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2019冠状病毒病救治专科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文斌 张强 王瞳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1-575,共5页
目的:调研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诊治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了解临床用药习惯,为COVID-19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某医院2020年2―3月所用抗菌药物的品名、规格、数量、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 目的:调研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诊治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了解临床用药习惯,为COVID-19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某医院2020年2―3月所用抗菌药物的品名、规格、数量、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dose consumption,DDDc),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构成、使用频率、合并用药等情况。结果:2个月全院共使用抗菌药物12类25种,总金额123.80万元,用量排名前5位的为喹诺酮类药物、三代头孢/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药物、抗真菌类、其他类(噁唑烷酮)及碳青酶烯类药物,占比分别为36.10%,15.86%,14.17%,13.46%及12.73%;DDDs,AUD排名前3位的药品为盐酸莫西沙星片、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合并使用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比例为22.36%。结论:COVID-19的用药起点较高,多为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品种、品规数符合抗菌药物管理要求,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金额占比均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今后,对于COVID-19的治疗,应在遵循指南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临床治疗经验,完善治疗方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肺炎 抗菌药物 使用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氟西汀对高原脑水肿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邹蓓蕾 潘菁 +5 位作者 吴庆丰 张朋朋 石志群 田贻婷 李文斌 马慧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82-1388,共7页
目的研究盐酸氟西汀对模拟高原脑水肿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小鼠常压密闭缺氧耐受力实验确定盐酸氟西汀最佳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采用大型低压氧舱进行高原脑水肿大鼠造模;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结构变化;酶... 目的研究盐酸氟西汀对模拟高原脑水肿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小鼠常压密闭缺氧耐受力实验确定盐酸氟西汀最佳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采用大型低压氧舱进行高原脑水肿大鼠造模;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结构变化;酶标仪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缺氧相关蛋白HIF-1α、VEGF、MMP-9以及AQP4、SERT的表达。结果与缺氧模型组相比,给予盐酸氟西汀干预后:小鼠存活时间延长,盐酸氟西汀中剂量组(14 mg·kg^(-1))效果最佳,延长率为17.78%;脑组织病理损伤有所改善,脑含水量减少,血脑屏障渗透性减小;大鼠脑组织内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强。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IF-1α、VEGF、MMP-9、AQP4、SERT蛋白均明显下调。结论盐酸氟西汀对高原脑水肿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激活HIF-1α/VEGF/MMP-9信号通路并且影响SERT蛋白表达有关,SERT可能为治疗高原脑水肿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高原脑水肿 SERT 氧化应激 炎症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舒康胶囊对模拟高原缺氧大鼠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孟盼盼 郭建魁 +3 位作者 王荣 崔冰冰 景临林 马慧萍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利舒康胶囊对模拟高原缺氧大鼠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模型组、红景天胶囊组、利舒康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红景天胶囊组给予红景天胶囊灌胃,利舒康胶囊低、中、... 目的探讨利舒康胶囊对模拟高原缺氧大鼠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模型组、红景天胶囊组、利舒康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红景天胶囊组给予红景天胶囊灌胃,利舒康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利舒康胶囊280、420、560 mg/kg灌胃,给药7 d。第7天给药50 min后,将大鼠放入大型低压氧舱模拟海拔8000 m高原缺氧12 h,常氧对照组不缺氧。观察6组大鼠肺组织损伤程度,同时检测大鼠肺组织中缺氧应激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利舒康高剂量组可明显缓解高原缺氧大鼠肺组织损伤。与常氧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显著下降,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氮合酶(NOS)、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P<0.05,P<0.01);与缺氧模型组比较,利舒康胶囊高剂量组GSH-PX、GSH、CAT、Na^+-K^+-ATP酶、Ca^2+-Mg^2+-ATP酶显著升高,MDA、H2O2、NOS、LD、LDH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利舒康对模拟高原缺氧大鼠肺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机体过多的自由基,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缺氧 利舒康胶囊 肺损伤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减压缺氧对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高迎春 孟盼盼 +3 位作者 郭建魁 何蕾 曹琪璐 张俊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减压缺氧对大鼠心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12 h、24 h、48 h组,每组10只。常氧对照组大鼠饲养于当地海拔(1500 m),其余3组在模拟高原急性减压缺氧条件下分别停留... 目的探讨急性减压缺氧对大鼠心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12 h、24 h、48 h组,每组10只。常氧对照组大鼠饲养于当地海拔(1500 m),其余3组在模拟高原急性减压缺氧条件下分别停留12 h、24 h、48 h。观察心、脑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显微及超微病理结构结果显示,缺氧会引起大鼠心、脑组织损伤,且损伤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与常氧对照组比较,随着缺氧时间的增加心组织过氧化氢(H 2O 2)、丙二醛(MD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谷胱甘肽(GSH)含量缺氧12 h后开始明显降低(P<0.05,P<0.01);脑组织H 2O 2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MDA、CAT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T-SOD活力和GSH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P<0.01)。结论急性减压对大鼠心、脑组织的损伤明显,且与缺氧时间相关,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增加是导致其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缺氧 心肌 丙二醛 过氧化氢酶 谷胱甘肽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野战医疗所高原驻训前3个月人员患病特点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屈晓东 郑英 +4 位作者 巨清华 何毅刚 桑发文 汉瑞娟 石永中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94-98,共5页
