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冰架变化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泽民 周春霞 +5 位作者 张保军 耿红 刘勇 钱懿德 刘明亮 吴双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30-842,共13页
冰架是南极冰盖物质损失的主要出口。南极冰架动态变化和物质平衡的研究对揭示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表面融化、冰流速、前缘崩解、底部融化和物质平衡五个方面入手,对近些年来南极冰架变化监测的研究进展进行... 冰架是南极冰盖物质损失的主要出口。南极冰架动态变化和物质平衡的研究对揭示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表面融化、冰流速、前缘崩解、底部融化和物质平衡五个方面入手,对近些年来南极冰架变化监测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综述了它们的观测方法、观测结果、机制分析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极地观测卫星和现场观测网络的发展、冰架多维度综合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的推进,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冰架变化因子之间的耦合作用及其演变机制,为全球增温影响南极冰盖/冰架的物理机制研究及其变化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架 表面融化 冰流速 前缘崩解 底部融化 物质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冰洋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庞小平 胡晓坤 +4 位作者 季青 李娟 张晨雷 梁泽毓 陈亦卓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海洋表层叶绿素a浓度和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参数,可有效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物量及其变化。阐明北冰洋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对预测北极环境快速变化背景下的海洋生态系统潜在变化、科学指导... 海洋表层叶绿素a浓度和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参数,可有效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物量及其变化。阐明北冰洋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对预测北极环境快速变化背景下的海洋生态系统潜在变化、科学指导北冰洋的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基于卫星数据的海表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研究方法,整理归纳了近年来北冰洋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未来可通过遥感技术与生态模型结合,融合多元观测手段,重点开展北冰洋冰缘区浮游植物时空演变过程与机制研究,为更好地认知北冰洋生态系统及其气候变化响应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遥感 北冰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栅格操作方法模拟山地冰川长期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艾松涛 严博雅 +1 位作者 王泽民 林国标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75,共9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GIS方法建立的模型,可以模拟北极多温冰川Austre Lovénbreen的长时间序列变化。研究发现,GIS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冰川的冰厚、主流线长度、冰川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GIS方法建立的模型,可以模拟北极多温冰川Austre Lovénbreen的长时间序列变化。研究发现,GIS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冰川的冰厚、主流线长度、冰川表面积和冰川体积,其中冰川体积的变化符合高次常函数变化规律;通过对比GIS方法与Elmer/Ice动力学方法模拟的结果,GIS方法对冰川体积的模拟,在十年至几十年的尺度上可行。GIS方法模拟冰川变化,可以快速定量分析冰川未来一定年限内的厚度、面积、体积、主流线长度等几何参数,简化了冰川变化分析研究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模型 冰川变化 北极山地冰川 Austre Lovénbre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真实孔径雷达GPRI的精度验证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春霞 温耀辉 +3 位作者 陈一鸣 王绍贤 刘勇 李明慈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32,共5页
