弹发射箱盖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周宏 周光明 +1 位作者 周储伟 王新峰 《玻璃纤维》 CAS 2004年第2期12-15,共4页
本文研究了混杂复合材料泡沫夹层结构在某型导弹发射箱盖中的应用,讨论了设计原理、分析方法和制作方法,着重讨论了混杂复合材料的层间强度分析原理和泡沫材料剪切模量的试验测定方法.
关键词 混杂复合材料 泡沫夹层结构 有限元分析 层间强度 导弹发射箱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层板低速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 被引量:47
7
作者 林智育 许希武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0-146,共7页
对两种材料体系和铺层的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低速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以研究低速冲击后层合板的压缩破坏机理。讨论了表面凹坑深度、背面基体裂纹长度、损伤面积以及剩余压缩强度与冲击能量的关系。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材料低... 对两种材料体系和铺层的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低速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以研究低速冲击后层合板的压缩破坏机理。讨论了表面凹坑深度、背面基体裂纹长度、损伤面积以及剩余压缩强度与冲击能量的关系。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后剩余强度估算的一种椭圆形弹性核模型。该模型将冲击损伤等效为一刚度折减的椭圆形弹性核,采用含任意椭圆核各向异性板杂交应力有限元分析含损伤层合板的应力应变状态,并应用点应力判据预测层板的压缩(或压、剪)剩余强度。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低速冲击 损伤 剩余压缩强度 杂交应力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焜 许希武 汪海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4-149,共6页
通过拉伸(含开孔拉伸)、压缩(含开孔压缩)、面内剪切及冲击后压缩实验,获得了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基于宏观实验,探讨了材料在拉伸、压缩及剪切载荷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失效机理,分析了开孔类型(机械孔、编织孔)对... 通过拉伸(含开孔拉伸)、压缩(含开孔压缩)、面内剪切及冲击后压缩实验,获得了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基于宏观实验,探讨了材料在拉伸、压缩及剪切载荷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失效机理,分析了开孔类型(机械孔、编织孔)对材料拉、压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冲击对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所获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刚度、强度预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六向 编织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界面脱粘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单向拉伸损伤失效机理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超 许希武 郭树祥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80,共8页
建立了含界面脱粘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单向拉伸损伤分析有限元模型。将Tsai-Wu强度准则用于纤维束损伤判断并确定材料失效模式,结合Murakami损伤张量表征材料各向异性损伤,根据失效模式进行材料性能退化;界面相和基体分别采用Quads... 建立了含界面脱粘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单向拉伸损伤分析有限元模型。将Tsai-Wu强度准则用于纤维束损伤判断并确定材料失效模式,结合Murakami损伤张量表征材料各向异性损伤,根据失效模式进行材料性能退化;界面相和基体分别采用Quads准则和Mises准则作为失效判据,引入刚度折减;建立了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损伤预测模型。模拟了典型编织角材料的细观损伤起始、扩展和最终失效过程,分析了材料的细观损伤失效机理,并基于所得应力应变曲线预测了材料的拉伸强度。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说明了损伤预测模型的合理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五向 编织复合材料 界面脱粘 失效机理 强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编织角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模型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焜 许希武 田静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4-300,共7页
采用离散化方法,基于等应变及等应力混合平均思想,结合桥联模型,建立了四步法小编织角三维四向矩形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获得材料的等效弹性性能,而且能直接得到各组分材料(纤维束中纤维和基体、纤维束外基体)的... 采用离散化方法,基于等应变及等应力混合平均思想,结合桥联模型,建立了四步法小编织角三维四向矩形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获得材料的等效弹性性能,而且能直接得到各组分材料(纤维束中纤维和基体、纤维束外基体)的细观应力分布,并基于纤维和基体失效准则,揭示了材料在单向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失效机理并预报了材料拉伸强度。数值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经讨论材料主要工艺参数对拉伸强度和应力分布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复合材料 小编织角 拉伸强度 桥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步法三维矩形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模型 被引量:24
11
作者 徐焜 许希武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4-160,共7页
