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皂苷中人参皂苷Rg_1与Rb_1口服吸收及其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和比较 被引量:44
1
作者 韩旻 傅韶 方晓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49-853,共5页
分别考察三七总皂苷(PNS)在大鼠灌胃和静脉给药后的人参皂苷Rg1(Rg1)、人参皂苷Rb1(Rb1)的胆汁排泄;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并结合药代动力学的实验结果,研究和比较Rg1与Rb1的口服吸收及其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结果表... 分别考察三七总皂苷(PNS)在大鼠灌胃和静脉给药后的人参皂苷Rg1(Rg1)、人参皂苷Rb1(Rb1)的胆汁排泄;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并结合药代动力学的实验结果,研究和比较Rg1与Rb1的口服吸收及其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静脉给药后10 h,Rg1及Rb1胆汁排泄累积量分别为给药剂量的(61.48±18.30)%和(3.94±1.49)%;灌胃给药后12 h,Rg1及Rb1胆汁排泄累积量分别为给药剂量的(0.91±0.51)%和(0.055±0.02)%。Rg1及Rb1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56%~12.74%和80.11%~89.69%。Rg1的胃、肠和肝的通过率(FS,FI和FH)分别为49.85%,13.05%和50.56%;Rb1分别为25.82%,4.18%和65.77%。因此,肠壁吸收差是Rg1和Rb1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Rg1具有较高的胆汁排泄和较低的血浆蛋白结合率,Rb1的胆汁排泄较低,而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Rb1的肠黏膜透过性和体内消除速度都低于Rg1,但前者的平均滞留时间(MRT)和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药代动力学 胆汁排泄 血浆蛋白结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油包水微乳的处方筛选及体内外评价 被引量:27
2
作者 韩旻 傅韶 方晓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80-786,共7页
筛选口服油包水(W/O)微乳处方以提高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oside,PNS)中人参皂苷Rb1的体内肠吸收,分别采用大鼠体内肠吸收、脂质体和平行人工膜(parallel artificial membrane permeability assay,PAMPA)等模型分别研究... 筛选口服油包水(W/O)微乳处方以提高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oside,PNS)中人参皂苷Rb1的体内肠吸收,分别采用大鼠体内肠吸收、脂质体和平行人工膜(parallel artificial membrane permeability assay,PAMPA)等模型分别研究微乳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及体外对膜流动性和药物膜转运性质的影响。主要以磷脂/乙醇(SP/EtOH)为表面活性剂,与PNS水溶液(400mg·mL^-1)和不同油相分别制备11个W/O微乳处方。多数微乳处方可提高药物的大鼠体内肠吸收,其吸收促进作用除与所含表面活性剂有关外,不同油相的选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其吸收促进作用大小为月桂酸甘油酯≈肉蔻豆酸异丙脂〉棕榈酸异丙脂〉棕榈酸异辛酯。长链(〉C14)脂肪酸酯的吸收促进作用低于中链脂肪酸酯(C8-C14)。多数微乳处方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脂质体的膜流动性。PAMPA研究中,稀释后微乳(D-ME)中药物的有效透过系数(Pe)多数高于PNS对照溶液,表明微乳中的组分可以提高药物的膜透过能力,稀释前微乳(ME)的Pe与大鼠体内肠吸收具有相对较好的直线相关性(r=0.7740)。W/O微乳可以促进人参皂苷Rb1的肠吸收,吸收促进作用与其提高生物膜流动性有一定关系。PAMPA可以尝试引入制剂处方研究(如吸收促进剂等)的某些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W/O微乳 膜流动性 平行人工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控释制剂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34
3
作者 张霖泽 王兰勤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66-371,共6页
口服控释制剂的质量评价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广州510240)张霖泽美国匹兹堡大学药学院王兰勤美国罗氏药厂(Hoffmann-LaRoche)Navnit·H·Shah口服控释制剂的质量主要从药物的体外溶出试... 口服控释制剂的质量评价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广州510240)张霖泽美国匹兹堡大学药学院王兰勤美国罗氏药厂(Hoffmann-LaRoche)Navnit·H·Shah口服控释制剂的质量主要从药物的体外溶出试验、药物的体内动力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等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制剂 体外溶出试验 质量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苄基异喹啉化合物Mollinedine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国胜 钱家庆 +3 位作者 Jose A. Lpez Youssef Aly Lan K.Wong Paul L.Schiff Jr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9-32,共4页
Mollinedine(Moll)5mg/kg,iv可显著提高恒速iv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用量;显著降低大鼠iv CaCl2的死亡率;预防氯仿引起小鼠心室纤颤的发生;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复灌引起的心律失常;但对iv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无效。小鼠恒速iv ... Mollinedine(Moll)5mg/kg,iv可显著提高恒速iv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用量;显著降低大鼠iv CaCl2的死亡率;预防氯仿引起小鼠心室纤颤的发生;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复灌引起的心律失常;但对iv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无效。小鼠恒速iv Moll随剂量增加,心电图PR间期、QRS明显延长。Moll 5mg/kg iv能降低麻醉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压、左室压的变化速率。降压与抑制心肌收缩力作用时间较短,很快可恢复到给药前水平。由此说明,Moll具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Mollined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个案安全性报告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的比值失衡法的报告规范》要点解读与思考
5