GAMMA便携式雷达干涉仪(GPRI-Ⅱ)是一款新型地基真实孔径雷达,可对小范围形变区域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并探测高频形变。为验证其形变监测精度,本文利用6个角反射器和2个手动位移平台设计了6组试验,分析了GPRI-Ⅱ毫米级和亚毫米级形变探测... GAMMA便携式雷达干涉仪(GPRI-Ⅱ)是一款新型地基真实孔径雷达,可对小范围形变区域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并探测高频形变。为验证其形变监测精度,本文利用6个角反射器和2个手动位移平台设计了6组试验,分析了GPRI-Ⅱ毫米级和亚毫米级形变探测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点校正后,探测毫米级形变的中误差小于0.1 mm,探测亚毫米级形变的中误差小于0.05 mm。GPRI-Ⅱ可以对小范围形变区域实现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的观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雷达 GPRI 形变探测 精度验证 角反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分析南极海冰厚度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陈亦卓 季青 庞小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4-1220,共7页
利用卫星测高数据能够获取大尺度、长时序的海冰厚度信息。相较于北极,目前南极海冰厚度特别是近期变化信息仍很缺乏。基于2013-2018年的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采用最低点高程法和静力平衡方程模型反演了近6年逐月平均海冰厚度并分析... 利用卫星测高数据能够获取大尺度、长时序的海冰厚度信息。相较于北极,目前南极海冰厚度特别是近期变化信息仍很缺乏。基于2013-2018年的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采用最低点高程法和静力平衡方程模型反演了近6年逐月平均海冰厚度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3-2018年南极海冰厚度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014-2017年年平均海冰厚度表现为快速变薄。南极较厚的海冰集中在威德尔海西南海域,最大值出现在该海域2014年的7月(6.27 m)。年平均海冰厚度在2017年达到最低值。南极海冰厚度的时空变化研究可为深入研究海冰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厚度 时空变化 卫星测高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卫星AIS数据的新冠疫情前后南极考察活动变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一凡 刘建强 +3 位作者 艾松涛 丁曦 张汝诚 曾韬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9-267,共9页
新冠疫情冲击下,各国经济和安全都受到极大的考验。为了保障科考人员的安全,许多国家缩减了南极科考的行程和人员。本研究基于国产卫星海洋一号、海洋二号搭载的AIS传感器,整理了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南极主要科考国家的考察船AIS数据... 新冠疫情冲击下,各国经济和安全都受到极大的考验。为了保障科考人员的安全,许多国家缩减了南极科考的行程和人员。本研究基于国产卫星海洋一号、海洋二号搭载的AIS传感器,整理了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南极主要科考国家的考察船AIS数据,并对比考察船轨迹变化,分析疫情前后南极科考活动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发现了考察船前往南极通道的新特点,分析了各南极考察大国考察热点区域的变化,总结了南极考察热点区域受疫情影响变化,最后对我国南极考察提出建议。“十四五”规划中,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被列为科技前沿领域攻关项,本研究通过分析各极地强国疫情前后考察船的轨迹变化,探索我国未来的考察发展方向,以期助力极地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 国产卫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南极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7种常用南极被动微波海冰密集度产品的比较与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昊 季青 +3 位作者 庞小平 石立坚 闫忠男 罗重鑫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159,共19页
围绕国内外机构发布的南极被动微波海冰密集度产品(PM-SIC)的差异和精度问题,应用MODIS和Sentinel-1反演的海冰密集度,对德国不莱梅大学(产品UB-AMSR2/ASI)、美国冰雪数据中心(产品NSIDC-SSMIS/NT、NSIDC-SSMIS/CDR、NSIDC-AMSR2/NT2)... 围绕国内外机构发布的南极被动微波海冰密集度产品(PM-SIC)的差异和精度问题,应用MODIS和Sentinel-1反演的海冰密集度,对德国不莱梅大学(产品UB-AMSR2/ASI)、美国冰雪数据中心(产品NSIDC-SSMIS/NT、NSIDC-SSMIS/CDR、NSIDC-AMSR2/NT2)、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海洋与海冰卫星应用中心(产品OSI-SAF/BR-BST)、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产品NSOAS-SMR/NT)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产品NSMC-MWRI/NT2)发布的7种南极海冰密集度产品进行比较与评估。结果表明:(1)NSIDC-SSMIS/NT与NSIDC-SSMIS/CDR海冰密集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平均偏差为-0.08%,相关系数为0.99),NSOAS-SMR/NT与NSIDC-AMSR2/NT2间的差异最大(平均偏差为-14.41%,相关系数为0.81);(2)7种PM-SIC的变化趋势一致,NSOAS-SMR/NT和NSMC-MWRI/NT2与其他PM-SIC的偏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3)NSOAS-SMR/NT和NSMC-MWRI/NT2与其他PM-SIC均在印度洋扇区、别林斯高晋海和阿蒙森海扇区绝对偏差较大,在罗斯海扇区差异最小。