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髖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 被引量:3
1
作者 冀强 韩云华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第6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的价值。方法:将2016.04.01日至2016.05.01日在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4例患者数字随机分成2组,42例/组。分别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和增加康复指导(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的价值。方法:将2016.04.01日至2016.05.01日在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4例患者数字随机分成2组,42例/组。分别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和增加康复指导(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三个月的步行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三个月的步速(0.89±0.14米/秒)、步频(91.25±3.64步/分钟)都比对照组更令人满意(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加上康复指导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髖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康复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部复杂褥疮
2
作者 陈兆平 张鹏 丁玉喜 《中国民康医学》 2008年第19期F0003-F0004,共2页
关键词 肌皮瓣转移修复 复杂褥疮 臀部 股骨粗隆部 筋膜皮瓣修复 坐骨结节 巨大褥疮 好发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在Sander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邵之良 赵志来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8期1732-1736,共5页
目的:探讨Sander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行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骨科2017年1至12月收治的84例Sander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经典经外侧“L”型切... 目的:探讨Sander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行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骨科2017年1至12月收治的84例Sander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经典经外侧“L”型切口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影像学评价手术前后骨解剖测量数据变化。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手术效果,并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Bohler角、C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AOFAS评分优良率、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Sander Ⅱ~Ⅲ型跟骨骨折不仅可取得同经典经外侧“L”型切口术相接近的手术效果,而且在手术出血量、引流量及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老年 Sander Ⅱ~Ⅲ型 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钻孔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和森 彭彦 王立全 《临床骨科杂志》 2000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 研究股骨头钻孔蝮蛇抗栓酶和丹参局部灌注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38例 41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Ⅰ~Ⅳ期 )患者采用股骨头钻孔减压 ,然后置管灌注蝮蛇抗栓酶和丹参 ,观察髋关节疼痛、功能恢复、活动度、股骨头修复... 目的 研究股骨头钻孔蝮蛇抗栓酶和丹参局部灌注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38例 41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Ⅰ~Ⅳ期 )患者采用股骨头钻孔减压 ,然后置管灌注蝮蛇抗栓酶和丹参 ,观察髋关节疼痛、功能恢复、活动度、股骨头修复情况。结果 疗效评价根据 1995年全国首届骨坏死学术交流会拟定的 10 0分标准。优 15例 17髋 ,良 2 0例 2 1髋 ,可 2例 2髋 ,差 1例 1髋。总优良率 92 %。结论 股骨头钻孔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手术难度小、创伤小、无副作用、疗效高的优点 ,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蝮蛇抗栓酶 丹参 灌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冀强 《系统医学》 2017年第23期135-136,140,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抽选64例进行研究,遵照红蓝球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接受护理干...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抽选64例进行研究,遵照红蓝球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3.13%)、便秘发生率(3.13%)、尿路感染发生率(3.13%)、肺部感染发生率(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各项数据分别为(67.74±2.96)分和(69.94±1.08)分、(70.13±2.29)分、(66.42±2.27)分、(71.19±3.5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压缩性骨折 腹胀 护理干预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探讨
6
作者 韩云华 冀强 +2 位作者 李真 曾宪辉 郝爱华 《系统医学》 2017年第20期134-135,138,共3页
目的探析老年窦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联合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接收的老年窦性心律失常患者78例纳为参研的样本,随机均分成参照组(常规护理)39例与实验组(针对性护理)39例,比较两组疗效及遵医... 目的探析老年窦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联合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接收的老年窦性心律失常患者78例纳为参研的样本,随机均分成参照组(常规护理)39例与实验组(针对性护理)39例,比较两组疗效及遵医行为。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总疗效97.4%大于参照组76.9%,遵医行为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用于治疗老年窦性心律失常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护理有利于巩固药物疗效,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律失常 遵医行为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血清感染指标在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发热中的监测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兆平 丁玉喜 +2 位作者 沈靖 张爱成 孙东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893-2895,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发热患者的监测价值,及时发现、预防和治疗感染患者。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关节置换术并早期发热的患者160例;按照...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发热患者的监测价值,及时发现、预防和治疗感染患者。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关节置换术并早期发热的患者160例;按照患者细菌学培养的结果将其分为感染组72例和未感染组88例;比较两组患者及组内患者之间血清PCT、CRP、ESR水平以及WBC计数。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PCT、CRP、ESR、WBC相近,手术后,感染组PCT、CRP、ESR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相近;未感染组患者PCT、CRP、ESR、WBC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术后7d患者WBC和PCT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ESR和CRP水平仍然较高;术后发热并发感染的患者中,PCT水平在不同感染类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用于不同感染类型的鉴别,而CRP、ESR、WBC三种指标在不同类型感染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CRP、ESR三者对应的ROC曲线(P<0.05),可用于诊断术后发热是否由感染引起。结论合理选择感染指标在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感染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PCT受手术影响较小,可用于鉴定感染类型,CRP和ESR可作为辅助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指标 关节置换术 发热 感染
原文传递
30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邵之良 赵志来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5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质量效果,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入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300例的治疗情况,对患者性别分布、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发病季节...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质量效果,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入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300例的治疗情况,对患者性别分布、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发病季节、以及不同方式的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21例,占40.3%,女性患者为179例,占59.7%,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年龄为60~96岁,其中发病年龄最高的是70~75岁,其中男性患者为27例,占9.0%,女性患者为39例,占13.0%,发病部位最多的是脊柱,为89例,占29.7%,其中男性患者为35例,占11.7%,女性患者为54例,占18.0%.在对患者治疗后,骨折部位为股骨颈骨折以及股骨粗隆间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患者,而骨折部位为脊柱、桡骨远端以及肱骨近端患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骨折多发于冬季,共122例,占40.7%,其中男性患者49例,占16.3%,女性患者73例,占24.3%.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中,绝经后女性患者较多,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耐受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应注意远离导致骨折的危险因素,安全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统计分析 治疗
原文传递
椎旁肌间隙入路GS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陈兆平 丁玉喜 《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GS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9例胸腰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组43例和正中入路组46例。椎旁肌间隙入路组进行椎旁肌间隙入路GSS内固...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GS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9例胸腰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组43例和正中入路组46例。椎旁肌间隙入路组进行椎旁肌间隙入路GSS内固定治疗,正中入路组进行正中入路GS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即刻切口内残腔大小,对比内固定前和内固定后5 d的伤椎高度、Cobb角纠正情况以及治疗前、随访3、6个月时的腰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即刻切口内残腔大小分别为(89.0±11.2)min、(152.6±41.0)、(103.9±12.2)、(10.5±3.8)ml,均明显低于正中入路组的(109.5±16.1)min、(208.4±31.6)、(153.4±16.0)、(34.2±8.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及正中入路组治疗后5 d患椎高度压缩度及Cobb角[(93.2±2.2)%、(92.7±1.9)%、(2.6±0.5)°、(2.7±0.6)°]较治疗前[(51.4±8.7)%、(52.0±9.0)%、(21.0±1.1)°、(21.4±0.9)°]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6个月时椎旁肌间隙入路组VAS分别为(2.0±0.2)、(1.6±0.3)分,均明显低于正中入路组的(3.1±0.7)、(2.4±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GSS内固定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患椎周围组织的损伤,确保椎旁肌及相关神经的完整性,因此极大降低术后远期腰背痛的发生风险,且置钉操作简单,符合微创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GSS内固定系统 椎体骨折 内固定 微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