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土壤硼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找矿远景区预测
1
作者 柳青青 王学求 +6 位作者 张必敏 周建 王玮 刘汉粮 刘东盛 周怡宁 常婵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0,共11页
硼是一种新兴战略矿产,在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应用广泛。近年来,硼的需求持续上升,硼矿资源勘查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依托中国地球化学基准值计划所采集的3380件汇水域深层土壤数据,提供了全国B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和异常特征。全国汇水域... 硼是一种新兴战略矿产,在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应用广泛。近年来,硼的需求持续上升,硼矿资源勘查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依托中国地球化学基准值计划所采集的3380件汇水域深层土壤数据,提供了全国B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和异常特征。全国汇水域土壤深层样品B平均含量为46.4μg/g,B整体上具有南高北低、连片分布的特点,可划分为5个地球化学分区,分别为东北与内蒙古东部地区(Ⅰ)、西北部地区(Ⅱ)、华北地区(Ⅲ)、青藏地区(Ⅳ)和南方地区(Ⅴ)。以B含量70.9和52.4μg/g(累频85%)分别作为南北方异常下限,共圈定出37个B地球化学异常,在全国圈定10个地球化学省和9个小规模异常。根据B异常空间分布,结合地质背景和硼矿床分布,进一步划分出9个成矿远景区,建议加大盐湖型硼矿的找矿勘查力度,并将硬岩(海相沉积)型硼矿作为下一步勘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球化学基准 找矿远景区 深层土壤 地球化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重现性定量评价:以中国钴为例
2
作者 刘东盛 王学求 +6 位作者 聂兰仕 张必敏 周建 刘汉粮 王玮 迟清华 徐善法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5,共13页
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的重现性是开展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备受地球化学填图界的密切关注。但缺乏对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重现性定量评价的有效手段,对重现性的定量化认识一直相当薄弱。本研究利用中国地球化学... 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的重现性是开展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备受地球化学填图界的密切关注。但缺乏对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重现性定量评价的有效手段,对重现性的定量化认识一直相当薄弱。本研究利用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和区域化探扫面计划(RGNR)两种尺度钴元素数据,基于1546个典型汇水域局部空间相关系数分析,对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重现性进行定量评价,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尺度上,相关性受到钴含量和地球化学景观条件的共同影响。局部尺度上,受到差异剥蚀影响。贫钴背景下(沉积物钴含量<13μg/g),填图重现性指数R在0.4附近浮动,而富钴背景下(沉积物钴含量>13μg/g),填图重现性指数R从0.4增加至0.6以上。岩溶区、热带雨林区和半干旱中低山丘陵景观区重现性指数R高达0.58~0.74。冲积平原和森林沼泽景观区重现性指数R小于0.32。本研究为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方法研究提供了定量评价指标,总体而言,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采样方法能较好地重现元素分布特征,在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现性 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 汇水域 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地区金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远景区预测
3
作者 刘汉粮 王学求 +6 位作者 聂兰仕 迟清华 王玮 SHOJIN Davaa ENKHTAIVAN Altanbagana 周建 杜禹德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56,共13页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3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是国内外地学研究和贵金属、三稀资源勘查的热点地区。文章依托中蒙边界1∶1000000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探讨了汇水域沉积物中...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3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是国内外地学研究和贵金属、三稀资源勘查的热点地区。