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然-社会”视角的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碳核算与演变格局分析
1
作者 奥勇 张龙 +3 位作者 王晓峰 吴彦芸 唐冰倩 张亦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6-1317,共12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源-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平衡的影响,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资源清查、土壤调查、能源消费等多源数据,利用簿记模型和GIS软件核算了该省2002-2022年社会间接碳排...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源-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平衡的影响,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资源清查、土壤调查、能源消费等多源数据,利用簿记模型和GIS软件核算了该省2002-2022年社会间接碳排放和自然直接碳储量,并引入夜间灯光数据反演,揭示了不同地类及地类内部的碳密度差异与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陕西省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特征明显,林地和耕地占全省面积71.7%,2022年与2002年相比建设用地、林地、水域面积分别增加2.67×10^(5)、1.05×10^(6)、7.73×10^(3) hm^(2),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7.76×10^(5)、3.75×10^(5)、1.73×10^(5) hm^(2);2)研究期间陕西省土地利用相关碳吸收与碳排放严重失衡,土地利用相关年均碳汇量为4.98×10^(6) t,与林地面积的扩大及固碳能力的提升有关,年均碳排放量为3.10×10^(7) t,增长了7倍,与高排放能源的消耗有关;3)研究期间陕西省碳汇量在2007年后开始由负增长变为正增长,2017年后增长速度变快,碳排放量则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但受生态保护和减排政策等影响2017年后排放趋于稳定;4)研究期间陕西省地均碳密度表现为陕南秦巴山地>关中平原地区>陕北黄土高原,增长较为稳定的碳密度>60 t·hm^(−2)的地块主要集中在安康与商洛、汉中交界一带,碳排放区域主要集中在关中平原一带和陕西西北部,并在栅格单元空间上呈现扩张趋势。研究还发现,固碳主要依靠林地碳汇,当前陕西省碳排放趋于稳定,如何提升林草地的固碳能力将成为“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核算 地均碳密度 时空演变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探索
2
作者 李刚 《可持续发展》 2024年第12期2989-2993,共5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涵盖全要素、多目标的整治理念与实施路径。本文阐述了其内涵与目标,包括从农用地整理拓展至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多主体参与及多渠道资金筹集等;介绍了整治方法,如统筹协调政策工具、聚...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涵盖全要素、多目标的整治理念与实施路径。本文阐述了其内涵与目标,包括从农用地整理拓展至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多主体参与及多渠道资金筹集等;介绍了整治方法,如统筹协调政策工具、聚焦三大任务推进五措并举、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分析了未来发展方向,分为乡村旅游带动型、现代农业引领型、传统文化保护型;探讨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重大意义。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in the whole reg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covering the concept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onsolidation with all factors and multiple goals. This paper expounds its connotation and goals, including the expansion from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to comprehensive consolidation of mountains, rivers, forests, fields, lakes and grasslands, multi-subject participation and multi-channel fund raising, etc.;introduces consolidation methods, such as coordinating policy tools, focusing on three major tasks to promote five measures, and adhering to people-oriented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analy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which is divided into rural tourism-driven, modern agriculture-led,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protection;and discusse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in the whole region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振兴 多目标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资源分区的黄土高原水土热资源时空变化和生态功能区划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黎 赵永华 +3 位作者 韩磊 韩玲 王茜 汤剑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97,共12页
基于GIS平台和SOFM模型,将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植被固碳作为衡量黄土高原水土热资源的指标,分析2000—2019年黄土高原的水土热匹配度时空变化;基于三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多年平均值,在土地资源分区的基础上修正生态功能区划边界。研... 基于GIS平台和SOFM模型,将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植被固碳作为衡量黄土高原水土热资源的指标,分析2000—2019年黄土高原的水土热匹配度时空变化;基于三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多年平均值,在土地资源分区的基础上修正生态功能区划边界。研究表明:2000—2019年,黄土高原水土热匹配度状况整体上升,但不同土地资源分区的水土热匹配度增速以及稳定性存在差异,沙地与沙漠区、河谷平原区以及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热匹配度的增速最大,分别为3.25、2.44和2.43,水土热匹配度稳定性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状态。SOFM模型在黄土高原的生态功能区划上表现良好,划分了六大生态功能区,并基于土地资源分区划分了16个子区域,包括植被涵养区、农业生产区、牧业发展区、农牧兼顾发展区和生态脆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水土热匹配度 SOFM模型 生态功能区划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秦岭产水量时空变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茜 李宛莹 《河南科技》 2021年第33期119-122,共4页
本文以秦岭为研究区,以2000、2010和2018年的遥感、气象、土壤质地等为基础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采用InVEST模型评估研究区产水量,探讨其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水能力。结果表明:林地是秦岭最... 本文以秦岭为研究区,以2000、2010和2018年的遥感、气象、土壤质地等为基础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采用InVEST模型评估研究区产水量,探讨其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水能力。结果表明:林地是秦岭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草地和耕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变化较小;产水量南坡分布高于北坡,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水能力差异较大,与各地类植被覆盖率、蒸散量和面积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为秦岭生态发展和自然资源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产水量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沟造地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晶 杨亮彦 +1 位作者 孔辉 刘思琪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5期57-65,共9页
