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白血病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对白血病分型和预测疗效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方国安 杨文西 +1 位作者 金秀国 刘波 《浙江医学》 CAS 1994年第1期11-13,共3页
测定了176例急性白血病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在各型白血病中的变化和对化疗的反应,结果ALL为15.62±3.12、ANLL为20.33±1.61,无显著性差异;各型中M_6最高,L_1最低;M_1仅次于L_1,与M_2a及L_2均有显著性差异,M_2、M_3和M_5各亚... 测定了176例急性白血病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在各型白血病中的变化和对化疗的反应,结果ALL为15.62±3.12、ANLL为20.33±1.61,无显著性差异;各型中M_6最高,L_1最低;M_1仅次于L_1,与M_2a及L_2均有显著性差异,M_2、M_3和M_5各亚型间亦均有显著性差异.MI值与白血病细胞比例无明显相关,MI值在各级增生程度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MI中位数以上者完全缓解率均高于MI中位数以下者,且ALL患者的MI与完全缓解率之间呈正相关(r=0.9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 有丝分裂 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创伤患者早期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邓杰 王明明 +1 位作者 方国安 金秀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22-922,共1页
目的 探讨脑创伤患者早期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量法 (ELISA)测定 2 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 2、IL - 6、IL - 8在伤后第 1天、第 2天、... 目的 探讨脑创伤患者早期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量法 (ELISA)测定 2 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 2、IL - 6、IL - 8在伤后第 1天、第 2天、第 3天的动态变化 ,并与正常对照组 1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 1天至第 3天血清TNF -α、IL - 2、IL - 6、IL - 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但伤后 3d内血清TNF -α、IL - 2、IL - 6、IL - 8水平波动不大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NF -a、IL - 2、IL - 6、IL - 8在颅脑创伤后的继发性脑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对脑创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邓杰 王明明 +1 位作者 方国安 金秀国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大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早期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4、8h后血清肿瘤... 目的探讨大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早期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4、8h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IL)-2I、L-6I、L-8水平,同时检测10名健康者作为正常组。结果2组脑创伤患者血清TNF-aI、L-2I、L-6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大黄治疗后,血清IL-2I、L-6I、L-8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而TNF-a无显著变化。结论大黄能显著降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IL-2I、L-6I、L-8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颅脑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明明 方国安 +7 位作者 邓杰 安敏飞 陈学波 沈芝红 杨海波 金秀国 刘波 王仙琼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5-266,共2页
关键词 大黄 危重症患者 血清 细胞因子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