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R1介导的RNA编辑在血液肿瘤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万星煜 郭焕平 +5 位作者 黄瑞昊 王筱淇 曾令宇 吴涛 夏琳 张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08,共9页
RNA编辑是发生于双链RNA(dsRNA)上的一类重要转录后反应,可通过碱基插入、缺失或替换的方式改变RNA的核苷酸序列从而丰富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水平的多样性。哺乳动物中最常见的RNA编辑是ADAR家族介导的腺嘌呤-次黄嘌呤编辑(A-to-I),其在碱... RNA编辑是发生于双链RNA(dsRNA)上的一类重要转录后反应,可通过碱基插入、缺失或替换的方式改变RNA的核苷酸序列从而丰富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水平的多样性。哺乳动物中最常见的RNA编辑是ADAR家族介导的腺嘌呤-次黄嘌呤编辑(A-to-I),其在碱基配对过程中被识别为鸟嘌呤。人类转录组中已报道了数百万个A-to-I编辑位点,而ADAR1是最主要的催化酶。在血液肿瘤中,ADAR1的失调将直接影响基因编码区、非编码区和miRNA前体的A-to-I编辑状态,从而导致一系列分子事件改变,如蛋白质编码序列改变、内含子滞留、选择性剪接和miRNA生物发生受抑制。近年来研究发现,异常的RNA编辑导致分子调控网络的紊乱,促进细胞增殖、凋亡受阻和细胞耐药,是白血病干细胞(LSCs)生成和干性维持的重要因素。目前,以RNA编辑为靶点的新药(如rebecsinib)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取得良好疗效。有别于传统抗肿瘤药,表观遗传抗肿瘤药有望克服血液肿瘤的耐药、复发难题,为患者提供全新治疗选择。本综述总结了ADAR1介导的RNA编辑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的进展,并探讨了其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RNA编辑 表观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骨髓纤维化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何苗 吴涛 +3 位作者 张姝婷 赵芳卿 赵霄晨 郑瑞瑞 《中国医刊》 2025年第3期364-365,共2页
报道1例17岁伴U2小核RNA辅助因子1及Janus激酶2基因第617位缬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诊断经过,结合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明确诊断。该疾病诊断困难,骨髓穿刺需反... 报道1例17岁伴U2小核RNA辅助因子1及Janus激酶2基因第617位缬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诊断经过,结合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明确诊断。该疾病诊断困难,骨髓穿刺需反复抽吸,不做骨髓活检易被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愈该疾病的唯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纤维化 苯丙氨酸 分子生物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色氨酸代谢、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3
作者 梁顺玉 靳爱爱 +4 位作者 马霞 柴丽萍 李元元 石亚军 吴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TX)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色氨酸代谢、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确诊的ITP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4例,地塞米松+RTX)...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TX)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色氨酸代谢、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确诊的ITP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4例,地塞米松+RTX)和常规组(54例,地塞米松)。比较两组色氨酸和犬鸟氨酸检测、淋巴细胞CD20^(+)、CD4^(+)、CD8^(+)和CD4^(+)/CD8^(+)水平以及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色氨酸、CD20^(+)、CD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犬鸟氨酸、CD4^(+)、CD4^(+)/CD8^(+)、血小板计数(PLT)、白介素⁃10(IL⁃10)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二线药物,利妥昔单抗可以有效治疗成人ITP,调节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促进色氨酸的代谢,有效减少血小板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色氨酸代谢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2在血液系统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侯勇哲 张琴 白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744-2749,共6页
随着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在多种实体肿瘤临床治疗中取得广泛进展,血液系统肿瘤亦拉开了免疫疗法帷幕。然而,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仍存在应答... 随着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在多种实体肿瘤临床治疗中取得广泛进展,血液系统肿瘤亦拉开了免疫疗法帷幕。然而,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仍存在应答率低、药物耐药和副作用严重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寻找新的免疫治疗靶点。B7家族中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亦可以和PD-1结合,进而抑制免疫细胞功能。此外,PD-L2可以调控肿瘤免疫逃逸,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治疗潜力仍有待研究。故本文对PD-L2的生物学特征、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在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血液系统肿瘤通过PD-1/PD-L2通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抑制剂维奈托克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璐 游静茹 +2 位作者 陈雅洁 侯勇哲 白海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9期103-107,共5页
维奈托克(venetoclax)是靶向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选择性抑制药,能够通过特异性抑制BCL-2蛋白激活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通路,使肿瘤细胞快速凋亡。venetoclax单药或联合用药已应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 维奈托克(venetoclax)是靶向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选择性抑制药,能够通过特异性抑制BCL-2蛋白激活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通路,使肿瘤细胞快速凋亡。venetoclax单药或联合用药已应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且显示出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有望成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奈托克 BCL-2抑制剂 血液肿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雷妥尤单抗在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转丽 石亚军 白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196,共5页
