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SA算法在微观交通仿真模型VISSIM参数标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章玉 于雷叫 +2 位作者 赵娜乐 朱丽颖 陈旭梅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4期44-49,共6页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在交通系统管理、控制和优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参数标定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特别是对于较复杂网络,其参数标定耗时长,且不容易找到最优解.本文选取了应用较为广泛的VISSIM仿真模型作为基础平...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在交通系统管理、控制和优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参数标定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特别是对于较复杂网络,其参数标定耗时长,且不容易找到最优解.本文选取了应用较为广泛的VISSIM仿真模型作为基础平台,针对遗传算法(GA)的不足,建立了基于同步扰动随机逼近(SPSA)算法的微观仿真模型参数标定方法,并实现了程序的自动化标定;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快速路仿真模型的驾驶员行为参数标定中,以速度的相对误差平方和作为收敛函数,通过对比GA算法,SPSA算法收敛速度快1.7倍,且在标定后的流量检验中相对误差的平方和小0.16,验证了SPSA算法在VISSIM参数标定上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微观交通仿真 参数标定 SPSA VIS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换乘常规公交平均候车时间模型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淑霞 陈旭梅 +1 位作者 于雷 胡东方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乘客平均候车时间建模在公交网络协调优化研究、公共交通效益分析等诸多研究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将轨道换乘常规公交的客流分为固定客流和随机客流,并进行客流到站时间分布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固定客流到站时间的对数正态分... 乘客平均候车时间建模在公交网络协调优化研究、公共交通效益分析等诸多研究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将轨道换乘常规公交的客流分为固定客流和随机客流,并进行客流到站时间分布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固定客流到站时间的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效果最好,而随机客流到站时间的伽马分布拟合效果最好;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客流分类的换乘客流晚高峰平均候车时间模型;最后,对北京市13号线龙泽站519路公交线路进行了模型应用,以检验模型的准确性.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地估计晚高峰换乘乘客的平均候车时间,相对误差在2.0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 固定客流 随机客流 到站时间分布 平均候车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欧、日智能交通系统(ITS)发展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旭梅 于雷 +1 位作者 郭继孚 全永燊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5-79,84,共6页
文章阐述了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概念。从ITS发展政策层面、技术层面和公共资金投入对美、欧、日ITS近期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经验,最后指出:在政策层面上,我国应着手ITS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和ITS推进机制的建立,必须打破ITS管... 文章阐述了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概念。从ITS发展政策层面、技术层面和公共资金投入对美、欧、日ITS近期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经验,最后指出:在政策层面上,我国应着手ITS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和ITS推进机制的建立,必须打破ITS管辖机构体制上的限制和约束。在技术层面上,ITS的整体发展采用逐步发展、宏观规划的策略,但在重点地区和重点技术领域,要予以重点扶持。在投资融资层面,关键在于面临挑战,如何把握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公共资金 美国 日本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车尾气排放宏观模型开发与应用初探 被引量:10
4
作者 胥耀方 于雷 +1 位作者 郝艳召 宋国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9年第2期147-154,共8页
交通尾气排放宏观模型是进行广域尾气排放估测的重要工具,其功能是计算国家和区域范围内的有交通排放产生的排放因子与排放清单.目前,中国尚缺乏自己的宏观尾气排放模型,利用国外模型进行尾气排放估算误差较大.基于国内自己的尾气排放数... 交通尾气排放宏观模型是进行广域尾气排放估测的重要工具,其功能是计算国家和区域范围内的有交通排放产生的排放因子与排放清单.目前,中国尚缺乏自己的宏观尾气排放模型,利用国外模型进行尾气排放估算误差较大.基于国内自己的尾气排放数据,利用国外的部分模型数据作为必要的补充,提出并实现了中国宏观尾气排放模型的建模方法与程序设计.首先,在总结国外机动车尾气排放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确定基于中国城市交通环境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宏观模型的目标、结构和建模方法,并对模型关键模块的数据获取、数据分析以及计算流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次,利用Vi-sual Basic对模型进行了程序开发.最后,对北京市2008年尾气排放对交通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并将其预测结果与MOBILE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尾气模型 排放因子 程序开发 交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交通拥堵时间维度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朱琳 于雷 +2 位作者 宋国华 郭继孚 温慧敏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2,共6页
