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多级变模糊变权综合评价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洪华 王忠胜 +2 位作者 耿林 赵玉婷 陈闫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共14页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评价可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决策支持。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评价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综合评价问题。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可拓物元法等,模...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评价可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决策支持。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评价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综合评价问题。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可拓物元法等,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其中应用效果最好、最广泛的方法。但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都属于常权综合评价法,且评价模型普遍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导致评价结果易受平均效应影响,并不适合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评价。将模糊集理论、可变模糊集理论及变权理论三者融合,提出了多级变模糊变权综合评价法,该方法的综合评价模型更加完善,适应能力更强。在理论上,通过修改综合评价模型,所提出的算法就可以退化为常用的模糊类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变权综合评价法、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法。以青岛市红岛区的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性评价为例,通过对比分析4种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先进性及应用效果。多级变模糊变权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多理论集成的综合评价方法。与各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适用于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评价及其他复杂系统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地质安全性评价 复杂系统评价 城市地下空间 多级变模糊变权 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地热田北部深部地热资源赋存规律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永香 林建旺 +9 位作者 李嫄嫄 阮传侠 张雪梅 赵娜 刘志龙 张芬娜 李哲 栾鹏宇 王世豪 刘文杰 《华北地质》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研究目的】天津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已开发的深部地热资源大部分位于“隆中凸”构造区域,而位于“坳中凸”构造区域的地热资源勘查和研究程度基本尚属空白,揭示其深部地热赋存规律可为滨海新区及京津冀地区寻找深部地热资源及勘探与开... 【研究目的】天津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已开发的深部地热资源大部分位于“隆中凸”构造区域,而位于“坳中凸”构造区域的地热资源勘查和研究程度基本尚属空白,揭示其深部地热赋存规律可为滨海新区及京津冀地区寻找深部地热资源及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参考。【研究方法】本文以黄骅坳陷宁河凸起中的桥沽地区为研究区,以近期新发现的资源禀赋最好的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资料、大地电磁测深(MT)、钻孔测温和物探测井等资料,系统总结了研究区地质构造、地温场和深部地热资源赋存特征。【研究结果】雾迷山组储层的热储温度高(90~120℃),出水量大于100 m^(3)/h,埋藏相对较浅(2200~2800 m)。区内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汉沽断裂为研究区重要的导热、导水通道;地温场呈现“两高夹一低”展布特征与两处背斜构造空间位置相对应;热源以壳源热为主、幔源热次之,大气降水为主要热水来源,热传输机制以热传导型为主。【结论】综合研究区深部地热赋存规律,建立了深部地热资源概念模型,明确了“坳中凸”深部地热找矿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 “坳中凸”构造区域 雾迷山组 赋存规律 天津滨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鑫宇 董杰 +4 位作者 王睿 曾海燕 徐美君 秦升强 于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55,共8页
城市地下空间是缓解用地饱和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的重要空间资源,也是开创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良策,科学高效地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赋权、评价模型、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评价系... 城市地下空间是缓解用地饱和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的重要空间资源,也是开创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良策,科学高效地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赋权、评价模型、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评价系统5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与不足;对如何合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升三维地质建模精度、搭建地下空间综合系统三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对策;阐明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发展趋势:全要素、全资源的统筹协调,需求导向的针对性评价模式,创新性、连续化的评价模型。该研究成果可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的深化,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评价与有序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开发适宜性 立体评价 全要素协同规划 地下空间综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城市地质结构电阻率法三维模拟与应用
