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异的交换:文明互鉴、世界文学与翻译
1
作者 李点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227,共6页
“Alterity”(他异性)的拉丁语词根“alter”意为“两者中的他者”,表达了本我与他者之间的某种相互构成意义。作为当代西方文论的一个关键词,他异性的概念是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批评、女性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一个述而不休的话题... “Alterity”(他异性)的拉丁语词根“alter”意为“两者中的他者”,表达了本我与他者之间的某种相互构成意义。作为当代西方文论的一个关键词,他异性的概念是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批评、女性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一个述而不休的话题,跟当今关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讨论也有直接的联系。他异性可以看作是中心话语被解构之后所呈现的边缘痕迹。歌德“发明”世界文学的故事就是体验他异性的故事。他阅读翻译的中国小说,从而把自己带进了一个遥远的文学乌托邦,于是世界文学的二元对立的话语便开始了:自我和他人、民族文化和世界主义、国别文学和普世文学等等。然而,维持当今的“世界文学热”的动力不应再是歌德所代表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大一同理念,而应是对他异性的全面张扬。依此而论,作为世界文学的文本基础,翻译不能是“等同论”的奴隶,而应是他异性的动态交换,从中寻求文化与自我之间同质和异质的永久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翻译 他异性 文本性 构建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文化转向与晚期现代主义雕塑“自足性”问题的变迁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彦华 刘洢菡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8-166,共9页
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改变了艺术史的认知模型,它将对艺术作品的语义研究扩展为语义之外的语境研究,把探求符号意指的艺术史认知模型转变为强调话语构型的艺术史认知模型。这种艺术史的视觉文化转向影响了从现代主义雕塑到晚期现代主义雕... 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改变了艺术史的认知模型,它将对艺术作品的语义研究扩展为语义之外的语境研究,把探求符号意指的艺术史认知模型转变为强调话语构型的艺术史认知模型。这种艺术史的视觉文化转向影响了从现代主义雕塑到晚期现代主义雕塑"自足性"问题的变迁。与现代主义雕塑不同,晚期现代主义雕塑的自足性不在于物质自足性。相反,晚期现代主义雕塑建构了一种以"剧场性"为核心的雕塑自足性话语范式。艺术家通过在剧场性中设计视觉辩证的观看结构和体制批判的观看权力,将对雕塑内部的语义探究转移到对雕塑外部的语境建构上来。可以说,晚期现代主义雕塑自足性问题的转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艺术史研究的视觉文化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视觉性 雕塑的自足性 剧场性 看的结构 看的权利 体制批判 极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性怀旧与象征族裔性:阿来作品新论
3
作者 《江汉学术》 2023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阿来的诗歌和小说创造了一个几乎完全以过去的时代为背景的虚构世界,充满了宏伟和壮丽、浪漫和悲歌。这是一部受驱于怀旧抒情的史学史,强调历史的空间性而不是直线性,从而有助于定位和建构一个象征性的藏族民族主体。怀旧抒情是对失落... 阿来的诗歌和小说创造了一个几乎完全以过去的时代为背景的虚构世界,充满了宏伟和壮丽、浪漫和悲歌。这是一部受驱于怀旧抒情的史学史,强调历史的空间性而不是直线性,从而有助于定位和建构一个象征性的藏族民族主体。怀旧抒情是对失落的倒转、对缺失的补偿,同时也意味着对历史的拷问,对社会现实的探寻。这种反思精神和批评姿态正是阿来作品的意义所在。因为怀旧抒情的共情效能,阿来得以确立相对于激进历史进步主义和现代性话语的少数民族文学叙述立场,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 阿来 《尘埃落定》 怀旧情绪 少数民族文学 藏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佛教信仰生活中的仪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雷天宇 《佛学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304-313,共10页