文章依托中蒙边界1∶1000000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探讨了汇水域沉积物中金的地球化学参数和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中蒙边界地区汇水域沉积物金元素含量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为0.79×10^(-9)和1.34×10^(-9);华北陆块和阿尔泰构造带金含量最高,区域浓集系数分别为1.43和1.36,是金的富集优势区。以金含量累积频率85%(1.55×10^(-9))、92.5%(2.22×10^(-9))和97.5%(4.03×10^(-9))划分外、中和内带,共圈定28处地球化学远景区,为该区寻找金等贵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研究填补了中蒙边界地区金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的空白,为两国边境地区金等贵金属矿床对比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分布 地球化学填图 中蒙边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镍地球化学基准值特征及地质背景的影响
4
作者 李龙雪 王学求 +8 位作者 迟清华 刘东盛 刘汉粮 张必敏 周建 徐善法 聂兰仕 王玮 柳青青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9,共14页
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和新基础设施项目对镍的需求增加,镍的战略价值不断提升,确定镍的含量和分布对于寻找新的镍矿床和缓解镍资源短缺至关重要。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通过3382个表层和3380个深层汇水域/土壤样品以及11602个岩石样... 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和新基础设施项目对镍的需求增加,镍的战略价值不断提升,确定镍的含量和分布对于寻找新的镍矿床和缓解镍资源短缺至关重要。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通过3382个表层和3380个深层汇水域/土壤样品以及11602个岩石样品建立了镍的地球化学基准。中国岩石镍的基准值为12.1×10^(-6),背景值为22.2×10^(-6),与中国东部出露地壳丰度一致。超基性岩和基性岩的基准值分别为1317×10^(-6)和63.4×10^(-6),远高于中性岩基准值(17.5×10^(-6))和酸性岩基准值(3.19×10^(-6))。中国汇水域沉积物/土壤表层、深层镍基准值分别为23.6×10^(-6)和22.4×10^(-6),略低于其他大陆(国家),与中国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镍中位值一致。母岩类型尤其是超基性-基性岩主要控制汇水域沉积物/土壤镍高值区的分布。镍的高值区(累频>85%)主要出现在蛇绿岩带、大火成岩省等超基性-基性岩区和长江中下游沿岸等黑色岩系区。镍地球化学异常与岩浆型镍矿耦合较好。岩石和汇水域沉积物/土壤中镍基准值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但在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和碳酸盐岩发育区域,汇水域沉积物/土壤中镍基准值将发生富集。镍地球化学基准将为后续资源评价和环境基准建立提供定量参照标尺和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基准 岩石 汇水域沉积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秘鲁铜元素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及对成矿远景区的预测
5
作者 胡庆海 王学求 +12 位作者 张必敏 迟清华 王强 孙彬彬 周建 王玮 Igor ESPINOZA VERDE Alex AGURTO CORNEJO Joel OTERO AGUILAR 盘炜 刘汉粮 田密 吴慧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8,共14页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岸,作为安第斯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铜矿资源储量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本文首次对秘鲁开展全国范围全球尺度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获得汇水域沉积物样品共416件,秘鲁全境铜元素含量为2.38~495μg/g,背景值(...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岸,作为安第斯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铜矿资源储量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本文首次对秘鲁开展全国范围全球尺度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获得汇水域沉积物样品共416件,秘鲁全境铜元素含量为2.38~495μg/g,背景值(中位数)为24.0μg/g。秘鲁全境、沿海带、安第斯山区和亚马孙平原的表层(深层)汇水域沉积物中铜元素平均含量依次为31.4(31.6)、45.6(32.2)、47.5(48.2)和21.3μg/g(24.9μg/g)。地球化学图显示,秘鲁铜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西部沿海带和中部安第斯山区含量较高,东部亚马孙平原区含量较低的特征。本文选用75%累积频率作为异常下限值,圈定出5处铜地球化学异常,其中两处达到地球化学巨省规模,两处达到地球化学域规模。