4
作者 刘洪华 张卉 +4 位作者 王汝杰 于鹏 秦升强 李文宇 车荣祺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4期1037-1044,共8页
在我国滨海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精准定位断层、孤石及其他不良地质体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基于滨海城市地质特点,针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开展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覆盖层电性和厚度对高密度电阻率探测的影响结果,以及探测目标体... 在我国滨海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精准定位断层、孤石及其他不良地质体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基于滨海城市地质特点,针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开展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覆盖层电性和厚度对高密度电阻率探测的影响结果,以及探测目标体大小和埋深发生变化时的直流电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层与探测目标的电阻率的差异大小是决定覆盖层影响的主要因素,对于低阻断层破碎带,覆盖层电阻率越高,破碎带的响应越突出。在中高阻覆盖条件下,孤石埋深越浅越容易获得揭露,尺寸越大其高阻特征越突出。在青岛市地铁5号线勘查中,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断裂破碎带和孤石探测中显示出关键作用,验证了方法的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滨海城市工程勘查方法选择和工作参数确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数值模拟 有限差分法 孤石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基岩型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建设方法对比分析——以青岛市为例
5
作者 徐锐 张志芹 +4 位作者 王洋 马子龙 解小东 夏伟强 何鹏 《吉林地质》 2024年第2期109-116,共8页
三维地质模型建设在地质环境评价、深部地质找矿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安全利用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技术突破为透明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地质支撑。青岛市作为滨海基岩型城市的代表先后采用剖面交互式建模、Bent... 三维地质模型建设在地质环境评价、深部地质找矿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安全利用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技术突破为透明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地质支撑。青岛市作为滨海基岩型城市的代表先后采用剖面交互式建模、Bentley MicroStation v8i平台建模、显式构造界面建模和隐式建模四种方法探究三维地质模型建设方法的优劣,得出显式构造界面建模方法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建模方法,模型建设效果较好,但修改更新困难;隐式建模方法发展较晚,模型更新速度较快,结合实际地质情况调整和完善算法后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建模理论方法。此外,三维地质建模标准地层和模型尺度的约束不够明确,应尽快出台相应规范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基岩型城市 三维地质模型 隐式建模方法 显式建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基岩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应用探索与理论技术创新——以青岛市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窦衍光 印萍 +13 位作者 陈斌 薛碧颖 王蜜蕾 邹亮 胡睿 徐刚 岳保静 宋维宇 林曦 董杰 付佳妮 徐锐 何松 林琴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共9页
城市地质工作是未来地质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阐述了青岛市城市地质工作定位、服务成效、理论和技术创新以及未来青岛城市地质工作战略思考。2018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 城市地质工作是未来地质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阐述了青岛市城市地质工作定位、服务成效、理论和技术创新以及未来青岛城市地质工作战略思考。2018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青岛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在服务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规划论证、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等方面成效显著,并实现了滨海基岩城市地质调查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强化城市地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作用,加强监测预警与实现多网融合,有效解决与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地质问题,是青岛城市地质调查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调查 滨海基岩城市 国土空间规划 地下空间资源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进展与展望
