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慈云遵式的金光明忏法研究
1
作者 黄国清 《普陀学刊》 2019年第1期207-231,共25页
《金光明经》富含忏悔义理,天台智顗依经制忏,但所遗忏本过简,遵式参对新旧译本,重治与充实忏本,成《金光明忏法补助仪》。《补助仪》说明修治忏本的缘起、忏本的基本结构、特定仪节的辩析、忏法的重要观念及事理观慧的相关著述,增进对... 《金光明经》富含忏悔义理,天台智顗依经制忏,但所遗忏本过简,遵式参对新旧译本,重治与充实忏本,成《金光明忏法补助仪》。《补助仪》说明修治忏本的缘起、忏本的基本结构、特定仪节的辩析、忏法的重要观念及事理观慧的相关著述,增进对整体忏法的理解。忏法十科事仪依天台忏法的既成结构,多方参考经本与其他忏法,仪礼完备,文字明晰,更附加实行方法与观想内容的补助解说,融通此经与天台的礼忏行法。《补助仪》亦关注修习此忏的正当发心,劝勉为通晓经典与利益众生而召请功德天,资福行者,使安心学法。《补助仪》亦重空性观照,可连结到理忏修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顗 遵式 金光明忏法 忏悔 功德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無量壽經》的念佛方法——梵漢對勘的解讀
2
作者 黄國清 《佛教文化研究》 2016年第2期330-347,392,共19页
《無量壽經》(大本《阿彌陀經》)為成立於初期大乘佛教時期的經典,却在漢傳佛教圈大放異彩,發展出以持名念佛為主流方法的净土學派。稱名念佛的盛行,加上漢語'念'字的語義模糊性,中國佛典注家不自覺地以持念佛名解釋《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大本《阿彌陀經》)為成立於初期大乘佛教時期的經典,却在漢傳佛教圈大放異彩,發展出以持名念佛為主流方法的净土學派。稱名念佛的盛行,加上漢語'念'字的語義模糊性,中國佛典注家不自覺地以持念佛名解釋《無量壽經》的念佛法,如此可能隱没經中原本教導的實踐方法。有鑒於此,透過語義疏通來了解其中念佛的文義,是修學此經法門的重要基礎。本文通過梵漢對勘進路來厘清《無量壽經》涉及念佛的文句意義,以便進一步探索其念佛實修方法。此經'念'的對應原語有'manaskara'(作意)與'(samanusmarati)'隨念,令人聯想到佛隨念(Buddhanusmrti)的傳統。由於《無量壽經》本身缺乏對念佛内容的具體説明,參考至其時代為止的念佛傳統的憶念、思維方法,實有助探索此經念佛方法。初期佛教經典是以隨念如來的十號為主,其後發展出憶念佛身相好、種種功德的方法;初期大乘經典《大品般若經》大抵不出如此的隨念内容;《般舟三眛經》的念佛方法先以專念阿彌陀佛導入,以佛身的憶念為主,除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還特别提出憶念佛身的光明徹照。世親《往生論》也提到稱嘆阿彌陀佛的'名號',并能依其'名義'的'光明智相'而修行。足見憶念阿彌陀佛的色身形相,佛身光明為其要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無量壽經 念佛 梵漢對勘 佛隨念 持名念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