偏差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冰边缘区及近陆地海域,在高密集度区域差异较小;(4)应用MODIS与Sentinel-1反演的海冰密集度对7种PM-SIC验证表明,NSMC-MWRI/NT2与验证数据的一致性最高。NSOAS-SMR/NT、UB-AMSR2/ASI和OSI-SAF/BR-BST海冰密集度偏低,而NSMC-MWRI/NT2、NSIDC-AMSR2/NT2、NSIDC-SSMIS/CDR和NSIDC-SSMIS/NT海冰密集度偏高。不同海冰密集度产品的比较与评估可为发展遥感反演算法、研制和应用高质量的海冰密集度产品,更好地监测南极海冰动态变化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密集度 被动微波 遥感产品 MODIS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7—2020年西南极派恩岛冰川前缘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钱懿德 周春霞 +2 位作者 陈一鸣 曾韬 刘建强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451,共17页
位于西南极的派恩岛冰川(Pine Island Glacier,PIG)是近年来崩解频繁且前缘变化明显的区域。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和海洋一号C卫星光学影像、ERS-1和RADARSAT卫星SAR影像及航空影像,利用前缘位置识别和开口盒方法,分析1947—2020年PIG的... 位于西南极的派恩岛冰川(Pine Island Glacier,PIG)是近年来崩解频繁且前缘变化明显的区域。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和海洋一号C卫星光学影像、ERS-1和RADARSAT卫星SAR影像及航空影像,利用前缘位置识别和开口盒方法,分析1947—2020年PIG的前缘变化特征。PIG在近73年至少发生过17次规律性的大规模崩解事件,其崩解周期在1995—2013年间约为6年,2013年至今约为1~2年;由开口盒法计算得到的冰川前缘附近的流速在近73年间呈现上升趋势。结合PIG在1947—2020年间崩解事件的相关研究,总结出厄尔尼诺现象、冰架底部的绕极深层水暖化、底部融化率增加、底部裂隙的发育、冰水混合物的消退以及冰架与海脊间歇接触产生的背应力等是导致PIG发生崩解的可能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恩岛冰川 前缘位置变化 崩解 开口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极极记录冰川表面冰面湖变化监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青 周春霞 +1 位作者 刘芮希 郑雷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6,共10页
南极冰盖表面冰面湖的形成和变化是衡量南极冰盖表面融化的重要指示器,对研究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ndsat和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光学数据,对2000—2017年间的东南... 南极冰盖表面冰面湖的形成和变化是衡量南极冰盖表面融化的重要指示器,对研究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ndsat和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光学数据,对2000—2017年间的东南极极记录冰川地区的冰面湖进行长时序的变化监测,分析其面积、深度和体积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规律,并结合中山站温度数据和Advanced Land Observing Satellit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ALOS DEM)探讨冰面湖与气温、高程和地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极记录冰川地区的冰面湖在每年12月前形成,12月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其面积、深度和体积在次年1月中下旬均达到峰值;冰面湖的面积、深度和体积的变化都呈现较好的一致性,且冰面湖的变化与正积温密切相关;92%的冰面湖分布在高程低于200 m的区域,易形成于多条水流路径汇集处或水流路径密集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面湖 极记录冰川 变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风云三号D星微波数据估算北极海冰面积和边缘线的精度评估
10
作者 杨子健 王泽民 刘婷婷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8,共13页
风云三号D星搭载的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可提供被动微波数据以实现全北极尺度的海冰面积和海冰边缘线研究。基于MWRI数据获取北极海冰面积和海冰边缘线的相关研究较少,且精度验证工作不足。使用基于6种算法的MWR... 风云三号D星搭载的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可提供被动微波数据以实现全北极尺度的海冰面积和海冰边缘线研究。基于MWRI数据获取北极海冰面积和海冰边缘线的相关研究较少,且精度验证工作不足。使用基于6种算法的MWRI数据的海冰密集度结果,提取北极的海冰面积和海冰边缘线,将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special sensor microwave imager/sounder,SSMIS)和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2,AMSR2)数据作为对比,使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融合产品(2019年8月26日—12月31日)评估精度。结果表明,MWRI数据的海冰面积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MODIS融合产品基本保持一致。MWRI提取的海冰边缘线相比SSMIS更接近MODIS融合产品获得的结果,均方根误差约为20~30 km。这些差异主要和数据间时空分辨率有关。总之,MWRI具有较优的性能,在北极海冰参数的监测研究中极具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D星 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 MODIS 北极海冰 海冰面积 海冰边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与激光测高数据的冰川运动监测研究