基于现有实验研究和编织工艺中携纱器的运动规律,重点分析了材料内部区域纤维束的空间构型,建立了材料的三维实体细观结构模型。该模型不仅体现了内部纱线因打紧工序而形成的紧密接触和截面变形,而且考虑了内部和表面区域纱线因挤紧状... 基于现有实验研究和编织工艺中携纱器的运动规律,重点分析了材料内部区域纤维束的空间构型,建立了材料的三维实体细观结构模型。该模型不仅体现了内部纱线因打紧工序而形成的紧密接触和截面变形,而且考虑了内部和表面区域纱线因挤紧状态不同所造成的纱线填充因子变化。基于一种单胞取向平行于材料横截面边界方向的新划分方案,解决了45°单胞划分方案的不足,建立了便于力学性能分析的单胞几何模型,并指出了编织工艺参数和模型宏细观结构参数的关系。模型数值结果与试件实测数据吻合,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有效性,为材料后续力学性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复合材料 细观结构 几何模型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双曲率壳屈曲和后屈曲的非线性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伟 许希武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基于ABAQUS软件分析平台,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研究了横向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双曲率壳的屈曲和后屈曲行为。通过在有限元模型中引入Tsai-Wu失效准则,预测了复合材料双曲率壳的初始失效及渐进破坏过程,数值结果和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表明了... 基于ABAQUS软件分析平台,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研究了横向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双曲率壳的屈曲和后屈曲行为。通过在有限元模型中引入Tsai-Wu失效准则,预测了复合材料双曲率壳的初始失效及渐进破坏过程,数值结果和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有效性,并详细讨论了各种参数对屈曲和后屈曲行为的影响。经分析复合材料双曲率加筋壳在均布压载和剪力联合作用下的屈曲和后屈曲行为,得到了屈曲载荷的拟合曲线,研究表明顺剪力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屈曲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双曲率壳 加筋壳 屈曲 后屈曲 非线性有限元 渐进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遗传算法和散射Lamb波的板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13
13
作者 严刚 周丽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1-296,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散射Lamb波的损伤识别方法,能同时识别板结构中损伤的位置和程度。该方法将结构损伤识别转换为优化问题,结合Lamb波的散射模型,通过最小化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量测信息之间的差别,遗传算法自适应地搜索出描述损...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散射Lamb波的损伤识别方法,能同时识别板结构中损伤的位置和程度。该方法将结构损伤识别转换为优化问题,结合Lamb波的散射模型,通过最小化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量测信息之间的差别,遗传算法自适应地搜索出描述损伤位置和程度的参数。为了提高运算效率,采用微种群遗传算法来加速收敛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损伤识别 微种群遗传算法 散射Lamb波 板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对称元件的缓冲吸能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瑞同 林建平 王鑫伟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9-46,共8页
复合材料对称元件的缓冲吸能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在工程中得到应用。试验研究表明在相同重量下,设计合理的复合材料对称元件可以比金属元件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在笔者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复合材料对称元件缓冲吸能性能试验研... 复合材料对称元件的缓冲吸能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在工程中得到应用。试验研究表明在相同重量下,设计合理的复合材料对称元件可以比金属元件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在笔者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复合材料对称元件缓冲吸能性能试验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元件的宏观压溃模式、载荷-位移曲线、微观破坏形式和影响因素,然后论述了复合材料对称元件缓冲吸能特性分析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比较了这些分析模型之间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应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对称元件 缓冲吸能 压溃模式 微观破坏 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多孔多裂纹有限大板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树祥 许希武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1-358,共8页
采用各向异性体平面弹性理论中的复势方法,以Faber级数为工具,应用保角映射技术和最小二乘边界配点法,导出内边界条件精确满足,外边界条件近似满足的含多椭圆孔及裂纹群有限大板在任意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场、位移场的级数解,建立了任意多... 采用各向异性体平面弹性理论中的复势方法,以Faber级数为工具,应用保角映射技术和最小二乘边界配点法,导出内边界条件精确满足,外边界条件近似满足的含多椭圆孔及裂纹群有限大板在任意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场、位移场的级数解,建立了任意多椭圆孔及裂纹群有限大板应力强度因子的有效分析方法,讨论了各参数对裂尖应力强度因子及孔边应力集中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收敛速度快、方便快捷等优点,有利于全面系统地研究各参数对结构断裂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群 应力强度因子 应力集中 复势方法 Faber级数 因子分析 大板 有限 多裂纹 多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介质理论在研究碳纳米管力学性能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晓宇 黄再兴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4-330,共7页
