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康复科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力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魏继鸿 廖波 许晨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康复科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7月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康复科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力"的主题,针对科室0~3年以下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力现状,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康复科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7月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康复科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力"的主题,针对科室0~3年以下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力现状,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分析与讨论,找出专业知识差、专业技能不熟练与护患沟通欠缺为主要因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低年资护士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护患沟通方面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能有效地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低年资护士 岗位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经口食管管饲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与吞咽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双 王海燕 +4 位作者 魏继鸿 廖波 张思捷 杨栋 杨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间歇经口食管管饲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该院住院治疗的14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方法把患者分为传统鼻胃管组(NG组)和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组(IOE组),每组74... 目的研究间歇经口食管管饲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该院住院治疗的14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方法把患者分为传统鼻胃管组(NG组)和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组(IOE组),每组7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措施,但NG组通过传统鼻胃管的方式进食,IOE组通过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的方式进食.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生化仪器和血常规仪器检测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评估患者营养状态,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吞咽功能,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在干预后,IOE组患者营养状态、吞咽功能比NG组患者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E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态与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 吞咽障碍 脑卒中 营养状态 吞咽功能
原文传递
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日间病房模式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3
作者 魏继鸿 王扬洁 +2 位作者 廖波 陈劲松 刘双 《饮食科学》 2018年第12X期92-92,共1页
目的 :探讨建立脑血管疾病康复日间病房模式的规范流程及效果。方法 :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开展日间病房模式后的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设为观察组与2015年8月~2016年8月的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床位周转率、平均住院... 目的 :探讨建立脑血管疾病康复日间病房模式的规范流程及效果。方法 :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开展日间病房模式后的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设为观察组与2015年8月~2016年8月的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床位周转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医护人员书写病历时间、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开展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日间病房模式后,缩短患者无效住院时间,充分提高床位周转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大大下降,缩短医护人员书写病历时间,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高。结论 :开展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日间病房模式可有效地提高科室住院床位使用率、缩短科室平均住院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医保资金,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伤残者的发生率,有利于维护和满足医患双方的利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康复 日间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联合康复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滔 刘红 +4 位作者 邹晋梅 蒲佳 邓代华 罗家昂 张渝琦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2年第4期741-746,共6页
目的 观察关节镜联合康复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促进RA治疗水平进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老年RA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106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 观察关节镜联合康复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促进RA治疗水平进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老年RA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106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风湿治疗联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关节镜治疗。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症状指标值[肿胀关节数(SJC)、疼痛关节数(TJC)、晨僵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观察并比较2组实验室指标值[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SJC、TJC、VAS评分、DAS28评分、CRP水平、RF水平和ESR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晨僵时间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晨僵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内,观察组出现感染等并发症0例(0.00%),对照组发生骨性关节炎1例(1.89%),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联合康复治疗老年RA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并有良好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类风湿关节炎 膝关节 关节镜 康复治疗 抗风湿治疗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刺激神经调控在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詹艳 喻洪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19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对其肌力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分为对照组(46例,给予传统康复训练)与观察组(46例,给予传统康复训练联合... 目的探讨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对其肌力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分为对照组(46例,给予传统康复训练)与观察组(46例,给予传统康复训练联合磁刺激神经调控),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肢体肌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及总体发育商(TMQ)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以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10 m步行测试(10 MWT)及阶梯实验(TST)测试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FMQ、GMQ、TMQ及BBS、FIM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步行10 m所需时间、上下阶梯时间均显著缩短,且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步行10 m所需步数均显著减少,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MEP潜伏期相较于治疗前显著缩短,且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传统康复训练联合磁刺激神经调控有助于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运动系统功能的改善,促进患儿的康复,提高患儿的运动发育水平,恢复平衡能力与日常护理能力,增强核心肌群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发育迟缓 传统康复训练 磁刺激神经调控 肌力 发育商 粗大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在线的居家康复运动方案联合低频复健仪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疗效研究
6