11
作者 刘沼辉 齐忠华 朱李忠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57,共5页
针对不同遥感数据源对冰川监测具有不同的优势,结合Sentinel-1归一化互相关计算方法与激光测高数据重叠点法,对恩格斯堡岛周边冰川进行冰流速和高程变化联合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恩格斯堡岛周边Priestley冰川至Nanshen冰架沿线表面流速和... 针对不同遥感数据源对冰川监测具有不同的优势,结合Sentinel-1归一化互相关计算方法与激光测高数据重叠点法,对恩格斯堡岛周边冰川进行冰流速和高程变化联合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恩格斯堡岛周边Priestley冰川至Nanshen冰架沿线表面流速和高程变化均呈两端大于中间趋势。该区域冰流速最大区域位于Priestley冰川纳什山脊段以及Nanshen冰架与其周边各冰川交汇区。该区域从2003~2019年平均高程变化为2.03 m,最大高程变化为5.16 m,高程变化趋势与表面流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位于Priestley冰川纳什山脊段和Nanshen冰架与各冰川交汇口处高程变化较大,Priestley冰川凯纳特山段相对比较稳定。本文研究方式可为小区域冰川综合监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运动监测 激光测高 冰川流速监测 高程变化监测 哨兵一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测高数据的Amery冰架高程变化监测研究
12
作者 刘沼辉 朱李忠 齐忠华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6,共6页
针对传统的花杆测量法、GPS实测法在南极冰架高程变化监测上的覆盖范围小、操作难度大和安全成本高以及基于SAR差分干涉冰雪表面高程测量易失相干等问题。基于亚米级卫星激光测高数据ICESat/GLAS与ICESat-2/ATLAS重叠点法和克里金插值法... 针对传统的花杆测量法、GPS实测法在南极冰架高程变化监测上的覆盖范围小、操作难度大和安全成本高以及基于SAR差分干涉冰雪表面高程测量易失相干等问题。基于亚米级卫星激光测高数据ICESat/GLAS与ICESat-2/ATLAS重叠点法和克里金插值法,对Amery冰架近15年高程变化进行监测。为了纵向比较,本文以2003~2018年、2004~2019年和2005~2020年3组15年周期数据进行高程变化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在近15年里Amery冰架冰雪物质积累区域大于减少区域,高程变化主要分布在0~±2 m之间,在冰架与大洋接壤区域高程显著升高近40 m。从3组数据纵向对比分析发现,Amery冰架中部区域高程变化相对稳定,边缘区域受接壤冰盖影响年际波动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激光测高 高程变化监测 ICESat-1/2数据 埃默里冰架 克里金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7立体影像的南极1∶10000比例尺3D产品生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齐忠华 刘沼辉 杨柏宇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5期199-201,205,共4页
针对南极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数字地形图生产,具有航空摄影测量、全野外数字测图等方法所不具备的大范围、短周期和低成本等优势。本文以南极恩克斯堡岛和北山麓区域为实验区,采用国产GF-7立体影像进行南极1∶10000比例尺地形... 针对南极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数字地形图生产,具有航空摄影测量、全野外数字测图等方法所不具备的大范围、短周期和低成本等优势。本文以南极恩克斯堡岛和北山麓区域为实验区,采用国产GF-7立体影像进行南极1∶10000比例尺地形图生产实验,形成了一套生产技术流程方案,并对生产技术流程方案进行精度检测,验证了该技术流程在南极1∶10000比例尺3D产品生产的可行性。最后对利用GF-7号立体影像进行南极1∶10000比例尺地形图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为后续南极利用GF-7进行大范围1∶10000比例尺地形图3D产品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7 立体测图 南极 3D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影像数据的南极冰川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沼辉 齐忠华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2年第S01期17-21,共5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加速了南极冰盖消融和冰架崩解,越来越多的科研学者将目光聚焦南极大陆。研究发现,南极大陆与南大洋的物质交换速率与南极冰川、冰架的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冰川作为南极冰冻层最为活跃的部分,其对南...