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饱水木质文物的定型加固保护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庆蒙 黄晓 +1 位作者 罗宏杰 朱金萌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6-1017,共12页
饱水木质文物的定型加固保护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质法.物理法是通过改变气液界面张力,从而减弱因木材内液体蒸发产生内应力所导致的木材变形,具有定型作用,而无加固作用.化学法是通过加固材料的介入对饱水木材同时起到脱水和... 饱水木质文物的定型加固保护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质法.物理法是通过改变气液界面张力,从而减弱因木材内液体蒸发产生内应力所导致的木材变形,具有定型作用,而无加固作用.化学法是通过加固材料的介入对饱水木材同时起到脱水和加固作用,加固的原理包括填充、键合细胞壁,但是由于加固材料的渗透难以控制,而且随时间变化加固材料的降解及其与木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木质文物的进一步损坏.由于生物质材料与木材组分相容性较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物质材料被用来加固保护饱水木材,但是生物质材料的分子量、粒径、溶液黏度等因素,以及木质文物与生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阻碍了生物质材料在饱水木质文物中的渗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已有研究大多针对新型加固材料的研发,鲜有对携带加固材料所需介质对木材影响的研究,未来应更多研究介质对文物保护效果的影响,且更多利用材料化学领域表征方法来评估文物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定型加固 保护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便携式地物高光谱仪的文物材料分析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聪 Mara Camaiti +2 位作者 刘呆运 铁付德 曹颐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8-1226,共9页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由于文物不可再生的珍贵性,以及最少干预的文物保护基本原则,无损分析技术始终是文物制作工艺研究、劣化机理及保护修复研究中材料分析的最主要技术手段。因此,研发、应用新型...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由于文物不可再生的珍贵性,以及最少干预的文物保护基本原则,无损分析技术始终是文物制作工艺研究、劣化机理及保护修复研究中材料分析的最主要技术手段。因此,研发、应用新型无损分析技术是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源于遥感领域的便携式地物高光谱仪在文物材料分析中展现出强大应用潜力,并且已在石质古建筑、绘画等文物修复中成功应用。作为一种无需采样的非侵入式光谱技术,便携式地物高光谱仪可在极短时间获取一个涵盖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350~2500 nm)的全波段、高分辨率反射光谱。同时,其便携程度很高,对工作环境、光源等无特殊要求,可在野外文物或遗址现场原位使用。此外,在采集光谱数据的同时还可通过遥感技术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分析。上述技术特点使其在文物材料分析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以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首先介绍了目前文物材料分析中常用便携式地物高光谱仪的设备型号及其性能指标;其次细致梳理了近十年来其在有机质/无机质文物材料定性和定量分析、文物保护材料分析,以及文物修复原位、实时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现状;之后深入探讨了谱图预处理的规范和建立标准波谱库等两个影响该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问题;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预期在脆弱有机质文物分析、多种分析技术联合应用和定量分析研究方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物高光谱仪 文物 材料分析 无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铜文物的腐蚀特征及防护策略研究
3
作者 和天逸 王海宁 +6 位作者 梁皓哲 宋俊飞 邹鸿立 王恩泽 钱佑宇 董文强 夏琦兴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6-101,112,共7页
青铜文物保护是金属类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难点。介绍了青铜文物在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的锈层产生机制和典型青铜病害,重点以粉状锈为例概述了青铜文物有害锈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青铜文物保护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青铜文物 腐蚀机制 无害锈 有害锈 防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T/Na_(2)MoO_(4)/EDTA有机⁃无机体系对带锈青铜的复效缓蚀作用研究
4