同时,讨论铜地球化学异常的来源和影响因素,解析与之对应的矿产资源响应,秘鲁良好的构造演化环境,为大型、超大型铜矿床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太平洋纳斯卡板块向南美大陆不断俯冲变换,致使洋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强烈而广泛的中酸性岩浆活动,且岩浆中铜含量大规模富集,局部地区在特定环境下富集成矿。这一构造运动导致铜元素在秘鲁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多个地球化学块体,可能也是铜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原因之一。这些巨大的地球化学块体发现可用于未来寻找铜矿集区或大型、超大型铜矿床,圈定找矿远景区,并可以降低找矿风险,提高找矿效率,缩短找矿周期。研究圈定的地球化学找矿远景区,可为秘鲁铜矿勘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 汇水域沉积物 地球化学填图 成矿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化学调查野外信息化技术构架与实现
6
作者 周怡宁 高艳芳 +2 位作者 常婵 柳青青 王学求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7-265,共9页
地球化学野外样品采集是勘查地球化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缺乏专门针对地球化学野外样品采集的信息化软件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野外地球化学调查模式正加速向智能化、便捷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型。因此,实现地球... 地球化学野外样品采集是勘查地球化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缺乏专门针对地球化学野外样品采集的信息化软件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野外地球化学调查模式正加速向智能化、便捷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型。因此,实现地球化学野外样品采集全流程的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基于国内外地质调查信息化的最新进展,系统总结了地球化学野外调查及地质调查信息化的关键发展方向与核心技术特点,并深入探讨了未来地球化学野外调查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特性。研究旨在推动地球化学野外样品采集向数字化与信息化迈进,为构建覆盖勘查地球化学全流程的信息化产品体系奠定基础,同时助力地质调查信息化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最终形成勘查地球化学全流程信息化的产品体系,提升地质调查信息化服务品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野外数据采集 信息化 移动GIS 内外业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化学基准与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指标对比与建议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学求 张勤 +4 位作者 白金峰 姚文生 刘妹 刘雪敏 王玮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共14页
全球高质量一致性地球化学基准数据和建立全球地球化学一张图平台,是持续监测全球环境变化的定量参照标尺。本文通过对中国、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汞、镉、钨地球化学数据对比和中国同一实验室间隔15年两次分析数据对比发现:镉元素在不... 全球高质量一致性地球化学基准数据和建立全球地球化学一张图平台,是持续监测全球环境变化的定量参照标尺。本文通过对中国、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汞、镉、钨地球化学数据对比和中国同一实验室间隔15年两次分析数据对比发现:镉元素在不同实验室和同一实验室间隔15年分析的数据是一致的(相关系数0.96),汞元素一致性较差(相关系数0.74),钨元素不具有可比性(相关系数0.56)。镉元素分析结果的高度一致是因为分析方法相同的和检出限相近;汞元素一致性较差,特别是低含量汞存在显著差异,是因为分析方法不同和检出限不同;钨元素在不同实验室不具有可比性是因为实验室分析方法存在显著差异。环境变化量必须大于野外采样误差(REsmpl)和实验室重复样误差(RDlab)之和(RCenv>REsmpl+RDlab),才能确认观测点发生了环境显著变化。因此,必须将采样误差和实验室分析误差降到最低。本文提出实验室分析的6点基本要求:①原始样品过10目筛,使用无污染加工到粒度小于200目;②使用成熟的多方法分析71种元素+其他指标,其中主量组分以玻璃熔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分析为主,微量元素以四酸分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为主要分析技术,配合其他特殊分析方法;③分析检出限必须低于地壳克拉克值,报出率不低于90%;④使用的标准物质必须具有涵盖所有分析元素的认定值;⑤实验室重复样分析相对误差含量小于3倍检出限RD≤40%,大于3倍检出限RD≤20%,主量元素、铁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重复样分析相对误差RD≤20%;⑥主量组分SiO2、Al2O3、Fe2O3、FeO、MnO、MgO、CaO、Na2O、K2O、TiO2、P2O5、H2O^+(结晶水)、有机碳、CO2、SO2等15项,或SiO2、Al2O3、Fe2O3、FeO、MnO、MgO、CaO、Na2O、K2O、TiO2、P2O5、LOI(烧失量)等12项加和为99.3%~1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基准 采样误差 实验室分析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矿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与深部钻探验证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学求 张必敏 +12 位作者 于学峰 杨德平 夏勇 谭亲平 刘耀文 张苏坤 田密 刘汉粮 李瑞红 韩志轩 熊玉新 吴慧 张宝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9-885,共17页