目的调查某野战医疗所高原驻训3个月人员患病特点并分析原因,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和卫勤保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6—9月执行高原驻训任务的某野战医疗所官兵的伤病员信息,参照《ICD-10疾病诊断名称及代码目录》进行分类统... 目的调查某野战医疗所高原驻训3个月人员患病特点并分析原因,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和卫勤保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6—9月执行高原驻训任务的某野战医疗所官兵的伤病员信息,参照《ICD-10疾病诊断名称及代码目录》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驻训3个月纳入者共患病459例次。第1个月221例次,第2个月137例次,第3个月101例次,呈逐月下降趋势。高原驻训3个月居前2位的系统疾病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占总病例数发病例次66.45%。疾病谱随着驻训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变化。结论医务人员专业设置和药物配备应以呼吸、消化、损伤类疾病为重点,同时兼顾疾病谱分布广的特点。注重随驻训时间延长疾病谱的变化特点,针对不同时段疾病谱的变化特点做好针对性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谱 高原 卫勤保障 高原缺氧 药物配备 野战医疗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D术后确诊食管高位巨大血管瘤1例报道
6
作者 张裕 王俊科 +6 位作者 刘丹 王盼 李初谊 郑英 郭建魁 刘冰熔 于晓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74-476,共3页
食管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尤其是高位,巨大者,其诊断、治疗难度大,术后恢复慢。但随着近年来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食管瘤的诊治中非常突出。在此,本文将1例经ESD... 食管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尤其是高位,巨大者,其诊断、治疗难度大,术后恢复慢。但随着近年来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食管瘤的诊治中非常突出。在此,本文将1例经ESD术切除后病理确诊的食管血管瘤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血管瘤 高位 巨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S联合翻转课堂在肝胆外科住培医师病历书写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党政 郭建魁 +3 位作者 肖毅 上官建营 范瑞芳 秦建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5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CBS联合翻转课堂在肝胆外科住培医师病历书写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进入我院肝胆外科住培的20批次共106名住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以批次为单位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批共54名,对照组10批共52名,分别采用CB... 目的探讨CBS联合翻转课堂在肝胆外科住培医师病历书写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进入我院肝胆外科住培的20批次共106名住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以批次为单位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批共54名,对照组10批共52名,分别采用CBS联合翻转课堂模式和传统模式教学,比较两组住培医师培训后病历书写评分成绩、问卷调查情况等指标。结果培训后试验组病历书写评分高于对照组,调查问卷显示试验组在提高病历质量意识、培养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加深理论理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S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可提高住培医师病历书写质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S 翻转课堂 肝胆外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病历书写 教学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敏感指数、卵泡输出率及卵泡敏感指数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甜 莫少康 +3 位作者 黄冰雪 甄雪蓉 何毅刚 王玲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321-1328,共8页
目的探讨卵巢敏感指数(OSI)、卵泡输出率(FORT)、卵泡敏感指数(FSI)对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生殖... 目的探讨卵巢敏感指数(OSI)、卵泡输出率(FORT)、卵泡敏感指数(FSI)对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选择长效长方案/拮抗剂方案行控制性促排卵(COH)治疗共6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出现OHSS分为OHSS组(n=88)和对照组(n=576),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OSI、FORT、FSI和OSI+FORT+FSI联合对OHSS的预测能力。结果OHSS组的年龄、不孕年限、HCG总量和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窦卵泡数(AFC)、长效长方案占比、扳机日雌二醇(E_(2))、扳机日孕酮、停针日卵泡数(PFC)、获卵数、OSI、FORT和F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因素、促性腺激素(Gn)启动量、Gn总量、Gn总天数、扳机日LH和受精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对OHSS的预测中,OSI+FORT+FSI联合ROC曲线AUC最大为0.746;对轻度OHSS的预测中,OSI的ROC曲线AUC最大为0.725;对中、重度OHSS的预测中,OSI+FORT+FSI联合ROC曲线AUC最大,分别为0.786和0.839。结论OSI、FORT、FSI及联合应用对不同程度的OHSS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联合应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卵巢敏感指数 卵泡输出率 卵泡敏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浩强 余新愿 +3 位作者 周胜虎 李旭升 甄平 潘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4期150-154,共5页
