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露 刘芮杉 +2 位作者 廖娟 李宏伟 卓丽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174,180,共8页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adolescent-onset schizophrenia,AOS)属于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的范畴,是指发病年龄在13~18岁之间的精神分裂症,与成人发病的精神分裂症相比,其症状更不典型,程度更严重,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更差,并且其病因及发病...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adolescent-onset schizophrenia,AOS)属于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的范畴,是指发病年龄在13~18岁之间的精神分裂症,与成人发病的精神分裂症相比,其症状更不典型,程度更严重,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更差,并且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是一种操作便捷、无创客观且受试者易于配合的MRI技术,它能够从局部和整体反映脑神经元的自发性活动情况,为AOS神经病理学机制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本文从功能分离分析和功能整合分析两方面展开,围绕rs-fMRI在AOS研究中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进一步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一定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青少年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结构改变:一项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的元分析
2
作者 王露 刘芮杉 +3 位作者 廖娟 夏林枫 卓丽华 李宏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3,共7页
目的针对早发性精神分裂症(early-onset schizophrenia,EOS)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存在显著异常的脑区进行有效整合分析,以确定EOS中较为一致的脑GMV改变,从而揭示EOS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材料与方法系统地检索PubMed、W... 目的针对早发性精神分裂症(early-onset schizophrenia,EOS)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存在显著异常的脑区进行有效整合分析,以确定EOS中较为一致的脑GMV改变,从而揭示EOS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材料与方法系统地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探究EO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全脑GMV差异的研究,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24年4月30日,提取并汇总EOS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者GMV存在显著异常的脑区,并采用基于种子点差异映射和主题图像排列(Seed-based d Mapping with Permutation of Subject Images,SDM-PSI)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符合标准的研究,样本量共计729例,其中EOS患者366例,健康对照者363例,基于体素的元分析结果表明:EOS患者右侧颞上回(延伸至颞中回及颞极)的GMV显著降低(P<0.005;峰高Z>1;簇范围>10体素),未发现GMV显著增加的脑区。结论本研究通过基于体素的元分析法发现EOS患者较为一致GMV显著异常脑区为右侧颞上回(延伸至右侧颞中回、颞极),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精神分裂症 灰质体积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磁共振成像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0T磁共振DTI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艳菊 卓丽华 +2 位作者 李经国 邹兴雄 王艳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变化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放射科诊治的56例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3.0... 目的探究基于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变化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放射科诊治的56例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3.0T磁共振DTI检查,观察两组认知功能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观察组PANSS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向异性分数(FA)值降低脑区主要在胼胝体底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束及右上放射冠,且FA值高于对照组的脑区,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脑白质胼胝体体部FA值与阳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扣带束FA值与阴性症状FA值呈正相关(P<0.05),右上放射冠与一般病理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3.0T磁共振DTI检查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异常,同时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异常容易引起认知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DTI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脑白质纤维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术前CT导引下不同路径钩丝定位≤10 mm肺磨玻璃结节比较研究
4
作者 邹兴雄 夏俊杰 +9 位作者 李宏伟 杨俊强 邱宇 杨明 李文军 谢文英 薛会红 游婧秀 嘎米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4-890,共7页
目的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导引下不同路径钩丝定位≤10 mm肺磨玻璃结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3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VATS前CT导引下钩丝定位的128例≤10 mm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导引下不同路径钩丝定位≤10 mm肺磨玻璃结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3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VATS前CT导引下钩丝定位的128例≤10 mm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定位路径将患者分为垂直组(88例)和非垂直组(40例)。记录两组穿刺针数、定位手术持续时间、穿刺成功率、VAST手术时间、穿刺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结节部位、穿刺体位、结节大小、结节密度特征、肺气肿情况、胸膜至病灶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垂直组与非垂直组相比,穿刺针数较少、定位手术持续时间较短、气胸发生率较低、VATS手术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被肋骨遮挡肺结节亚组分析也得出同样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垂直穿刺、穿刺针数是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AST术前CT导引下钩丝定位法定位≤10 mm肺磨玻璃结节安全有效。在确保病灶定位于2.0 cm范围内并有效避开肋骨、血管等遮挡情况下,优先选择垂直于胸膜进针可有效降低气胸发生率、缩短VAST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定位 钩丝定位 肺结节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龙拥军 卓丽华 +2 位作者 冯若涵 阮启超 李凌霄 《空军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4例,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54例均进行了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4例,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54例均进行了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对照,计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对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54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有63支冠状动脉发生狭窄,其中左主干狭窄21支,左前降支狭窄16支,左回旋支狭窄18支,右冠状动脉狭窄8支。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总检出率为95.23%(60/63),其中诊断左主干狭窄检出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灵敏度及特异度高,可清楚显示血管狭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冠心病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薄层CT在早期肺腺癌诊断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艳菊 杨芮一 +1 位作者 石忻蔚 王艳春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对早期肺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CT征象在评价其浸润性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医院诊治的早期肺腺癌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非浸润组370例,浸润组230例。均对病灶进行高分辨率靶扫描,比较两组病灶...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对早期肺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CT征象在评价其浸润性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医院诊治的早期肺腺癌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非浸润组370例,浸润组230例。