作者 江澜 和天逸 +1 位作者 董文强 夏琦兴 《材料保护》 2025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提高带锈青铜器的耐腐蚀性能,采用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钼酸钠(Na_(2)MoO_(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_(10)H_(14)N_(2)Na_(2)O_(8),EDTA)对带锈青铜样品进行缓蚀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 为提高带锈青铜器的耐腐蚀性能,采用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钼酸钠(Na_(2)MoO_(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_(10)H_(14)N_(2)Na_(2)O_(8),EDTA)对带锈青铜样品进行缓蚀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等研究了缓蚀剂对带锈青铜耐蚀性的作用,探讨了其对青铜器锈蚀层的复效缓蚀机理。结果表明:带锈青铜样品的主要成分为CuCl、Cu_(2)(OH)_(3)Cl等有害锈,宏观呈现浅绿色。通过AMT/Na_(2)MoO_(4)/EDTA缓蚀处理后,锈层宏观颜色基本不变,粗糙度降低,微观上更加致密。此外,缓蚀处理后试样的耐腐蚀性能明显提升,腐蚀电流密度下降12个数量级。AMT和Na_(2)MoO_(4)的复配处理效果阻止了带锈青铜的持续腐蚀,EDTA可去除带锈青铜样品中不稳定组分,提高锈层的整体致密度,有效提高了带锈青铜的缓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锈青铜 有机⁃无机体系 电化学方法 复效缓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价金属材料的类芬顿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泽浩 董文强 夏琦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976-3985,共10页
芬顿与类芬顿氧化技术能够活化H_(2)O_(2),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可对绝大多数污染物彻底氧化.相较于其他类芬顿催化剂,以零价铁为代表的零价金属材料具有更优的理论电子供给潜力,活化H_(2)O_(2)能力突出,在污水治理领域... 芬顿与类芬顿氧化技术能够活化H_(2)O_(2),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可对绝大多数污染物彻底氧化.相较于其他类芬顿催化剂,以零价铁为代表的零价金属材料具有更优的理论电子供给潜力,活化H_(2)O_(2)能力突出,在污水治理领域被重点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零价金属类芬顿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铁基、铜基、钴基以及合金等零价态金属的反应机理和降解特点,并从异相催化角度探讨了类芬顿氧化处理废水的作用机制和催化剂性能提升策略.最后,对未来零价金属类芬顿催化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金属 芬顿反应 异相催化 ·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图像处理的陕西西安白杨寨晚唐墓M1373壁画颜料层研究
6
作者 严静 唐兴佳 +5 位作者 贺章 王曾 陈爱东 张朋昌 董文强 高婧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5年第4期1036-1044,共9页
2022年11月出土于陕西西安白杨寨晚唐墓M1373是一项保存较好的晚唐墓葬遗产,其多彩多姿的墓葬壁画对于研究晚唐时期的祭祀、礼仪、音乐、服饰、艺术等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为研究唐宋之际的壁画风格题材转变提供了直接材料。然而,由于年... 2022年11月出土于陕西西安白杨寨晚唐墓M1373是一项保存较好的晚唐墓葬遗产,其多彩多姿的墓葬壁画对于研究晚唐时期的祭祀、礼仪、音乐、服饰、艺术等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为研究唐宋之际的壁画风格题材转变提供了直接材料。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该壁画颜料层依旧出现了许多典型病害,如颜料脱落、起甲、泥水污染等,加之后续揭取会给壁画颜料层带来人为干预,这会使得壁画信息受到一定影响。为此,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壁画揭取之前进行一体化图谱信息获取,而后采用光谱分析与高光谱图像处理技术对壁画表面颜料层进行分析,并以乐舞图为例,研究该壁画绘制的颜料与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该壁画红色、黄色、绿色等颜料采用了传统的赭石、土黄/石黄、石绿等矿物颜料,且在绘制地毯花卉时,红色颜料和绿色颜料被大量稀释使用,而黄色颜料使用并不明显;壁画绘制时用墨色或硬笔起底稿,用红线勾勒,底稿线与表层勾勒线大多存在偏移,且有些区域勾勒线与底稿线偏移较严重,说明起稿和定稿之间有一定的改动;同时,部分区域底稿线较为明显,部分区域则不太清晰,通过高光谱图像处理方法,发现了隐藏于颜料层表面或勾线之下的起稿线;该壁画主要采用了分布式非重叠二维直视的画面布局方式,空间立体感稍差,但对于乐手手指和乐笛交汇的多个位置,有的出现了前景与背景图案非重叠的二维直视绘制方式,有的出现了少量前景与背景图案重叠的二维透视绘制方式,说明该壁画在绘制前和绘制时进行较好的布局设计,且未出现明显的涂改。此外,还发现该壁画存在一些隐藏的污水污染病害。上述研究为该壁画的现场保护方案制定和后续研究与保护修复等提供了数据资料、研究方法和初步结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墓壁画 光谱分析 高光谱图像处理 壁画颜料层 壁画绘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