7
作者 董杰 孙萍 +3 位作者 张鹏 周大永 李兰俊 于鹏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3期264-280,共17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解决“城市病”的重要途径,且开发不可逆转,需要总结经验,综合统筹开发。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趋向成熟,但缺乏对开发现状的梳理、总结及研究,影响了地下空间的高效开发进程。文章厘清了青岛市地下空间发展历程,全面总...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解决“城市病”的重要途径,且开发不可逆转,需要总结经验,综合统筹开发。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趋向成熟,但缺乏对开发现状的梳理、总结及研究,影响了地下空间的高效开发进程。文章厘清了青岛市地下空间发展历程,全面总结了地下空间各功能开发建设现状和研究进展,分析了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点,明确了城市高质量发展、资源与环境对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和支撑,指出了“透明青岛”的建设趋势。该研究对科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推进青岛市地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青岛市 发展历程 开发利用规划 空间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关键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徐美君 刘洪华 +5 位作者 杨宝凯 董杰 何鹏 邹亮 胡睿 冷琦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9-88,共10页
通过了解青岛市地质资源分布特征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从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2个方面科学合理选取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青岛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青岛市地质资源相对较匮乏,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整体以强... 通过了解青岛市地质资源分布特征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从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2个方面科学合理选取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青岛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青岛市地质资源相对较匮乏,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整体以强和较强为主,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环胶州湾地区、东部崂山山区及西海岸新区的西南部,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李沧区以北及周边。分别从生产生活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及生态环境空间等方面提出了青岛市地质资源环境优化配置建议,为青岛市地质资源合理利用与地质环境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能够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 地质环境 承载力 青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付佳妮 刘洪华 +5 位作者 董杰 窦衍光 明强 刘海松 夏伟强 邹亮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78,共10页
遥感技术可运用于地质调查、城市空间拓展、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安全等多个领域,为城市地质工作提供更为宏观和直观的数据支撑。通过多期高精度遥感影像分析,建立了胶州湾地质单元遥感解译标志,重新厘定了胶州湾区域地质图... 遥感技术可运用于地质调查、城市空间拓展、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安全等多个领域,为城市地质工作提供更为宏观和直观的数据支撑。通过多期高精度遥感影像分析,建立了胶州湾地质单元遥感解译标志,重新厘定了胶州湾区域地质图,查明了环胶州湾人工填土分布及面积,初步估算出青岛市主城区0~10、10~30、30~50、50~100 m深度地下空间资源量,提出10~50 m是青岛市地下空间拓展的主要深度。遥感技术为城市地质问题解决和城市空间扩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青岛城市地质调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城市地质调查 人工填土 地下空间 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与空间形态视角下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时空分异特征
10
作者 朱庆莹 何耿毅 +2 位作者 陈坤 陈银蓉 王玉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5-390,共16页