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实施的一项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研究治沟造地工程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科学评价治沟造地工程生态效益及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 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实施的一项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研究治沟造地工程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科学评价治沟造地工程生态效益及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18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运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定量分析了延安市2010—2018年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延安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林地和耕地,研究期内延安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为三者互相转化,变化幅度不大,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10年的955.9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58.56亿元,增幅为0.28%,草地和林地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最大;疏林地、高覆盖草地和水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和敏感因子;延安市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调节服务是最重要的功能,其中气候调节价值最大,研究时段所有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均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治沟造地 延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生态空间土地整治的生物群落构建 被引量:6
6
作者 罗林涛 方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8-284,共7页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对生态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中存在过度注重美学和视觉效应、盲目引进外来种、植物配置不合理、大面积运用草坪等现象,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引发了很...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对生态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中存在过度注重美学和视觉效应、盲目引进外来种、植物配置不合理、大面积运用草坪等现象,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文明背景下中国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土地整治生态空间特点,总结提出了“人+植物”群落城市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并以陕西省渭南市渭东新城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重点阐述了城市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空间群落构建的方法要点和具体思路。结果表明:在城市土地整治修复和生态空间建设中,重点利用本土植物群落特性,构建复层植物群落;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打造平衡的生态链;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耦合关系,并以“人+植物”群落为单位与城市设施、人类活动、环境承载力综合考虑设计城市生态景观,最终可以构建优美、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城市土地 生态修复 生物群落 自然耦合 生态链 景观规划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影响土地整治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海欧 《农学学报》 2021年第2期64-67,共4页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的重要手段。然而,土地整治工作涉及范围大,自然、经济、社会背景复杂,技术要求高,政策性强,制约的因素多,因此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呈现不同的问题,影响工程实施及项目质量。本...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的重要手段。然而,土地整治工作涉及范围大,自然、经济、社会背景复杂,技术要求高,政策性强,制约的因素多,因此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呈现不同的问题,影响工程实施及项目质量。本研究根据中国土地整治的特点,查阅文献资料以及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土地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工程实施 制约因素 解决方案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思路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沛 胡一 卢垟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3期254-256,共3页
党的十九大明确将乡村振兴战略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其主要目的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选择路径。农村土地整治对乡村的经济、社会、生态均会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 党的十九大明确将乡村振兴战略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其主要目的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选择路径。农村土地整治对乡村的经济、社会、生态均会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突破口。分析了农村土地整治现存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的思路,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发展的方向,以期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整治 乡村振兴战略 思路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限土地整治土壤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曹婷婷 孙婴婴 +1 位作者 王欢元 杜宜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92,共7页
为明晰土地整治年限对土壤碳固持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质量及碳吸收与存储的影响规律,以陕西省已开展沙地、盐碱地、废弃宅基地3类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开展本研究,结果表明:风沙地整治能有效增加土壤碳含量,碳密度和碳含量... 为明晰土地整治年限对土壤碳固持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质量及碳吸收与存储的影响规律,以陕西省已开展沙地、盐碱地、废弃宅基地3类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开展本研究,结果表明:风沙地整治能有效增加土壤碳含量,碳密度和碳含量的变化较为一致,在整治初期因工程措施的扰动,风沙地表层有机碳降低,但因作物收获需求表层无机碳增高,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整治后6年,沙地总碳、有机碳、无机碳密度则比整治前和整治2年后都呈显著上升趋势,各土层增幅都在30%以上;废弃宅基地整治前土壤质量较好,整治前后土壤碳含量的变化不显著,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整治7年后,总碳密度在0—10,10—20 cm处分别增高40%,34%;有机碳密度在0—10 cm,10—20 cm处分别增高83%,53%,碳储量随整治年限逐渐增加;盐碱地整治后表层覆沙中富含碳酸盐,随着碳酸盐向深层淋溶,深层无机碳增加,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表层无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剖面无机碳储量也显著增加,有机碳储量波动不大,总碳储量显著增高。风沙地、废弃宅基地、盐碱地整治对于土壤碳固持能力都有一定改善作用,且这种作用在作物种植与工程措施实施两方面的综合效应下,会随着整治年限的延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不同整治年限 碳固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效益评价--基于AHP-PCE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慕哲哲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0-196,共7页