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加速了南极冰盖消融和冰架崩解,越来越多的科研学者将目光聚焦南极大陆。研究发现,南极大陆与南大洋的物质交换速率与南极冰川、冰架的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冰川作为南极冰冻层最为活跃的部分,其对南极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指示器的作用。随着搭载不同传感器的卫星发射上空,通过卫星影像进行南极大范围冰川监测成为可能。尤其是光学卫星,由于其发射时间最早,观测时间最长、覆盖面积最广、积累数据量最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南极冰川长时间序列监测的重要数据源。本文系统地梳理了目前基于光学遥感卫星发展历程、基于光学影像进行冰川监测的研究进展、国内外已经形成的成熟监测理论方法和冰流速提取软件,为后续利用光学影像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冰川监测和冰流速提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影像 冰川监测 冰流速提取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R影像数据的南极冰川流速监测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沼辉 朱李忠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2年第9期77-81,共5页
南极冰冻圈尤其是冰盖边缘的冰川、冰架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开展冰川运动监测以及表面特征变化监测能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进行有效预警。随着搭载不同传感器的卫星发射升空,通过卫星影像进行南极大范围冰川监测成为可能。... 南极冰冻圈尤其是冰盖边缘的冰川、冰架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开展冰川运动监测以及表面特征变化监测能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进行有效预警。随着搭载不同传感器的卫星发射升空,通过卫星影像进行南极大范围冰川监测成为可能。尤其是SAR卫星影像,由于其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优势,可以忽视南极极夜的影响,且具有较高的监测精度,已经成为南极冰川大范围监测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地梳理了目前基于SAR影像数据进行南极冰川监测的研究进展、SAR卫星影像在南极的利用状况、国内外已经形成的成熟监测理论方法,并对比了SAR影像和光学影像进行冰川监测的优势和劣势,为后续利用SAR影像进行冰川监测和冰流速提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冰川监测 冰流速提取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rldview-3立体影像的南极1∶5000数字地形图生产研究
16
作者 刘沼辉 郑丹 唐铸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S01期116-118,128,共4页
在南极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数字地形图生产具有航空摄影测量、全野外数字测图等方法不具备的大范围、短周期和低成本等优势。本文以南极恩克斯堡岛、北山麓和Priestley冰川、Nansen冰架交汇区域为实验区,采用World View-3立体... 在南极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数字地形图生产具有航空摄影测量、全野外数字测图等方法不具备的大范围、短周期和低成本等优势。本文以南极恩克斯堡岛、北山麓和Priestley冰川、Nansen冰架交汇区域为实验区,采用World View-3立体影像进行南极1∶5000数字地形图生产实验,形成了一套生产技术流程方案,并对生产技术流程方案进行精度检测,验证了该技术流程在南极1∶5000数字地形图生产的可行性。最后对利用World View-3立体影像进行南极1∶5000比例尺地形图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为后续南极大范围1∶5000数字地形图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view-3 立体测图 南极 3D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进的亮温日较差法探测格陵兰冰盖表面融化
17
作者 肖倩雨 周春霞 刘勇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1-1939,共9页
格陵兰冰盖是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贡献源之一,其表面融化和融水径流引发的物质损失约占冰盖总物质损失的60%,研究格陵兰冰盖的表面融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19年增强分辨率的专用微波成像仪37 GHz垂直极化被动微波数据,提出改进的亮温... 格陵兰冰盖是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贡献源之一,其表面融化和融水径流引发的物质损失约占冰盖总物质损失的60%,研究格陵兰冰盖的表面融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19年增强分辨率的专用微波成像仪37 GHz垂直极化被动微波数据,提出改进的亮温日较差(advanced diurnal amplitude variations,ADAV)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探测格陵兰冰盖的表面融化。与自动气象站的气温数据对比,ADAV方法使用动态阈值探测结果的平均精度高于使用固定阈值的传统日较差方法,且被动微波数据时间对探测精度无明显影响。采用该方法分析格陵兰冰盖冻融发现,2019年冰盖融化天数最多达165 d,7月31日融化面积达到最大,占冰盖总面积的67%;夏季3次出现融化峰值,且南部沿岸发生了冬季融化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陵兰冰盖 表面融化 改进的亮温日较差法 Rosin阈值 Ramage阈值