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Dara)是第一代抗CD38单克隆抗体,具有免疫调节、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近年来关于抗CD38单克隆抗体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较多,本文旨... 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Dara)是第一代抗CD38单克隆抗体,具有免疫调节、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近年来关于抗CD38单克隆抗体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较多,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达雷妥尤单抗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雷妥尤单抗 多发性骨髓瘤 淀粉样变性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外泌体对高原脑水肿的潜在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研 雷胜男 +4 位作者 张茜 哈小琴 马慧萍 孙海燕 周士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近年来,短期、长期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人数不断增加,超过8160万人生活在海拔≥2500米的地区,而中国常居高原者超过1000万,每年进入高原的人口超过2000万。独特的高原气候引发了一系列高原相关性疾病,其中高原脑水肿(HACE)是最严重的疾... 近年来,短期、长期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人数不断增加,超过8160万人生活在海拔≥2500米的地区,而中国常居高原者超过1000万,每年进入高原的人口超过2000万。独特的高原气候引发了一系列高原相关性疾病,其中高原脑水肿(HACE)是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进行适当治疗,患者可能会在24 h内因脑疝死亡。然而,HACE发展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使得HACE的防和治具有挑战性。间充质干细胞(MSC)及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s)具有修复受损组织和细胞、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自噬等作用,有可能成为防治HACE的新型药物。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高原脑水肿发病机制及MSC、MSC-Exos在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为MSC、MSC-Exos防治HACE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反应 高原性脑水肿 脑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缺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治和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文慧 吴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54-1558,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在临床和生物学都具有异质性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尽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治疗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疾病的异质性和复发仍然是MM治疗的一大挑战。基于新一代测序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在临床和生物学都具有异质性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尽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治疗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疾病的异质性和复发仍然是MM治疗的一大挑战。基于新一代测序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scRNA-seq)技术,能够从单细胞水平探测肿瘤细胞和骨髓微环境的异质性,从而提高我们对MM诊断分层、精确治疗和预后预测的认识。本文就scRNA-seq在MM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多发性骨髓瘤 异质性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BPA双突变合并GATA2种系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
9
作者 安慧慧 吴涛 +4 位作者 李芸芸 刘文慧 田思锐 刘洋 高铭敏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85-187,共3页
患者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有CEBPA双突变、GATA2、IKZF1突变,给予2个疗程的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治疗后复发,又给予4个疗程的阿扎胞苷联合venetodax治疗出现短暂缓解,后因未规律治疗再次复发。本文主要分析CEBPA双突变联... 患者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有CEBPA双突变、GATA2、IKZF1突变,给予2个疗程的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治疗后复发,又给予4个疗程的阿扎胞苷联合venetodax治疗出现短暂缓解,后因未规律治疗再次复发。本文主要分析CEBPA双突变联合GATA2种系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治疗及预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A2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CEB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耗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月霞 潘耀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48-1553,共6页
T细胞耗竭指慢性感染和肿瘤患者体内T细胞功能的丧失。由于较长时间暴露于持续性抗原等炎症信号,T细胞逐渐失去效应功能,记忆T细胞特征也开始缺失。耗竭T细胞会影响肿瘤预后及病毒转归,耗竭的严重程度更会对肿瘤的预后带来一系列不良影... T细胞耗竭指慢性感染和肿瘤患者体内T细胞功能的丧失。由于较长时间暴露于持续性抗原等炎症信号,T细胞逐渐失去效应功能,记忆T细胞特征也开始缺失。耗竭T细胞会影响肿瘤预后及病毒转归,耗竭的严重程度更会对肿瘤的预后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广泛开展,深入理解T细胞耗竭机制以及通过逆转T细胞耗竭优化肿瘤免疫治疗方案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T细胞耗竭发生机制、耗竭T细胞特征以及耗竭状态的逆转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耗竭 抑制性受体 细胞因子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继发第二肿瘤2例
11
作者 石亚军 汉英 +5 位作者 黄颖楠 王莹 张晓菲 吴涛 白海 葸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患者1:女性,49岁。2015年3月出现乏力、纳差,症状持续加重,伴头痛、耳鸣。7月于外院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WBC) 11.22×10^(9)/L,血红蛋白(HGB)67 g/L,血小板(PLT)44×10^(9)/L;骨髓涂片中原始粒细胞占11.2%,免疫分型中异常髓系... 患者1:女性,49岁。2015年3月出现乏力、纳差,症状持续加重,伴头痛、耳鸣。