明晰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功能与空间形态时空分异特征可为耕地可持续管理与利用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北省所有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数据对1995—2019年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功能与... 明晰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功能与空间形态时空分异特征可为耕地可持续管理与利用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北省所有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数据对1995—2019年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功能与空间形态开展评价并分析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9年耕地利用生产、社会、生态、总功能分别呈倒“N”形、“W”形、“V”形和“V”形的变化特征;生产、生态、总功能表现为鄂中强于鄂西与鄂东地区,社会功能空间分异较小;生产功能在重点发展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相差不大,却显著强于生态功能区,社会功能在生态功能区最强而重点发展区最弱,生态功能和总功能在农产品主产区最强而在生态功能区最弱。1995—2019年间耕地利用数量、景观格局和空间形态分别呈倒“N”形、“V”形和“N”形变化特征;鄂中地区数量形态值高于鄂西与鄂东地区,而鄂西与鄂东之间差异不大;景观格局、空间形态值呈现鄂中地区最高而鄂西地区最低的分异格局;数量形态值在重点发展区和农产品主产区较高,景观格局形态值和空间形态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功能区且十分显著。1995—2019年耕地利用总形态值呈“V”形变化态势;在功能和空间形态的叠加影响下,整体呈现出鄂中地区较高,而鄂东和鄂西地区较低的分异格局;主体功能区上由大到小依次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功能区。不同主体功能区在社会经济条件、功能定位、耕地资源禀赋等方面异质性明显,应采取差异化的调控政策,优化耕地利用的功能与空间形态,服务于湖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形态 时空分异 病态指数分析法 主体功能区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隧道预应力锚固体承载效应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彤彤 刘文龙 +2 位作者 曹立雪 秦哲 张润昌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80,共11页
预应力锚杆主动支护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对于浅埋大跨岩质隧道,其支护特性及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为探究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下围岩的承载特性,以青岛地铁6号线某暗挖车站为工程背景,基于相似原理配制地层及支护结构模型实验材... 预应力锚杆主动支护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对于浅埋大跨岩质隧道,其支护特性及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为探究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下围岩的承载特性,以青岛地铁6号线某暗挖车站为工程背景,基于相似原理配制地层及支护结构模型实验材料,通过液压加载试验,探究了预应力锚杆及普通锚杆支护下锚固体的承载特性。结果表明:①预应力锚杆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承载能力的锚固体,能够有效承担大部分上覆荷载。预应力锚杆的应用使得隧道失稳破坏的预警荷载值提高了42.8%,同时极限荷载值也提高了41.2%。②在上覆加载过程中,预应力锚杆经历了紧密锚固持荷阶段和脱锚卸荷阶段,衬砌经历了应变累积、应变突增和应变释放3个阶段。③较普通锚杆,主动支护下预应力锚杆与岩体间的受力协同性好,无轴力突变现象,锚杆的支护性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有效抑制了裂隙的发育,提高了隧道的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大跨隧道 预应力锚杆 主动支护 锚固体 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基底新元古代变花岗岩的发现与地质意义
12
作者 董杰 朱晓青 +3 位作者 窦衍光 宋维宇 薛碧颖 邹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174,I0001-I0013,共25页
胶州湾为青岛市的半封闭海湾,对湾内基底岩石属性等的基础地质认识是青岛城市重大工程建设与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本文借助锆石U-Pb测年的方法,在胶州湾区钻孔岩芯中首次发现新元古代变花岗岩质基底,其形成时代为约772 Ma,与区域上... 胶州湾为青岛市的半封闭海湾,对湾内基底岩石属性等的基础地质认识是青岛城市重大工程建设与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本文借助锆石U-Pb测年的方法,在胶州湾区钻孔岩芯中首次发现新元古代变花岗岩质基底,其形成时代为约772 Ma,与区域上苏鲁造山带内广泛分布的新元古代花岗岩同期。钻孔内新元古代变花岗岩下部为早白垩世花岗岩侵入,花岗岩时代为约120 Ma,与毗邻的崂山花岗岩等岩体时代一致。钻孔岩芯中早白垩世花岗岩锆石与新元古代变花岗岩锆石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相似,但其含量值范围更窄。胶州湾区早白垩世花岗岩岩浆可能源自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重熔。借助锆石Ti温度计计算获得胶州湾内新元古代变花岗岩与早白垩世花岗岩岩浆结晶温度均超过750℃,表明锆石结晶的岩浆源区呈水不饱和状态,暗示两期岩浆活动的动力学机制可能均与洋壳俯冲对应的“大地幔楔”模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变花岗岩 早白垩世花岗岩 基底岩系 胶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小哈拉军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勘查模型
13
作者 秦升强 徐衍明 史高飞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3期301-312,共12页