为研究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前后项目区总体建设效益情况,明晰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提升潜力指标,以法库县龙家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4个方面选取14个评价指标,采用多层次... 为研究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前后项目区总体建设效益情况,明晰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提升潜力指标,以法库县龙家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4个方面选取14个评价指标,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各效益分值及综合分值,并划分评价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综合效益分值为82.10,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表现为“一优三良”。其中,社会效益分值为86.15,评价等级为优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分值分别为80.74、82.12和79.41,评价等级均为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均有所提升,但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与项目预期建设目标存在差距,其中新增耕地指标、项目区总产值指标及景观丰富度指标有较大提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效益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助推乡村振兴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振 《社会科学前沿》 2019年第9期1623-1627,共5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给农村土地整治工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契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本文着眼于乡村土地整治的空间利用不够、整治模式固化和资源整合难度大等突出问题进行探讨,结合乡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给农村土地整治工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契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本文着眼于乡村土地整治的空间利用不够、整治模式固化和资源整合难度大等突出问题进行探讨,结合乡村振兴对现有土地整治的诉求(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提出了研究对策:一是要实施全域土地整治,二是要探索多功能导向型生产空间整治,三是要强化生态效益,四是要加强人居环境建设。这对推动乡村振兴、加快扶贫攻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整治 生态效益 人居建设 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土地利用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以山西省垣曲县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丹 王涛 张庭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0期76-79,共4页
以山西省垣曲县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DEM数据,利用ArcGIS 10.3对研究区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进行提取,将地形特征与土地利用现状叠置分析,得到该地区不同高程、坡度、坡向上的土地类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 以山西省垣曲县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DEM数据,利用ArcGIS 10.3对研究区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进行提取,将地形特征与土地利用现状叠置分析,得到该地区不同高程、坡度、坡向上的土地类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低海拔、小坡度的无坡向和阳坡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耕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多分布于这一地区;高海拔、大坡度的地形对林地、草地的变化影响较大;水域多分布于低海拔、地势平缓地区,受坡向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分布 地形因子 ARCGIS DEM分布指数 垣曲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 被引量:2
13
作者 葛磊 《世界生态学》 2020年第3期275-278,共4页
土地整治可以为我们带来诸多益处,其中最为显著的一项即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以此确保全国总耕地面积实现动态稳定,此举不仅有利于增强社会的生产力,还可以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然而,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本文... 土地整治可以为我们带来诸多益处,其中最为显著的一项即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以此确保全国总耕地面积实现动态稳定,此举不仅有利于增强社会的生产力,还可以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然而,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本文以此为背景,针对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格局变化及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的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亮彦 黎雅楠 范鸿建 《自然资源情报》 2022年第9期37-44,共8页
本文利用1980s(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和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覆被状况指数,探究了榆林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规律,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的效应。结果表明,榆林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本文利用1980s(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和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覆被状况指数,探究了榆林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规律,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的效应。结果表明,榆林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1980s—2020年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绝对变化量排序依次为:未利用地>草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水域。耕地面积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未利用地减少及林草地面积增加的现象,与退耕还林工程密切相关;建设用地面积在1980s—2000年间缓慢增加,2000年后显著增加,与城镇化发展的过程相符;水域面积的持续减少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榆林市1980s、2000年、2020年覆被状况指数均值分别为47.00、49.55和51.06,均属于3级水平,覆被状况指数保持持续上升趋势。