综述连续介质理论在微尺度力学,尤其是在碳纳米管力学性质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介绍近期发展的用于模拟碳纳米管力学行为的各种连续介质模型的理论框架与典型算例。重点阐明各连续介质模型实现宏微观关联的基本思想,详述碳纳米管的桁架... 综述连续介质理论在微尺度力学,尤其是在碳纳米管力学性质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介绍近期发展的用于模拟碳纳米管力学行为的各种连续介质模型的理论框架与典型算例。重点阐明各连续介质模型实现宏微观关联的基本思想,详述碳纳米管的桁架模型、Yakobson和Ru等人的壳模型(shellmodel)、Arroyo和Belytschko的薄膜模型(membranemodel)以及Tadmor、Ortiz和Phillips的准连续介质理论;归纳、总结这些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主要结论及其局限性;分析指出它们所涉及的理论推导与数值算法中的一些关键因素;简要介绍这些理论在微尺度力学中的应用。最后,预测连续介质理论应用于微尺度现象分析的发展趋势,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力学性能 准连续介质理论 壳模型 薄膜模型 Born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渐进损伤分析及强度预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焜 许希武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基于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连续体细观结构单胞,提出了材料的三维渐进损伤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并结合均匀化平均思想,建立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强度预测胞元模型.经研究典型编织角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细观损伤的发生及演化过... 基于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连续体细观结构单胞,提出了材料的三维渐进损伤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并结合均匀化平均思想,建立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强度预测胞元模型.经研究典型编织角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细观损伤的发生及演化过程,分析了材料的细观失效机理,获得了材料的宏观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和极限破坏强度,并详细探讨了工艺参数编织角对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五向 编织复合材料 非线性有限元法 渐进损伤分析 强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激励响应的时变系统物理参数子空间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会娜 史治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6-51,共6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任意组合的DVA(displacement,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及输入激励识别时变系统物理参数的子空间方法。该方法以任意组合的位移、速度、加速度(DVA)随机响应信号为测量信息,仅利用一组输入、输出信号组成Hankel矩阵...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任意组合的DVA(displacement,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及输入激励识别时变系统物理参数的子空间方法。该方法以任意组合的位移、速度、加速度(DVA)随机响应信号为测量信息,仅利用一组输入、输出信号组成Hankel矩阵,通过奇异值分解的方法识别出等效状态的系统矩阵,然后运用推导出来的通用时变系统的转换矩阵,将等效状态系统矩阵转换成为实际物理状态下的系统矩阵,从而识别出实际系统的质量矩阵、刚度矩阵、阻尼矩阵。以二自由度弹簧-质量-阻尼模型为算例,研究了突变、线性变化和周期变化三种变化形式下物理参数的识别,并讨论了不同噪信比下噪声对识别结果的影响,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参数识别 时变系统 状态空间 DVA 子空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椭圆孔(核)复合材料加筋层板的应力集中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智育 许希武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9-384,391,共7页
基于各向异性体平面弹性理论中的复势方法,应用杂交变分原理建立了一种与常规有限元相协调的含任意椭圆核各向异性板杂交应力有限元,采用该杂交应力有限元来描述层板的椭圆核区域,采用杆单元来描述加强筋(杆单元的刚度取为层板沿筋条方... 基于各向异性体平面弹性理论中的复势方法,应用杂交变分原理建立了一种与常规有限元相协调的含任意椭圆核各向异性板杂交应力有限元,采用该杂交应力有限元来描述层板的椭圆核区域,采用杆单元来描述加强筋(杆单元的刚度取为层板沿筋条方向的刚度),其余区域采用常规8节点等参单元进行模拟,建立起分析含多椭圆核复合材料加筋壁板问题的力学分析方法,详细讨论了椭圆核大小、位置、筋条尺寸、相对位置、铺层比例等诸参数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应力有限元 复合材料 加筋层板 多椭圆核 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多椭圆孔多裂纹无限大各向异性板应力强度因子求解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树祥 许希武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各向异性体平面弹性理论中的复势方法,应用保角变换技术,以F aber级数为工具,导出含任意多椭圆孔和裂纹群无限大各向异性板在远场载荷作用下其应力场和位移场的级数解,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断裂力学方法确定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通... 采用各向异性体平面弹性理论中的复势方法,应用保角变换技术,以F aber级数为工具,导出含任意多椭圆孔和裂纹群无限大各向异性板在远场载荷作用下其应力场和位移场的级数解,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断裂力学方法确定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通过算例讨论了材料参数及裂纹、孔的尺寸等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规律,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收敛速度快、方便快捷等优点,有利于全面系统地研究各参数对结构断裂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群 应力强度因子 保角变换 复势方法 Faber多项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