作者 赵永秀 代明星 +3 位作者 郭洪科 涂美 王海涛 肖阳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0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在线的居家康复运动方案联合低频复健仪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11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出院的77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Brunnstro...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在线的居家康复运动方案联合低频复健仪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11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出院的77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Brunnstrom分期与人类作业模型的居家康复运动方案联合低频复健仪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网络在线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居家自我康复方法。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时、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评分,并进行影响分析、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SAS、SDS、MBI、IADL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居家康复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FMA、MBI、IADL评分均提高,但提高程度不同,SAS、SDS评分均降低,但下降程度不同。治疗1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的FMA、MBI、I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FMA、MBI、IADL、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网络在线的居家康复运动方案联合低频复健仪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参与能力,对患者情绪也有改善作用。在突发事件或患者出院后,该方案可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促进患者高效持续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在线 脑卒中 居家康复 低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詹艳 《智慧健康》 2023年第6期242-245,共4页
目的 研究在脑瘫上肢功能障碍患儿中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20年5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6例脑瘫患儿展开分析,均存在上肢功能障碍情况,用计算机数表法将患儿分成两组,每组各43例,参照组开展常规作业治疗和物理治疗... 目的 研究在脑瘫上肢功能障碍患儿中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20年5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6例脑瘫患儿展开分析,均存在上肢功能障碍情况,用计算机数表法将患儿分成两组,每组各43例,参照组开展常规作业治疗和物理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手功能、自理能力及上肢功能。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手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看护者帮助部分、功能技巧部分得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保护性伸展、承重、抓握、分离运动得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患儿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总体疗效,改善患儿手功能、自理能力和上肢功能,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上肢功能障碍 综合康复治疗 自理能力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评估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许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1期226-227,230,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检查评估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68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参照组患者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行采用常规临床健康教育联合恢... 目的:探究超声检查评估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68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参照组患者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行采用常规临床健康教育联合恢复保健操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凯格尔康复治疗。通过超声检查监测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静息时、缩肛时、瓦式动作时的盆膈裂孔前后径、面积、周长及耻骨直肠肌的宽度,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静息时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治疗后静息时的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显著小于参照组(P<0.05);缩肛时各项指标对比,治疗后两组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耻骨直肠肌宽度显著大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康复治疗后瓦氏动作时隔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BDN及耻骨直肠肌宽度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结论:超声检查的应用可以帮助医护工作者更为清晰的分析患者盆底结构及内部环境,有着较强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价值,可继续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评估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评估 产后 盆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患者PINP、25-(OH)VitD_(3)、BMP-2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刘莎莎 郭洪科 《四川中医》 2024年第6期87-91,共5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25-羟维生素D3[25-(OH)VitD_(3)]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8月~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15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中医四...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25-羟维生素D3[25-(OH)VitD_(3)]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8月~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15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中医四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对不同症型患者基本资料、PINP、25-(OH)VitD_(3)、BMP-2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5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属肾阳虚证34例,脾肾阳虚证43例,肝肾阴虚证49例,血瘀气滞证31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骨质疏松患者血清PINP、25-(OH)VitD_(3)及BMP-2水平整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瘀气滞组PINP水平显著高于肾阳虚组、脾肾阳虚组及肝肾阴虚组患者(P<0.05),而其余3组两两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患者25-(OH)VitD_(3)水平明显低于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及血瘀气滞组(P<0.05),且肾阳虚组低于肝肾阴虚组及血瘀气滞组(P<0.05),而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气滞组BMP-2水平显著低于肾阳虚组、脾肾阳虚组及肝肾阴虚组患者(P<0.05),而其余3组两两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瘀气滞与PINP呈正相关(P<0.05),与BMP-2呈负相关(P<0.05);脾肾阳虚与25-(OH)VitD_(3)呈负相关(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PINP、25-(OH)VitD_(3)、BMP-2水平与其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总I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25-羟维生素D3 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中医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启咽汤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晨 魏继鸿 李峰 《四川中医》 2024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启咽汤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3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21年1月~2021年12月)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对症治... 目的:观察醒脑启咽汤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3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21年1月~2021年12月)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及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醒脑启咽汤及揿针埋针治疗,数据比较:疗效、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图指标变化及中医证候积分(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痰多而黏等)变化、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变化及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变化、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变化、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95.65%vs82.98%),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表面肌电图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痰多而黏等)、洼田饮水试验评分、VFSS评分、SSA及SWAL-QOL评分比较,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表面肌电图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痰多而黏等)、洼田饮水试验评分、VFSS评分、SSA及SWAL-QOL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表面肌电图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痰多而黏等)、洼田饮水试验评分、VFSS评分、SSA及SWAL-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醒脑启咽汤结合揿针埋针能加速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功能方面障碍患者的康复,其治疗方面的效果得意提升,症状获得了较好的改善,提升了日常生活质量,并且没有出现营养不良情况,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醒脑启咽汤 揿针埋针 疗效 表面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目标达成度的综合护理干预对COPD缓解期患者健康行为、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佳敏 谢逍 +2 位作者 万园园 李梅 母飞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16-122,共7页
