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星表面微生物存活的潜力和限制因素分析
1
作者 马玲玲 袁俊霞 +3 位作者 党磊 徐侃彦 杨金禄 印红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4期404-413,共10页
评估微生物在地外行星表面的存活状况是深空探测活动中实施地外生命探测和行星保护的前提条件之一。文章分析了火星表面环境特征及其对微生物存活的影响,以及在火星探测活动中微生物存活的潜力;归整出可用于微生物对火星环境适应性研究... 评估微生物在地外行星表面的存活状况是深空探测活动中实施地外生命探测和行星保护的前提条件之一。文章分析了火星表面环境特征及其对微生物存活的影响,以及在火星探测活动中微生物存活的潜力;归整出可用于微生物对火星环境适应性研究的空间模拟平台和地面环境模拟设备,并指出要模拟真实火星环境仍需改进多功能模拟设备。研究微生物在火星环境中存活和适应机制对于地外生命探测、地外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以及深空探测工程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表面环境 微生物存活 行星保护 空间火星环境模拟平台 地面火星环境模拟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植物培养发展现状及其在现代阳台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小强 鹿金颖 +1 位作者 陈瑜 周军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8期54-59,共6页
阳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空间技术的应用,国内外空间植物学的研究,已由传统利用空间环境条件进行诱变育种发展到植物生长与人类空间生存一体化的研究阶段。我国利用空间技术已创造出一些农作物、蔬菜和花卉等经济作物的新种质/品种,同... 阳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空间技术的应用,国内外空间植物学的研究,已由传统利用空间环境条件进行诱变育种发展到植物生长与人类空间生存一体化的研究阶段。我国利用空间技术已创造出一些农作物、蔬菜和花卉等经济作物的新种质/品种,同时对这些返回地面的材料进行生理生化、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研究。2016年9月我国发射的“天宫二号”携带了拟南芥和水稻上天开展高等植物培养试验,打破了我国在太空培养植物的空白状态,在2016年10月发射的“神舟十一号”上,航天员景海鹏首次在太空进行人工栽培蔬菜。空间技术在阳台农业植物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优势。未来空间植物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未来适合在空间环境和现代阳台农业种植的新种质/品种,还可以探索植物在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技术 阳台农业 种质资源 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培养鉴定和体外分化特点 被引量:6
3
作者 冯永强 李峥 +3 位作者 褚万立 郁永辉 马丽 柴家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71-974,共4页
目的建立骨骼肌卫星细胞(SMSC)的体外分离、原代培养、鉴定方法,观察细胞的成肌分化特点。方法采用组织块法结合差速贴壁法获得SMSC。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以Pax7为标志物鉴定分离获得的卫星细胞纯度,用分化培养基诱导SMSC的体... 目的建立骨骼肌卫星细胞(SMSC)的体外分离、原代培养、鉴定方法,观察细胞的成肌分化特点。方法采用组织块法结合差速贴壁法获得SMSC。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以Pax7为标志物鉴定分离获得的卫星细胞纯度,用分化培养基诱导SMSC的体外分化,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分化标志基因成肌决定因子(MyoD)和生肌素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组织块法培养约1周,可见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爬出。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所获得的原代SMSC纯度可达97.6%。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后,MyoD和生肌素基因呈时序性表达。结论组织块法可成功获得高纯度的SMSC,在体外具有良好的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细胞 骨骼肌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分化 细胞鉴定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