云栖祩宏的《山房杂录》所收录的《禳虎疏》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万历二十四年十月,钱塘县定北五图有虎兽为灾,当地乡民请求祩宏予以禳解,祩宏遂于妙净寺中启建禳解道场五昼夜,其中包括顶礼梁皇忏法一十二部,终宵设放瑜伽焰口。①对于... 云栖祩宏的《山房杂录》所收录的《禳虎疏》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万历二十四年十月,钱塘县定北五图有虎兽为灾,当地乡民请求祩宏予以禳解,祩宏遂于妙净寺中启建禳解道场五昼夜,其中包括顶礼梁皇忏法一十二部,终宵设放瑜伽焰口。①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有些匪夷所思——猛虎伤人,就应该请力士或猎户捕虎,而不是延僧诵经,将希望寄托于科仪法事。然而,这种现象在明清时代却极其平常,足见佛教仪式对于明清民众的意义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仪式音乐 水陆法会 水陆大会 水陆画 明清时代 佛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秽迹金刚信仰与唐五代剑侠传奇 被引量:1
5
作者 雷天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关于唐五代剑侠传奇宗教渊源的研究由来已久。一般认为它是受到了密宗"成就剑法"的影响。但这种推论无论是从概念的理解,还是论据的使用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实,唐五代剑侠传奇中精绝剑术的描写和种种神通法术的渲染,更... 关于唐五代剑侠传奇宗教渊源的研究由来已久。一般认为它是受到了密宗"成就剑法"的影响。但这种推论无论是从概念的理解,还是论据的使用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实,唐五代剑侠传奇中精绝剑术的描写和种种神通法术的渲染,更有可能是受到了当时流行的秽迹金刚信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秽迹金刚信仰 剑侠传奇 神异剑术 神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像与咒语——准提菩萨及其图像在中国密教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雷天宇(译) 《佛学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248-266,共19页
一、前言公元八世纪之际,一位新的佛教菩萨、女性神祇,悄然传入中国。她是比较晚近才加入因大乘佛教中的秘密化形式的出现而被极大地扩充的佛教菩萨谱系中的一位神祇,而这种秘密佛教有多种不同的称呼,比如真言乘(Mantrayana)、密教(Esot... 一、前言公元八世纪之际,一位新的佛教菩萨、女性神祇,悄然传入中国。她是比较晚近才加入因大乘佛教中的秘密化形式的出现而被极大地扩充的佛教菩萨谱系中的一位神祇,而这种秘密佛教有多种不同的称呼,比如真言乘(Mantrayana)、密教(Esoterism)、怛特罗(Tantra)、金刚乘(Vajraya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佛教 金刚乘 密教 圣像 神祇 公元八世纪 真言 菩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竞渡骚乱罪——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法律案件的解决 被引量:3
7
作者 马伯良 戴建国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0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传统中国社会的法律,不仅仅是专制统治的工具,也是维护社会利益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有效手段。研究中国法律,既要关注刑法性的法典,更要注意刑法之外的行政法规和有关案例,探讨各种案例形成的背景。本文是一个尝试性研究。
关键词 中国 宋代 竞渡骚乱罪 《名公书判清明集》 行政法规 刑法 法律案件
全文增补中
黄檗僧东渡断绝考:十八世纪江户幕府的唐僧招请
8
作者 吴疆 卢中阳 赵飒飒 《汉语佛学评论》 2017年第1期196-235,共40页
从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早期,由隐元所创立的黄檗宗在日本取得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的号召力以及中国僧人的存在作为一种'本真'理念的象征。然而,在18世纪,能够胜任万福寺住持工作的合格中国僧人,出现了严重短... 从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早期,由隐元所创立的黄檗宗在日本取得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的号召力以及中国僧人的存在作为一种'本真'理念的象征。然而,在18世纪,能够胜任万福寺住持工作的合格中国僧人,出现了严重短缺。尽管幕府支持招募中国僧人,即所谓'唐僧招请',但大多数都以失败而告终。公元1723年以后,再也没有中国僧人到达过日本。公元1784年最后一任来自中国的方丈大成照汉圆寂以后,日本便再无中国僧人了。'唐僧招请'的失败,加速了黄檗宗在18世纪晚期的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福寺 十八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潮到新潮:蒋梦麟的文化教育观 被引量:2
9
作者 鲍家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15,共7页
