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效果与检出率观察
1
作者 陈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200-0203,共4页
探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方法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果。方法 同一时期,从我院选取相同数量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常规体检健康者开展研究,分设两个组别,这些参与研究的人员分别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本次研究开始后研究对象均检测... 探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方法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果。方法 同一时期,从我院选取相同数量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常规体检健康者开展研究,分设两个组别,这些参与研究的人员分别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本次研究开始后研究对象均检测免疫学指标,根据研究结果比较阳性检出率、诊断效能以及免疫学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单项指标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例数均比对照组多(P<0.05);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比单项指标检测高(P<0.05);研究组RF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IgG水平较高、补体C3、补体C4较低,和对照组差别均显著(P<0.05)。结论 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有效性,为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参考,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 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绵阳地区羌汉两民族血脂水平调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素芬 马永能 +2 位作者 马国中 李明 张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04-205,共2页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血脂水平有着...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血脂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即便是同一民族,由于其从事的劳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类 数据收集 汉族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精神科患者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党好 张任飞 +1 位作者 张婧 马瑜珊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定量检测对精神科患者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临床确诊的80例细菌血流感染及100例非血流感染精神科患者的PCT、hs-CRP值,比较两组间PCT和hs-CRP浓度...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定量检测对精神科患者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临床确诊的80例细菌血流感染及100例非血流感染精神科患者的PCT、hs-CRP值,比较两组间PCT和hs-CRP浓度的差异。结果血流感染患者PCT为14.88(3.18~25.02)ng/ml,hs-CRP为84.21(50.01~130.06)mg/L;非血流感染组PCT为0.18(0.09~2.09)ng/ml,hs-CRP为32.85(17.80~39.04)mg/L。血流感染组和非血流感染组的PCT、hs-CR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hs-CRP诊断血流感染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1、0.738。结论 PCT、hs-CRP均可用于血流感染的鉴别诊断,PCT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绵阳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继发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欧阳清慧 王冰 +2 位作者 杨自力 朱佳雯 杨星悦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51-153,共3页
目的分析四川绵阳地区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继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率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CHC患者292例,其中继发糖IGT 42例,继发T2DM 68例,单纯CHC ... 目的分析四川绵阳地区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继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率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CHC患者292例,其中继发糖IGT 42例,继发T2DM 68例,单纯CHC 182例。受试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民族、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家族史、是否并发高血压)以及相关生化指标(ALT,AST,GGT,ALB,TG和TC),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进行研究。结果绵阳地区CHC患者继发T2DM的发病率为26.03%。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ALT,AST,GGT和TG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78~9.86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2.090,P=0.020)。结论TG是CHC患者继发T2DM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2型糖尿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州地区某综合医院2005~2014年AIDS/HIV感染者情况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远帅 俞咏荷 +1 位作者 郭天虹 罗彬瑞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5期80-83,共4页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分析艾滋病(AIDS)流行特征及流行形势,为医院制定防治措施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本院2005年至2014年HIV抗体筛查阳性,并经...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分析艾滋病(AIDS)流行特征及流行形势,为医院制定防治措施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本院2005年至2014年HIV抗体筛查阳性,并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的1816例AIDS/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共检测出AIDS/HIV感染者2463例,其中住院1932例,门诊531例,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搜集到的1816例感染者资料中,男1338例,女478例,男女比例2.80:1;20~50岁为高发年龄段,以性传播为主,其中79.10%为流动人口。结论:AIDS/HIV在泸州地区的感染率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上升幅度较快;性传播为主播途径,同性传播上升较快。切实的综合防治措施应尽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流行病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方法探究
6
作者 曾华军 任皓月 刘国雄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7年第4期62-63,共2页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 幽门螺杆菌检测从最原始的细菌培养检测转变为当今社会最新型的检测方式,也就是快速尿素酶法以及嗜银染色法这俩种检测方法,这两种新型的检测方式被应用在临床领域.有效的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对于人类的...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 幽门螺杆菌检测从最原始的细菌培养检测转变为当今社会最新型的检测方式,也就是快速尿素酶法以及嗜银染色法这俩种检测方法,这两种新型的检测方式被应用在临床领域.有效的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临床 验方 医学检验技术 快速尿素酶法 嗜银染色法 细菌培养 身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绵阳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参考范围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冰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8年第4期12-14,共3页