以北京市浮动车数据为基础,对比2个工作日上午时段的交通拥堵时间百分比、持续时间特征指标,引入残存函数描述路段拥堵持续时间分布概率,采用曲线拟合后得到Log-Logistic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拥堵持续时间残存函数曲线,并对比不同路段的... 以北京市浮动车数据为基础,对比2个工作日上午时段的交通拥堵时间百分比、持续时间特征指标,引入残存函数描述路段拥堵持续时间分布概率,采用曲线拟合后得到Log-Logistic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拥堵持续时间残存函数曲线,并对比不同路段的拥堵持续时间分布差异;此外,通过对比分析拥堵时段内速度的区间分布,得到拥堵前后时段交通状态的演变关系.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具体分析直观说明交通拥堵时间维度的特征,以期为交通拥堵评估与预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拥堵 时间维度特征 拥堵持续时间 残存函数 Log—Logistic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路段排放测算的车辆运行模式模型 被引量:9
6
作者 胥耀方 于雷 宋国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0-168,188,共10页
基于北京市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平均速度下的VSP与瞬时速度分布规律,并建立了平均速度与进行排放测算所需的运行模式参数分布对应模型.此外,本文利用所开发的模型,以及MOVES模型中的运行模式计算排放.结果显示,本文模型对HC,NO_x和CO的... 基于北京市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平均速度下的VSP与瞬时速度分布规律,并建立了平均速度与进行排放测算所需的运行模式参数分布对应模型.此外,本文利用所开发的模型,以及MOVES模型中的运行模式计算排放.结果显示,本文模型对HC,NO_x和CO的预测误差分别为:6.9%,0.6%和0.3%,远远小于利用MOVES默认行驶周期计算而得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运行模式 VSP 本平均速度 排放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众出行感知调研与测算的交通状态实时评价指标 被引量:4
7
作者 朱琳 宋国华 +2 位作者 于雷 温慧敏 孙建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26-1531,共6页
为弥补城市道路和走廊交通运行评价的不足、提高交通状态评价的实时性,基于对公众出行感知调研和加权测算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交通状态指数实时评价方法.采集每1 min间隔的出行交通感知,分别以时间和距离为权重,计算区间... 为弥补城市道路和走廊交通运行评价的不足、提高交通状态评价的实时性,基于对公众出行感知调研和加权测算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交通状态指数实时评价方法.采集每1 min间隔的出行交通感知,分别以时间和距离为权重,计算区间出行的综合感知,与实测区间感知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出行者对拥堵状况下的时间变化更加敏感.在此基础上,选择路段行程时间为权重,由路段交通状态指数建立道路交通状态综合评价指数.以北京市西二环和八达岭高速为实例,对交通走廊运行状态和拥堵强度进行了评价,论证了指标和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状态指数 实时评价指标 公众出行感知 综合评价法 行程时间 行程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数正态和分布的路径行程时间可靠性模型 被引量:27
8
作者 陈琨 于雷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39,共5页
建立合理的路径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模型,对于准确评价路网运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数正态随机变量之和的概率分布特性,建立了路径的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模型.首先,通过曲线拟合,建立了路段行程时间的概率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对... 建立合理的路径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模型,对于准确评价路网运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数正态随机变量之和的概率分布特性,建立了路径的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模型.首先,通过曲线拟合,建立了路段行程时间的概率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对数正态分布的拟合效果最佳;其次,利用统计学理论,分别考虑路段相关和路段独立两种情况,建立了基于对数正态和分布的路径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西三环路径进行了实例分析,以检验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的评价路径的行程时间可靠性;且路段之间存在弱相关关系,最合理的路段相关系数取值为0.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路径行程时间可靠性 路段相关 路段独立 对数正态和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性多维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赵娜乐 于雷 +2 位作者 陈旭梅 郭继孚 温慧敏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9,共5页
基于多天的快速路检测器实测数据,在利用平均车长进行占有率及密度转化后,采用Van-Aerde单一结构模型标定了北京市三环快速路典型路段的不同天、内外环及不同车道的交通流参数,进行了多维度的交通流特性对比分析,为北京城市快速路系统... 基于多天的快速路检测器实测数据,在利用平均车长进行占有率及密度转化后,采用Van-Aerde单一结构模型标定了北京市三环快速路典型路段的不同天、内外环及不同车道的交通流参数,进行了多维度的交通流特性对比分析,为北京城市快速路系统的运营管理及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路 交通流特性 Van-Aerde单一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运行模式分布模型及排放测算 被引量:4
10
作者 胥耀方 于雷 宋国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48-3559,共12页
针对交通系统易于收集到的平均速度,以及排放模型计算所需的运行模式分布参数,建立基于平均速度的运行模式分布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对比所建立模型、MOVES模型中的行驶周期所获取数据与真实数据之间的排放结果差异,发现... 针对交通系统易于收集到的平均速度,以及排放模型计算所需的运行模式分布参数,建立基于平均速度的运行模式分布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对比所建立模型、MOVES模型中的行驶周期所获取数据与真实数据之间的排放结果差异,发现本模型有82.5%的区间平均排放率预测误差低于MOVES,本模型的最大误差为50.0%,而MOVES模型为304.2%.使用本模型评价了北京市限行前后污染物排放情况,发现限行后二环路高峰小时HC、CO、NO_x总体排放依次减少了9.58%、11.41%、0.49%.与真实值相比,预测值R^2方高于0.700,预测误差大幅度低于MOVES模型预测误差,并实现对交通策略下路网排放的动态评价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模式分布 排放测算 平均速度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口运行模式分布模型及排放测算 被引量:2