深部资源地球化学探测科学问题的的焦点是元素大深度垂向迁移机理和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的建立。本文以胶东蚀变岩型金矿和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钻孔岩芯和地表联合取样获得的数据,建立千米深度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蚀变岩型金矿立... 深部资源地球化学探测科学问题的的焦点是元素大深度垂向迁移机理和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的建立。本文以胶东蚀变岩型金矿和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钻孔岩芯和地表联合取样获得的数据,建立千米深度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蚀变岩型金矿立体地球化学模型显示,Au、S和Hg与金矿密切相关,分布模式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Au的立体几何分布模式兼具矿化剂元素S和远程指示元素Hg的双重特征,金异常和矿化剂元素硫与矿体倾斜方向一致,反映了成矿过程中流体沿控矿构造的轴向运移;金异常与类气体元素汞在垂向上一致,而且出现从矿体到地表的连续贯通式异常,反映了流体沿微裂隙和纳米孔的垂向迁移。卡林型金矿立体地球化学模型显示,Au、As、Sb、Hg、Tl和S在不整合面都显示高含量特征,与深部层状主矿体分布一致;在矿体上覆地层中都存在弱异常,显示了明显的成矿流体沿隐伏微小断裂垂向迁移特点;所不同的是Sb和Tl元素在不整合面附近显示了最高的元素含量,而Sb和Hg在近地表均显示了明显高的异常特征。立体几何模型清晰地显示了矿体的展布特征和范围,而且金及其伴生元素垂向迁移在地表形成清晰异常,为利用金及伴生元素和矿化剂元素进行深部矿体三维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指导深部金矿勘查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胶东蚀变岩型金矿地表完全被土壤覆盖区的穿透性地球化学微细粒级土壤采样,金属活动态提取分析圈定的异常,经深部钻探验证,胶东焦家成矿带五一村3200 m钻探,在2428.00~3234.16 m深度发现6层矿化体,其中高品位矿体位于2854 m深度;上宫金矿地表基岩出露,采集断层泥或裂隙岩石样品,可以清晰探测深部异常,经2000 m钻探,在1312 m处发现高品位金铅锌银矿体;贵州水银洞采集地表细粒级土壤,能够直接有效地揭示深部金矿体,经500~1500 m钻探验证,在300~1500 m深度新增金资源量203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立体探测 钻探验证 深部金矿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全球关键元素分布与循环
9
作者 王学求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化学地球”的概念于2008年提出,201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发起“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倡议,202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目标:将元素周期表绘制在地球上,建立化学属性数字地球,服务于全球资源环... “化学地球”的概念于2008年提出,201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发起“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倡议,202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目标:将元素周期表绘制在地球上,建立化学属性数字地球,服务于全球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问题:关键元素在地球上的时空分布和循环,全球不同地质地貌景观特点的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元素高精度分析和大数据开发技术。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全球陆地1/3地球化学基准网,提供76个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初步揭示关键元素全球分布规律,发现一批稀土元素(REE)、锂、铜和金等超常富集区,据此发现云南红河州超大规模中重稀土矿;(2)全球8个有毒重金属元素分布显示,欧洲超过风险限值的面积最大,占欧洲面积的48%,欧洲早期工业历史,没有清洁生产技术,导致大量有害物质排放;(3)中国地球化学观测网揭示镉、汞、砷和钙4个元素近30年发生显著变化,并发现汞的循环是以纳米辰砂微粒为主,而不是传统认为的气体形式迁移和循环;(4)地球化学大数据揭示我国7大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总体安全,并利用大数据技术赋予绿色土地二维码标识,通过手机客户端实现绿色食品溯源。“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入选习总书记主持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主席声明成果清单,服务了高层决策和全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地球 大科学计划 关键元素 全球分布和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跃 张振宇 +2 位作者 冯斌 杨少平 王之峰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7-1399,共13页