目的:调查绵阳地区0-3岁健康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建立其参考范围.方法:随机抽取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健康体检0-3岁婴幼儿850人,根据性别、 年龄、 季节统计其25(OH)D水平,判断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依据CLSI C28-A2文件,建立绵阳市... 目的:调查绵阳地区0-3岁健康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建立其参考范围.方法:随机抽取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健康体检0-3岁婴幼儿850人,根据性别、 年龄、 季节统计其25(OH)D水平,判断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依据CLSI C28-A2文件,建立绵阳市0-3岁健康婴幼儿25(OH)D参考范围.结果:绵阳地区0-3岁健康婴幼儿25(OH)D总体水平为(32.81±10.72)ng/ml,参考范围为(11.8-53.82)ng/ml.其中维生素D充足者占57%,缺乏和不足者占43%;男童与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4),随年龄增大,25(OH)D水平降低,缺乏比例增高,且夏季最高,冬季最低(P=0.00).结论:绵阳地区体检婴幼儿近半数存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各地区25(OH)D参考范围不同,应慎重评估各地婴幼儿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营养状况 参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肾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永能 彭秀娟 +3 位作者 杨自力 刘国雄 刘姗 任皓月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791-3793,共3页
目的探讨肾损伤标志物肾损伤分子1(Kim-1)、热休克蛋白72(Hsp72)、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87例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根... 目的探讨肾损伤标志物肾损伤分子1(Kim-1)、热休克蛋白72(Hsp72)、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87例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根据尿蛋白4项,即尿微量清蛋白(MA)、尿转铁蛋白(TRU)、尿免疫球蛋白(IGU)、尿α1-微球蛋白(A1M)结果分成尿蛋白阴性组(A组)48例和尿蛋白阳性组(B组,至少有一项尿蛋白阳性)139例;50例尿蛋白阴性的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NC组),对各组分别测定其晨尿中Kim-1、Hsp72、PAI-1、NGAL的水平。MA、TRU、IGU、A1M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Kim-1、Hsp72、PAI-1和NGAL采用ELISA法。结果 A组患者尿中Kim-1、Hsp72和PAI-1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GAL的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B组Kim-1、Hsp72、PAI-1、NGAL各指标的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1),并且B组与A组相比,各项指标升高更明显(P<0.01)。Kim-1、Hsp72、PAI-1、NGAL 4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P<0.01),在A组的阳性率为66.7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Kim-1、Hsp72、PAI-1、NGAL在尿蛋白出现前就已出现明显异常,且这种异常变化随肾损伤程度的加重而明显;Kim-1、Hsp72、PAI-1、NGAL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损伤早期的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极大地提高了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肾损伤分子1 热休克蛋白72 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四氮唑蓝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6
9
作者 彭秀娟 马永能 +3 位作者 杨星悦 刘姗 何芳 刘国雄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231-2233,共3页
目的 探讨低清蛋白(Alb)血、高胆红素血对糖化血清蛋白(GSP)测定结果的影响。为临床诊断糖尿病(DM)、监测血糖控制水平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 根据需要分3组:正常对照组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低Alb试验选择被临床初诊为DM的患者... 目的 探讨低清蛋白(Alb)血、高胆红素血对糖化血清蛋白(GSP)测定结果的影响。为临床诊断糖尿病(DM)、监测血糖控制水平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 根据需要分3组:正常对照组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低Alb试验选择被临床初诊为DM的患者159例,其中Alb正常的DM患者83例为DM组,Alb降低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76例为DN组;高胆红素组选择总胆红素增高而Alb和葡萄糖均正常的患者186例。采用贝克曼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GSP、Alb、总胆红素(TBIL)和血糖等水平。分析GSP的水平与TBIL的关系。结果 (1)DM组GS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DM组(P〈0.01),而DN组GS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发现,GSP的水平与TBIL呈正相关(r^2=0.434,P〈0.01)。结论 血Alb测定值低于40.0g/L,或者TBIL高于55.0μmol/L,用硝基四氮唑蓝显色法测定GSP不能作为判断患者短期(2~3周)体内血糖的平均水平,应结合临床和糖化血红蛋白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 胆红素 血清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术体外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胡定慧 赵晓姬 +1 位作者 单志萍 张永海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0-63,共4页
对苍术的体外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的研究。通过用体积分数为50%乙醇浸泡、有机溶剂萃取、薄层层析对苍术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析,用纸片法检测其抑菌活性,用琼脂稀释法测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苍术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 对苍术的体外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的研究。通过用体积分数为50%乙醇浸泡、有机溶剂萃取、薄层层析对苍术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析,用纸片法检测其抑菌活性,用琼脂稀释法测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苍术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明显,对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次之,其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0.7 g/mL,1.0 g/mL和1.2 g/mL;以正丁醇作为萃取液抑菌效果最佳,薄层层析实验结果表明,Rf值为0.76的展开点具有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抑菌活性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6例葡萄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晓姬 张素芬 +1 位作者 潘淑 李向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探讨该院近2年葡萄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2005~2006年自该院患者标本分离的葡萄球菌及耐药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葡萄球菌216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90株(41.7%)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6株(58.3%)... 