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中部安徽晚太古代五河群碱性角闪石——并非高压变质的指示矿物(英文)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忠光 王小民 +4 位作者 崔善奎 梁万通 荆延仁 潘国强 夏木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05-224,共20页
在中国中部晚太古代五河群的碱性片麻岩中,曾报导有蓝色角闪石和硬玉的存在,并且认为它们是与安徽张八岭群同期的高压变质矿物。本文作者经过对岩石和矿物成分的详细研究,证实五河群中的碱性角闪石+锥辉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钠长... 在中国中部晚太古代五河群的碱性片麻岩中,曾报导有蓝色角闪石和硬玉的存在,并且认为它们是与安徽张八岭群同期的高压变质矿物。本文作者经过对岩石和矿物成分的详细研究,证实五河群中的碱性角闪石+锥辉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钠长石±赤铁矿等矿物组合是典型的角闪岩相变质矿物组合,这些碱性角闪石的核部是岩浆岩成因的镁钠铁闪石,其边部是角闪岩相变质成因的镁钠闪石,这些碱性闪石的Al_2O_3含量特别低,而FeO和Fe_2O_3含量很高,它们与张八岭群的青铝闪石在化学成分上差别很大。五河群片麻岩中的钠质辉石是很纯的锥辉石而没有硬玉组分。从含大量微斜长石的矿物组合、蓝色角闪石的矿物成分、低硬玉质的钠辉石和估算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来看,我们认为五河群的片麻岩并不是高压蓝闪片岩相的变质产物。此外,以前关于五河群和中国中部其他变质岩中(如张八岭群)有关硬玉的报导中所发表的电子探针和化学分析资料与辉石的化学分子式不符,我们的岩石学研究也没有证实硬玉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 碱性 高压变质 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元古代蓝片岩带——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前寒武纪蓝片岩 被引量:37
2
作者 肖序常 格雷厄姆 S.A.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2-21,共10页
阿克苏附近所发现的元古界阿克苏群为一完整的蓝片岩-绿片岩系列,我们通过野外调查肯定了这一认识,并认为它是高压-温相的变质块体,长40km,宽约2.5km.该变质岩由强烈片理化的绿泥石-黑硬绿泥石石墨片岩、黑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绿... 阿克苏附近所发现的元古界阿克苏群为一完整的蓝片岩-绿片岩系列,我们通过野外调查肯定了这一认识,并认为它是高压-温相的变质块体,长40km,宽约2.5km.该变质岩由强烈片理化的绿泥石-黑硬绿泥石石墨片岩、黑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绿片岩、蓝片岩及少量石英岩、变铁质岩组成.原岩包活泥质岩、砂岩、基性玻屑凝灰岩、块状熔岩、枕状熔岩及少量深海沉积物.蓝片岩的矿物组合:青铝闪石-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石英-阳起石.阿克苏群为世界上真正的前震旦纪蓝片岩之一,其变质年龄至少有80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的阿克苏 元古代蓝片岩带 高压-温变质岩 蓝片岩-绿片岩相过渡变质类型 蓝片岩的矿物组合 蓝片岩的变质年龄(至少800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区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 被引量:24
3
作者 潘国强 荆延仁 +5 位作者 夏木林 梁万通 王小民 刘忠光 丸山茂德 毛河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9-363,T001,共6页
大别山区的榴辉岩可划分为四种类型,目前已在第Ⅲ类和第Ⅰ类中分别发现了柯石英及其假像。柯石英除鉴定其光学特征外,还经显微拉曼光谱证实。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形成条件为T600°—710℃,P>2.8GPa,表明其形成于上地幔。大别山区含... 大别山区的榴辉岩可划分为四种类型,目前已在第Ⅲ类和第Ⅰ类中分别发现了柯石英及其假像。柯石英除鉴定其光学特征外,还经显微拉曼光谱证实。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形成条件为T600°—710℃,P>2.8GPa,表明其形成于上地幔。大别山区含柯石英榴辉岩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少数几处非金伯利岩型高压变质岩之一。它的形成可能与三叠纪中朝板块与扬子板块间发生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柯石英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及其成因解释 被引量:38
4
作者 张儒媛 从柏林 刘忠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1-226,共16页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是秦岭-大别构造带的东延部分,主要由含榴辉岩的角闪岩相片麻岩和含蓝片岩的浅变质岩系组成。榴辉岩的变质年龄集中在320~220Ma(石炭纪-三叠纪)之间。柯石英榴辉岩的最新年龄为210Ma。以柯石英榴辉岩为代表的超高压...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是秦岭-大别构造带的东延部分,主要由含榴辉岩的角闪岩相片麻岩和含蓝片岩的浅变质岩系组成。榴辉岩的变质年龄集中在320~220Ma(石炭纪-三叠纪)之间。柯石英榴辉岩的最新年龄为210Ma。以柯石英榴辉岩为代表的超高压变质岩可能是具有元古代基底苏鲁微大陆块前缘俯冲到70~100km或更深的地方,遭受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的。在晚三叠纪由于中朝和扬子板块的碰撞和缝合,产生的一系列逆冲、叠加和剪切作用使深位变质岩片受到抬升,使它们出露于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地区 变质地体 柯石英 榴辉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滇西腾冲新生代火山岩的成因 被引量:19
5
作者 从柏林 陈秋媛 +2 位作者 张儒瑗 吴根耀 徐平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41-448,共8页
腾冲上新—全新世火山岩属高钾的钙碱性岩系,以强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为特征,明显具岛弧或活动陆缘属性。其形成与新特提斯演化有关,即:印度微大陆与东南亚微大陆间的洋盆于晚白垩—古新世向东消减,伴以岛弧形成... 腾冲上新—全新世火山岩属高钾的钙碱性岩系,以强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为特征,明显具岛弧或活动陆缘属性。其形成与新特提斯演化有关,即:印度微大陆与东南亚微大陆间的洋盆于晚白垩—古新世向东消减,伴以岛弧形成,始新世开始印度板块与该岛弧碰撞;作为弧后盆地的安达曼海及内缅甸盆地于中新世晚期扩张。腾冲的独特之处是岛弧型火山活动迟后于消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火山岩 岛弧属性 腾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