7月于外院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WBC) 11.22×10^(9)/L,血红蛋白(HGB)67 g/L,血小板(PLT)44×10^(9)/L;骨髓涂片中原始粒细胞占11.2%,免疫分型中异常髓系原始细胞表达CD33+、CD13+、CD117+、CD64+、CD34-、CD11b-、cCD3-、MPO+、CD15+、HLADR-、CD7-、CD56-、C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第二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伴IgM及IgG共存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汉英 石亚军 吴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655-1659,共5页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伴免疫球蛋白M(IgM)及免疫球蛋白G(IgG)共存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LPL/WM伴IgM及IgG共存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伴免疫球蛋白M(IgM)及免疫球蛋白G(IgG)共存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LPL/WM伴IgM及IgG共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单克隆”“IgM”“IgG”“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immune globulin”“monoclonal”“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9m macroglobulinemia”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中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结果 该例患者明确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LPL/WM伴IgM及IgG共存,确诊后经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COP)方案治疗有效,但治疗期间病情进展,从发病到死亡存活10个月。依照上述检索条件并经过阅读文献题目与摘要筛选出7篇文献。阅读全文共筛出11例双克隆免疫球蛋白共存LPL/WM患者,其中IgM伴IgG双克隆6例,IgM伴免疫球蛋白A(IgA)双克隆2例,IgG伴IgA双克隆2例及IgMκ伴IgMλ双克隆1例。文献中提到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方案、COP方案、CHOP方案等,上述方案联合化疗均有效,但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及确切的生存期。结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LPL/WM伴IgM及IgG共存系首次报告,因该病发病率极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预后尚不明确,临床需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未来对于其发病机制及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将会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球蛋白 单克隆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路上皮癌合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王向丽 吴涛 +4 位作者 毛东锋 刘文慧 高铭敏 刘洋 张睿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5期571-573,共3页
本文报道1例尿路上皮癌后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患者。患者男,56岁,因“体检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2个月余”于2015年首次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泌尿外科,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尿道病损活检术,术后病理... 本文报道1例尿路上皮癌后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患者。患者男,56岁,因“体检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2个月余”于2015年首次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泌尿外科,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尿道病损活检术,术后病理提示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给予化疗并定期门诊随访。2021年复查血常规,以“血小板增多”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血液科。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骨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BCR-ABL1融合基因分型定量检测,诊断为CML-慢性期,予以伊马替尼胶囊口服,病情平稳后出院。截至2023年仍在后续治疗随访中,患者规律服用伊马替尼胶囊,BCR-ABL1融合基因定量逐渐下降,病情平稳。对于原发实体瘤患者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深入研究可能导致第二肿瘤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尽量减少或延缓第二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膀胱癌 恶性实体瘤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血液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复发的免疫逃逸机制及免疫疗法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致晨 摆姣凤 +3 位作者 施显清 谢东 郑瑞瑞 潘耀柱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111-114,F0003,共5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类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AML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allo-HSCT治疗后AML复发的免疫逃逸机制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的丢失与下调、免疫检查点表达失调及NK细胞效应功能受损...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类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AML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allo-HSCT治疗后AML复发的免疫逃逸机制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的丢失与下调、免疫检查点表达失调及NK细胞效应功能受损以及肿瘤微环境失调等。由此针对免疫逃逸机制的免疫疗法逐渐应用于allo-HSCT治疗后AML复发的治疗中。免疫疗法包括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疗法及改良DLI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及细胞因子疗法等,部分疗法已用于allo-HSCT治疗后AML复发的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 免疫逃逸 免疫疗法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杨小兰 潘耀柱 +3 位作者 葸瑞 吴涛 张茜 周进茂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8期882-886,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的疗效,并比较接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D-HSCT)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的疗效,并比较接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D-HSCT)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采用allo-HSCT治疗的66例SAA/vS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情况分为HID-HSCT组(40例)和MSD-HSCT组(26例)。分析66例患者的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66例SAA/vSAA患者中,63例患者达到造血重建,造血重建率为95.45%,3例未达到造血重建的患者死于脓毒血症及消化道出血。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1~21 d,中位植入时间15 d,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1~28 d,中位植入时间16 d。31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累积发病率为47.0%,其中Ⅰ/Ⅱ度aGVHD 23例,Ⅲ/Ⅳ度aGVHD 8例。23例发生上呼吸道感染,34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4例发生皮下软组织感染,7例发生泌尿系感染,7例发生肠道感染,6例发生颅内感染,14例发生脓毒血症,14例发生EB病毒血症,20例发生巨细胞病毒血症;3例患者移植后出现重度肠道GVHD合并消化道出血,1例移植后血象持续不恢复并发脓毒血症、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在造血重建后发生感染继发血小板减低出现颅内出血,2例移植后由于重度感染和aGVHD继发脑出血;9例移植后出现(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3例发生移植后EB病毒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3例发生血栓性微血管病,1例发生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伤,6例发生继发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截至2023年7月1日,共存活48例,死亡18例,5年预计总生存率为76.1%,HID-HSCT组与MSD-HSCT组5年预计总生存率分别为73.5%和80.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结论Allo-HSCT是治愈SAA的有效方法,其中MSD-HSCT效果好,移植相关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移植方案,无同胞全相合供者时优先考虑单倍体相合供者作为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移植 造血重建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及其免疫激活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机遇与挑战
