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生命期视角下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隐含碳研究
1
作者 罗晓予 宋志茜 +1 位作者 曹星煜 葛坚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4-521,共8页
通过文献整理与数据计算,总结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空气能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隐含碳,并通过单位节能量碳排放、单位节能量成本增量两个指标对常见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展评价。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节能 碳足迹 成本效益 能源利用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光伏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和室外微气候的耦合影响研究
2
作者 陈逸晨 俞布 +1 位作者 樊一帆 葛坚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57,66,共11页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对建筑“碳中和”有重要作用。建筑围护结构表面增加光伏组件会改变建筑本身的热工性能以及建筑能量平衡,从而影响冷热负荷与室外微气候。除此之外,室外微气候也对建筑冷热...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对建筑“碳中和”有重要作用。建筑围护结构表面增加光伏组件会改变建筑本身的热工性能以及建筑能量平衡,从而影响冷热负荷与室外微气候。除此之外,室外微气候也对建筑冷热负荷和建筑的人为热排放有重要影响,从而产生建筑能耗与室外微气候的耦合作用。然而一体化光伏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与室外微气候的耦合影响仍然缺乏量化研究。本文提出了可以实现一体化光伏建筑的室外微气候和建筑能耗耦合模拟的流程框架,并建立了建筑能耗模拟(BES)和计算流体力学(CFD)的耦合模型。基于上述模型量化分析了不同BIPV铺设方案下室外微气候和建筑能耗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未耦合模型相比,BES-CFD耦合模型显示室外10 m高度处平均风速最大下降47%,1.5 m高度处平均温度最大上升2.65%,制冷能耗最大增加7.7%。当光伏等效反照率(0.3)等于原本围护结构表面反射率(0.3)时,建筑屋面和立面满铺光伏组件后,夏季平均室外热舒适度(UTCI)最大降低0.13℃;当围护结构原本表面反射率较高(0.7),光伏等效反照率(0.3)低于其时,安装光伏会导致平均UTCI最大升高0.11℃;在制冷负荷方面,当光伏等效反照率等于和低于围护结构表面反射率时,最大分别减少0.03%和增加0.7%。该研究为精准量化建筑能耗以及评估室外微气候提供了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建筑一体化 建筑能耗 微气候 室外热舒适度
原文传递
后疫情下公交、地铁和高铁中佩戴口罩对乘员热舒适影响的评估
3
作者 冯印帅 桂训俊 +5 位作者 黄峙 李思宁 王少鹏 杨芯岩 殷士 樊一帆 《暖通空调》 2024年第3期51-57,共7页
在后疫情时代,佩戴口罩成为人们进出公共场所的重要防疫措施,特别是在乘坐大流量、高密度的城内与城际公共交通时。面部与口罩之间高湿且相对密闭的微环境对乘员热舒适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根据佩戴口罩时热舒适指标的变化对PMV-PPD模... 在后疫情时代,佩戴口罩成为人们进出公共场所的重要防疫措施,特别是在乘坐大流量、高密度的城内与城际公共交通时。面部与口罩之间高湿且相对密闭的微环境对乘员热舒适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根据佩戴口罩时热舒适指标的变化对PMV-PPD模型进行了校正,并将校正后的模型应用于公共交通的热舒适评估。结果表明:在公交车和地铁内佩戴医用口罩时,对热舒适的影响分别表现为降低和提升,预测不满意百分数平均差值分别为6%、-7%;高铁内热舒适表现为微小提升,平均差值为-0.5%;公交车、地铁和高铁内乘员的热舒适区占比分别为62.5%、27.1%、92.5%,表明高铁对热舒适环境的控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城市公共交通 佩戴口罩 PMV-PPD模型 热舒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车厢内人员走动对病毒气溶胶扩散及传播的影响
4
作者 张岩 李思宁 +5 位作者 桂训俊 黄峙 王少鹏 杨芯岩 殷士 樊一帆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6-207,共12页
本文建立了CR400复兴号高铁车厢的全尺寸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了特定通风方式下车厢内的气流组织及温、湿度分布,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和动网格技术对车厢内人员行走的动态场景进行了... 本文建立了CR400复兴号高铁车厢的全尺寸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了特定通风方式下车厢内的气流组织及温、湿度分布,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和动网格技术对车厢内人员行走的动态场景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了行人在通道运动过程中气流流动特性的改变,温、湿度分布变化以及车厢中部喷嚏产生气溶胶的扩散传播特性。结果表明,人员走动产生的尾流湍流会破坏初始均匀的流场结构,造成涡流产生,增加温、湿度场分布不均匀性,进而造成气溶胶蒸发特性及扩散方式的改变,不同区域内气溶胶浓度的差异也将进一步对不同位置乘客的感染风险产生影响。结果可以为评估人员走动情况下高铁车厢空气质量和感染风险性提供一定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车厢通风 人员走动 CFD数值模拟气流组织 病毒气溶胶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