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肿瘤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赵景慧 关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5年第4期188-193,共6页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肿瘤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损伤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预防术中获得性压力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194例。将发生压力性...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肿瘤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损伤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预防术中获得性压力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194例。将发生压力性损伤的25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将未发生压力性损伤的16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整理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发生获得性压力损伤的因素。结果 25例患者发生术中获得性压力损伤,占比为12.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位移动、术中压力剪切力改变、局部潮湿、术中低温都与获得性压力损伤发生率有相关性(P <0.05);并发症、体位、性别、麻醉方式与获得性压力损伤发生率无相关性(P> 0.05)。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发现,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压力剪切力改变、体位移动等是高危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导致神经外科肿瘤患者发生术中获得性压力损伤的因素很复杂,针对这些因素采取对应性防护措施,可降低术中获得性压力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肿瘤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影响因素 高危因素 单因素分析 二元logisti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护生对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智慧教学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丽娜 邵慧慧 朱丽丽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在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智慧教学体验中的实习感受,为进一步完善临床教学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接受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智慧教学体验...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在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智慧教学体验中的实习感受,为进一步完善临床教学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接受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智慧教学体验中的7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最终获取正向体验主题4项:提高了临床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知识掌握更加牢固、技能更加熟练;憧憬工作,提高职业认同感;教学模式得到认可。负性体验主题3项:增加了实习压力;教学模式不新颖;模式仍需完善。结论该模式可以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护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满足感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教学模式 临床教学 访谈 智慧课堂 护理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腰椎爆裂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忠波 冯瑞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9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腰椎爆裂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爆裂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腰椎爆裂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爆裂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1个月的运动及感觉评分(ASIA评分),随访3个月,比较术后尿流动力学指标,随访1年,比较男性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及相关运动能力指标。结果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ASIA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最大尿流量及最大逼尿肌压力大于对照组(P<0.05),膀胱顺应性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IIEF-5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P<0.05),干预后1年,观察组完成步行10m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完成连续5次坐立位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腰椎爆裂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中,能有效的恢复患者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改善排尿及性功能,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后路减压 内固定 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史夫晓 关楠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8期184-186,262,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本研究个性化护理模式管理...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本研究个性化护理模式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存在焦虑及抑郁心理比例;比较两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统计两组救治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存在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后好转出院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动脉瘤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有效的减少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改善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模式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 救治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