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教师权益的自主人工智能应用——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解读 |
苗逢春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2
|
|
2
|
概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全球教育治理 |
苗逢春
|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3
|
以多元主体参与促进数字化学习——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获奖项目的研究 |
侯松岩
苗逢春
|
《世界教育信息》
|
2023 |
1
|
|
4
|
发挥信息技术潜能,推动教育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与行动 |
苗逢春
|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3 |
9
|
|
5
|
发挥信息技术潜能 推动教育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理念与行动 |
苗逢春
|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2014 |
0 |
|
6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教育信息化处主任苗逢春:远程教学系统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基建 |
何曼
苗逢春
|
《在线学习》
|
2020 |
0 |
|
7
|
后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重构 |
苗逢春
|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教育应用的基本争议和对策 |
苗逢春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6
|
|
9
|
为智能社会公民素养奠基的《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 |
苗逢春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跃迁:2019年北京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综述 |
苗逢春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6
|
|
11
|
信息及通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国际趋势与借鉴 |
苗逢春
|
《基础教育课程》
|
2012 |
3
|
|
12
|
文化多样性视野下世界遗产与历史城市的省思 |
林志宏
|
《中国名城》
|
2010 |
3
|
|
13
|
教育人工智能伦理的解析与治理--《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的教育解读 |
苗逢春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7
|
|
14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原理及其教育适用性考证 |
苗逢春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23 |
76
|
|
15
|
数字文明变局中的教育数字化转型 |
苗逢春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5
|
|
16
|
从“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审视面向数字人文主义的人工智能与教育 |
苗逢春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22 |
22
|
|
17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迈向2014年及以后 |
亚历山大.莱希特
王咸娟
|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18
|
人工智能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及启示——2022年国际人工智能教育大会述评 |
孟文婷
廖天鸿
王之圣
施宇熹
翟雪松
李媛
|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5
|
|
19
|
敦煌莫高窟:见证佛教的荣光与世界文化遗产 |
释法宝
王平先(译)
|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20
|
转型期和国际化时代下的大学治理 |
大卫.阿夏里纳
|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
201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