随着国内覆盖区找矿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近十年来,中国地球化学勘查界在覆盖区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覆盖区元素迁移机理、赋存状态以及异常形成机理研究... 随着国内覆盖区找矿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近十年来,中国地球化学勘查界在覆盖区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覆盖区元素迁移机理、赋存状态以及异常形成机理研究;二是地电化学、元素活动态、地气、土壤微细粒分离、土壤热磁组分、综合气体测量等方法技术进步及大量试验示范。这些成果实现了覆盖区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的持续进步,为实现覆盖区找矿突破提供新的地球化学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区 矿产勘查 地球化学 基础理论 新方法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GIS的地球化学野外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怡宁 高艳芳 +1 位作者 常婵 张必敏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1期201-209,共9页
在传统地球化学野外调查工作中,尤其在样品数量多、自然环境恶劣的工区,采集工具携带不便、内业数据整理过程繁琐势必会影响地球化学野外调查的质量和精度。地球化学野外调查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方法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传统地球化学野外调查工作中,尤其在样品数量多、自然环境恶劣的工区,采集工具携带不便、内业数据整理过程繁琐势必会影响地球化学野外调查的质量和精度。地球化学野外调查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方法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综合移动GIS技术、数据库等技术,映照地球化学野外调查工作的流程,基于ArcGIS和Android平台研发了一套涵盖工作布置、野外采集以及质量检查等功能的地球化学野外调查软件。系统实现了地球化学野外调查全流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变了地球化学野外数据的采集方式,节省了一线野外工作的时间,提高了内业数据整理的效率以及野外调查信息的质量和精度,推动了地球化学野外调查的数字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GIS 野外地球化学调查 信息化 内外业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资源地球化学勘查”专辑特邀主编寄语——关键元素分布与关键资源勘查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学求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9-746,共8页
关键资源已经成为工业4.0和低碳能源不可替代的原材料。构成关键资源的元素有50余种,这些元素是现代社会的先进制造、电子产品、低碳能源、国防安全、生物医药等必须的原材料,因此也称为关键元素。地球化学勘查是研究和探测关键元素分... 关键资源已经成为工业4.0和低碳能源不可替代的原材料。构成关键资源的元素有50余种,这些元素是现代社会的先进制造、电子产品、低碳能源、国防安全、生物医药等必须的原材料,因此也称为关键元素。地球化学勘查是研究和探测关键元素分布和超常富集,寻找关键资源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国在关键元素的分布和深部探测地球化学领域走在了国际前列,形成了从全球尺度、全国尺度、矿区尺度直到纳米尺度地球化学探测技术体系,实现从二维到三维、从浅表矿到千米深度矿产探测能力的飞跃,不仅圈定了一批全国稀土、锂、铀的超常富集区,而且取得了多处深部金矿和铜矿勘查的重大突破。本专辑选择部分研究成果介绍了稀土元素、新能源金属(铀、锂、钴)、金、铜等关键资源地球化学勘查中取得的新进展和成果。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专辑作者把优质素材形成的论文发表在自己的杂志上,作为本期特邀主编对他们的奉献精神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资源 关键元素 地球化学勘查 深部探测 超常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昭觉县中部乡镇表层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辰 孙彬彬 +4 位作者 贺灵 吴超 成晓梦 曾道明 刘冬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2-426,共15页
