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DCA构建专病模板为导向的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体系
1
作者 周磊 李略 +1 位作者 彭玉芝 王喆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5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以专病病历为导向联合戴明环(plan-do-check-act,PDCA)循环构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体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舟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入院主诊断为CAP的322例住院... 目的探讨以专病病历为导向联合戴明环(plan-do-check-act,PDCA)循环构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体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舟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入院主诊断为CAP的322例住院患者病历,其中PDCA实施前2022年1月至6月CAP患者162例,PDCA实施后2022年7月至12月CAP患者160例。比较PDCA实施前后CAP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率及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用变化。结果PDCA实施后,科室CAP患者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评估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平均住院日低于实施前,人均住院费用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DCA的专病病历导向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体系可提高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率,早期识别重症肺炎,有助于降低CAP患者平均住院日及人均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病病历 PDCA 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炎严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志强 钱立勇 +3 位作者 金丹雯 李婷玉 温媛媛 何慧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2期5-11,共7页
目的探索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肺癌免疫浸润水平的关系。方法利用UALCAN数据库挖掘分析工具(http://ualcan.path.uab.edu)分析CD36... 目的探索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肺癌免疫浸润水平的关系。方法利用UALCAN数据库挖掘分析工具(http://ualcan.path.uab.edu)分析CD36在肺鳞状细胞和肺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预后相关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舟山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9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CD3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公共数据库分析及RT–qPCR结果均显示CD36 mRNA在癌旁组织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6的高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呈负相关(P<0.05),与肺腺癌的预后不具有相关性(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36蛋白表达量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相关(x^(2)=9.764,P=0.008),与肺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不相关(P>0.05)。CD36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的CD8+T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CD36可作为肺鳞状细胞癌的生存预后标志物,CD36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表达有差异,CD36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肿瘤免疫浸润水平均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36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免疫浸润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评估AECOPD患者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效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方琼艳 周磊 郑怀宇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AECOPD患者100例分为A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62例)和B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38例)。依据治疗方法,两组又分...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AECOPD患者100例分为A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62例)和B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38例)。依据治疗方法,两组又分为A1、A2和B1、B2四个亚组。A2组和B2组采用常规扩张支气管对症治疗5d;A1组和B1组加用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mg/d治疗5d。比较亚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COPD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住院时间和3个月内再住院率,并观察A1组和B1组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1、A2组和B1、B2组治疗后炎症指标、CAT评分、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且B1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B2组(P<0.05)。A1组3个月内再住院率低于A2组(P<0.05)。与B2组比较,B1组住院时间缩短,且3个月内再住院率降低(P<0.05)。A1组与B1组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作为指导AECOPD患者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导向性标志物,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的患者对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更灵敏,临床转归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糖皮质激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原文传递
伏立康唑精准化给药模式的建立及临床验证 被引量:4
4
作者 方琼艳 周磊 郑怀宇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8-672,共5页
目的 通过构建决策树形成伏立康唑的精准化给药模式,为临床决策伏立康唑用药方案提供精准的建议。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综合肝功能、合并用药、基因多态性等相关因素,获取患者相关资料并进行信息整合,构建伏立康唑精准化给药决策树模型,并... 目的 通过构建决策树形成伏立康唑的精准化给药模式,为临床决策伏立康唑用药方案提供精准的建议。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综合肝功能、合并用药、基因多态性等相关因素,获取患者相关资料并进行信息整合,构建伏立康唑精准化给药决策树模型,并依据决策树予以对应的初始治疗方案,再根据血药浓度监测进行后期调整。结果 根据决策树模型,对伏立康唑用药前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用药建议,并进行优化调整。结论 应用伏立康唑精准化给药决策树模型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用药方案,保障伏立康唑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并体现临床药师的工作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精准化给药 血药浓度监测 决策树
原文传递
SIAH2与VEGF-D的过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志强 温媛媛 +1 位作者 何慧 杨国才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24期2955-2962,共8页
目的 研究失神七同系物2(SIAH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SIAH2和VEGF-D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管密度(L... 目的 研究失神七同系物2(SIAH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SIAH2和VEGF-D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管密度(LVD)之间的关系,Log-rank法分析SIAH2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采用SIAH2 siRNA沉默SIAH2表达,同时应用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SIAH2和VEGF-D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IAH2和VEGF-D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SIAH2蛋白表达与NSCLC高TNM分期(χ^(2)=7.236,P=0.007)和淋巴结转移(χ^(2)=14.911,P<0.01)有关。SIAH2与VEGF-D的表达成正相关(r=0.499,P<0.01)。SIAH2和VEGF-D的阳性表达组中LVD高于SIAH2和VEGF-D的阴性表达组(P<0.05)。SIAH2蛋白高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χ^(2)=5.748,P=0.019)。SIAH2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是该组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沉默SIAH2表达后SIAH2和VEGF-D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SIAH2表达与NSCL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能在NSCLC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同时SIAH2可能与VEGF-D协同作用影响NSCLC的淋巴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七同系物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管密度 不良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