蒋梦麟对于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有一定的贡献。从大清王朝的末代秀才到留美博士,成为他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他鼓吹西化,曾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但又并非全盘西化派,也曾主张中西学两者融合,寻求互补等;在教育上,他为北京大学的... 蒋梦麟对于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有一定的贡献。从大清王朝的末代秀才到留美博士,成为他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他鼓吹西化,曾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但又并非全盘西化派,也曾主张中西学两者融合,寻求互补等;在教育上,他为北京大学的发展和中国现代教育基本体制的确立,用心良苦;他崇拜杜威,倡导实用教育等新思想;他还倡导节育等,这些也都体现了他的新潮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梦麟 西潮 新潮 留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小说中的“大藏经”信仰初探
10
作者 雷天宇 《海峡人文学刊》 2022年第1期124-132,160,共10页
以“大藏经”为中心的佛教经藏信仰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但人们却受限于为数不多的资料,对它知之甚少。不过,前辈学者早已发现明清小说中有非常丰富的关于“大藏经”信仰的材料,并运用到了自己的研究之中。明清小说中与“大藏经”信仰相... 以“大藏经”为中心的佛教经藏信仰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但人们却受限于为数不多的资料,对它知之甚少。不过,前辈学者早已发现明清小说中有非常丰富的关于“大藏经”信仰的材料,并运用到了自己的研究之中。明清小说中与“大藏经”信仰相关的情节和描写主要可分为“形成故事”“灵验描写”和“无字真经”三种不同的类型。对这部分材料的梳理能够更加全面地揭示中国古代“大藏经”信仰的具体情况,具有弥补史料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大藏经” 佛教经藏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绘情动施——多重镜头下可感的基础设施
11
作者 周彦华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6,共10页
基础设施是社会技术的集合,是概念性问题的场所,是需要社会物质性承认的超—人类的形式。同时,基础设施也经常唤起感官的多重具身化感觉,重塑感官方式。它通常是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但偶尔也是时间的悬置——延期、破坏、暂停、放弃和... 基础设施是社会技术的集合,是概念性问题的场所,是需要社会物质性承认的超—人类的形式。同时,基础设施也经常唤起感官的多重具身化感觉,重塑感官方式。它通常是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但偶尔也是时间的悬置——延期、破坏、暂停、放弃和重置。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这些生发出来的归属感、成就感或失落感如何通过感官的方式被不断重塑?劳拉·马科斯的“触感视觉”延展了镜头的性质,让其从一种被动的机械变为了一种能动的器官。作为器官的镜头在电影、实验影像和研究型艺术中再现、再造、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它不仅揭示了情动的基础设施的存在,还进一步量绘了这些基础设施的情动张力。镜头下可感的基础设施重塑人/非人对地方的归宿感、文化的认同感和社会的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情动 触感视觉 镜头 电影 影像艺术 研究型艺术
原文传递
鲁迅《野草》的梦幻叙述
12
作者 李点 《新文学评论》 2012年第3期161-165,共5页
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鲁迅《娜拉走后怎样》在1924年至1926年间,鲁迅潜心创作了二十三首散文诗,先在《语丝》杂志系列发表,一年后独立成书出版,题为《野草》。他恐怕没有预料到自己对散文诗形式的实验会如一枚重磅炸弹... 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鲁迅《娜拉走后怎样》在1924年至1926年间,鲁迅潜心创作了二十三首散文诗,先在《语丝》杂志系列发表,一年后独立成书出版,题为《野草》。他恐怕没有预料到自己对散文诗形式的实验会如一枚重磅炸弹在当时的批评家中引起轩然大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弹 批评家 野草 重磅 创作 散文诗 实验 语丝
原文传递
汉语的使动转换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凤樨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7-333,共17页
