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结构改变:一项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的元分析
1
作者 王露 刘芮杉 +3 位作者 廖娟 夏林枫 卓丽华 李宏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3,共7页
目的针对早发性精神分裂症(early-onset schizophrenia,EOS)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存在显著异常的脑区进行有效整合分析,以确定EOS中较为一致的脑GMV改变,从而揭示EOS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材料与方法系统地检索PubMed、W... 目的针对早发性精神分裂症(early-onset schizophrenia,EOS)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存在显著异常的脑区进行有效整合分析,以确定EOS中较为一致的脑GMV改变,从而揭示EOS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材料与方法系统地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探究EO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全脑GMV差异的研究,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24年4月30日,提取并汇总EOS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者GMV存在显著异常的脑区,并采用基于种子点差异映射和主题图像排列(Seed-based d Mapping with Permutation of Subject Images,SDM-PSI)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符合标准的研究,样本量共计729例,其中EOS患者366例,健康对照者363例,基于体素的元分析结果表明:EOS患者右侧颞上回(延伸至颞中回及颞极)的GMV显著降低(P<0.005;峰高Z>1;簇范围>10体素),未发现GMV显著增加的脑区。结论本研究通过基于体素的元分析法发现EOS患者较为一致GMV显著异常脑区为右侧颞上回(延伸至右侧颞中回、颞极),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精神分裂症 灰质体积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磁共振成像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促进重型脑创伤模型大鼠内源性脑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童 刘阳 朱业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5期3998-4003,共6页
背景:研究证明神经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明显在体外促进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分化,二者联合应用对成年大鼠脑创伤后内源性脑细胞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探索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重型脑创伤... 背景:研究证明神经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明显在体外促进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分化,二者联合应用对成年大鼠脑创伤后内源性脑细胞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探索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重型脑创伤大鼠内源性大脑组织细胞的影响。方法:以改良Feeney氏法对48只SD大鼠进行脑创伤造模,造模后随机将48只大鼠分为神经生长因子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联合组、对照组。造模后24 h,各组分别在脑室内注入对应的神经营养因子,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采用行为学实验观察肢体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法比较各组大鼠脑内BrdU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从造模第5天开始神经生长因子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联合组行为学实验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 <0.05),且联合组评分低于神经生长因子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P <0.05);②神经生长因子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联合组BrdU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同时联合组BrdU阳性细胞明显多于神经生长因子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P <0.05);③结果表明,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加快脑创伤大鼠肢体功能恢复和促进大脑组织细胞的增殖,且神经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联合使用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创伤 神经干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rdU阳性细胞 行为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与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疗效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华东 亢建民 +2 位作者 梁思泉 池京洋 刘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0期2529-2533,共5页
垂体瘤为颅内常见的原发性良性肿瘤之一,临床表现为内分泌紊乱、视神经受压、垂体功能亢进或低下、垂体后叶及下丘脑受累等[1,2]。现阶段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经鼻蝶入路垂体瘤除术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病... 垂体瘤为颅内常见的原发性良性肿瘤之一,临床表现为内分泌紊乱、视神经受压、垂体功能亢进或低下、垂体后叶及下丘脑受累等[1,2]。现阶段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经鼻蝶入路垂体瘤除术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等优点,已成为垂体腺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内镜下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术逐渐被神经外科医生采用[3,4]。但据目前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手术存在较多的术后并发症如嗅觉障碍、视力下降、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脑神经麻痹、垂体功能减低等[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障碍 垂体功能 神经内镜 脑神经麻痹 脑脊液漏 内分泌紊乱 垂体瘤 颅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脑出血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雪 刘阳 +3 位作者 徐剑峰 龙乾发 王童 钟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4928-4934,共7页
背景:研究证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抑制神经炎症和脑出血损伤,目前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血红素加氧酶1介导对脑出血后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脑出血后海马神经元的保... 背景:研究证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抑制神经炎症和脑出血损伤,目前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血红素加氧酶1介导对脑出血后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脑出血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自体血注射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在脑出血后8 h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脑出血后24 h,4 d及30 d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高迁移率组蛋白B1和Toll样受体4的表达;②体外应用氯高铁血红素建立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细胞)脑出血模型,在造模前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预处理12 h,然后给予氯高铁血红素刺激HT22细胞6 h,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③慢病毒转染HT22细胞使血红素加氧酶1低表达,然后同样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预处理12 h,氯高铁血红素刺激6 h,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在脑出血后24 h,4 d及30 d时,损伤侧海马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组小鼠在脑出血后第4天血红素加氧酶1、高迁移率组蛋白B1和Toll样受体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脑出血组相比,脑出血+外泌体组血红素加氧酶1、高迁移率组蛋白B1和Toll样受体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②体外脑出血模型中,与对照组比较,氯高铁血红素+PBS组HT22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氯高铁血红素+PBS组比较,氯高铁血红素+外泌体组HT22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③慢病毒转染HT22细胞敲低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后,敲低血红素加氧酶1+氯高铁血红素+PBS组与敲低血红素加氧酶1+氯高铁血红素+外泌体组的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④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脑出血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血红素加氧酶1调节高迁移率组蛋白B1及Toll样受体4相关炎性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脑出血 海马 血红素加氧酶1 炎性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诊治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汤轶 徐剑峰 王艺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2,F0003,共4页
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EICA)作为一种少见病变,占所有外周动脉瘤的0.4%~4.0%。相较于其他部位的外周动脉瘤,EICA引发卒中事件的概率更高,治疗难度更大。准确诊断并提供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治疗EICA的关键。该文简要综述了EICA的病因、临床... 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EICA)作为一种少见病变,占所有外周动脉瘤的0.4%~4.0%。相较于其他部位的外周动脉瘤,EICA引发卒中事件的概率更高,治疗难度更大。准确诊断并提供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治疗EICA的关键。该文简要综述了EICA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式以及值得关注的新技术、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诊断 治疗 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曾令勇 张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4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195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97例与观察组98例。对照组患者行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195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97例与观察组98例。对照组患者行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观察组患者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自动睁眼时间、手术前后血清S-100B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自动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可有效提高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缩短术后自动睁眼时间,减轻脑组织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经侧裂岛叶入路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