榆林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和城镇化发展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市 土地利用/覆被 转移矩阵 覆被状况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多特征融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武丹 孔辉 《测绘科学技术》 2022年第2期43-50,共8页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精度,本文以高分二号遥感影像作为基础实验数据,融合影像光谱信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纹理信息形成多特征融合影像,分别采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研究,并...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精度,本文以高分二号遥感影像作为基础实验数据,融合影像光谱信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纹理信息形成多特征融合影像,分别采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研究,并对两种分类方法结果进行分类精度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 多特征融合影像分类精度优于单独使用研究区遥感影像波段光谱信息进行分类取得的精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利用分类准确度。2) 与神经网络分类方法相比,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法分类斑块碎化程度较小,图斑完整性较好,地物错分漏分现象较少,并且从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来看,支持向量机分类法优于神经网络分类,且基于多特征融合影像的SVM分类总体精度达到了93.98%,Kappa系数为0.8981。因此基于多特征融合影像的SVM分类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精度,可为土地利用监测和土地整治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多特征影像融合 土地利用分类 精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土地整治的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楠 魏样 曹晓晖 《农业科学》 2021年第10期932-935,共4页
农用地土地整治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几个国外农用地土地整治实践经验和国内土地整治工作现状,为我国土地整治工程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 农用地土地整治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几个国外农用地土地整治实践经验和国内土地整治工作现状,为我国土地整治工程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对我国占近2/3全国耕地面积的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土地整治 中低产田 高标准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盐碱化成因及整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燕 卢楠 《河南农业》 2021年第8期61-62,共2页
虽然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仍十分严重,而土地盐碱化是其中重要问题之一,对于盐碱地的治理受到行业内的关注。本文通过探讨现阶段盐碱地治理的相关问题和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改良盐碱地... 虽然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仍十分严重,而土地盐碱化是其中重要问题之一,对于盐碱地的治理受到行业内的关注。本文通过探讨现阶段盐碱地治理的相关问题和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盐碱化 改良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氧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滴定法》的实验室方法验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思敏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0期132-135,共4页
指出了耗氧量通常被用来评价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常规指标,对《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综合指标》GB/T 5750.7-2006中高锰酸钾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耗氧量进行了实验室方法验证。结果表明:测定的检出限... 指出了耗氧量通常被用来评价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常规指标,对《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综合指标》GB/T 5750.7-2006中高锰酸钾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耗氧量进行了实验室方法验证。结果表明:测定的检出限为0.03 mg/L,小于方法检出限0.05 mg/L,符合要求;对低、中、高3种实际水样分别进行了6次平行测定,相对偏差分别为4.5%、2.7%、2.4%,测定结果均满足该方法要求的平行样品的相对偏差允许值,精密度良好,符合要求;对3种浓度水平分别为GSB07-3162-2014(1.89±0.17 mg/L)、BY400026(2.68±0.14 mg/L)、BY400026(4.11±0.19 mg/L)的国家有证标准物质进行了平行6次测定,测定值分别为1.93 mg/L、2.73 mg/L、4.05 mg/L,均满足有证标物不确定度(k=2)的要求,准确度良好。故确定了该方法测定耗氧量在本实验室适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氧量 方法验证 高锰酸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盼盼 《绿色科技》 2020年第6期43-45,49,共4页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现状问题和农村生态景观建设需求,通过分析农村土地整治中运用的工程手段,包括农村居民点复垦、土地平整工程、道路整治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给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带来的景观效应,提出了以上工程手段中可能存在的问...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现状问题和农村生态景观建设需求,通过分析农村土地整治中运用的工程手段,包括农村居民点复垦、土地平整工程、道路整治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给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带来的景观效应,提出了以上工程手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旨在阐明农村土地整治与区域生态环境、景观格局的响应关系,为农村土地整治技术需求和工程适应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整治 生态景观建设 土地平整 农村道路 农田水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黎雅楠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21期117-120,共4页
利用黄土高原地区5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集,基于ArcGIS平台及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研究了1995—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在过去20a土地利用面积增加的有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 利用黄土高原地区5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集,基于ArcGIS平台及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研究了1995—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在过去20a土地利用面积增加的有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实施以来,耕地面积下降幅度大,土地利用变化显著,通过对近20a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期为当地科学开展生态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地利用 GIS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