骨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已经实施多年,显著提高了骨科医师培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临床输送了大量的优秀青年医师,进一步推动了骨科的学科发展。但是,在骨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参加... 骨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已经实施多年,显著提高了骨科医师培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临床输送了大量的优秀青年医师,进一步推动了骨科的学科发展。但是,在骨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住培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文章分析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骨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培现状与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切实不断提高骨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现状 医学教育 岗位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栋 陈顺 +4 位作者 仵朝晖 李初谊 马俊 何毅刚 于晓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24-229,共6页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的出现使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全身和系统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尤其是针对转移性或复发性病变。然而,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ICIs低应答率只能使约1/3的肿瘤患者...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的出现使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全身和系统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尤其是针对转移性或复发性病变。然而,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ICIs低应答率只能使约1/3的肿瘤患者获益,并且伴随着许多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的发生。因此,寻找高效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筛选适合治疗的群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检查点治疗效果,成为了当前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就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ismatch repair defects, MSI-H/dMMR)、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等潜在的免疫治疗的新兴生物标志物在消化道肿廇中的研究进展逐一展开综述,为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免疫疗法和筛选合适的治疗群体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性恶性疟疾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例
11
作者 潘菁 戴沛军 +2 位作者 焦耿军 薛鑫 蒲中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9期2943-2944,共2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目前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现阶段疫情态势明显缓解,但也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和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易出现新型冠状病毒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造成一些高致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目前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现阶段疫情态势明显缓解,但也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和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易出现新型冠状病毒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造成一些高致病性、高病死率的输入性传染病出现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情况。本文报道了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以期为输入性传染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恶性疟疾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测序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12
作者 何毅刚 张百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965-2968,共4页
单细胞测序提供了全方位理解肿瘤的方法。单细胞测序因不同的原理分为多种类型,它能够检测到单细胞的精细差异,甚至发现新的细胞类型,用于分析肿瘤的细胞谱系、基因图谱、克隆进化、免疫进化、肿瘤亚型和药物反应。单细胞测序正在改变... 单细胞测序提供了全方位理解肿瘤的方法。单细胞测序因不同的原理分为多种类型,它能够检测到单细胞的精细差异,甚至发现新的细胞类型,用于分析肿瘤的细胞谱系、基因图谱、克隆进化、免疫进化、肿瘤亚型和药物反应。单细胞测序正在改变我们对肿瘤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治疗 单细胞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多发髓外浆细胞瘤1例报道
13
作者 马瑞琪 刘艳 +6 位作者 吴涛 吴静 郭建魁 林通 康生朝 张茜 于晓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45-346,共2页
通过报道1例消化道多发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患者的诊疗情况,提高对消化道多发EMP的临床认识。
关键词 髓外浆细胞瘤 消化道 多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隐性感染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毅刚 戴沛军 +3 位作者 王楠 焦耿军 魏嘉 蒲中枢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隐性感染者临床特征,以期为布鲁氏菌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于2017-2021年收治的布鲁氏菌病隐性感染者和确诊病例临床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隐性感染者临床特征,以期为布鲁氏菌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于2017-2021年收治的布鲁氏菌病隐性感染者和确诊病例临床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共纳入布鲁氏菌病隐性感染者18例、确诊病例85例,二者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7.09,χ^(2)=0.74、4.02、0.55,P=0.295、0.785、0.327、1.000)。18例布鲁氏菌病隐性感染者均为重点人群筛查发现,且未出现临床症状和异常影像学征象;85例确诊病例临床症状以肌肉关节疼痛、发热、多汗、乏力、腰背痛为主,影像学表现以关节炎、脾肿大、脊椎炎为主。布鲁氏菌病隐性感染者与确诊病例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70%、1.40%)、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3.05%、0.40%)、C-反应蛋白(1.62、4.62 mg/L)、红细胞沉降率(1.00、11.00 mm/h)、血清凝集试验抗体效价中位数(1∶100、1∶2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7、-5.11、-3.49、-3.21、-3.50,P=0.003、0.001、0.001、0.001、0.007)。结论布鲁氏菌病隐性感染者粒细胞构成与确诊病例存在差异,炎症反应指标水平低于确诊病例;重点人群定期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有助于布鲁氏菌病隐性感染者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隐性感染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