作者 何娜 李晓桐 +2 位作者 程吟楚 吴紫阳 翟所迪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药物安全性评价应贯穿药品上市前后整个生命周期。近些年来,基于个案安全性报告如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的比值失衡法广泛用于检测药品不良反应信号,为后续的药物安全性研究提供研究假设。然而,现有研究存在报告不清晰、不完... 药物安全性评价应贯穿药品上市前后整个生命周期。近些年来,基于个案安全性报告如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的比值失衡法广泛用于检测药品不良反应信号,为后续的药物安全性研究提供研究假设。然而,现有研究存在报告不清晰、不完整,以及研究结论对研究结果过度推断等情况。鉴于此,国际多学科学者制定并发布了《使用个案安全性报告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的比值失衡法的报告规范(READUS‑PV)》。本文对该报告规范进行简要总结,并结合设计、实施相关研究的注意事项对该报告规范的核心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人员未来更好地开展和报告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警戒 比值失衡法 个案安全性报告 不良反应 报告规范
原文传递
肝X受体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内皮素1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敏 苏冬梅 +8 位作者 晁帆 张立 龚薇 李媛 黄刚 刘东擘 Ramalinga Kuruba 黎松 何凤田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80-483,共4页
目的研究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对血管内皮细胞珠EA.hy926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LXR调节ET-1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培养的EA.hy926中加入LXR的特异性配体GW3965,作用28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液... 目的研究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对血管内皮细胞珠EA.hy926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LXR调节ET-1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培养的EA.hy926中加入LXR的特异性配体GW3965,作用28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液。细胞经Trizol法提取总RNA,以RT-PCR检测ET-1 mRNA水平的变化,以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ET-1含量的变化;将克隆有ET-1启动子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hET1-Luc(克隆于pGL3-Basic)、pCMX-LXRα、pCMX-RXRα和内参照质粒psv-β-gal共同转染于EA.hy926细胞,经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研究LXR对ET-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从而初步了解LXR调节血管内皮细胞ET-1表达的分子机制。结果LXR特异性配体GW3965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中E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且抑制ET-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论活化血管内皮细胞LXR可下调ET-1的表达,且该作用与LXR抑制ET-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X受体 内皮细胞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欧美临床试验文件中通俗化语言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冯仁田 杨志清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6-361,共6页
临床试验信息透明化和以患者为中心一直是欧美监管机构、药企和其他利益攸关方的两大热门话题。根据法规要求,试验主办方需要向非专业人员提供临床试验信息,参试者和一般公众需要能够理解临床试验的标题、知情同意书和试验结果摘要的内... 临床试验信息透明化和以患者为中心一直是欧美监管机构、药企和其他利益攸关方的两大热门话题。根据法规要求,试验主办方需要向非专业人员提供临床试验信息,参试者和一般公众需要能够理解临床试验的标题、知情同意书和试验结果摘要的内容,因此通俗化语言在临床试验文件中的运用日益增多。本文对国际上临床试验中有关通俗化语言的要求和应用以及监管机构的应对进行概要性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知情同意 组织和管理 通俗化语言
原文传递
两性霉素B两种剂型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8
作者 Joseph L. Kuti Srividya Kotapati +4 位作者 Peter Williams Blair Capitano Charles H.Nightingale David P.Nicolau 陶立波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08年第1期6-14,共9页
研究背景:对于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感染.如果将所有的治疗成本和治疗收益都纳入考虑,那么该药物不同脂质剂型之间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差异依然是模糊不清的。研究设计:对于两性霉素B的两种剂型,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amphoteric... 研究背景:对于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感染.如果将所有的治疗成本和治疗收益都纳入考虑,那么该药物不同脂质剂型之间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差异依然是模糊不清的。研究设计:对于两性霉素B的两种剂型,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amphotericin B lipid complex,ABLC)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osomal amphotericin B,L-AMB),采用回顾性最小成本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角度采用医疗机构角度。治疗成本(以美元计数,2001年的水平)被分成3个层次,第一为只有药品费用,第二为包括相关医疗措施的成本,第三为包括全部住院治疗的相关成本。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情况和治疗时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的临床有效率比较接近(ABLC为53%,L-AMB为60%,P=0.68),所以本经济学评估采用了最小成本法。ABLC组47%的研究对象血清肌酸酐(SCr)出现上升,而L-AMB组只有10%,P值为0.025。对于3个层次的总治疗成本,两组间均没有明显差异。但当校正了治疗时间因素后,L-AMB组的治疗成本显著地高于ABLC组(第一层次,ABLC为340美元,L-AMB为435美元,P=0.002;第二层次,ABLC为361美元,L-AMB为454美元,P=0.027)。预防或治疗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的成本在两组间并无差异。敏感性分析表明,经济学评估结果对药品价格和用药剂量敏感。二维敏感性分析显示,只要L-AMB的价格高于ABLC的135%,ABLC的经济性优势就可以保持。结论:这两种药品的总院内治疗成本并无差别。但校正了治疗时间因素后,ABLC的治疗成本明显低于L-AMB。治疗成本的计算包括了药品费用、相关治疗费用、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费用。研究提示药品价格是治疗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成本 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 经济学分析 不良事件 治疗时间 敏感性分析 第二层次 最小成本法 药品价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