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食用富硒农产品是人体获取和补充硒元素的主要途径,调查区域硒地球化学特征是有效地利用富硒土地资源以及开发富硒农副产品的重要依据。本文选择四川省昭觉县域内较为重要的农耕乡镇采集表层土壤样品,... 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食用富硒农产品是人体获取和补充硒元素的主要途径,调查区域硒地球化学特征是有效地利用富硒土地资源以及开发富硒农副产品的重要依据。本文选择四川省昭觉县域内较为重要的农耕乡镇采集表层土壤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等方法测定1328件土壤、19件玉米及20件土豆中硒等地球化学指标含量,利用相关分析与统计学等方法,结合距离加权反比插值法,探讨研究区硒含量、分布和影响因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土壤与作物的富硒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4~1.50mg/kg,平均值为0.33mg/kg,划定富硒土壤面积为7.23km^(2),占全区土壤面积的30.31%,玄武岩发育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4mg/kg,表明区内地质背景与土壤硒含量密切相关,区内富硒土壤主要受含玄武岩夹苦橄岩、凝灰质砂泥岩的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控制;②不同的用地类型和土壤类型对硒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人为农业活动导致土壤对硒的吸附能力下降,黄棕壤土层中黏粒或铁氧化物等易与硒结合富集;酸性土壤中硒含量与pH值成反比;土壤有机质与硒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质地对硒含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③富硒土壤产出的玉米和土豆富硒率极低。研究结果认为昭觉县在开发利用富硒土壤时,旱地与水田等农耕区应及时补充有机肥并调节土壤酸碱度,并积极利用富硒资源开发其他农业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 表层土壤 地球化学特征 昭觉县 原子荧光光谱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覆盖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世新 马生明 胡树起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2年第6期825-832,共8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突出,突破覆盖区找矿技术瓶颈变得尤为重要。近十五年来,我国覆盖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技术标准化、示范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1)地表介质中捕获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突出,突破覆盖区找矿技术瓶颈变得尤为重要。近十五年来,我国覆盖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技术标准化、示范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1)地表介质中捕获到来自深部矿体的纳米金属颗粒,为覆盖区地球化学找矿勘查提供了直接微观证据;(2)土壤细粒级全量测量因操作简单和异常重现性较好,逐渐成为“穿透覆盖层”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3)地电化学技术进入更新迭代期,在已知矿外围覆盖区勘查中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4)引入并发展了热磁组分测量技术,经示范应用实证了该技术在运积物覆盖区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5)颁布了浅钻地球化学测量行业标准,为绿色勘查提供了技术支撑。尽管覆盖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研究取得了如上进展,但成矿物质从深部到浅部的迁移机理以及在地表介质中的赋存形态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区 地球化学勘查 纳米地球化学 细粒级土壤测量 地电化学技术 热磁组分测量 浅钻地球化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滇黔桂关键资源远景新区锂地球化学时空分布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宇 王学求 +4 位作者 韩志轩 刘福田 严桃桃 王强 吴慧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8-1847,共20页
锂因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备受关注。以往锂矿勘查主要集中于盐湖型和硬岩型锂矿,针对沉积型锂矿开展工作较少。本文聚焦于中国西南滇黔桂地区,以岩石和水系沉积物中锂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基础,分析区域内沉积型锂矿... 锂因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备受关注。以往锂矿勘查主要集中于盐湖型和硬岩型锂矿,针对沉积型锂矿开展工作较少。本文聚焦于中国西南滇黔桂地区,以岩石和水系沉积物中锂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基础,分析区域内沉积型锂矿成矿潜力。结果显示,中国西南滇黔桂地区水系沉积物锂含量平均值为46.7×10^(-6),显著高于全国背景值32×10^(-6)。以57.0×10^(-6)为异常下限,共圈定9个锂地球化学省,与已知的沉积型锂矿床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同时,锂异常浓集区与某些特定时代和岩性的地层分布密切相关。区内水系沉积物中锂元素含量受到岩石锂含量制约,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构造单元水系沉积物中的锂显著次生富集,以陆源碎屑岩为主的构造单元内水系沉积物中锂富集程度较弱。综合分析认为,西南滇黔桂地区锂异常带的形成受区域岩石类型、次生富集作用和气候条件等多重因素制约。该研究对了解西南滇黔桂地区锂元素次生聚集就位机制和指导沉积型锂资源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锂资源 地球化学省 次生富集 滇黔桂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锂矿地球化学背景与空间分布:远景区预测 被引量:70