小哈拉军金铜矿床位于天山山脉西段的那拉提山北坡,地处伊什基里克裂谷与伊宁地块的结合部,其上叠加石炭纪岛弧,成矿位置较为特殊,且矿床蚀变类型复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基于该金铜矿床最新工作成果,对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特... 小哈拉军金铜矿床位于天山山脉西段的那拉提山北坡,地处伊什基里克裂谷与伊宁地块的结合部,其上叠加石炭纪岛弧,成矿位置较为特殊,且矿床蚀变类型复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基于该金铜矿床最新工作成果,对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等进行了阐述,对其形成时代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了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信息找矿勘查模型,其对该区外围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哈拉军金铜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勘查模型 西天山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平度刘河甲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14
作者 王帅 刘芝芳 +2 位作者 杨宝凯 于洋 王青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01期312-319,共8页
刘河甲石墨矿床位于沂沭断裂带东侧,胶北隆起区南缘与胶莱坳陷的衔接处,研究区构造较复杂,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荆山群陡崖组和野头组,区域成矿条件极好。本文基于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及多年地质调查资料,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矿鉴定和... 刘河甲石墨矿床位于沂沭断裂带东侧,胶北隆起区南缘与胶莱坳陷的衔接处,研究区构造较复杂,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荆山群陡崖组和野头组,区域成矿条件极好。本文基于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及多年地质调查资料,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矿鉴定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手段综合研究,进一步查明了区内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规律等,系统总结了9个成矿要素特征,确定了研究区石墨矿床成因、成矿模式、找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对国内同类型石墨矿的找矿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矿床 地质特征 成因分析 控矿规律 地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调查及风险评价
15
作者 傅晓敏 王瑞龙 +1 位作者 付佳妮 霍晓宇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第11期80-86,共7页
以山东省青岛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质量评估,查明填埋场下游存在超标污染物,可能受渗滤液及地质条件影响。建立填埋场污染特征及地下水污染脆弱性模型,评价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地... 以山东省青岛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质量评估,查明填埋场下游存在超标污染物,可能受渗滤液及地质条件影响。建立填埋场污染特征及地下水污染脆弱性模型,评价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中等,且研究成果为研究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评估和地下水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填埋场 地下水污染调查 风险评价 DRA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和信息量模型的烟台市福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6
作者 张永强 宋国梁 +4 位作者 刘学友 李林森 王晓辉 解小东 付云霞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10期53-59,共7页
本文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选取坡向、高程、坡度、岩土体、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及降雨量8个影响因子作为研究区危险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体系。基于ArcGIS平台,结合加权信息量模型对福... 本文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选取坡向、高程、坡度、岩土体、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及降雨量8个影响因子作为研究区危险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体系。基于ArcGIS平台,结合加权信息量模型对福山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进行了评价分区。结果表明,福山区危险性评价可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无极高危险区,面积分别为75.89 km^(2)、192.7 km^(2)和668.11 km^(2),并通过ROC曲线对该评价结果进行验证,AUC值为89.9%,表明该评价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风险性进行评价,划分为高、中、低3级风险区,面积分别为12.06 km^(2)、222.75 km^(2)、701.89 km^(2)。该研究可为烟台市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信息量模型 地质灾害 风险评价 福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岩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现场试验与机理分析
17
作者 闫楠 孙淦 +5 位作者 白晓宇 王忠胜 刘一鸿 贾世祥 张亚妹 崔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0-743,共14页