目的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进行基于行为目标达成度的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以期为COPD缓解期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92例COPD缓解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进行基于行为目标达成度的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以期为COPD缓解期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92例COPD缓解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行为目标达成度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COPD知识态度行为量表的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COPD知识态度行为量表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中文版COPD自我管理量表(COPD-SMS)的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信息管理、症状管理、自我效能5个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中文版COPD-SMS量表5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的营养、自我实现、躯体活动、健康责任感、人际关系、压力调节6个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PLP量表6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中文版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的精神健康、活动、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8个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SF-36量表8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缓解期患者采用基于行为目标达成度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患者的疾病认知,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缓解期 行为目标达成度 生活质量 自我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实施神经电磁刺激联合摄食细节管理的效果评价
12
作者 刘一颖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75-977,共3页
目的:探究评价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实施神经电磁刺激联合摄食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两... 目的:探究评价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实施神经电磁刺激联合摄食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摄食细节管理,联合组患者实施神经电磁刺激联合摄食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血清营养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SA评分、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1、0.265,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SA评分较干预前低、SWAL-QOL评分较干预前高,且联合组患者SSA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1、2.358,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TC、ALB、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1、0.655、0.396,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血清ALB、Hb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87、2.248,P<0.05),两组患者血清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034,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8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P<0.05)。结论:将神经电磁刺激联合摄食细节管理应用于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可提高患者吞咽功能,改善其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吞咽困难 神经电磁刺激 摄食细节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训练联合感觉运动整合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的影响
13
作者 涂美 李峰 +3 位作者 赵永秀 李娟 刘莎莎 江汶卓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641-1646,共6页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感觉运动整合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5例分为2组。对照组(n=52)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呼吸训练,观察组(n=53)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感觉运动整合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5例分为2组。对照组(n=52)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呼吸训练,观察组(n=53)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感觉运动整合训练。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肺功能、平衡能力。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机能检查量表(STEF)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MMSE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气峰值流速(PEF)方面,2组治疗1个月后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1个月后,2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感觉运动整合训练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肺功能,提高平衡能力,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呼吸训练 感觉运动整合训练 上肢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式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fNIRS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罗雅丽 陈劲松 +1 位作者 陈莎莎 刘双 《中国康复》 2022年第5期267-271,共5页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太极步法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33例随机将其分为3组,即观察组、运动想象(MI)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与常规康复方案;MI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30min的运动...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太极步法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33例随机将其分为3组,即观察组、运动想象(MI)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与常规康复方案;MI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30min的运动想象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30min的运动想象式太极步,即把7类太极拳步态融入运动想象疗法中。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观察3组患者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步态分析、等速肌力测试以及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结果:FMA、BBS、MBI评分结果比较,干预8周后3组各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其余2组(P<0.05),MI组FMA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BB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步态分析结果比较,干预8周后3组步行周期、步长偏差、左右摆动相偏差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患侧髋关节屈伸、患侧膝关节屈伸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在步长偏差、左右摆动相偏差、患侧髋关节屈伸度3个方面的改善均优于MI组和对照组(P<0.05);在患侧膝关节屈伸度方面,观察组仅优于对照组,与M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步行周期一项观察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等速肌力测试,治疗8周后3组在180°膝耐力指数(ER)和60°膝峰力矩(PT)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组间比较,观察组在上述两项指标均高于MI组和对照组(P<0.05);而MI组也在上述两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在fNIRS方面,治疗前3组3个区域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3组SMC、SMA区域浓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在PMC区域3组均与治疗前无差异。