11
作者 胥耀方 于雷 宋国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8-165,185,共9页
针对路网中可大规模采集的流量、速度数据,结合主流排放模型广泛应用的VSP参数,提出了面向排放测算的交叉口运行模式模型,为动态评估路网中的交叉口排放提供了测算依据.通过对交叉口区域的运行模式分布特征分析,提取交叉口运行模式关键... 针对路网中可大规模采集的流量、速度数据,结合主流排放模型广泛应用的VSP参数,提出了面向排放测算的交叉口运行模式模型,为动态评估路网中的交叉口排放提供了测算依据.通过对交叉口区域的运行模式分布特征分析,提取交叉口运行模式关键特征参数,建立基于粒子群聚类算法的交叉口运行模式分布模型.通过本模型和MOVES模型计算交叉口排放,本模型预测HC、CO、NO_x污染物的误差分别为6.08%、0.80%、4.18%,而MOVES模型的预测误差分别为38.67%、28.87%、12.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叉口运行模式 VSP 平均速度 排放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Integration的仿真模型路网编辑系统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胥耀方 于雷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0年第2期88-92,共5页
利用Visual Basic语言、MapX地图化组件及Access数据库设计并开发了面向Integration的仿真模型路网编辑系统。按照用户需求,详细设计了该系统的系统功能、数据库概念模型和数据库结构。阐述了在Integration仿真软件需求下的路网建立、... 利用Visual Basic语言、MapX地图化组件及Access数据库设计并开发了面向Integration的仿真模型路网编辑系统。按照用户需求,详细设计了该系统的系统功能、数据库概念模型和数据库结构。阐述了在Integration仿真软件需求下的路网建立、分割其他图元、路段结点关联、相邻路段合并的技术方法。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开发,实现了不依赖于任何软件独立进行路网编辑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X INTEGRATION 路网编辑系统 独立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尾气预测需求的VMT模型
13
作者 于雷 乔风翔 刘娟 《交通环保》 2005年第1期7-9,22,共4页
车辆行驶里程 (VMT)是机动车尾气排放预测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之一 ,VMT值的精确度直接影响了模型的预测精度。文中提出了一种VMT估算模型 ,该模型引入指数回归模型 ,结合采样交通流量和路段特征来估测所有路段流量和VMT ,并按时间和速... 车辆行驶里程 (VMT)是机动车尾气排放预测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之一 ,VMT值的精确度直接影响了模型的预测精度。文中提出了一种VMT估算模型 ,该模型引入指数回归模型 ,结合采样交通流量和路段特征来估测所有路段流量和VMT ,并按时间和速度进行了进一步划分 ,在实际运用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行驶里程 流量预测 指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交通分配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婷 于雷 赵娜乐 《交通标准化》 2010年第9期6-10,共5页
动态交通分配能反映路网交通流的拥挤性、路径选择的随机性、交通需求的时变性等典型交通流动态特征,比静态交通分配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在简要介绍动态交通分配的重要组成要素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动态交通分配区别于静态交通分配的六个典... 动态交通分配能反映路网交通流的拥挤性、路径选择的随机性、交通需求的时变性等典型交通流动态特征,比静态交通分配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在简要介绍动态交通分配的重要组成要素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动态交通分配区别于静态交通分配的六个典型特征:因果性、先进先出原则、路段状态方程、路段流出函数、路段特性函数和路段阻抗函数。从路径选择准则、路径走行时间定义、出行者出行选择假定、动态网络交通流模型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对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的分类进行综述性研究,分析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并总结动态交通分配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可为动态交通分配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交通分配 交通负荷 动态交通分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智能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潘起胜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7年第21期15-15,共1页
我研究的是关于智能区域模型的发展与进展,提出模型的系统性理论,认为土地利用、空气污染、能源消耗等是在大的体系下面统一考虑的,有以下案例佐证:
关键词 智能模型 应用 城市 区域模型 土地利用 空气污染 能源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二氧化碳的轻型汽油车VSP区间划分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胥耀方 于雷 +1 位作者 宋国华 郝艳召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58-1365,共8页
利用PEMS对北京市16辆轻型汽油车进行了排放测试,分析了机动车比功率VSP对CO2的排放影响.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排放速率和排放分担率两种因素,按CO2排放特性对VSP区间重新划分.新划分区间的排放率最小值为0.5587g.s-1,最大值为3.4013g.s... 利用PEMS对北京市16辆轻型汽油车进行了排放测试,分析了机动车比功率VSP对CO2的排放影响.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排放速率和排放分担率两种因素,按CO2排放特性对VSP区间重新划分.新划分区间的排放率最小值为0.5587g.s-1,最大值为3.4013g.s-1,排放分担率最小值为4.61%,最大值为14.17%.此外,VSP=0的数据排放率为0.5587g.s-1,低于周围区间,分担率为14.17%,与其它区间相当,因此,其被划入独立区间.接着,引入速度及发动机负荷ES两个参数,对VSP区间进行再划分,分别分为30个排放区间.最后,通过北京不同类型道路排放实例进行验证,发现针对快速路和非快速路而言,MOVES预测误差分别为11.43%,14.34%,IVE为12.23%,15.53%,新VSP划分方式为10.05%,12.57%,新VSP-速度组合区间的划分方式为9.10%,11.56%,新VSP-ES组合区间的划分方式为9.90%,12.23%,其中,新VSP-速度组合区间的划分方式误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排放特性 VSP区间 车载测试 北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