原文传递
利用U-Net的格陵兰冰盖冰面湖提取和面积变化分析
18
作者 彭博洋 周春霞 +3 位作者 朱冬雨 李明慈 肖倩雨 江萌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1-1629,共9页
冰面湖作为冰盖质量损失、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等全球变化问题的指示器,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冰盖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深度学习中的语义分割模型U-Net实现了不同情形下Landsat卫星影像中冰面湖的提取,并与多种方法进行了... 冰面湖作为冰盖质量损失、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等全球变化问题的指示器,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冰盖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深度学习中的语义分割模型U-Net实现了不同情形下Landsat卫星影像中冰面湖的提取,并与多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U-Net冰面湖提取方法在性能和效率上表现最佳。提取2000—2020年北极格陵兰岛Sermeq Avannarleq冰川附近的冰面湖,并分析冰面湖面积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冰面湖面积在每年5月—9月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5月中旬开始增加,7月中下旬达到峰值,9月基本消亡;该区域的冰面湖面积在2000—2020年呈现增加的趋势,表明该区域冰盖融化量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面湖 格陵兰冰盖 深度学习 Landsat影像
原文传递
格陵兰地区GLASS反照率产品质量评价及反照率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超 郝卫峰 +2 位作者 程青 罗杰 李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17-1926,共10页
冰雪反照率是影响和评估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北极格陵兰岛拥有世界第二大冰盖,定量获取该地区反照率是研究北半球能量收支变化的关键。全球陆表卫星(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GLASS)产品系统生产的反照率产品是目前国际上时... 冰雪反照率是影响和评估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北极格陵兰岛拥有世界第二大冰盖,定量获取该地区反照率是研究北半球能量收支变化的关键。全球陆表卫星(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GLASS)产品系统生产的反照率产品是目前国际上时间序列最长(1981—2017年)的全球反照率产品。利用格陵兰气候观测网络(Greenland climate network,GC-Net)与格陵兰冰架监测计划(programme for monitoring of the Greenland ice sheet,PROMICE)网络观测的反照率数据,评估了格陵兰地区GLASS地表反照率产品的精度;并基于2000—2017年的GLASS地表反照率产品,分析了格陵兰地区7月份反照率的年际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GLASS与GC-Net反照率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0.0778(决定系数R2=0.4907),与PROMICE反照率差异的RMSE为0.0786(R2=0.8999),GLASS产品的反照率数值呈现一定的低估现象,但已满足格陵兰地区冰雪反照率研究的需要。基于2000—2017年7月份格陵兰地区的GLASS反照率变化分析可以看出,格陵兰地区的反照率在此期间整体呈现变小的趋势,平均速率约为0.0006/a,变小的地区约占格陵兰总面积的64%;其中,位于格陵兰西部海拔750~1500 m之间的区域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反照率变小速率也最大,达到了0.026/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陵兰冰盖 冰雪反照率 GLASS反照率产品 质量评估 年际变化
原文传递
东南极冰盖PANDA断面绝对重力测量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元德 李斐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41-2544,共4页
1引言南极冰盖是地球上最大的陆缘冰体,重力是冰盖物质平衡和内部结构研究的重要基础(许厚泽,2001;Alley等,2005).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采用摆式或弹簧重力仪,通过相对重力测量的方式将其他大洲的重力基准引入到南极大陆(Sledzin... 1引言南极冰盖是地球上最大的陆缘冰体,重力是冰盖物质平衡和内部结构研究的重要基础(许厚泽,2001;Alley等,2005).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采用摆式或弹簧重力仪,通过相对重力测量的方式将其他大洲的重力基准引入到南极大陆(Sledzinski,2001;Amalvict,2004).随着重力仪的发展,各国陆续在南极开展了绝对重力测量,主要目的是提供重力基准和监测重力变化等.截止2009年,各国在南极的14个考察站实施了25次绝对重力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重力测量 南极大陆 考察站 重力变化 南极冰盖 重力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