利用准分布式应变传感技术,测试抗浮锚杆在现场极限抗拔试验中杆体的应变变化,分析抗浮锚杆的内力分布特征及其荷载传递规律,揭示锚固长度对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验证临界锚固长度的存在,并基于Hoek-Brown准则提出嵌岩抗浮锚杆... 利用准分布式应变传感技术,测试抗浮锚杆在现场极限抗拔试验中杆体的应变变化,分析抗浮锚杆的内力分布特征及其荷载传递规律,揭示锚固长度对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验证临界锚固长度的存在,并基于Hoek-Brown准则提出嵌岩抗浮锚杆临界锚固长度的有效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抗浮锚杆杆体、灌浆体的荷载-位移曲线均存在拐点,分别在锚杆极限承载力的75%、60%处,拐点前位移呈线性变化,拐点后位移变化速率显著增大;随着荷载等级的增加,抗浮锚杆的荷载传递深度逐渐增大,锚杆杆体轴力呈相对慢速衰减的趋势,且轴力主要集中在浅部岩土层;杆-浆界面剪应力表现出先快速增加而后迅速减小的趋势,剪应力峰值出现在锚固深度约0.75m处;9根试验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均为200kN左右,基于Hoek-Brown准则计算得到的临界锚固长度为2.78m,这均与现场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嵌岩抗浮锚杆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浮锚杆 轴力 剪应力 锚固机制 临界锚固长度 现场极限抗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岩微型抗拔桩锚固黏结特性试验研究
18
作者 刘一鸿 白晓宇 +3 位作者 闫楠 孙淦 刘俊伟 王永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7-308,共12页
为研究强风化片麻岩中微型抗拔桩的锚固机理及破坏机制,采用准分布电阻应变传感器测试技术,实时监测现场极限抗拔试验过程中微型抗拔桩的应变变化,明确微型抗拔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分布特征,揭示嵌岩微型抗拔桩的黏结破坏机制。研究结果... 为研究强风化片麻岩中微型抗拔桩的锚固机理及破坏机制,采用准分布电阻应变传感器测试技术,实时监测现场极限抗拔试验过程中微型抗拔桩的应变变化,明确微型抗拔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分布特征,揭示嵌岩微型抗拔桩的黏结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抗拔桩均发生锚筋屈服破坏,MPⅡ(三筋微型抗拔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比MPⅠ(单筋微型抗拔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小3倍,说明MPⅡ内各筋材之间存在群锚效应;微型抗拔桩的锚筋轴力呈单峰型,且轴力沿锚固深度迅速衰减,锚筋轴力主要分布在3 m以内的岩层;锚筋剪应力呈快速增大后减速减小的分布形式,剪应力峰值出现在距孔口0.75 m处。微型抗拔桩锚筋-灌浆体界面、灌浆体-岩土体界面的黏结强度均比现行《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的建议值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抗拔桩 极限抗拔试验 轴力 剪应力 界面黏结强度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细菌联合矿化盐渍土中有机氮的效能和机制研究
19
作者 寇晗 陈友媛 +2 位作者 孙萍 李浩 辛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3,共11页
滨海盐渍土有机氮受高盐度和低C/N比的影响难以转换利用,需要寻找一种改良剂,提高矿化有机氮的效能。本研究利用铁改性生物炭(FBC)负载枯草芽孢杆菌(BS)制备成炭基菌剂(FBCS),来研究FBC和BS对有机氮生物矿化和非生物矿化的协同作用。结... 滨海盐渍土有机氮受高盐度和低C/N比的影响难以转换利用,需要寻找一种改良剂,提高矿化有机氮的效能。本研究利用铁改性生物炭(FBC)负载枯草芽孢杆菌(BS)制备成炭基菌剂(FBCS),来研究FBC和BS对有机氮生物矿化和非生物矿化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FBC是一种良好的细菌固定化载体,吸附微生物的数量是原始生物炭(BC)的2.08倍;矿化实验表明,FBC、BS和FBCS的土壤有机氮净矿化量分别比CK组增加了32.07%、92.4%和145.67%,FBC和BS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协同系数E=36.57%;在高盐度和低碳氮比的土壤环境中,FBCS组吸附了更多的Na^(+),提高了C/N比,增加了有机氮矿量。FBCS矿化有机氮的机制为:FBC通过固定大量枯草芽孢杆菌,刺激细菌分泌氮矿化酶,通过生物作用提高有机氮的矿化率;同时,FBCS可以缓解高盐度和低C/N比对有机氮矿化的不利影响,诱导产生·OH等自由基,通过非生物作用矿化有机物。本研究为促进盐渍土中有机氮的矿化过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生物炭 枯草芽孢杆菌 有机氮矿化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荷载-位移特性及承载力预测
20
作者 杜焕龙 王忠胜 +6 位作者 闫楠 吕承禄 白晓宇 贾世祥 孙淦 朱磊 王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82-3390,共9页
基于青岛某基坑抗浮工程中9根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现场拉拔破坏性试验,研究不同锚固长度下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荷载-位移特性,明确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承载性能。结果表明:相同直径的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锚入中风化花岗岩3.0 m与3.5 ... 基于青岛某基坑抗浮工程中9根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现场拉拔破坏性试验,研究不同锚固长度下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荷载-位移特性,明确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承载性能。结果表明:相同直径的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锚入中风化花岗岩3.0 m与3.5 m的锚杆其极限抗拔承载力为681 kN,锚入中风化花岗岩4.0 m的锚杆其极限抗拔承载力为1004 kN;加载初期,锚头位移呈线性增加,随荷载增加,锚头位移突增,均超过50 mm。双曲线函数与幂函数荷载-位移曲线模型与实测值在荷载水平较低时吻合度较好,临近破坏时吻合度相对较差,且极限抗拔承载力预测值较实测值偏差较大;指数函数荷载-位移曲线模型对本次试验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预测精度较高,与实测值曲线吻合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轧螺纹钢筋 抗浮锚杆 极限抗拔承载力 荷载-位移(Q-s)曲线 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