目的探讨该院近2年葡萄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2005~2006年自该院患者标本分离的葡萄球菌及耐药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葡萄球菌216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90株(41.7%)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6株(58.3%),感染分布以伤口(40.7%)、呼吸道(21.8%)及血液(17.6%)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72.2%及81.7%,除万古霉素、替考拉林、呋哺妥因及青霉素外,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株耐药性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株(P〈0.05),且呈现多重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林及呋哺妥因未产生耐药性。结论微生物室应高度重视MRS株检测,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及防止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科 感染 抗药性 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慧玲 马永能 +2 位作者 张鹏 张颖 杨自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4种血清标志物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根据应用的目的,选择相关的血清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以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甲胎蛋白(AFP)、循环酶法测定总胆汁酸(TBA)、连续监测法测定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丙氨... 目的探讨4种血清标志物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根据应用的目的,选择相关的血清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以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甲胎蛋白(AFP)、循环酶法测定总胆汁酸(TBA)、连续监测法测定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共检测肝脏占位病变者207例,其中169例为原发与继发性肝癌(病例组),对照组包括肝硬化结节和其他肝病等38例。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AFP均数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标志物单项检测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依次为GGT>AFP>TBA>ALT,特异性依次为AFP>TBA>ALT>GGT。AFP与其他3种血清标志物进行平行试验的敏感度均有所提高,AFP与其他3种血清标志物进行系列试验的特异度均显著提高。结论AFP、TBA、GGT、ALT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有意义,平行试验可提高敏感度,适用于高危人群的肝癌筛查;系列试验可显著提高特异度,有利于临床诊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甲胎蛋白 总胆汁酸 Γ-谷氨酰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者CD4^+ T细胞数与IL-10、TNF-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彭秀娟 马永能 +4 位作者 刘国雄 杨自力 刘姗 任皓月 贾曙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081-1082,1085,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抗HIV抗体初筛试验、IL-10、TNF-α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确证试验用免疫印迹(WB)法。...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抗HIV抗体初筛试验、IL-10、TNF-α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确证试验用免疫印迹(WB)法。CD4^+T细胞数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结果与健康对照组(NC组)比较,IL-10和TNF-α的水平在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体内明显升高(P<0.05),而且CD4^+T细胞数少于3.5×105个/毫升者(A组)较CD4^+T细胞数不少于3.5×105个/毫升(B组)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由于免疫系统的缺陷,HIV感染者血清IL-10和TNF-α水平增加,而且随着患者体内CD4^+T细胞数量的减少而增加的程度更高。动态测定HIV感染者的IL-10和TNF-α水平变化,可作为监测患者免疫状况和病情发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工作者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检测结果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自力 马永能 +2 位作者 张鹏 刘慧玲 张洁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9期2347-2348,2350,共3页
目的了解医务工作者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两对半及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感染情况,对医务工作者开展有效的乙肝、丙肝检测及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在职及退休职工进行乙肝两对半及丙肝的实验室检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目的了解医务工作者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两对半及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感染情况,对医务工作者开展有效的乙肝、丙肝检测及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在职及退休职工进行乙肝两对半及丙肝的实验室检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68例医务工作者中乙肝感染7例(0.91%);丙肝感染9例(1.17%);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652例(阳性率84.89%);34例退休医务人员中乙肝感染3例(8.82%)、丙肝感染6例(17.6%),明显高于在职医务人员。结论医院总体乙肝及丙肝感染率低于全国感染率,但退休医务人员乙肝及丙肝感染率远远高于全国感染率。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应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率,如有职业暴露的需及时上报相关职能科室,注射疫苗,重视自身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工作者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党好 张任飞 +1 位作者 潘淑 张婧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2012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菌株鉴定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25种抗菌药物的... 目的了解我院2012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菌株鉴定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2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用WHONET 5.4软件进行分析。产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增效法,对其分布及抗菌药使用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294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62株(21.1%),痰液中检出率最高(67.35%),主要分离自ICU(19.05%),产ESBLs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尤其是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应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感染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抗菌药物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挤压伤患者部分生化指标特征性改变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永能 张鹏 +2 位作者 彭秀娟 张颖 刘慧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941-943,共3页