均对病灶进行高分辨率靶扫描,比较两组病灶大小、密度及分布特征,分析其CT征象,并分析亚厘米级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浸润性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浸润组(8.1±1.8)mm比较,浸润组病灶最大径(8.7±1.2)mm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浸润组比较,浸润组病灶毛刺征(23.9%vs 16.2%)、胸膜凹陷征(21.7%vs 13.5%)及血管集束征(16.5%vs 10.5%)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显示:最大径(>8.51 mm)、存在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为亚厘米级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存在浸润性的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8.51 mm诊断肺腺癌存在浸润性的线下面积0.886,95%CI:0.791~0.941,敏感度83.8%,特异度77.9%,约登指数为0.617。结论:高分辨率CT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早期肺腺癌的各种征象,在表现为亚厘米级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的肺腺癌病灶中,当病灶径线>8.51 mm或存在毛刺征或存在血管集束征时则应高度怀疑其存在浸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CT 肺结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 肺肿瘤 肺癌 磨玻璃结节 亚厘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海马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冯若涵 卓丽华 +3 位作者 李宏伟 欧阳心芹 龙拥军 黄晓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125,共6页
抑郁症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既往研究发现海马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海马成为了近年来很多抑郁症相关神经影像学研究的焦点,但是对于青少年的研究相对较少。... 抑郁症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既往研究发现海马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海马成为了近年来很多抑郁症相关神经影像学研究的焦点,但是对于青少年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海马的磁共振结构成像、功能成像、波谱成像等进行简要综述发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存在海马结构、功能、代谢的异常,并且这些异常改变与早期不良经历和压力事件高度相关,这可能是这些风险因素导致抑郁症的一种神经生物学机制。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纵向和大样本研究来进一步验证之前的这些发现,并且需要更多关注环境等风险因素与大脑改变之间的关系。本综述通过总结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海马研究现状及不足,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为进一步探索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海马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结构成像 磁共振功能成像 磁共振波谱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缺血性肠病MSCT表现:与非缺血性肠病对照 被引量:3
8
作者 袁定兵 先有霞 《影像技术》 CAS 2022年第5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缺血性肠病的CT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经内镜及临床证实的慢性缺血性肠病27例与35例非缺血性肠病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全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病例影像学特点。结果:慢性缺血性肠病患者年... 目的:探讨慢性缺血性肠病的CT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经内镜及临床证实的慢性缺血性肠病27例与35例非缺血性肠病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全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病例影像学特点。结果:慢性缺血性肠病患者年龄偏大,合并基础病更为常见(P<0.05);两组病例均有病变肠管不同程度肠壁水肿及增厚、肠系膜渗出、靶征及轨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缺血性肠病组肠管强化降低(19/27,70.4%)、肠壁或肠壁下积气(8/27,29.6%)、肠系膜上动脉形态异常(27/27,100%),与非缺血性肠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缺血性肠病肠系膜上动脉直径为3.1±1.1mm,明显小于非缺血性肠病肠系膜上动脉直径5.7±1.4mm(P<0.05)。结论:慢性缺血性肠病常伴有肠系膜上动脉形态及直径异常,随病程进展MSCT特征性表现为病变肠管强化降低、肠壁或肠壁下积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肠病 慢性 多层螺旋CT 肠系膜上动脉 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局部自发性脑功能活动异常:一项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元分析
9
作者 王露 刘芮杉 +4 位作者 廖娟 夏林枫 赵超 卓丽华 李宏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26-2032,共7页
目的 针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adolescent-onset schizophrenia, AOS)静息状态下局部自发性脑功能活动存在异常的脑区进行元分析,以确定AOS最为一致的异常脑区,并揭示AOS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 目的 针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adolescent-onset schizophrenia, AOS)静息状态下局部自发性脑功能活动存在异常的脑区进行元分析,以确定AOS最为一致的异常脑区,并揭示AOS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万方中文数据库中采用低频波动幅度(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分数低频波动幅度(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fALFF)及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的方法探究AOS患者静息状态下局部自发性脑功能活动异常改变的研究,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24年2月19日,提取并汇总AOS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者局部自发性脑功能活动存在异常的脑区,并采用SDM-PSI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样本量共计396例,其中AOS患者215例,健康对照组181名。基于体素的元分析结果显示:AOS患者左侧额中回延伸至额下回三角部局部自发性脑功能活动显著升高,左侧楔前叶延伸至后扣带回局部自发性脑功能活动降低(P<0.005;峰高Z>1;簇范围=10体素)。结论 基于体素的元分析证实在青少年期发病的精神分裂症存在相关核心脑区局部自发性脑功能活动的显著异常,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青少年 局部自发脑活动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元分析
原文传递
肺浸润性黏液腺癌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俊杰 邹兴雄 +4 位作者 黄玲 邱宇 弋可 刘艳群 杨明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87,共3页
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ulmonary invasiv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IM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黏液分泌型腺癌,常发生于胃肠道、乳腺、卵巢、子宫等部位,而原发于肺脏的少见。1989年Kish等首次报道5例原发性肺黏液腺癌,2011年美国胸科协会和... 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ulmonary invasiv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IM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黏液分泌型腺癌,常发生于胃肠道、乳腺、卵巢、子宫等部位,而原发于肺脏的少见。1989年Kish等首次报道5例原发性肺黏液腺癌,2011年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将浸润性黏液腺癌定义为腺癌的一种亚型。国内的相关文献较少,本研究通过报道l例PIMA,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腺癌 浸润性 肺脏 美国胸科协会 分泌型 胃肠道 原发性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体脂分布的影响
11
作者 田博文 敬媛媛 +1 位作者 胥勋梅 张栋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91-93,共3页
分析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体脂分布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1.1~2022.12收治的86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各含43例患者的单一组(仅使用二甲双胍)与联合组(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 分析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体脂分布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1.1~2022.12收治的86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各含43例患者的单一组(仅使用二甲双胍)与联合组(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与体脂分布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血糖(FBG)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HbA1c、2hPG与FPG水平均低于单一组,P<0.05。治疗前,两组腰围、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腰围、BMI、体脂肪率、LDL-C、TG以及TC水平均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 给予T2DM患者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还可以调整其体脂分布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西格列汀 血糖控制 体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