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美托洛尔进行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铸雄 陈健 《中国农村卫生》 2013年第03Z期196-197,共2页
目的对老年重症心力表竭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美托洛尔进行急诊内科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0年7月间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只使用利尿剂、强心剂等常规... 目的对老年重症心力表竭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美托洛尔进行急诊内科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0年7月间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只使用利尿剂、强心剂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美托洛尔来进行治疗。结果全部8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之后,观察组综合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5%。对照组综合治疗效果的优良率70%。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优良率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临床中使用厄贝沙坦氢氮噻嗪和美托洛尔来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急诊内科治疗,能够显著地提升治疗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效果确切,使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心力衰竭 急诊内科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癫痫患者的血清MBP、Nesfatin-1表达水平及其危险因素
2
作者 陈妍 李又佳 +3 位作者 苏晓梅 莫俊宁 黄振华 梁玉婵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9期2749-2751,共3页
目的观察卒中后癫痫患者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00例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将卒中后发生癫痫的85... 目的观察卒中后癫痫患者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00例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将卒中后发生癫痫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未发生癫痫的1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卒中部位、病灶范围、病灶大小、基础疾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清MBP、Nesfatin-1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卒中部位为皮质、病灶范围为多脑叶、病灶>5 cm2、NIHSS评分>20分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MBP、Nesfatin-1水平分别为(5129.17±211.18)pg/mL、(7.30±1.83)m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35.10±150.60)pg/mL、(3.66±0.78)m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BP、Nesfatin-1、卒中部位、病灶范围、病灶大小、NIHSS评分均是影响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BP、Nesfatin-1、卒中部位、病灶范围、病灶大小、NIHSS评分均是影响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危险因素,需要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干预,以减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癫痫 髓鞘碱性蛋白 新饱食分子蛋白-1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曾国良 彭宇团 +3 位作者 黄杰雄 邓斌 罗伶俐 黄楚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6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联用依折麦布及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8月收治的156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加用依折麦布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联用依折麦布及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8月收治的156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加用依折麦布治疗。比较两组血清血脂四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及3、12个月后,观察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hs-CRP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周及3、12个月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依折麦布及瑞舒伐他汀可更好地改善ACS患者血脂,降低hs-CRP水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依折麦布 瑞舒伐他汀 血脂四项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割放射治疗模式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明英 莫月媚 +1 位作者 邝碧茹 余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0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放射治疗(放疗)模式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分割的放疗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短程大分割的放疗...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放射治疗(放疗)模式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分割的放疗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短程大分割的放疗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危及器官(OAR)所受剂量、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值)、急性放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患侧肺接受5 Gy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5)、接受10 Gy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10)、接受20 Gy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20)、平均剂量以及健侧肺V5、V10、平均剂量分别为(54.25±10.54)%、(28.04±9.65)%、(15.04±4.65)%、(1008.65±165.57)cGy、(3.88±1.02)%、(0.15±0.02)%、(196.35±31.49)cGy,均低于对照组的(70.68±12.32)%、(35.68±9.61)%、(17.51±3.58)%、(1305.47±188.34)cGy、(7.65±2.02)%、(0.99±0.14)%、(239.65±85.47)c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值为(3.11±1.02),对照组为(3.36±1.2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值为(1.92±0.34),对照组为(1.90±0.28)。治疗前,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放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进行短程大分割的放疗模式干预,不仅可以有效减少部分危及器官所受剂量水平,效果确切,还不会增加免疫抑制及放疗后不良反应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乳腺癌 早期 保乳术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护理路径对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梁文芳 黄春燕 +1 位作者 李肖莹 赖冬枚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34-236,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手术患者开展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护理路径对预防术后淋巴水肿的成效。方法:此次研究手术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该时间内随机抽取本院乳腺癌手术患者8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表法,共计2组,各40例,组别名称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乳腺癌手术患者开展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护理路径对预防术后淋巴水肿的成效。方法:此次研究手术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该时间内随机抽取本院乳腺癌手术患者8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表法,共计2组,各40例,组别名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实施的护理方式为基础护理和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护理路径,分析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是否一致。结果:在BCLE-SEI量表中的症状评分、困扰评分上,两组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比较,评分较低的为实验组(P<0.05)。