目的探讨地震挤压伤患者(CIP)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为灾难医学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5.12大地震中本院收治的来自北川地震挤压伤患者230例(男120例、女110例)和健康对照组(当地未受伤群众)205例(男105例、女100例)进行肝肾功能、... 目的探讨地震挤压伤患者(CIP)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为灾难医学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5.12大地震中本院收治的来自北川地震挤压伤患者230例(男120例、女110例)和健康对照组(当地未受伤群众)205例(男105例、女100例)进行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等共19项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地震挤压伤患者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EA)、尿酸(U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钾(K+)、镁(Mg2+)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和P<0.01);地震挤压伤患者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钠(Na+)、氯(Cl-)、钙(Ca2+)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和P<0.01);地震挤压伤患者组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男女之间所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震挤压伤患者部分生化指标较健康对照有明显改变,应严密监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降低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挤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血清IFN-γ IL-6 TGF-β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潘淑 张婧 马瑜珊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671-675,共5页
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按病情程度分为41例轻型组和59例重型组,同期选择41... 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按病情程度分为41例轻型组和59例重型组,同期选择41例门诊体检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婴幼儿腹泻患儿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比较各组血清IFN-γ、IL-6、TGF-β水平,并分析之间的联系。结果:共采集10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共测出80例病原微生物,总检出率为83.00%,其中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7.34%、杯状病毒检出率为28.91%、小双节病毒检出率为9.63%、腺病毒检出率为8.43%、沙门菌检出率为6.02%,余下病毒及细菌检出率较低。研究组血清IFN-γ、IL-6、TGF-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血清IFN-γ、IL-6、TGF-β水平高于轻型组(P<0.05)。血清IFN-γ、IL-6、TGF-β及联合指标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770、0.788、0.859、0.940,联合指标的ROC曲线面积明显高于IFN-γ、IL-6、TGF-β单个指标。结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以轮状病毒为主,分析血清IFN-γ、IL-6、TGF-β水平能够利于疾病诊断及进展程度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 病原微生物 干扰素-Γ 白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I和T联合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鹏 马永能 +1 位作者 张曼莉 杨自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4期1473-1474,1476,共3页
目的探讨肌钙蛋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及病情观察方面的价值。方法对79例VMC患者进行入院后1、2、3周及2个月cTnT和心肌酶谱的动态监测;cTnT、cTnI与心电图(ECG)及病程关系的研究。结果急性VMC患者在各检... 目的探讨肌钙蛋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及病情观察方面的价值。方法对79例VMC患者进行入院后1、2、3周及2个月cTnT和心肌酶谱的动态监测;cTnT、cTnI与心电图(ECG)及病程关系的研究。结果急性VMC患者在各检测期内血清cTnT的阳性率(73.41%)和cTnI的阳性率(67.08%)显著高于心肌酶谱各项目(P<0.05):肌酸激酶47.44%、肌酸激酶同工酶51.28%、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2.31%、乳酸脱氢酶42.31%、α-羟丁酸脱氢酶44.87%。cTnT和cTnI阳性组ECG正常率(5.26%、9.62%)明显低于阴性组(71.43%、57.69%)(P<0.05)。结论在VMC的诊断中,cTnT和cTnI可取代传统的心肌酶谱测定作为判断急性心肌炎的指标;同时cTnT和cTnI在VMC病情进展的观察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 心肌炎 实验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抗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秀娟 向婷 +4 位作者 马永能 何芳 杨自力 刘姗 任皓月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2353-2354,共2页
目的检测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探讨肺炎支原体在不同季节、年龄段患儿的感染现状。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5 403例0~14岁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并进行统计学... 目的检测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探讨肺炎支原体在不同季节、年龄段患儿的感染现状。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5 403例0~14岁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 403例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检出阳性率为67.8%。2~<3岁和3~<4岁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4.9%和18.4%。此外,每年10月份至次年1月阳性率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上升趋势,0~6岁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儿童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整治与病原菌耐药趋势变化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任飞 潘淑 +1 位作者 马瑜珊 张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连续监测并分析医院实行抗菌药物干预政策后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性变化,评估抗菌药物干预与病原菌耐药性相关性。方法选取近3年实行抗菌药物干预的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连续3年动态监测肠杆菌科病原菌对其耐药性的变化,设干预组和对... 目的连续监测并分析医院实行抗菌药物干预政策后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性变化,评估抗菌药物干预与病原菌耐药性相关性。方法选取近3年实行抗菌药物干预的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连续3年动态监测肠杆菌科病原菌对其耐药性的变化,设干预组和对照组。结果干预前后产ESBLs菌株检出率有显著性下降(P<0.05);病原菌对干预使用的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性降低,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原菌对对照1组抗菌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莫西林/棒酸耐药性无显著增加,对对照2组抗菌药物耐药性影响不大。结论长期合理对抗菌药物进行综合干预有益于延缓病原菌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干预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