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repeated triaxial test and Hamburg wheel tracking test on asphalt mixtures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浩然 杨军 +1 位作者 史啸 陆海珠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0年第1期117-121,共5页
Both the repeated triaxial test (RTT) and the Hamburg wheel tracking test (HWTT) a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the stone mastic asphalt (SMA) and the mastic asphalt (MA). The corr... Both the repeated triaxial test (RTT) and the Hamburg wheel tracking test (HWTT) a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the stone mastic asphalt (SMA) and the mastic asphalt (MA). The correlation of the permanent deformations of the MA and the correl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developments of the SMA between the two tests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two tests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mixtur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inal results of the two tests as well as that between the deformation developments of the two tests are excellent with R20.9. In order to further prove the correlation, viscoelastic parameters estimated from the RTT results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rutting development in the HWTT slabs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tests is significant with errors less than 10%. It is suitable to predict the rutting development with the viscoelastic parameters obtained from the R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alt mixture repeated triaxial test Hamburg wheel tracking test CORRELATION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生物质油改性沥青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丁鹤洋 汪海年 +3 位作者 徐宁 王宠惠 屈鑫 尤占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4-251,共8页
为研究生物质油改性沥青的相容稳定性,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基质沥青、生物质油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模型,依据热力学判据、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和分子极性对生物质油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相容性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借助... 为研究生物质油改性沥青的相容稳定性,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基质沥青、生物质油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模型,依据热力学判据、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和分子极性对生物质油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相容性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借助荧光显微镜观测两类改性沥青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数值模拟结果。研究发现,在158 K和294 K处,SBS改性沥青出现了两次明显的玻璃化状态转变,而生物质油改性沥青仅在262 K处出现一次玻璃化状态转变;生物质油的溶解度参数与基质沥青的溶解度参数更为接近;SBS-基质沥青的相互作用参数(0.6891)高于生物质油-基质沥青(0.6120);生物质油的电偶极矩高于SBS改性剂,因而生物质油-基质沥青体系会产生强烈的吸引;SBS结构为直链线性,难以与沥青质等多环芳烃结构发生相互作用;SBS改性沥青的荧光显微结构中出现大规模荧光点,相态分离明显,而生物质油沥青荧光点少,相态均一。综合分析,生物质与基质沥青之间表现出更好的相容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相容性 分子动力学 荧光显微镜 生物质油 改性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中-细集料配比设计与空隙率等值线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玉 周愉惠 +3 位作者 黄兹润 马加集 汪海年 尤占平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101,共13页
为了使矿质混合料达到工程要求,合理搭配不同粒径的集料颗粒,分析了矿质混合料中的集料粒径分布范围,把集料颗粒划分为粗、中和细三档,建立以粗料占比为横轴、中料占比为纵轴、细料占比为斜轴的三角坐标系,提出一种基于三角坐标系的粗... 为了使矿质混合料达到工程要求,合理搭配不同粒径的集料颗粒,分析了矿质混合料中的集料粒径分布范围,把集料颗粒划分为粗、中和细三档,建立以粗料占比为横轴、中料占比为纵轴、细料占比为斜轴的三角坐标系,提出一种基于三角坐标系的粗、中和细集料配比设计方法;以粒径比和初始粒径为指标,建立粗、中和细料的27种组合,每种组合选择36种占比,通过离散元数值仿真试验,计算了972组虚拟试件的空隙率;构建了不同粒径比的空隙率等值曲线图,研究了粗、中、细集料组合及其占比对空隙率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初始粒径对空隙率的影响较小;粒径比对空隙率影响很大,随着粒径比增大空隙率逐渐减小;空隙率等值线具有明显的规律,随着粒径比的增大,等值线越来越密,区域性规律也越来越显著;初始粒径和粒径比作为混合料配比的2种指标,对空隙率影响程度不同,后者可作为主要指标;粗、中和细料的体积占比对空隙率的影响在三角坐标系中呈等值线变化,具有区域特征,在三角坐标系的三个顶点附近空隙率出现最大值,横轴中点附近空隙率出现最小值,且斜轴两侧空隙率具有明显差异,最大约为2.8%,斜轴以下空隙率相对较小;空隙率等值线的凸点指向纵轴顶点,凹口指向横轴中部,且等值线疏密程度可以表征空隙率差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空隙率 集料配比设计 离散单元法 三角坐标系 空隙等值曲线
原文传递
基于CT扫描的沥青混合料试件三维离散元重构 被引量:7
4
作者 顾永明 王江洋 杨旭 《公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186,共5页
为真实反映沥青混合料内部非均质(粗集料、砂浆和空隙)多层次(矿料级配)的结构特性,通过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获取试件的多层图像,运用MATLAB对沥青混合料CT图片进行了集料、胶浆和空隙的识别与分离;借助离散元方法,实现了由二维可视化图... 为真实反映沥青混合料内部非均质(粗集料、砂浆和空隙)多层次(矿料级配)的结构特性,通过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获取试件的多层图像,运用MATLAB对沥青混合料CT图片进行了集料、胶浆和空隙的识别与分离;借助离散元方法,实现了由二维可视化图形向二维数值化模型的转换,并提出了空隙特征的还原方法;确定合适间距挑选代表性CT图片生成二维模型,将每个二维模型复制一定倍数联结形成整体,建立了包含不规则形状集料、级配特征和空隙的沥青混合料三维离散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及程序操作简便,切实可行,弥补了传统的数值方法采用统计学原理或采用对试件损伤研磨建立三维细观模型的不足,为开展基于不连续介质力学的虚拟试验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T 沥青混合料 离散元方法 非均质虚拟试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