在淋巴水肿发生率上,两组在术后6个月内比较,更低的为实验组(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患者开展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护理路径,有助于降低淋巴水肿发生风险,并减少淋巴水肿症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和困扰,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教育 护理路径 乳腺癌术后 淋巴水肿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R联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苏有盛 招杰 +1 位作者 梁子浩 严衍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7期846-850,共5页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联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行EMR联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息肉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1 000例。统计患者迟发性出血状况,并根据其...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联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行EMR联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息肉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1 000例。统计患者迟发性出血状况,并根据其迟发性出血发生情况,分为出血组(有迟发性出血)和非出血组(无迟发性出血)。收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EMR联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息肉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1 000例EMR联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中有18例发生了术后迟发性出血,其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80%(18/1 000)。与非出血组比较,出血组患者中年龄≥60岁患者比例、吸烟率、饮酒率、高血压合并率、糖尿病合并率、金属钛夹纵向夹闭患者比例、≥1 cm息肉患者比例、≥3个息肉数量患者比例、直肠息肉患者比例、有蒂息肉患者比例、长期抗凝药物应用患者比例、术后进食时间<24 h患者比例等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高血压、金属钛夹纵向夹闭、息肉大小、直肠息肉、长期抗凝药物应用等是EMR联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术后进食时间是EMR联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EMR联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可出现迟发性出血的发生,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素的相关干预可能有助于其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有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联合 金属钛夹 结直肠息肉 迟发性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分型、胃镜下胃黄色瘤检查与胃良性病变患者病情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招杰 李明 严衍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64-165,168,共3页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分型、胃镜下胃黄色瘤检查与胃良性病变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血清学Hp感染检测与胃镜下胃黄色瘤检查,统计患...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分型、胃镜下胃黄色瘤检查与胃良性病变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血清学Hp感染检测与胃镜下胃黄色瘤检查,统计患者胃黏膜萎缩情况。结果:83例患者中,26例为Hp阳性且合并胃黄色瘤,其中胃黄色瘤合并HpⅠ型21例,合并HpⅡ型5例;20例为HpⅡ型但无胃黄色瘤;37例Hp阴性且无胃黄色瘤。HpⅠ型胃黄色瘤组胃黏膜萎缩中度及重度患者数多于HpⅡ型胃黄色瘤组(P<0.05);HpⅡ型胃黄色瘤组胃黏膜萎缩轻度患者人数多于HpⅡ型无胃黄色瘤组(P<0.05);HpⅡ型无胃黄色瘤组与对照组胃黏膜萎缩程度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HpⅠ型及HpⅡ型合并胃黄色瘤的患者胃黏膜萎缩程度较重且以HpⅠ型合并胃黄色瘤的患者病情最为严重,对于经检查发现的Hp阳性与胃黄色瘤,临床应予以重视,建议对HpⅠ型与HpⅡ型且合并胃黄色瘤的患者进行根治性治疗以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黄色瘤 胃良性病变 胃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R与ESD治疗早期肠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对比
8
作者 赖颖琦 陈健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8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早期肠癌患者分别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早期肠癌患者115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 目的探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早期肠癌患者分别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早期肠癌患者115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91)与对照组(n=24)。对照组患者接受ESD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EMR治疗。手术结束后,收集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并比较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费用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SD相比,EMR治疗早期肠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确切,能够提高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且能够促进患者围手术期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肠癌 上皮内瘤变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 被引量:9
9
作者 邓斌 黄仕洲 +2 位作者 刘明 李挺 陆愚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 94例 ,随机分成 2组。治疗组 4 8例给曲美他嗪 2 0mg ,po ,tid和美托洛尔 12 .5mg ,po ,bid ,疗程 4wk。对照组 4 6例给美托洛尔 12 .5mg ,po ,...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 94例 ,随机分成 2组。治疗组 4 8例给曲美他嗪 2 0mg ,po ,tid和美托洛尔 12 .5mg ,po ,bid ,疗程 4wk。对照组 4 6例给美托洛尔 12 .5mg ,po ,bid及安慰剂 ,po ,tid ,疗程 4wk。结果 :治疗前后 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 ,硝酸甘油消耗量和静息、运动时血压心率的二项乘积差值分别为 (- 6± 4 )次·wk- 1和 (- 3.3± 2 .2 )次·wk- 1,(- 4± 3)mg·wk- 1和(- 2 .1± 1.4 )mg·wk- 1,- 1198± 4 5 8和 - 82 8±5 36,- 2 0 0 6± 1131和 - 616± 14 65 (P <0 .0 1)。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美托洛尔 联合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新武 谢火洲 +3 位作者 刘明 李挺 苏良献 林肇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241-242,共2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的强化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普通治疗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的强化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普通治疗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疗程1周,氯吡格雷和肠溶阿司匹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ECG 及凝血指标的改变,治疗后1周、4周内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 ECG 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治疗组的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结论】氯毗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的强化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并可明显降低近期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Savary-Gilliard扩张器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明 严衍伟 +2 位作者 甘少光 陈容芳 陈笑愉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176-1177,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Savary -Gilliard扩张器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胃镜应用扩张器进行食管吻合口狭窄扩张治疗 ,术后定期随访 ,观察患者吞咽困难缓解情况。结果  4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吞咽困难均获得缓解 ... 目的 探讨内镜下Savary -Gilliard扩张器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胃镜应用扩张器进行食管吻合口狭窄扩张治疗 ,术后定期随访 ,观察患者吞咽困难缓解情况。结果  4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吞咽困难均获得缓解 ,缓解率为 10 0 % ,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随访 3 ,6,12个月 ,症状缓解率依次为 93 % ,87% ,83 % ,症状复发率依次为 7% ,13 % ,17%。结论 内镜下Savary -Gilliard扩张器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临床疗效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Savary-Gilliard扩张器 扩张治疗 食管癌 术后吻合口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曲酶治疗脑梗死血浆纤维蛋白原动态变化——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钟志耕 李又佳 +3 位作者 黄燕 古志辉 林本 李福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93-1795,共3页