16
作者 王学求 刘汉粮 +3 位作者 王玮 周建 张必敏 徐善法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7-806,共10页
由于锂在新能源领域的大量需求和不可替代性,锂矿成为关键资源调查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全国采集的12118件岩石样品和3394个汇水域沉积物样品数据为基础,首次提供了中国锂地球化学背景和时空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划分了全国19个锂矿远景... 由于锂在新能源领域的大量需求和不可替代性,锂矿成为关键资源调查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全国采集的12118件岩石样品和3394个汇水域沉积物样品数据为基础,首次提供了中国锂地球化学背景和时空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划分了全国19个锂矿远景区。根据全国4101件岩浆岩,6209件沉积岩,1808件变质岩样品数据得出如下结论:全国岩石锂平均含量为29.22×10^-6,侵入岩25.22×10^-6,火山岩22.92×10^-6,沉积岩为31.45×10^-6,变质岩为32.30×10^-6;在侵入岩中锂含量从酸性到中性、基性、超基性岩由高到低依次降低,侵入岩中加里东期、喜马拉雅期、印支期和燕山期锂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其次;沉积地层中泥质岩类锂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50×10^-6,是地壳克拉克值的4倍;地层中锂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三叠系,石炭系、寒武系、白垩系、侏罗系、志留系、奥陶系、元古宇、二叠系、古近系和新近系、太古宇。依据全国汇水域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共圈出31个地球化学异常,归为19个锂地球化学省,分为4种类型:花岗伟晶岩和花岗岩有关的锂地球化学异常,盐湖与地下卤水型锂地球化学异常,泥质岩类有关的锂地球化学异常,次生风化黏土有关的锂地球化学异常,其中全国多处新发现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别是与泥质岩类有关和干旱盆地有关的锂异常,对锂矿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背景 远景区预测 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背景与远景区优选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学求 周建 +7 位作者 迟清华 王玮 张必敏 聂兰仕 刘东盛 徐善法 吴慧 高燕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7-758,共12页
稀土元素是现代科技、新能源、特种制造的关键性材料,以其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而备受关注,很多国家将其列为关键资源或战略资源。地球化学是研究稀土分布和发现稀土矿床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获得的全国15个稀土... 稀土元素是现代科技、新能源、特种制造的关键性材料,以其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而备受关注,很多国家将其列为关键资源或战略资源。地球化学是研究稀土分布和发现稀土矿床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获得的全国15个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基准数据以及“一带一路”的中蒙边境、中缅老越边境地区地球化学填图数据为基础,阐述中国稀土地球化学背景和圈定远景区。获得全国岩石和汇水域沉积物15个稀土元素、轻稀土(ΣLREE)、重稀土(ΣHREE)和总稀土(ΣREE)背景值。全国岩石背景值分别为:ΣLREE 121μg/g,ΣHREE 35.0μg/g,ΣREE 157μg/g,轻重稀土比值为3.5。全国汇水域沉积物背景值分别为:ΣLREE 134.0μg/g,ΣHREE 38.5μg/g,和ΣREE 173μg/g,轻重稀土比值为3.5。总体上汇水域沉积物与岩石一致,但含量略高于岩石。全国共圈定稀土地球化学异常区35处,其中有26处异常与已知稀土矿或稀土成矿带相吻合,新发现稀土超富集中心的稀土异常9处,分别位于内蒙白云鄂博以西的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华南异常富集中心、松潘—甘孜—攀西地区、云南红河州—中越边境、三江南段—中缅边境、雅鲁藏布江东段、西藏札达地区、中塔边境、黔东正安—荔波地区。这些异常显示,是具有寻找白云鄂博型、碱性岩型、离子吸附型、花岗伟晶岩型、磷块岩型和泥岩型稀土矿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背景 异常 空间分布 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钴地球化学基准值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东盛 王学求 +6 位作者 周建 刘汉粮 张必敏 聂兰仕 王玮 迟清华 徐善法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7-817,共11页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钴的战略价值不断提升,同时钴的潜在生态风险也逐渐受到重视。