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紫阳志留系温洛克统莫企森弓笔石(Cyrtograptus murchisoni)及地层意义
1
作者 王健 王欣 李银华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5-182,共8页
在紫阳芭蕉口-A剖面上发现了多个完整的莫企森弓笔石(Cyrtograptus murchisoni)。笔者对其始部、主枝、一级幼枝、二级幼枝、胞管等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数据统计,并与国内外相似的弓笔石类群进行了详细得对比。该种弓笔石是志留系重要的带... 在紫阳芭蕉口-A剖面上发现了多个完整的莫企森弓笔石(Cyrtograptus murchisoni)。笔者对其始部、主枝、一级幼枝、二级幼枝、胞管等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数据统计,并与国内外相似的弓笔石类群进行了详细得对比。该种弓笔石是志留系重要的带化石,同时它的首现是国际温洛克统底界的标志;该种化石的特点是笔石主枝粗壮,幼枝发育,常见二级胞管幼枝,始部有旋圈,胞管形态鸟喙状,口刺较短。对该种化石的深入研究为中国和国际温洛克统底界的对比和弓笔石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rtograptus murchisoni 中志留统 温洛克统 陕西紫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青山-阿尼玛卿山两侧三叠纪盆地沉积特征及其对布青山-阿尼玛卿洋关闭时限的约束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奋宁 计文化 +6 位作者 辜平阳 李荣社 陈守建 张海军 孟勇 张晨博 查显锋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208,共17页
位于布青山-阿尼玛卿山两侧的共和盆地和巴颜喀拉山盆地,三叠纪时其沉积特征与古特提斯洋的分支洋———布青山-阿尼玛卿山洋的演化密切相关。前人对盆地东部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盆地中-西部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选取共和盆地隆务... 位于布青山-阿尼玛卿山两侧的共和盆地和巴颜喀拉山盆地,三叠纪时其沉积特征与古特提斯洋的分支洋———布青山-阿尼玛卿山洋的演化密切相关。前人对盆地东部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盆地中-西部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选取共和盆地隆务河群和巴颜喀拉山盆地巴颜喀拉山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二者的沉积序列、古流向、沉积物源和原型盆地类型等综合分析研究,结合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探讨布青山-阿尼玛卿洋的闭合时限。研究认为:①共和盆地三叠纪时为弧后盆地,接受不同的物源区,玛沁以北,共和、贵南、泽库、河南以西物源区为东昆仑和柴达木,玛曲以北,共和、贵南、泽库、河南以东物源主要来源于东北部的祁连山,玛沁、玛曲以南物源来源于南部布青山-阿尼玛卿山;②巴颜喀拉盆地三叠纪时为残留洋盆地,主要物源来源于北侧的布青山—阿尼玛卿山;③布青山-阿尼玛卿山地区在三叠系沉积之前已经隆升并成为剥蚀区,为两侧盆地体提供主要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源 三叠纪 共和盆地 巴颜喀拉盆地 布青山-阿尼玛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迪卡拉纪晚期特有化石Shaanxilithes的埋藏学研究:来自华北克拉通和柴达木板块的化石材料
3
作者 王欣 张兴亮 刘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85-3698,共14页
布尔吉斯页岩型宏观化石为我们探索早期生命演化以及古代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窗口。然而,关于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的埋藏学研究尚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对于化石相关的黏土矿物成因及其在化石埋藏保存中的作用存在不同理解。鉴于此,... 布尔吉斯页岩型宏观化石为我们探索早期生命演化以及古代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窗口。然而,关于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的埋藏学研究尚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对于化石相关的黏土矿物成因及其在化石埋藏保存中的作用存在不同理解。鉴于此,本文通过微观岩石学和电子显微镜对产自我国北方的埃迪卡拉纪晚期非矿化管状化石Shaanxilithes开展化石埋藏学研究。研究显示,Shaanxilithes的保存方式与布尔吉斯页岩型埋藏方式较为相似,即化石可以呈与黏土矿物密切相关的碳质压膜形式保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布尔吉斯页岩型宏观化石的岩相学分布,即Shaanxilithes化石可以保存在砂岩、粉砂岩、页岩和白云岩等多种类型的沉积岩中。同时,研究认为黏土矿物对于生物非矿化组织的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黏土矿物在随后的成岩作用以及后期的风化作用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动态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 伊利石 埃洛石 动态转化 陕西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运动在华南板块北缘的构造响应:来自生物地层学方面的证据
4
作者 王欣 高晓峰 查显锋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99-3211,共13页
广西运动的构造作用范围是否涵盖华南板块北缘尚存在不同认识,并成为了制约相关构造动力学机制研究的瓶颈.此次研究聚焦北大巴山地区,以精确的笔石生物地层序列为标尺,同时综合岩石学特征认为,广西运动在华南板块北缘存在构造‒沉积响应... 广西运动的构造作用范围是否涵盖华南板块北缘尚存在不同认识,并成为了制约相关构造动力学机制研究的瓶颈.此次研究聚焦北大巴山地区,以精确的笔石生物地层序列为标尺,同时综合岩石学特征认为,广西运动在华南板块北缘存在构造‒沉积响应,其构造启动时间为志留系特列奇阶Spirograptus turriculatus笔石带所代表的时限(~435 Ma),与“扬子上升”第一幕的时限基本一致.在华南板块北缘,广西运动在特列奇阶Oktavites spiralis-Cyrtograptus lapworthi笔石带所涵盖的时间范围内第一次到达构造活动峰值(~433 Ma),期间还伴随着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本研究进一步扩大了广西运动的构造作用范围,同时也为相关的构造发生模式和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参考,即华南与华北碰撞的远程效应可能是广西运动重要的构造驱动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运动 华南板块北缘 构造响应 地层学 志留纪 沉积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