组间比较,观察组在SMC区域高于其余两组(P<0.05),在SMA区域观察组仅高于对照组,与MI无差别;在PMC区域,3组间无差别。结论:太极式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的运动、平衡功能以及异常步态,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习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 太极 脑梗死 下肢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下肢体位振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涂美 王剑雄 +7 位作者 张驰 汪丽 陈汝艳 梁斌 王彬川 虞记华 万腾刚 谢羽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71,192,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下肢体位振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迈步振动组、后伸振动组、屈膝运动振动组,每组18例。三种振动治... 目的:探讨不同下肢体位振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迈步振动组、后伸振动组、屈膝运动振动组,每组18例。三种振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不同体位下的振动治疗,20min/次,1次/天,5天/周,持续6周。在基线、振动训练6周、随访12周时评估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膝屈伸肌等速肌力峰力矩。结果:共66例患者完成该研究。各组6周及12周时Fugl-Meyer、TUG、双侧伸膝及屈膝肌峰力矩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振动治疗组6周及12周时Fugl-Meyer、TUG、患侧伸膝肌峰力矩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屈膝运动振动组6周时患侧伸膝肌峰力矩显著高于迈步组及后伸组(P<0.05)。四组健侧伸膝肌、双侧屈膝肌峰力矩在6周与12周差异不具备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身振动疗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患侧膝关节伸肌肌力与下肢整体运动功能,且屈膝运动振动治疗在提高患侧伸肌力量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全身振动疗法 体位 Fugl-Meyer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功能全程管理方案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晨 魏继鸿 陈蓓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53,共5页
目的 构建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功能全程管理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绵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10月的512例为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2021年2-11月的48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全程... 目的 构建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功能全程管理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绵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10月的512例为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2021年2-11月的48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全程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筛查率、吞咽功能评估率、吞咽障碍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门诊患者由27%上升至80%,住院患者由41%上升至95%;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功能评估率:门诊患者由32%上升至78%,住院患者由46%上升至82%;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由22.5%下降至9.6%以上,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功能全程管理模式,可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的关注度,降低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吞咽功能 全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配合熏蒸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福 涂美 +1 位作者 张思捷 代明星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运动疗法的综合方案在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药熏蒸联合运动疗法的综合方案和单纯运动疗法的...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运动疗法的综合方案在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药熏蒸联合运动疗法的综合方案和单纯运动疗法的干预方式。建立多维观察指标,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2组资料基线一致,组间具有可比性;2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率78.1%,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效率50.0%,总有效率9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疼痛症状、肩关节活动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本试验所采用的中药熏蒸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疗效确切,使用安全,较单纯运动疗法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蒸 运动疗法 肩关节半脱位 RCT研究 脑卒中
原文传递
关于气压治疗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双 熊林波 罗雅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10期61-61,共1页
探讨空气波治疗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2例,观察组9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治... 探讨空气波治疗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2例,观察组9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后予以下肢血管彩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均没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1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气波治疗仪的正确使用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空气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移植MSCs治疗脑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白洁 黄良国 陈劲松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19期3080-3082,共3页
目的研究并观察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脑出血大鼠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购买的60只清洁级健康SD大鼠随机将其分为PBS组,MSCs组,空病毒转染MSCs组(MSCs-EGFP组),BDNF基因重组慢病毒转染+MSCs组(MSCs-BDNF-EGFP组),每组15只。... 目的研究并观察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脑出血大鼠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购买的60只清洁级健康SD大鼠随机将其分为PBS组,MSCs组,空病毒转染MSCs组(MSCs-EGFP组),BDNF基因重组慢病毒转染+MSCs组(MSCs-BDNF-EGFP组),每组15只。构建脑出血大鼠模型,72h后分别经颈动和侧脑室脉移植MSCs,对不同途径移植后7、14、21d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了解改善程度。结果两种途径移植后,脑出血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情况:14d开始出现行为学改变,神经功能评分降低,21d大鼠的行为学改变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同一时间相比,MSCs组、MSCs-EGFP组和MSCs-EGFP-BDNF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PBS组高,其中MSCs-EGFP-BDNF组在侧脑室移植后神经功能缺损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移植神经缺损评分低于颈动脉移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可改善神经功能的缺损,BDNF对MSCs具有协同、保护作用,MSCs联合BDNF经侧脑室移植能较好地改善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出血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自行车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涂美 李峰 +3 位作者 代明星 李季 谢福 张思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7期272-272,共1页
探索进行功率自行车运动时,双下肢反复进行的双侧交替运动是否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方法 将具有一定步行能力的 60 例病程>3 个月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实验组... 探索进行功率自行车运动时,双下肢反复进行的双侧交替运动是否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方法 将具有一定步行能力的 60 例病程>3 个月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 4 周后分别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 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 ,且实验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0.0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功率自行车 下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