目的:研究降纤药巴曲酶治疗脑梗死患者时其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方法: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00例被随机入组到巴曲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观察用药前及巴曲酶治疗后第3、5、7天血浆FIB定量、不良反应... 目的:研究降纤药巴曲酶治疗脑梗死患者时其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方法: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00例被随机入组到巴曲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观察用药前及巴曲酶治疗后第3、5、7天血浆FIB定量、不良反应和第2、7、14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FIB无区别;治疗后第3、5、7天,巴曲酶组较对照组FIB下降明显(1.89±1.23vs3.72±1.05,1.49±0.92vs3.69±1.03,2.66±1.25vs3.90±1.26,P<0.0005)。两组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巴曲酶组颅外出血率较对照组高(22.0%vs6.0%,P=0.021)。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vs2.0%,P=1.00)。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曲酶降能低脑梗死患者血浆FIB,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巴曲酶 纤维蛋白原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急性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苏永才 张小乐 +2 位作者 黄志锋 冯新武 苏良献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对照研究超急性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及介入治疗前肌钙蛋白水平,分为超急性期组(49例)和对照组... 目的对照研究超急性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及介入治疗前肌钙蛋白水平,分为超急性期组(49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支架植入成功率、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随访结果,并将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超急性期组比对照组支架植入成功率更高,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肌钙蛋白(OR=4.377,95%CI:1.292-14.826,P=0.018)是STEMI患者急诊支架术后1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超急性期的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处于超急性期的SEMI患者及早行急诊PCI能进一步降低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肌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MP-9和BDN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预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又佳 韩小妍 +5 位作者 黄燕 罗宋宝 黄根林 黄惠琴 陈莹 吴振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5期69-72,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和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确诊为ACI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患者42例为研究组,选择...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和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确诊为ACI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患者42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40名为对照组。研究组检测入院第1天(T1)、第2天(T2)及第5天(T5)的血清MMP-9和BDNF水平,对照组检测体检时血清MMP-9和BDNF水平。研究组进行3个月随访研究。按预后情况将研究组分为预后良好组24例和预后不良组18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MMP-9和BDNF水平。结果T1时间点,研究组血清MMP-9和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预后进行分组,对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MMP-9水平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组间和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T5时间点,预后不良组MMP-9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BDNF水平进行分析,两组时间点和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预后良好组T2时间点BDNF水平高于T1时间点,T5时间点BDNF水平高于T2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T2时间点和T5时间点BDNF水平均低于T1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MP-9和BDNF的变化与ACI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在发病最初期,BDNF水平高提示预后可能不佳,在治疗数日后,MMP-9高水平、BDNF水平降低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急性脑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对成人癫痫患者脑电图、骨代谢和骨密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妍 梁玉婵 +2 位作者 黄振华 李又佳 黄燕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对成人癫痫患者脑电图、骨代谢、骨密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8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成人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左乙拉西坦片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者纳...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对成人癫痫患者脑电图、骨代谢、骨密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8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成人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左乙拉西坦片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者纳入观察组,40例给予丙戊酸钠单药治疗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脑电图、骨代谢、骨密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棘波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棘波为(13.09±1.85)次/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92±2.41)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磷、血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碱性磷酸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碱性磷酸酶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对照组治疗后的碱性磷酸酶为(79.37±13.06)U/L,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2.24±11.21)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腰椎、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腰椎、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骨密度分别为(0.73±0.14)g/cm^(3)、(0.75±0.19)g/cm^(3)、(0.64±0.14)g/cm^(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5±0.10)g/cm^(3)、(0.67±0.14)g/cm^(3)、(0.58±0.10)g/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成人癫痫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脑电图棘波,且对患者骨代谢、骨密度指标影响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癫痫 