汉语的使动转换不仅见于非宾格动词,在非作格动词中也可观察到。本文检视出现在使动转换的双音节复合动词,发现这些动词无论非宾格还是非作格皆具有非施事性,此为汉语使动转换的必要条件。此特征也显现在其他语言,但并非所有具有非施事... 汉语的使动转换不仅见于非宾格动词,在非作格动词中也可观察到。本文检视出现在使动转换的双音节复合动词,发现这些动词无论非宾格还是非作格皆具有非施事性,此为汉语使动转换的必要条件。此特征也显现在其他语言,但并非所有具有非施事性的状态变化动词皆可转换,我们认为能否转换与致使的动力有关。外力致使的状态变化事件可有致使者,有使动式,而内力致使的状态变化事件不可有致使者,无使动式。因此无施事性与外力致使为汉语使动转换的两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动转换 非宾格 非作格 施事性 外力致使
原文传递
离合词与词法句法的分工——再议“同源宾语说”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佳蕾 刘凤樨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7-334,共18页
潘海华、叶狂(2015)在词汇主义的理论前提下,提出汉语离合词实为不及物动词带同源宾语并经过音系删略(PF-deletion)所形成的结构。该分析试图解决离合词分离时粘着语素直接入句给词汇主义理论带来的问题,也为离合词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 潘海华、叶狂(2015)在词汇主义的理论前提下,提出汉语离合词实为不及物动词带同源宾语并经过音系删略(PF-deletion)所形成的结构。该分析试图解决离合词分离时粘着语素直接入句给词汇主义理论带来的问题,也为离合词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但本文指出同源宾语说虽然坚持词库-句法应分清界限,实际上在离合同源结构的推衍过程中并未将词汇主义贯彻到底,PF-删略词内成分违反了词汇完整性假说,离合词拷贝的名物化也无法解释离合词内宾语的特性。除了句法推衍的问题之外,本文还指出,同源宾语假设的一个前提,即离合词是不及物动词,不符合离合词表现出的句法分布:离合词与典型的及物动词加宾语的结构具有相同的句法分布,与不及物动词表现不同。最后本文指出,离合词中动宾的句法形态依存性以及语义不可分离性都不足以判定词/短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合词 粘着语素 同源宾语说 词库/句法分界 过度生成
原文传递
京剧中的“托兆”初探
15
作者 雷天宇 《中国京剧》 2022年第9期91-94,共4页
“托兆”是传统戏曲中鬼神出现于生人的梦境,愤诉、哀鸣,示警述冤的情节(翁偶虹:《菊圃掇英录》,北京出版社2018年版,第264页)。一些学者将“托兆”与“托梦”混同,把其故事情节细分为两种或三种类型。比如有“冤魂托梦复仇型”“情爱... “托兆”是传统戏曲中鬼神出现于生人的梦境,愤诉、哀鸣,示警述冤的情节(翁偶虹:《菊圃掇英录》,北京出版社2018年版,第264页)。一些学者将“托兆”与“托梦”混同,把其故事情节细分为两种或三种类型。比如有“冤魂托梦复仇型”“情爱托梦团聚型”“忠义托梦道德型”三分法的观点(牛翠:《中国古典戏曲鬼魂托梦故事类型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6-9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故事类型 辽宁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出版社 托梦 传统戏曲 三分法
原文传递
评书中的戏曲因子——以四川评书为例
16
作者 雷天宇 《文史知识》 2022年第7期96-102,共7页
评书是一种曲艺形式,以口语讲说故事,为叙述体;而戏曲则是以歌舞演故事的舞台艺术,属于代言体,因此乍看之下,似乎泾渭分明,但其实二者不仅在源流上渊源颇深,在表演实践上也相互影响。比如著名的戏剧理论家阿英在研究评剧与评书的关系时... 评书是一种曲艺形式,以口语讲说故事,为叙述体;而戏曲则是以歌舞演故事的舞台艺术,属于代言体,因此乍看之下,似乎泾渭分明,但其实二者不仅在源流上渊源颇深,在表演实践上也相互影响。比如著名的戏剧理论家阿英在研究评剧与评书的关系时,就提出:“评剧的发生是在评书之后,评书是一个人表演许多角色,评剧则把它舞台化起来,角色分别担任,加上若干梆子似的唱腔而已。实际上,评剧可说是角色分任化了的评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理论家 曲艺形式 舞台艺术 表演实践 评剧 戏曲因子 舞台化 代言体
原文传递
浅谈四川评书《碧血双枪》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17
作者 雷天宇 《曲艺》 2021年第12期52-54,共3页
《碧血双枪》是四川评书表演艺术家王正平先生以“墨书”(有底本的四川评书)的形式创作的文学作品。它讲述了以“双枪女司令”曾玉屏和其丈夫赵伏龙为代表的川东华蓥游击队和共产党地下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及地方军阀斗智斗勇,殊死... 《碧血双枪》是四川评书表演艺术家王正平先生以“墨书”(有底本的四川评书)的形式创作的文学作品。它讲述了以“双枪女司令”曾玉屏和其丈夫赵伏龙为代表的川东华蓥游击队和共产党地下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及地方军阀斗智斗勇,殊死搏斗的悲壮故事。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既典型又特别,说它典型是因为它继承了四川评书界改编和创作红色文学作品的光荣传统;说它特别是因为以往四川评书艺人们改编的都是其他小说家的作品,而《碧血双枪》的小说原著和评书版本的作者同为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双枪 四川评书 地下组织 光荣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