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农业航空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40
1
作者 薛新宇 兰玉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4-201,共8页
美国是目前农业航空装备技术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国家,农业航空服务组织体系完善,航空施药作业规范,施药部件系列齐全。一些精准农业技术手段如GPS自动导航、施药自动控制系统、各种作业模型已步入实用阶段,作业精准、高效,对环境的污... 美国是目前农业航空装备技术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国家,农业航空服务组织体系完善,航空施药作业规范,施药部件系列齐全。一些精准农业技术手段如GPS自动导航、施药自动控制系统、各种作业模型已步入实用阶段,作业精准、高效,对环境的污染低。随着精准农业的发展,航空遥感技术、空间统计学、变量施药控制等技术也用于美国农田产量监测,植物的水分、营养状况、病虫害监测。提出了为改善目前技术存在的不足,提高数据准确性和生产效率,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和研究热点,包括:图像实时处理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航空变量喷洒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农业 航空施药 遥感 飘移 自动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JS-1型植保直流闭口式风洞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1
2
作者 丁素明 薛新宇 +4 位作者 兰玉彬 蔡晨 张玲 秦维彩 张宋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84,共9页
针对农药雾滴飘移特性研究的需要,依照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及相似理论设计了NJS-1型植保低速风洞。该风洞型式为直流闭口式,主要由进气段、动力段、过渡段、扩散段、稳定段、收缩段及试验段等部分组成,采用理论计算确定各段结构,风洞... 针对农药雾滴飘移特性研究的需要,依照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及相似理论设计了NJS-1型植保低速风洞。该风洞型式为直流闭口式,主要由进气段、动力段、过渡段、扩散段、稳定段、收缩段及试验段等部分组成,采用理论计算确定各段结构,风洞总体尺寸为20 m×2.7 m×4.3 m(长×宽×高);动力段流道型式为R+S级,叶轮直径1.2 m,叶片数为8,后导叶叶片宽度0.18 m,叶片数为7;扩散段为大角度扩散,扩散角40°;稳定段采用六角形蜂窝器和两层阻尼网组合设计;试验段长度为7.5 m,出口截面尺寸为1.8 m×1.2 m(高×宽)。通过性能试验测定了风洞试验段气流品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段风速1.0-10 m/s连续可调,气流动压稳定系数小于1.5%,气流紊流度小于1%;同时在1.0-9.0 m/s风速下测定试验段入口截面风场均匀性,表明随着风速的增加,风场的风速分布更加均匀。该文为进一步研究植保风洞的结构设计和飘移试验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设计 喷雾 植保 雾滴飘移 流场 流场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高浓度施药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薛新宇 屠康 +2 位作者 兰玉彬 秦维彩 张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4-98,79,共6页
探索了2种常规药剂在低量高浓度无人机施药作业方式下对水稻品质的影响。采用2种药剂(毒死蜱chlorpyrifos,己唑醇hexaconazole),2种作业方式处理南粳5050一个生长季的水稻,对比采后稻谷加工品质。由航空高浓度低量喷洒与常规喷洒处理的... 探索了2种常规药剂在低量高浓度无人机施药作业方式下对水稻品质的影响。采用2种药剂(毒死蜱chlorpyrifos,己唑醇hexaconazole),2种作业方式处理南粳5050一个生长季的水稻,对比采后稻谷加工品质。由航空高浓度低量喷洒与常规喷洒处理的水稻籽粒的DMA动力学频谱得知:飞机喷洒毒死蜱处理的水稻硬度高于常规喷洒;飞机喷洒己唑醇处理的水稻与常规喷洒作业的黏弹性指标差异不大。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水稻籽粒中淀粉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航空施药和常规施药方式对水稻籽粒的微观结构均会产生影响,航空施药对水稻籽粒的微观结构影响小于常规施药对水稻籽粒微观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质 农业航空 施药 热动态力学分析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抗性影响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顾爱星 Jinggao Liu +3 位作者 李丹 陈全家 王莉萍 曲延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3-502,510,共11页
【目的】研究抗病性影响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与抗黄萎病性状的一致性,筛选抗黄萎病基因,发掘其与棉花抗黄萎病性状的关系,进一步阐明棉花抗黄萎病遗传机制。【方法】研究使用37对抗黄萎病性影响因子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来探明抗病性基... 【目的】研究抗病性影响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与抗黄萎病性状的一致性,筛选抗黄萎病基因,发掘其与棉花抗黄萎病性状的关系,进一步阐明棉花抗黄萎病遗传机制。【方法】研究使用37对抗黄萎病性影响因子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来探明抗病性基因在不同抗、感病棉花品种中的分布,以及与抗黄萎病性状的一致性。【结果】发现VM13、VM23、VM25、BNL0946、BNL1414、BNL1721、em6me2和em1me5这8对引物扩增出不同条带,分别来源于抗病相关蛋白的基因、基因组序列、mRNA序列、SSR和SRAP引物;其中,引物VM13、BNL1414、em6me2扩增条带与抗病品种一致率高于0.857,与感病品种一致率低于0.25。新疆自育品种较多出现的扩增条带,与新疆自育品种一致率介于0.364-0.727,平均值为0.515;与其它地区所育品种的一致率介于0.111-0.666,平均值为0.419。【结论】引物VM13、BNL1414、em6me2的扩增条带可以作为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标记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抗病性 分子标记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