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建立了钴的地球化学基准,为资源评价和环境基准建立提供了定量参照标尺。中国岩石钴的基准值为6.44×10^-6,背景值...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钴的战略价值不断提升,同时钴的潜在生态风险也逐渐受到重视。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建立了钴的地球化学基准,为资源评价和环境基准建立提供了定量参照标尺。中国岩石钴的基准值为6.44×10^-6,背景值为9.26×10^-6,与中国出露地壳丰度接近。中国汇水域沉积物/土壤表层、深层钴的基准值分别是11.0×10^-6和10.6×10^-6,略高于其他大陆(国家)钴基准值,略低于中国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钴中位值。岩石和汇水域沉积物或土壤中钴的基准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但在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和碳酸盐岩发育的区域,汇水域沉积物/土壤中钴的基准值发生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基准 岩石 汇水域沉积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隐伏砂岩型铀矿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必敏 王学求 +8 位作者 徐善法 姚文生 迟清华 刘汉粮 韩志轩 柳青青 严桃桃 窦备 鲁岳鑫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0-784,共15页
砂岩型铀矿是铀资源的一种重要矿床类型,该类型铀矿一般形成于中新生代盆地当中,常以盲矿、隐伏矿产出,勘查难度较大。我国中新生代盆地面积广大,因此寻找砂岩型铀矿的潜力巨大。目前,砂岩型铀矿勘查主要以物探手段为主,地球化学勘查手... 砂岩型铀矿是铀资源的一种重要矿床类型,该类型铀矿一般形成于中新生代盆地当中,常以盲矿、隐伏矿产出,勘查难度较大。我国中新生代盆地面积广大,因此寻找砂岩型铀矿的潜力巨大。目前,砂岩型铀矿勘查主要以物探手段为主,地球化学勘查手段未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在解释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铀矿勘查原理基础上,重点列举了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大型含铀盆地开展的技术试验和示范研究案列,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进行了梳理。认为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可用于圈定远景区、靶区甚至定位矿体,可在利用地物化综合信息找砂岩型矿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隐伏矿 中新生代盆地 穿透性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全国地球化学填图与成矿远景区预测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玮 王学求 +5 位作者 张必敏 韩志轩 Sounthone LAOLO Phomsylalai SOUKSAN 刘汉粮 刘东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90,共11页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资助下,开展了老挝境内21万km^2的国家尺度(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工作,本次工作填补了老挝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的空白,为老挝基础地质、矿产开发、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多...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资助下,开展了老挝境内21万km^2的国家尺度(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工作,本次工作填补了老挝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的空白,为老挝基础地质、矿产开发、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基础地球化学保障。本次共采集老挝境内地球化学样品1905件,使用多种测试手段分析了71种元素的含量,并据此制作了这些元素的地球化学图和地球化学异常图。通过对老挝Au、Cu、Ni、Co、Mn、Zn、Ag、As、Sb、Pb、Bi和Sn的地球化学参数及其相关性的研究发现:这些元素的中位值均小于我国热带雨林区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而且这些元素的中位值均小于其平均值,As、Au、Bi、Pb和Sb在老挝境内的分布十分不均,元素局部富集明显。通过R型聚类分析,我们将上述元素分为Au;Cu;Ni、Co;Mn、Zn;Ag、As、Sb、Pb、Bi、Sn等5个簇群,并根据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综合异常特征,在老挝划分了7个地球化学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 地球化学填图 国家尺度 成矿远景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