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路理论的桂林漓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贾艳红 吴春竹 +2 位作者 胡洪文 黄俊忠 苏筱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1-212,共12页
城市化进程加速会引起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变化,而生态安全格局又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键。本文以典型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漓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电路理论构建点(节点、屏障点)—线(生态网络)—面(生态源)框架的漓江流域... 城市化进程加速会引起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变化,而生态安全格局又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键。本文以典型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漓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电路理论构建点(节点、屏障点)—线(生态网络)—面(生态源)框架的漓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和生态敏感性分析识别生态源,并利用电路理论生成生态网络,优化景观格局,促进漓江流域生态价值的提升和实现。研究结果表明:漓江流域生态源地共12个,总面积1624.71 k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31%。在构建的漓江流域生态网络模型中,生态廊道有15条,其中重要生态廊道7条,潜在生态廊道8条,重要生态廊道最长为64.35 km。漓江流域景观优化呈现出“一带两廊三区”格局,因地制宜发挥生态优化和修复职能,提高各源地之间的景观连通性,可为漓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流域生态系统调控和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电路理论 生态廊道 生态敏感性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