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漏诊的原因分析
1
作者 李洋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MS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及漏诊的原因。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283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MS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及漏诊的原因。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283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分析MSCT的诊断价值。根据漏诊情况将确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为漏诊组(n=41)和未漏诊组(n=128)。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MSCT漏诊的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果28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淋巴结转移169例,MSCT检查出淋巴结转移128例,漏诊41例。MSCT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2.75%,阴性符合率为71.72%,总符合率为81.98%。ROC曲线显示,MSCT的AUC为0.741(95%CI:0.723~0.826),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高分化、Ki-67阴性、间质浸润深度<1/2是MS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漏诊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大小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论MSCT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良好。但对于肿瘤大小<4cm、高分化、Ki-67阴性、间质浸润深度<1/2的患者可能出现漏诊,对此类患者应结合其他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漏诊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脾扭转伴胰尾扭转临床案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耀辉 陈向志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6期799-805,共7页
游走脾(WS),又称异位脾。1677年由荷兰医生Johannes von home在尸检中首次发现,是一种因脾脏的活动度增大,所引起的急或慢性疾病。当游走脾发生脾蒂扭转时,称为脾扭转(ST)。脾扭转发生几率较小,只占WS的20%,但危险性极大,严重者可致脾... 游走脾(WS),又称异位脾。1677年由荷兰医生Johannes von home在尸检中首次发现,是一种因脾脏的活动度增大,所引起的急或慢性疾病。当游走脾发生脾蒂扭转时,称为脾扭转(ST)。脾扭转发生几率较小,只占WS的20%,但危险性极大,严重者可致脾梗死甚或危及生命。本病为罕见病,全球仅报告500例。ST伴胰尾扭转在我国还没有病例报道,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患者予以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游走脾 脾扭转 胰尾扭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结构改变与股四头肌脂肪垫和股前脂肪垫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郑丽楠 刘学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结构改变与股四头肌脂肪垫(QFP)和股前脂肪垫(PFP)影像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100例,共150个膝关节,将150个膝关节分为两组,非膝关节放射学骨性关节炎(ROA)组和...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结构改变与股四头肌脂肪垫(QFP)和股前脂肪垫(PFP)影像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100例,共150个膝关节,将150个膝关节分为两组,非膝关节放射学骨性关节炎(ROA)组和ROA组,比较两组的QFP、PFP各参数,分析各参数与KLG分级、Hoffa滑膜炎、渗出性滑膜炎的相关性。结果ROA组QFP头尾径长于非ROA组,QFP高信号、PFP髌股高信号例数多于非ROA组,QFP肿块效应例数少于非ROA组,PFP最大厚度低于非ROA组;QFP高信号、PFP髌骨高信号与KLG分级呈正相关(r=0.271、0.399),PFP最大厚度与KLG分级呈负相关(r=-0.418);QFP高信号与Hoffa滑膜炎呈正相关(r=0.330),QFP肿块效应、PFP最大厚度与Hoffa滑膜炎呈负相关(r=-0.291、-0.441);PFP最大厚度与渗出性滑膜炎呈负相关(r=-0.561)。PFP髌骨高信号与不同部位软骨缺损均呈正相关(r=0.320、0.418、0.358、0.410、0.291),QFP肿块效应、PFP最大厚度与不同部位软骨缺损均呈负相关(r=-0.358、--0.287、-0.287、-0.287、-0.170、-0.399、-0.438、-0.498、-0.457、-0.350),QFP前后径与胫骨内侧软骨缺损呈负相关(r=-0.260)。结论QFP和PFP影像学改变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KLG分级、滑膜炎改变、关节软骨缺损、软骨下骨髓病变有相关性,在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结构改变 股四头肌脂肪垫 股前脂肪垫 影像学改变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形图像配准的CT与MRI对肝癌体积测定的前瞻性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苏晓翠 王玉海 +1 位作者 宋慧浩 杨博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86-292,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MRI与CT对肝癌肿瘤的诊断情况,进而进行高精度放疗计划。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26例不可切除的肝转移(n=8)、肝细胞癌(n=10)和胆管癌(n=8)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放疗计划时进行了具有诊断质量的MRI扫描和三... 目的通过比较MRI与CT对肝癌肿瘤的诊断情况,进而进行高精度放疗计划。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26例不可切除的肝转移(n=8)、肝细胞癌(n=10)和胆管癌(n=8)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放疗计划时进行了具有诊断质量的MRI扫描和三期CT扫描,并确定了肝内解剖参考点。在最能显示肿瘤的CT和MRI系列中,勾画了肝脏和肿瘤体积,确定了肝内解剖参考点。采用形变配准对CT和MRI的肝脏进行配准。结果5例肝癌CT病灶数量与MRI有差异,MRI病灶多3例,CT病灶多2例。肝脏变形配准后,CT肿瘤表面与MRI肿瘤表面平均距离的人群中位数为3.7(2.2~21.3)mm。肿瘤表面积相差5 mm的中位百分比为26%(38%~86%)。转移瘤的中位符合率为81%(77%~86%),肝细胞癌的一致性为78%(44%~86%),胆管癌的一致性为69%(25%~85%)。结论MRI诊断的肝癌肿瘤体积与CT诊断的肝癌肿瘤体积存在显著差异,且在原发性肝癌中更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形图像配准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肝癌 高精度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