左乙拉西坦 丙戊酸钠 脑电图 骨代谢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B7-H3和IFN-γ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成德 蔡健梅 +2 位作者 吴小文 申学基 张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33-1536,共4页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B7-H3(s B7-H3)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7例乙型肝炎患者,包括急性肝炎16例、慢性中至重度肝炎25例、肝硬化代偿期24例和肝硬化失代偿期22例,同期24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B7-H3(s B7-H3)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7例乙型肝炎患者,包括急性肝炎16例、慢性中至重度肝炎25例、肝硬化代偿期24例和肝硬化失代偿期22例,同期24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采用ELIS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和对照人群血清s B7-H3和IFN-γ的含量,分析二者分别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甲胎蛋白(AFP)、白细胞(WBC)计数及HBV DNA定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s B7-H3、IFN-γ水平为(27.82±12.75)ng/m L、(328.84±240.20)pg/m L,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 B7-H3、IFN-γ含量分别为(202.17±58.14)ng/m L和(3436.11±1605.01)pg/m 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 B7-H3与IFN-γ密切相关,AST、ALT、AFP、WBC及HBV DNA与二者均无相关性。s B7-H3在急性肝炎时水平最高,IFN-γ则在慢性肝炎时水平最高。结论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的s B7-H3、IFN-γ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者,连续监测血清s B7-H3、IFN-γ可能对乙型肝炎患者的疾病转归预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慢性 乙型 可溶性B7-H3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康复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7
作者 林颖 段红萍 +1 位作者 邹天士 黎莹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396-1399,共4页
目的观察肺康复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 目的观察肺康复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肺康复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EV_(1)/FVC)、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氮分压(PaCO_(2))、6-min步行距离以及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和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_(1)、FEV_(1)/FVC分别为(2.07±0.21)L、(63.12±4.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0.17)L、(58.71±3.29)%,mMRC评分为(1.12±0.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0.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R、RR、PaCO_(2)分别为(89.53±6.51)次/min、(16.06±2.14)次/min、(45.05±4.93)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31±5.07)次/min、(19.32±1.49)次/min、(52.31±4.24)mmHg,PaO_(2)为(73.03±4.75)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5±4.5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为(398.73±26.18)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341.20±24.76)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ICU住院时间为(10.02±2.0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51±2.5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3.85%和1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康复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恢复,缓解病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肺康复 肺功能 血气指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抽吸术对超急性期的STEMI患者介入治疗中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苏永才 张小乐 +2 位作者 黄志锋 冯新武 苏良献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术对超急性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冠脉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超急性期STEMI且行PCI术的患者100例,根据PCI过程是否使用冠脉内血栓抽吸分为血栓抽吸组(48...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术对超急性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冠脉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超急性期STEMI且行PCI术的患者100例,根据PCI过程是否使用冠脉内血栓抽吸分为血栓抽吸组(48例)和常规PCI组(5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PCI术中慢血流/无血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一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常规PCI组比较,血栓抽吸组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15.38%比2.08%)及术后随访一年临床MACE总发生率(42.31%比16.67%)均显著降低(P分别=0.020,0.005).结论:血栓抽吸术可显著减少超急性期的STEMI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同时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一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栓塞 抽吸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衰竭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志铣 伍锦泉 +1 位作者 陈玉平 李汉桐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衰竭(A/C)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老年A/C患者的病因、治疗和转归及预后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A/C患者中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23例(63.9%),社区获得性ARF者13例(36.1%)。导...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衰竭(A/C)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老年A/C患者的病因、治疗和转归及预后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A/C患者中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23例(63.9%),社区获得性ARF者13例(36.1%)。导致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为药物(36.1%)、肾前性因素(22.2%)、感染(13.9%);观察终点20例(55.6%)患者肾功能恢复,11例(30.5%)未恢复,死亡5例(13.9%)。高肌酐水平、衰竭器官数和少尿持续时间是预示老年A/C患者肾功能预后不良的因素。结论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易受多种因素、特别是医源性因素如药物的作用导致ARF的发生。老年A/C的预后较差,但早期诊断并及时适当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肾功能的部分或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竭 急性 肾疾病 慢性 老年 病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俏明 李嫦娥 +2 位作者 范玉华 莫俊宁 梁玉婵 《肿瘤药学》 CAS 201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HBO)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HBO)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BO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经颅多谱勒超声(Transcraninal Doppler,TCD)测量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评价血管痉挛程度,采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HBO可以更有效地缓解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高压氧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