16
作者 张研 张茜 石亚军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7期668-672,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急性传染病。SARS-CoV-2新变异株不断出现,且COVID-19在全世界范围内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急性传染病。SARS-CoV-2新变异株不断出现,且COVID-19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然处于散发和流行状态,亟需研发一种新的、高效的治疗性药物或疫苗。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可直接杀伤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发挥的免疫调节功能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回输NK细胞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NK细胞有望成为防治COVID-19非常有潜力的新型药物。本文通过对NK细胞及其免疫激活在COVID-19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寻求防治COVID-19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自然杀伤细胞 抗病毒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淋巴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月霞 潘耀柱 王璇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1期1168-1171,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高度异质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病因未明。淋巴细胞在SLE的发病与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已有研究指出T细胞和B细胞的异常激活是诱发SLE的关键因素。随着对SLE发病机制的深入探索,...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高度异质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病因未明。淋巴细胞在SLE的发病与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已有研究指出T细胞和B细胞的异常激活是诱发SLE的关键因素。随着对SLE发病机制的深入探索,针对T细胞、B细胞等靶点的药物不断涌现。本文就淋巴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靶向淋巴细胞治疗SLE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优化SLE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单克隆抗体 T细胞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张致晨 摆姣凤 +4 位作者 杨小兰 连变丽 张月霞 宋瑞 潘耀柱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266-268,共3页
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AML)是一种临床罕见、生存率低、预后极差的白血病亚型,具有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CML-MBC)不同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目前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方案。本文报道1例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AML)是一种临床罕见、生存率低、预后极差的白血病亚型,具有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CML-MBC)不同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目前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方案。本文报道1例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三联方案治疗获得显著疗效的Ph+AML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19
作者 刘文慧 吴涛 张曦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201-206,共6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以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30%。虽然初诊成人ALL患者在多药联合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可达8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以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30%。虽然初诊成人ALL患者在多药联合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可达80%以上,但仍有大部分患者最终出现复发、难治,5年长期生存率仅20%~40%,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较大。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疗法等问世,极大地改善了成人ALL患者的临床结局。本文详细综述目前成人ALL新型治疗药物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兰妥莫单抗 伊组单抗奥加米星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Venetoclax 奈拉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δ过度活化综合征治疗进展
20
作者 吴涛 刘文慧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δ(phosphoinositide 3⁃kinase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ctivated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δsyndrome,APDS)于2013年首次报道。APDS是一种PIK3CD基因或PIK3R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 磷脂酰肌醇3激酶δ(phosphoinositide 3⁃kinase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ctivated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δsyndrome,APDS)于2013年首次报道。APDS是一种PIK3CD基因或PIK3R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非肿瘤性淋巴组织增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淋巴瘤等。本文详细介绍了APDS治疗方案,除常规针对免疫缺陷治疗外,如抗菌药物预防、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还讨论了针对性更强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和PI3Kδ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MTOR抑制剂 PI3Kδ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